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kitoi 发表于 2024-1-4 14:59

解码器是不是必须要密度高

音箱系统的解码器是不是必须要密度高才能步入高系统门槛

zjxyt 发表于 2024-1-4 16:16

必须得

prodomo 发表于 2024-1-4 17:40

不知道什么是密度高,听着还可以就行了。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4-1-4 19:38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4-1-4 19:46 编辑

prodomo 发表于 2024-1-4 17:40
不知道什么是密度高,听着还可以就行了。
自从看到孟子厚老师对“主观混响感”相关研究文献,以及2018年出的《混响的感知与设计》书,https://zhuanlan.zhihu.com/p/627236659,就感觉多认知、理解一些大家常用来描述声音的主观听感术语,还是挺有意思的事情。

之前只是起了个头,打了个草稿,还没成文。大概想围绕“解析力”、“速度”、“密度”、“厚度”、“动态”等一些常见的描述回放系统的主观“形容词”,找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看着玩吧。


其中,关于声音“密度“,大概有这样的发现。

1.用“密度”这个词来形容声音,出现最多的地方,大概是录音麦克风、话放的选择、对比与评价。
比如对老Neve话放声音的形容,有一种很“油润”、很“酱”的特质。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m4y127KE/
对各种型号麦克风的评价,大概都会提到一句“声音密度”吧。

到了混音环节,大概就变成了声音“虚”、“实”的处理调整。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34y1z7rr/


2.在演唱、播音发音的方面,也会涉及到声音集中度的练习。
比如这篇《有密度的声音对歌唱者的重要性》,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c52eb7b044f9bfffd6b923d158a0b4cc318947a18e7f9386.html


3.常见的管弦乐器,乐器制作、配件选择(琴弦、笛头哨片、号嘴、鼓槌)、演奏奏法,直接用“声音密度”来形容的倒是不太常见,不过应该都和音色的泛音谐波、辐射特性直接相关吧。
比如会经常说,用这个配件,音色更有core(核)。音色不憋、是通的。那个声音非常抱团。声音不散,方向感、投射感更强。音色要更圆润、厚重、饱满、扎实。发音要更细腻。
这些对乐器和演奏音色的描述,大概都和声音的“密度”,多少有点关系吧。

乐器演奏、练习方面,弦乐、管乐、键盘,好像都有类似的、非常普遍的声音“弱”与“虚”的问题了,感觉也和听感方面的“密度”有些关系吧。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o4y1G7gQ/
也就是老师常说的,“弱,不是虚。声音虽然弱,但里面要有一根线,支撑住,一致往前给、往前送的感觉”。

挺有意思的话题,暂时想到这些,持续学习中,仅供参考了解吧。



tendermoment 发表于 2024-1-4 20:17

是的

prodomo 发表于 2024-1-4 21:21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4-1-4 19:38
自从看到孟子厚老师对“主观混响感”相关研究文献,以及2018年出的《混响的感知与设计》书,https://zhua ...

这个很难理解,也就对我没有什么意义。

zhan1919 发表于 2024-1-4 21:24

如果是听古典挺重要的。

Ben·Z 发表于 2024-1-4 21:30

系统总是看短板不看长板

独自在山峰 发表于 2024-1-5 00:46

密度不高的解码器已经绝迹了。

lwo 发表于 2024-1-5 09:29

我也不理解什么 是密度

493833908 发表于 2024-1-5 09:35

是的,或者说需要信息量丰满,不然暖声系统糊+空,冷声系统干+刺,都属于信息量撑不起来系统之后放大了既存问题,高级系统尤为明显

Ben·Z 发表于 2024-1-5 09:53

493833908 发表于 2024-1-5 09:35
是的,或者说需要信息量丰满,不然暖声系统糊+空,冷声系统干+刺,都属于信息量撑不起来系统之后放大了既存 ...

这是系统信息量不足,并不代表是音源信息量不足

493833908 发表于 2024-1-5 10:08

Ben·Z 发表于 2024-1-5 09:53
这是系统信息量不足,并不代表是音源信息量不足

信息量是整个系统撑起来的,越前面的部分信息量越需要丰满,lz问的解码,有什么问题么?

鬼狐 发表于 2024-1-5 10:18

干嘛要被这些形容词pua

Ben·Z 发表于 2024-1-5 10:27

493833908 发表于 2024-1-5 10:08
信息量是整个系统撑起来的,越前面的部分信息量越需要丰满,lz问的解码,有什么问题么?
“信息量是整个系统撑起来的”这没毛病。后面这句:“越前面的部分信息量越需要丰满”,
单独提系统里某一个点,极大概率适得其反

鬼狐 发表于 2024-1-5 10:57

发烧友就是困在密度啊,贵气啊,稳定啊这些形容词里,哈哈

Ben·Z 发表于 2024-1-5 11:21

鬼狐 发表于 2024-1-5 10:57
发烧友就是困在密度啊,贵气啊,稳定啊这些形容词里,哈哈

更牛逼的是即便是发烧友鼻祖,刘大师的评价体系里,
音响二十要中,密度与声音的重量,共成一要~
还剩十九要不关注下?

ahs371 发表于 2024-1-5 11:30

“解析力”、“速度”、“密度”、“厚度”、“动态”。只有“速度“搞不清是什么意思?难道是CD转盘的转速快慢吗?

wayp2000 发表于 2024-1-5 11:32

密度高低怎么理解?是不是说一段相同的音乐,密度高的解码器能解码出全部乐器的声音,密度低解码器会解码不完全,有的乐器发声解不出?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4-1-5 12:00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4-1-5 12:48 编辑

ahs371 发表于 2024-1-5 11:30
“解析力”、“速度”、“密度”、“厚度”、“动态”。只有“速度“搞不清是什么意思?难道是CD转盘的转速 ...
用“速度”这个词,形容声音的听感,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对“低音炮”的评价和讨论。

这篇“Subwoofer Bass Myths,低音炮的神话”文章还是挺经典的,里面提到了低音炮的速度和音色等话题,挺有意思的,推荐一下~~~
https://data-bass.com/#/articles/5cbf5e7357f7140004d6d0ec?_k=stcwmy


有一段时间,希望能从音箱低频回放的“群延时”性能参数,找到答案,结果看了不少研究文献,发现人类对低频的群延时,好像一点都不敏感啦,哈哈哈~~~
MERLIJN VAN VEEN做的这几张群延时的图,简直画得太好看了,绝对是忽悠人的绝佳素材,呵呵呵~~~
之前简单整理了一些看到的情况,很希望有机会能和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着玩了,https://zhuanlan.zhihu.com/p/615624913




后来发现,关于声音的主观“速度”听感,好像在鼓手做底鼓调音、混音师调整底鼓音色风格时,经常提到,而且对比听下来,好像相对比较明显一点吧。
比如,底鼓各个地方不同的松紧度。混音过程,用压缩处理底鼓的音头,Knee拐点基本上决定了底鼓的音色风格,等等吧。

之前整理过这两个帖子,有一些相关内容链接,供参考了解吧~~
关于“音色”的一些学习笔记(1)从“最懂”音色的人找起,乐器与奏法,https://zhuanlan.zhihu.com/p/625263581
关于“音色”的一些学习笔记(3)起音、泛音谐波及相关研究,https://zhuanlan.zhihu.com/p/625331194

目前粗浅理解下来,并不是物理相关的“速度”,更多的好像还是和泛音谐波分布、以及ADSR过程有关的一种声音设计、音色听感吧。
之前不严谨的测过、看过,封闭低音炮、开放低音炮的泛音谐波频谱分布情况,差别感觉还是挺大的了,而且都是人耳可分辨听阈范围内的区别,感觉可能是听起来“一快、一慢”非常主要的原因之一吧。

另外,也可以参考一下,这种对声音远近听感设计的一些处理手法,方便理解吧。
https://zhuanlan.zhihu.com/p/624031617
越远的声音,高频能量衰减损失越多。用EQ压低高频,声音听起来会更远一点。
越远的声音,音量越小。
越远的声音,音色不会有特别冒尖的听感。用压缩效果器,把冒尖的声音压下来。
近处的声音,是有一种包裹感的,仿佛就在左右两边,很宽。越远的声音,声像越窄,通过效果器,把声音变窄,不再是在耳边左右回荡,而是在正前方更集中一些的回荡。
如果听到有人在远处拍篮球,是能听出这个拍球的声音,是带有一点点混响的。混响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使是室外也会有。再增加一点点中频混响。

一时想到瞎说的,仅供参考了解吧~~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解码器是不是必须要密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