calvino 发表于 2021-11-7 11:07

如果你经常听高质量的真乐器/乐团/歌唱家现场演出磨耳朵 那么耳朵收货非常ok 如果学好了视唱练耳/古典乐赏析 那就是耳朵收货专家了
如果没有上述经历去耳朵收货 那么就会和刘汉盛枪文一样年年音场都大一圈 透明度透一层 解析力高一班 叕叕松润甜了一点………毕竟没了客观基线 硬件音效ps效果器的比拼的天花板是宇宙的尽头铁岭

2054 发表于 2021-11-7 14:58

没有实体店之后,很多本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都成了问题。
1、器材买回来是服务自己的听觉,凡是耳朵没有得到满足的器材调整,都是没有价值的。
2、好听的声音从来不止一种,自己喜欢的声音也可以各有不同。可以喜欢丹拿的线条感,也可以喜欢意力的顺滑、ATC的饱满,你可以喜欢雨后初晴的小提琴,也可以喜欢PROAC的人声,可以喜欢BW的均衡,也可以喜欢劲浪的华丽。
3、音响,在相当价位中都很难全面,大家无非在维真和唯美之间寻找自己理想的平衡点。优秀的器材测试数据不见的都是好看的,很多器材比如胆机数据不好看,但声音很讨人喜欢。数据好看的器材也未必是你需要的声音。比如意力箱子搭配一个高素质石机比如AA的测试数据一定超过雨后初晴搭配JADIS胆机,但如果要在一个小房间里听听人声弦乐,我肯定选后者。
那么,在同样数据好看的器材中如何选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呢?最后还是靠自己的听,不喜欢的东西,不管数据如何,都是不喜欢的,一耳朵就不喜欢的东西,用的越久越不喜欢。

归根结底,买器材,一定要试听。

hifisxf 发表于 2021-11-7 15:33

学习帮顶哈~

cagecity 发表于 2021-11-7 22:14

脑放本来就是整个系统中最后的一环啊,大脑不处理信号的话怎么听得到声音……
为什么要排除脑放的效果呢

扬智于老师 发表于 2021-11-8 09:58

不可靠。


hilbertcn 发表于 2021-11-8 10:03

除非对某段旋律很熟悉很熟悉,否则这种比较是非常模糊和一般化的。

dingdingwobb 发表于 2021-11-8 10:35

确实是会有东西刚到手第一印象分不稳定,其实多对比下就好了。这个圈子比较特殊,除开小部分职业选手外,大多数人都是凭爱好玩的,那肯定就是个人口味最重要了。哪怕职业选手,自己吃饭的工具以外也是会玩玩不同口味的,这个时候不是自己听难道还看毒文啊;P坛子里很多前辈有分享过多类耳机自己ab出来的评测,可以参考然后自己去试听选择,这才是正途。

歲月神偷 发表于 2021-11-8 11:16

把耳机当手机折腾还有理是吧?
所以说,就算Apple不搞无线,像LZ这类发烧友硬折腾,最终只会败坏发烧耳机的路人缘

振金 发表于 2021-11-8 11:28

liufn 发表于 2021-11-5 20:48
耳朵收货是只有在烧友本身听过很多不同品牌、不同组合搭配的系统声音,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听音标准后才能适用 ...

赞同。
想补充一点:经常聆听音乐厅现场和熟悉各类乐器的近场、中场、远场发声效果。

前些年hifi氛围很浓的阶段,我们圈子里经常组织当地青年乐团和独奏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乐手与爱乐者面对面交流,开展沙龙表演,通过熟悉现场建立正确的听音观,是“耳朵收获”的重要前提。这比单纯的器材对比作用大很多。
至于参数,仅作参考或初选之用。就算没有虚标,器材更多地也是讲究个性搭配。

xhrisfu 发表于 2021-11-8 12:16

肯定不靠谱啊
你当天去听的心情,跟你买回来以后的心情不一定一样

2054 发表于 2021-11-8 12:34

hilbertcn 发表于 2021-11-8 10:03
除非对某段旋律很熟悉很熟悉,否则这种比较是非常模糊和一般化的。

肯定要是熟悉的系统、熟悉的环境、熟悉的曲目对比才更有效果

hao8850 发表于 2021-11-8 15:51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自己耳朵喜欢听的就收货,萝卜咸菜的问题。过两天不喜欢了就咸鱼,有人会喜欢哈。

jimguo 发表于 2021-11-9 08:17


孕妇效应存在,注意力本身就是水平高低的关键。全部发现和专业的差别就在于人的五感面对同样一件事,水平差的人注意不到的地方,专业的就能注意到。

但是人听音乐是为了舒适还是为了给耳朵找别扭?耳膜舒服不舒服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分辨好声注意力存在的基础。大比例听觉的舒适感和烦躁感正常人都能对比出来。还有一些音箱系统的古典试音碟,对比很多好的偶次谐波的黑胶录音。好的录音师本身见多识广的专家,不用多想在现有录音条件下尽可能的接近自然声那就是好声。好的乐团乐队的顶级乐器也都是相对舒适好听的,乐器制造本身就在追求这种好声,比如焦尾琴。

器材恒定条件下,对各种录音播放的变化部分肯定不受影响。只要是分辨效果好的拜亚耳机起步的还音器材,大量对比好的录音就能有听音观发现,最接近自然声的那就是真实。

jimguo 发表于 2021-11-9 08:17


为什么有很多人老是说7、80年代的唱片好听。那个时代没有现代声设个概念,都是从模拟录音黑胶录音延续下来的。现在的一些古典录音偏现代声,冲击力比较强,电平就明显高,这些都是流行录音的走向,尽管高级古典录音在细节上不敢乱损。但所谓现代声本身包括了商业因素,距离艺术效果有了偏差。商业因素就是除了顶级器材之外的一般器材上也好听,这样新唱片对一般器材的用户倾斜覆盖性就大。

录音环节到不一定上来就给录死在现代声上,那么多高级静电录音头的开发角度就不是就低不就高。高级录音品牌的原始录音素材都会遵循纯自然走向,留着以后有未来性。但架不住压盘的时候可以对母带加以调音。

-------------------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07:22 | 只看该作者
一般而言,用好的古典片源来听比较准。有时候直接效果就是耳膜的舒适度好不好。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209730&pid=33488141



jimguo 发表于 2021-11-9 08:38

担心听音观有问题也都是极少和比例很小的问题,大面积的部分听音观都会正确。但需要建立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如果一些人听都听不出来,唯一的评价那就是省了。这样的话有些捉急担任说破嗓子别人也不懂。

关键是个人体验水平问题,专家和一般人的区别感受不出来的地方占极少数,专家是能把感受理性提取,变成演奏效果和做出器材的能力。所以好的判断就高不就低。

人为商业性就低的情况很多,非发烧器材群体是更大绝对人数更多的圈钱市场。比如,一些便携器材就是面向很多想省事随便听的小土豪,现代声录音风格,HiRes人工展宽调音声都是面向一般器材群体的。


jimguo 发表于 2021-11-9 08:39

好的稀少,智慧稀有。老师少学生多。好东西都贵,数量都少。好的乐器、好的器材绝对数量都少,都很贵。好东西制作上都不容易,高级制作人也少。
为什么发烧器材的玩家在社会上是绝对少数,先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往下走的、不行的走向,在数量和种类都是往绝对大数量。和对比全社会而言,艺术家人数少科学家人数少是一个道理。本身这个帖子来看的人数在社会人口比例上也是极少的,没有关注的动力,就不会劳动自己去接触细分领域。

而最顶级的东西,物极必反往往都是免费的,比如自然环境,圣贤的教义。越是商业就越要割肉。

吴迪00后 发表于 2021-11-9 09:51

“耳朵收货”的前提是有一双经过训练的耳朵
当然,一般也可以耳朵收货,那就是“我喜欢”,也不错,自己开心嘛

2054 发表于 2021-11-9 11:01

jimguo 发表于 2021-11-9 08:17
孕妇效应存在,注意力本身就是水平高低的关键。全部发现和专业的差别就在于人的五感面对同样一件事,水平 ...

是的,好的东西一定是和谐自然的,好的声音不会是让人难受的,大部分人其实都有基本辨别力的。以往实体店还兴盛的年代,大部分发烧友或者普通用户,对声音的要求总体是趋同的,极少有特别个性的存在,但有一个群体比较例外,就是DIY群体,其中很多人对声音的喜好在我看来是比较极端的,在一些展会、家访上听他们的器材,往往是比较强调局部而整体不均衡。

ang1206 发表于 2021-11-9 11:06

怎么不行,资深发烧友都是靠“耳朵收货”的,只有那些初哥,搞音乐制作的人才看什么数据,一群弱鸡,天天还跟老司机瞎bb。

2054 发表于 2021-11-9 11:14

ang1206 发表于 2021-11-9 11:06
怎么不行,资深发烧友都是靠“耳朵收货”的,只有那些初哥,搞音乐制作的人才看什么数据,一群弱鸡,天天还 ...

录音棚搞那么好的监听系统,那么强的吸音,为的就是强调直达声,让录音师可以"听"得更清楚,更方便录音师用"耳朵"而不是眼睛去调整录音中各个频段的电平,以得到他所需要或者甲方需要得声音效果,并且还要在大动态下反复听细节,以至于专业监听箱还要注明不同分贝下建议的工作时间以免责。录完之后往往还要用各种民用设备去听听最终的效果有无突兀。
所以,难道录音师的作品不是耳朵收货吗?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耳朵收货”真的可靠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