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音乐课期末paper
[打印本页]
作者:
silence
时间:
2003-6-10 00:00
标题:
音乐课期末paper
门外乐谈之三
―――我心中的Brams小协
欣赏古典音乐虽然可以归入高雅行为的行列,但却并非是绝然于尘嚣之上的。大师们创作作品通常出于高尚的动机,而后人却爱画蛇添足,为作曲家和作品排坐次,“古典音乐家排行榜”可算是登峰造极的一个产品。
另一个争论颇多的问题,就是四大小协了。通常的情形,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是肯定入选的, P.H.朗格曾将贝多芬、门德尔松和勃拉姆斯的三部协奏曲称为“影响来世小提琴协奏曲的三部大作”, 西贝柳斯与老柴则飘忽于边缘。我听音乐的时间尚短,这5个协奏曲虽说收全了,但是版本不多,况且我也不主张过分地执着于版本分析作品。这些协奏曲时常聆听,若必定要说出一个最中意来,我做不到,我只能说出一个大概的印象:贝多芬的小协是阳刚的男子;门德尔松则是温婉而心中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女子(沃兹华斯语);西贝柳斯交给我一幅北欧冰原的动态油画;老柴我听到的更多是在炫技;勃拉姆斯,我难以评论。
我一直认为,巴赫是最接近于神的作曲家,莫扎特是天才,贝多芬是伟人,勃拉姆斯,则是一个承受莫大重量的坚守者,事实上也是开拓者。其人出身清苦,及至43岁方才写出被称为“贝多芬第十”的第一交响曲,在浪漫主义大潮起伏跌宕的19世纪后半叶,他却紧守着德奥古典的精髓,而俾斯麦统一德意志以后残酷的统治,让他这位虔诚新教徒也颇为郁闷,他晚年的一些作品较为低沉晦涩,反映出了他的动摇、隐退和矛盾的心理。在被别人视为古董的情况下,勃拉姆斯留下了众多值得倾听一生的不朽作品,除了脱帽肃立,向这位大师鞠躬致敬,我还能作些什么?
D大调小协,手头有三个版本,海菲茨的著名的RCA版,mutter与karajan的DG版,还有Stein与Omandy的Sony/CBS版。海菲茨技术是无敌的,体现第一三乐章雄劲粗犷的英雄性格无话可说,但演绎温柔如水的第二乐章,也许是海菲茨的性格使然,不是那么的让听者投入,并且于乐队的配合不够默契,始终是在竞赛中进行。Mutter与Karajan的配合天衣无缝,但主奏者的功力要逊色一些(但后来与Masur的NPO合作的,有了本质的跃升)。Stern的版本,是我最中意的。Ormandy棒下的爱乐乐团音色优美,弦乐部华丽整齐(与老卡的BPO相比,如果当初Rudolf Kempe掌棒BPO,不知道会怎么样),并且与Stern配合默契。得此佳品,实在是爱乐者的一件幸事!
小弟并没有学过小提琴,对于乐理也是一名门外汉,所以这个小短文起名为“门外乐谈”。倾听这首协奏曲的时候,虽有万般的感想,现在要落笔评论之,实在感到力有不逮,乱弹之处,恳请各位指正。
勃拉姆斯通常被认为是后世作曲家中风格最接近贝多芬的,在其大多数作品中,也正体现了这种风格。但在小提琴协奏曲,似乎不是那么的成立。贝多芬的小协无疑开辟了协奏曲这种音乐样式的新里程,在他那里,独奏乐器开始与乐队处于相互平等的地位,协奏曲交响性大大增加,乐队的编制也大了。勃拉姆斯这首小协是题献给好友约阿西姆的,约阿西姆本人也参与了创作,主要是独奏部分的处理,所以,这部作品的独奏部分勃拉姆斯的味道不是很鲜明,而乐队部分则是的正宗的勃式。总体而言,独奏与乐队的分离度没有贝多芬的大,这也许是勃拉姆斯对小提琴协奏曲究竟该是何等样式仍在犹豫,抑或是因为约阿西姆的参与吧。
第一乐章在这部作品种举足轻重,体现了其有别于传统奏鸣曲式之处。这一乐章有两个主题,管乐器、中大提琴的弦乐器部分构成的第一主题和其他古典风格的协奏曲一样,严守了第一主题均由乐队带出的原则,悠扬婉转,仿佛牧歌;一段呈式以后,双簧管奏出略带乡愁的曲调,随后第一小提琴带领弦乐部加入,木管,定音鼓等继续营造哀伤的基调。在2:09时,弦乐部奏出热情的跳音,木管部也切入上行音,这一切都在为迎接主奏小提琴的进入做准备。
在活跃的前奏下,主奏小提琴于2:27强奏而出,伴随着定音鼓的滚奏造势,以五连音开头奏出一段绚丽的花奏。随后木管部继续呈示第一主题,主奏小提琴退而以华丽的音阶伴奏。5:33时,木管部再度弱奏第二主题的旋律,此时正是进入第二主题的呈示部分。这一部分在第一小提琴与主奏小提琴之间的对话间进行,最后以后者精彩的花奏而结束。发展部与再现部以及装饰奏和尾奏部分,就不在赘述了。
勃拉姆斯D大调小协的第一乐章应该是全曲的精华,它的长度一般都超过18分钟,作为一个协奏曲的单个乐章,是不多见的。第二乐章给人一种田园的感觉,然而略带苍凉。第三乐章以回旋曲开头,通过两个插入部,显示了与第一乐章相似的雄性风格。
Stern的演奏几乎无瑕可挑,SONY的ADD录音色调温暖,这张CD我反复听了多少遍,自己也清楚了。有些协奏曲是很好听的,比如维瓦尔第的“四季”与门德尔松E小调小协,但却不能让屡次的聆听,而有些协奏曲是可以听过世的,目前在我看来,这样的曲子有两首:其一是乐圣的,另一个便是这首D大调。
在这篇小短文的末尾,谨再次向勃拉姆斯致敬!
注:部分内容参考claasical.net.cn论坛中“行人”兄文章的资料。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2.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