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从昨晚的现场听感再看HD800,乌托邦,HEK的古典音乐表现力 [打印本页]

作者: andygaof    时间: 2017-6-15 11:08
标题: 从昨晚的现场听感再看HD800,乌托邦,HEK的古典音乐表现力
昨晚听了一场高水平的小提琴钢琴现场,近年来最好的现场之一。手机渣图勉强看看,而且电脑上看是正的,贴上来就倒了。搞不定







估计说现场是听音乐的最高表现形式反对的同学应该不会多。但是真正的听音乐的最高表现形式是真正的高水平现场,演绎者,乐器,环境三者缺一不可。好的演绎者当然不必多说,初学小提琴的孩子拉的曲子足以让人抓狂。国家大剧院明显Hold不住大编制。但是小编制没什么问题。一把百万欧元的小提琴,一架斯坦威钢琴也绝对是动听的有力保障,

言归正传,没有器材可以最终在全面的听感上超越高水平的音乐会。可能某个单项上会有超越,例如由于录制距离比较近,可能在细节上更多。那么抛开演绎在现场的听感上究竟有哪些魅力,而耳机又是如何表现的,我这里抛砖一块。与各位烧友手谈。

1. 自然:现场的声音毫不做作,就是那样的铺陈在哪里,宽松自然。即便是斯坦威的最强音,也不会有火气存在,而是满满的能量感和重量。如果一套耳机系统,给出的仅仅是响度,而无法给出能量感,那么这是一套入门级系统。而如果给出的是急促的重压那么这不是一套高水准的系统。在HD800,乌托邦,HEK重,HD800非常容易发生声音重量不够的问题,当驱动的比较充分后动圈耳机非常容易发生声音操之过急的表现,举重若轻在一套动圈耳机系统里是高低端设备的分水岭。尤其是乌托邦在一些低阻石机的驱动下,声音非常过瘾,但是往往无法坚持很久的聆听。HEK的问题则往往是太慢了,需要让他满足现场的速度是一个难点。

2. 鲜活:在速度足够的情况下,声音因为连续的微动态表现而鲜活。一把名琴跟一把普通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此。昨晚的那把琴,通透而温润,高频给出明显的颗粒质感,灵动却不刺耳。低频潜得下去而且声音非常透而且有质感。中频则相当丰满顺滑。在三部耳机里,HD800的听感里对小提琴的音色表现相当准确,但是能力所限已经很难完整表现出名琴的颗粒质感,所以HD800到了高端之后往往在鲜活度上会失分严重,但是这不影响交响乐的表现力,交响乐现场通常只有管乐独奏的一个小章节才会有质感要求。所以HD800表现交响乐目前看仍然是最好的耳机之一。但是表现小编制时已经是昨日黄花,力不从心。HEK则在表现弦乐质感方面几乎可以说是现在最好的耳机,即使是1266也未必可以战而胜之。充足的细节,质感,足够的中高频速度。都造就了HEK现场级的弦乐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鲜有耳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听过的耳机里只有1266可谓与HEK一时瑜亮。高端耳机里乌托邦则与HEK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不知道是动圈力有不逮还是什么原因,其质感表现力与HEK想去甚远,但是乌托邦却提供了一个非常顺滑,细腻的听感加上那种很特别的高频染色,仍然可以做到不真实的动听。可谓在高端耳机里HEK和乌托邦是真实还原和唯美染色的两个极端,至于喜欢那个就看不同人的不同口味了。

3. 氛围:但凡音乐厅都有混响,所以在听得到音乐直达声充足细节的同时,始终会有一点被音乐包围的感觉。但是绝对不是糊在一起。在这一点上HD800的表现中规中矩,HEK的低频有点慢,很好的衬托了这种感觉,乌托邦则变数很高,U4推出来氛围感基本欠奉,RAG则略有氛围,但是声场小的一塌糊涂。Linear5正在销售的版本低频过多,Linear5 乌托邦版本和Zotl氛围感不错。

4.空间与三频:很多烧友说现场低频按摩身体,早些年我一直不理解,直到去年去听了流行乐的现场,我才明白什么叫低频按摩身体。在高水平的古典乐的现场,低频通透而且略散,能量很足但是不会按摩身体。即使是大鼓没坐第一第二排也不行。这一点上HEK和HD800很像在观众席上的听感。1266和乌托邦则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不同放大器上表现迥异。推的比较充分的时候,这两位似乎表现的是MIC录音位置的声音,乐器离得很近,乐器与乐器之间的距离拉得很开(现场5排之后很难判断乐器间的距离)低频非常充足,声音只能用过瘾来形容。

老是有人说我一发帖子就发一篇文字,看着特别没意思,昨天特意拍了两张照片,然而除了解释技术原理的图,其他还是不懂怎么文配图。哈哈哈。

作者: langlaile007    时间: 2017-6-15 12:14
沙发。。。
作者: guoguo0740    时间: 2017-6-15 12:33
生动形象,完美诠释。
作者: tom133    时间: 2017-6-15 12:50
好贴。同意HEK偏慢偏软的特点,中频偏远,难以有爆棚的感觉。它的鲜活质感以后有机会听的时候再体会一下。大乌听两次都是有易疲劳的感觉。HD800/650如果用老Moth这类胆机也能推出“致命“般的低频。
作者: cbchicken    时间: 2017-6-15 14:46
认可 HEK的质感一说,大提琴听起来感觉很棒。
作者: 脑残为王年代    时间: 2017-6-15 15:02
卧槽,竟然有帕尔曼的音乐会。。
作者: wood333    时间: 2017-6-15 16:08
本帖最后由 wood333 于 2017-6-15 16:09 编辑

基本同意楼主听感,这三个耳机各有千秋,最好是一样来一套,hd800听古典中小编制,hek听弦乐,乌托邦听歌剧流行
作者: hlc1134    时间: 2017-6-15 16:17
难得好文
作者: elfsikki    时间: 2017-6-15 16:25
我刚想说帕尔曼怎么变化这么大,一点也不像啊,一看不是这场
作者: HHYYTT    时间: 2017-6-15 16:27
hek可以换线调节速度,但性价比就低了
作者: 125187881    时间: 2017-6-15 17:19
我只认得施坦威
作者: bhcbhcbhc    时间: 2017-6-15 17:32
话说回来其实现场拍照其实蛮没有风度的,很容易影响到现场演奏者的发挥和别的观众的感受
作者: gebegebe    时间: 2017-6-15 17:37
本帖最后由 gebegebe 于 2017-6-15 17:46 编辑

其实系统非常决定声音的细节走向,单耳机更多的是表现大局上个性化的“失真”。
关于HE1000v2和HD800S的对比我一直没写,原因就是系统的个性化会导致声音变化较大。另一方面这俩耳机可以说是风格迥异,并不是有很高的对比价值。从极限潜力上来说HEK更好,但投入也更多,完全不差那点钱再添一个HD800。但同时同一个系统也很难都“照顾”好这两个耳机,可以通过变化线材来分别迎合(当然有钱的话可以搭建两个系统更好)。
作者: 雨拉    时间: 2017-6-15 21:21
如果只要一个耳机肯定hek更好!但是对于一些土豪来说多一个hd800也不多,800s就算了,妥协的东西能找到代替的
作者: 十月谎言    时间: 2017-6-15 21:47
学习了,HEK弦乐确实不错
作者: andygaof    时间: 2017-6-15 22:11
HHYYTT 发表于 2017-6-15 16:27
hek可以换线调节速度,但性价比就低了

其实Linear5 换了全真的三胖之后速度已经完全可以接受,尽管800在这个单项上仍然领先,但是在调整好的前端共同作用下已经可以忽略,目前很多Linear5 客户受到274BQ以后出掉了HD800,只保留了HEK。

作者: knir    时间: 2017-6-16 00:23
憨豆先生怎么上台了
作者: siming1987    时间: 2017-6-16 00:29
高总好帖,学习了,申请了L5的试听,到了以后配合hek听听看,据说推hek很不错
作者: andygaof    时间: 2017-6-16 08:06
清风扬 发表于 2017-6-16 01:56
那您觉得是培养观众平举手机不开闪光灯拍照的习惯容易,还是直接禁止演出中拍照容易?

况且,谢幕的时 ...

老兄,咱俩不用讨论这个话题了,这世界绝大多数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咱俩还是别歪楼了,您说呢?拜谢

作者: andygaof    时间: 2017-6-16 08:10
siming1987 发表于 2017-6-16 00:29
高总好帖,学习了,申请了L5的试听,到了以后配合hek听听看,据说推hek很不错

多谢关注,如果是基于Windows 系统的PCFi,建议您再申请个树莓派优化一下前端。这东西对整个系统的改善很明显。

作者: sean8    时间: 2017-6-16 08:58
清风扬 发表于 2017-6-16 01:56
那您觉得是培养观众平举手机不开闪光灯拍照的习惯容易,还是直接禁止演出中拍照容易?

况且,谢幕的时 ...

非常认同。

作者: sean8    时间: 2017-6-16 09:03
一个是音乐,一个是罐头音乐。

仿真度再好的罐头也是罐头,何苦与自己过不去?

高保真音响,高保真耳机不过是玩具而已,开心就好。
作者: zealdin911    时间: 2017-6-16 09:36
elfsikki 发表于 2017-6-15 16:25
我刚想说帕尔曼怎么变化这么大,一点也不像啊,一看不是这场

你是觉得老帕改站着拉琴了吗?

作者: emptywords    时间: 2017-6-16 09:39
楼主对于800和hek的听感很到位,听交响乐我拿800,听室内乐,单乐器,巴洛克之类的小规模弦乐我总是选择hek。
hek的质感,细节把握的比800“高级”,确切地说解析强,听起来舒服。
800是交响乐的“专家”,有时听起来总感觉定位稍显模糊(相对的,比如弦乐组是一块一块的,而不是一片区域那种的感觉)是否在电方面加个处理器会有所改善呢?
作者: mvpv5    时间: 2017-6-16 09:43
好帖!有对比,能在心理默默分出高下
作者: d900    时间: 2017-6-16 10:15

作者: cld99    时间: 2017-6-16 11:10
好文 非常赞同楼主
作者: 125187881    时间: 2017-6-16 11:35
清风扬 发表于 2017-6-16 01:56
那您觉得是培养观众平举手机不开闪光灯拍照的习惯容易,还是直接禁止演出中拍照容易?

况且,谢幕的时 ...

国人素质就那样,不能再要求更多了。。。

作者: wangerw    时间: 2017-6-16 11:46
125187881 发表于 2017-6-16 11:35
国人素质就那样,不能再要求更多了。。。

你算不算“国人”呢?你的素质呢?还是你比“国人”高一截?不太理解你们这些人哪来的这么好的自我感觉。

作者: sean8    时间: 2017-6-16 11:53
wangerw 发表于 2017-6-16 11:46
你算不算“国人”呢?你的素质呢?还是你比“国人”高一截?不太理解你们这些人哪来的这么好的自我感觉。 ...

问得很好。

哪来的自我感觉?当然来源于对破坏礼仪粗鄙行为的蔑视啊。

优越感很正常啊。

作者: wangerw    时间: 2017-6-16 12:00
sean8 发表于 2017-6-16 11:53
问得很好。

哪来的自我感觉?当然来源于对破坏礼仪粗鄙行为的蔑视啊。

他人粗鄙,你们就优越了?就自我感觉良好,高于“国人”一截不再属于“国人”了?
照此逻辑,那你们这些自我感觉良好的非“国人”应该是比较欢迎这种破坏礼仪的粗鄙之人吧,没有他们你们怎么优越,怎么生出那些廉价到不要钱的优越感呢?

作者: 125187881    时间: 2017-6-16 12:29
wangerw 发表于 2017-6-16 11:46
你算不算“国人”呢?你的素质呢?还是你比“国人”高一截?不太理解你们这些人哪来的这么好的自我感觉。 ...

对号入座了?

作者: flacape    时间: 2017-6-16 12:32
啥时候发帖要人工审查了
作者: wangerw    时间: 2017-6-16 12:47
125187881 发表于 2017-6-16 12:29
对号入座了?

你知道你的优越感问题在哪里吗?廉价。知道为什么廉价吗?你好好研究一下你这句“对号入座了”就知道了。
当然了,你能这么廉价而沾沾自喜的优越,要让你发现你那些玩意为什么廉价也算强人所难了

作者: sean8    时间: 2017-6-16 14:16
无羞耻心,楼上大概也自我感觉为勇气了,而且自觉光荣,不是吗?

人类不断进步,脱离原始的动物性,自我约束,以粗鄙为耻,在你看来就是“廉价”。

粗鄙和动物性,是最容易做到的人类底层特性,这有啥优势,好来好炫耀的?
作者: wangerw    时间: 2017-6-16 14:43
本帖最后由 wangerw 于 2017-6-16 14:53 编辑
sean8 发表于 2017-6-16 14:16
无羞耻心,楼上大概也自我感觉为勇气了,而且自觉光荣,不是吗?

人类不断进步,脱离原始的动物性,自我 ...

这位,你的智商是不是被狗屎优越感消耗光了?能听懂别人在说什么是基本智力的表现,能不能正面的回答别人的问题体现了这个人的基本人品。
真心的问一下这几位礼仪楷模,人类进步的卫士,你们是真的听不懂我在说什么,还是觉得凭借自己满嘴礼仪羞耻心这些大词儿就可以不用再使用自己的脑子了? 人类进步到开始可以随便满嘴礼仪修养以后,脑子就作废了是吗?

我问下那位BB什么“国人”素质如何的是不是“国人”,到你这里成了什么?
我说这位非国人的优越感廉价,到你这里就成了礼仪修养廉价了?还JB能扯到人类进步,你这副样子简直是人类退化的证据了。
送你一句话,别烧了,再烧下去脑子该成热腾腾的熟豆腐了!

作者: tanwei258    时间: 2017-6-16 15:10
玩耳塞不如玩耳机,玩耳机不如玩剧场,玩剧场又玩不起,最后只有玩音响。
作者: ndless_lin    时间: 2017-6-16 15:28
清风扬 发表于 2017-6-16 01:56
那您觉得是培养观众平举手机不开闪光灯拍照的习惯容易,还是直接禁止演出中拍照容易?

况且,谢幕的时 ...

非常赞同,中国人最可怕的不是这些,而是认为现场是身份的象征,认为高人一等,他们真的是去听的吗?

作者: sean8    时间: 2017-6-16 16:01
wangerw 发表于 2017-6-16 14:43
这位,你的智商是不是被狗屎优越感消耗光了?能听懂别人在说什么是基本智力的表现,能不能正面的回答别人 ...

你这种回答,表现出来的动物性,完全在意料之中。



作者: wangerw    时间: 2017-6-16 16:24
sean8 发表于 2017-6-16 16:01
你这种回答,表现出来的动物性,完全在意料之中。

呵呵,看来用点脑子真是比张嘴喷大词儿难多了,你就是做不到啊。在你们这些人这里,看上去人类进步几乎要等同于脑残啊,吓人


作者: 深水蓝    时间: 2017-6-16 16:29
刚打了一架过来散散心,得,又打起来了。
作者: 深水蓝    时间: 2017-6-16 16:31
800和另外两个的差价大了点吧???尤其二手,乌托邦轻易找不到,hek的话几乎是800的2倍多啊。800同价位的,听乐器质感什么的,只要不是大编制,我更喜欢用gski。
作者: huangkf    时间: 2017-6-16 16:37
emptywords 发表于 2017-6-16 09:39
楼主对于800和hek的听感很到位,听交响乐我拿800,听室内乐,单乐器,巴洛克之类的小规模弦乐我总是选择hek ...

试过帮800换什么耳机线没有呢?

作者: wangerw    时间: 2017-6-16 16:40
huangkf 发表于 2017-6-16 16:30
是的,国内的博物馆是完全不允许拍照,但国外的博物馆是允许在不开闪光灯而进行拍照。欧洲的航班在飞机起 ...

国内博物馆也有允许拍照的,至少洛阳博物馆就完全可以,只是不允许用闪光灯

作者: huangkf    时间: 2017-6-16 16:43
wangerw 发表于 2017-6-16 16:40
国内博物馆也有允许拍照的,至少洛阳博物馆就完全可以,只是不允许用闪光灯

国内有部分博物馆允许不奇怪,估计也是近年改变的吧,这也是说明中国很多事情都在进步。

作者: 125187881    时间: 2017-6-16 17:58
国内博物馆是可以拍照的 我2011年大四外出考察去了西安,敦煌
那些博物馆都可以拍照的
作者: 4eyesnb    时间: 2017-6-16 18:00
进来看看,虽然不太喜欢大编制交响。
作者: laoxuan    时间: 2017-6-16 18:37
声音hifi就是一种追求。事实上悦耳的东西都是值得玩味的。一把普通的小提琴演绎的声音,也不是几十万器材通过数模的转换能够复制的。
作者: wansien    时间: 2017-6-16 19:45
楼主这也是为了堵你们的嘴,不然说去过音乐厅你们又不信了。
作者: ajax001    时间: 2017-6-16 19:52
所以森海价格还有良心的,其它两个就呵呵吧
作者: dpsdps999    时间: 2017-6-16 20:11
乌托邦
作者: drango2001    时间: 2017-6-16 20:26
hek大编制的确还原性很好,而且v1版氛围更好
作者: cqzl327    时间: 2017-6-16 21:32
、、、看了你的这篇文章,但是一查这周星期天的弦乐四重奏现场票卖完了,我去坐等黄牛。。。。一定要听第一次现场,贡献给黄牛了
作者: Alibabacanda    时间: 2017-6-16 23:17
低频按摩身体应该是与身体产生某些部分产生共鸣的缘故吧,20hz共鸣点在脚上,40hz在小腹,80hz在胸口。
作者: ew9612    时间: 2017-6-16 23:18
顶高总

鲜活不仅仅体现在微动态上,现场用全身感受,箱子系统会接近一点。
作者: uiluil    时间: 2017-6-16 23:55
大乌还是focal的特色 即hifi的监听音

作者: 前进    时间: 2017-6-17 00:11
低频捶胸感是五十赫兹附近。
极低频也有体感。

作者: 深水蓝    时间: 2017-6-17 08:44
huangkf 发表于 2017-6-16 16:37
试过帮800换什么耳机线没有呢?

银彩?

作者: 悠风号    时间: 2017-6-17 12:09
插嘴歪个楼,其实小提琴历史名琴和普通琴(注意只是当代制琴大师做的新琴,而不是低端琴,同样是顶级乐器)的区别,国外有研究者做过双盲的对比试验,试验发现演奏家、专业乐评人等等业内人士,对于新老琴的分辨率都不高。所以个人认为历史名琴更多的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真的考察纯粹的声音的话,还是人的因素更大。当然前边说的那个研究样本量也不是特别大,所以能有多大的代表性也不好说。。。
作者: hs198787    时间: 2017-6-17 15:04
贴脸听过大军鼓,已经不是按摩身体而是按摩心脏了,震的难受,不过耳朵的负担并不重。很多音箱声音一大,多是心脏和鼓膜一起按摩
作者: xunmi2009    时间: 2017-6-17 17:36
想楼主推荐一下一体机或小型点的耳放来推HEK V2,目前是Mojo+zotl来推HEK的
作者: erzinan    时间: 2017-6-17 21:35
看到不足,指出改进才是正理
一味的无视,只能是讳疾忌医。
作者: ew9612    时间: 2017-6-17 21:45
悠风号 发表于 2017-6-17 12:09
插嘴歪个楼,其实小提琴历史名琴和普通琴(注意只是当代制琴大师做的新琴,而不是低端琴,同样是顶级乐器) ...

不排除名琴演奏者特别认真用心

作者: 非微软不用    时间: 2017-6-18 16:11
楼主有空家里装个好点的投影机,4K吧,没有的话,至少2K,买些好点的线材蓝光视频碟,蓝光里面的音频格式是高于CD的,再配一套好点的箱子,打开投影和不开投影听两次看看……
作者: hheng101    时间: 2017-6-18 22:16
感觉800的性价比很高啊
作者: 国人v5    时间: 2017-6-18 22:33
看了个半天,就有一个结论是肯定的,你这些耳机都不够好

作者: 国人v5    时间: 2017-6-18 22:43
国人v5 发表于 2017-6-18 22:33
看了个半天,就有一个结论是肯定的,你这些耳机都不够好

800这货我耐着性子听了不到半个小时,从此不想在听它,hek 这货低频又多,中频又凹,自家的耳放都推不好,还费个什么劲?1266没有听过,不与评价。

作者: 国人v5    时间: 2017-6-19 14:02
问一下大家,那能听到大乌和1266?我湖北的。或那位烧友手里有,我拿自用器材去交流拜访一下也可以。
作者: 125187881    时间: 2017-6-19 14:11
国人v5 发表于 2017-6-18 22:43
800这货我耐着性子听了不到半个小时,从此不想在听它,hek 这货低频又多,中频又凹,自家的耳放都推不好 ...

800实机我没听过
从脑放君里的视频里听过,感觉还不错,高低频延伸好
有点听箱子的感觉,真想借个800来听听

作者: andygaof    时间: 2017-6-19 14:16
125187881 发表于 2017-6-19 14:11
800实机我没听过
从脑放君里的视频里听过,感觉还不错,高低频延伸好
有点听箱子的感觉,真想借个800来 ...

800是个值回票价的耳机,不过有局限性罢了。

作者: 125187881    时间: 2017-6-19 14:39
andygaof 发表于 2017-6-19 14:16
800是个值回票价的耳机,不过有局限性罢了。

脑放那个视频对比的是800和800S
明显可以感觉到800S对声音有了一些修饰,略有了些音乐性
底子还是800的底子
800的局限性应该是高素质,几乎没有啥音乐味吧
不像HD650和HD600,哪怕是HD600音乐味都满满的

作者: 国人v5    时间: 2017-6-19 14:48
本帖最后由 国人v5 于 2017-6-19 19:25 编辑
125187881 发表于 2017-6-19 14:11
800实机我没听过
从脑放君里的视频里听过,感觉还不错,高低频延伸好
有点听箱子的感觉,真想借个800来 ...

耳机这东西,到了高阶阶段不止是追求什么高低频延伸,而是要升华至追求极致的平衡度,整个系统的极致平衡性。最终呈现的音质可以作到以假乱真。接近于还原现场的音效。

作者: 125187881    时间: 2017-6-19 14:51
国人v5 发表于 2017-6-19 14:48
耳机这东西,到了高阶阶段不在需要追求什么高低频延伸,而是升华至追求极致的平衡度,整个系统的[/backco ...

高低频延伸这个高音上得去,低频下得来和追求平衡度并不矛盾啊,这只是一个素质的硬指标吧

作者: sean8    时间: 2017-6-19 17:12
125187881 发表于 2017-6-19 14:51
高低频延伸这个高音上得去,低频下得来和追求平衡度并不矛盾啊,这只是一个素质的硬指标吧

从我自己有限的直接体会来说,耳机和音箱+放大器这类重放器材,高频和低频在量上是有矛盾的。

这里头有人的感知能力的调制作用,这头多了,那头就不足了,比如说,长笛的空气摩擦声清楚了(这非常细微)~的话,低音提琴的尾音就不足了(这也非常细微,十分考系统的线性)。

平衡的窗口其实很窄~非常考耳放制作搭配的功力。

作者: 125187881    时间: 2017-6-19 17:42
sean8 发表于 2017-6-19 17:12
从我自己有限的直接体会来说,耳机和音箱+放大器这类重放器材,高频和低频在量上是有矛盾的。

这里头 ...

恩,的确有这种体会,但这到底是器材素质的不足呢?还是人耳朵感知不足呢?
值得思考

作者: gebegebe    时间: 2017-6-19 17:46
125187881 发表于 2017-6-19 17:42
恩,的确有这种体会,但这到底是器材素质的不足呢?还是人耳朵感知不足呢?
值得思考

我已经有答案了

作者: 国人v5    时间: 2017-6-19 18:03
125187881 发表于 2017-6-19 14:51
高低频延伸这个高音上得去,低频下得来和追求平衡度并不矛盾啊,这只是一个素质的硬指标吧

高,低频上下限的延展能否覆盖人耳的听域,中频的饱满度平直度,整体的声压频率曲线的平滑度,不失真的声压级能达到多少(音箱考核的指标是总谐波失真<1%时的声压级,),耳机要更苛刻一些,要<0.1%才好。考量现在都是数源讯号,这个值要定到120分贝左右才好。这都是耳机的硬指标,达到了,也只是满足中级阶段的要求。


作者: 国人v5    时间: 2017-6-19 19:58
本帖最后由 国人v5 于 2017-6-19 20:09 编辑
125187881 发表于 2017-6-19 17:42
恩,的确有这种体会,但这到底是器材素质的不足呢?还是人耳朵感知不足呢?
值得思考

你的这个问题,在昭和29年,也就是1954年,有日本学者专门发表了研究结果:



这个资料满老旧的,就我的实践来看50hz--15000hz偏差在±1分贝就有很明显的差异。在50hz-100hz有
±0.5分贝的偏差,声音就明显不同.这只能说人耳的敏锐度太强了.



作者: sean8    时间: 2017-6-19 22:18
125187881 发表于 2017-6-19 17:42
恩,的确有这种体会,但这到底是器材素质的不足呢?还是人耳朵感知不足呢?
值得思考

我自己个人的认知如下(我自己都认为不一定正确):
主要在于换能器(喇叭)的不完美。


喇叭(扬声器)也好,耳机(也是扬声器)也好,原理都是在同一块振膜发声的,因此,同一振膜在形变发声时,高低频是有相干涉的,也即是按下葫芦翘起瓢。

现实中,长笛与低音提琴是各自发声的,因此不干涉,因此在自然界,人类能分辨不同发声物体各自的声音。

事实上,一块振膜居然能发出交响乐这么复杂的声音,真是人类伟大的贡献,尽管它还不够完美。


作者: 125187881    时间: 2017-6-19 22:23
sean8 发表于 2017-6-19 22:18
我自己个人的认知如下(我自己都认为不一定正确):
主要在于换能器(喇叭)的不完美。

不对,照你这样说,人类耳朵里的鼓膜不也是一张膜吗,和喇叭的换能器构造区别也不是太大吧
那么一张鼓膜能接受到自然界不同频率的声音不也是非常厉害了吗

作者: sean8    时间: 2017-6-19 22:32
jimguo 发表于 2017-6-19 19:44
演出期间,没开演刚上台照相也被铁血战士的肩炮激光瞄了
没看到是谁干的,估计是全自动探测到手机瞄准信号 ...

关于鼓掌这件事情,我的看法属于不清楚礼仪,并无恶意,谁都有提高的过程,应该宽容。

至于演出过程照相,那就另当别论了,这是恶意不尊秩序兼且十分土鳖的行为,无非就是炫耀,这个炫耀是广义的,包括自己向自己炫耀,瞧,某某人某次演出我在场~~极度的不自信,依靠留影来证明自己。

为什么我说过程照相的他们是土鳖呢?显然~~忙于照相而不是专注于欣赏音乐本身,去音乐会还停留在物质层面而不是精神层面~~浪费钱。





作者: sean8    时间: 2017-6-19 22:36
125187881 发表于 2017-6-19 22:23
不对,照你这样说,人类耳朵里的鼓膜不也是一张膜吗,和喇叭的换能器构造区别也不是太大吧
那么一张鼓膜 ...

是的,但是,人耳振膜的神经单元的构造比由一个线圈驱动的喇叭振膜复杂多了,神经单元可能是细胞级的,就是说,神经单元的数量级远远比喇叭单元的线圈要多。

作者: sean8    时间: 2017-6-19 23:07
jimguo 发表于 2017-6-19 22:41
这种定位不知道是顶在哪里了。三个问题:第一尊重演出者和音乐会版权,第二尊重他人购买的聆听权,第三自 ...

三个问题的一二三我看明白了,也认同。
但就整段话而言,我还没太看明白什么意思。


作者: sean8    时间: 2017-6-20 08:27
jimguo 发表于 2017-6-20 00:03
音乐只是结果。剧场里的核心价值肯定是要保证保证演奏好,大家才能听好,不干扰他人是前面的基本保证

...

这个观点我认可,就我个人而言,对曲间鼓掌一类的不清楚礼仪的行为,虽不赞同,但持宽容态度。

需要补充的是,核心价值还应该包括尊重演出者感受,他们也同样不应该被拍摄等行为干扰,毕竟他们不是马戏团的猴子,此外,剧场的规定也不应该被无视。

作者: 深圳狼人    时间: 2017-7-22 01:21
国人v5 发表于 2017-6-18 22:43
800这货我耐着性子听了不到半个小时,从此不想在听它,hek 这货低频又多,中频又凹,自家的耳放都推不好 ...

找不出第二个能写出如此阴阳怪气的回帖的人了,一副睥睨众生的模样,但是也没能说出什么道道
作者: onlywanggang2    时间: 2018-11-21 13:59
非常支持激光笔。中国特色办法治理中国特色问题。呵呵
作者: bluesky76    时间: 2020-2-12 16:07
现场 按摩身体和耳朵的  不只是低频    是全频的空气感     

扬声器要鲜活 要像现场  不能只是 低频的残响氛围感   需要 大振膜去驱动空气  发出鲜活 丰盈的空气感   

氛围感是形  丰盈的空气感是意     形意都要有 才是交响之美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2.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