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是不是说A家和S家实际素质更高呢? [打印本页]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2-14 19:05
标题: 是不是说A家和S家实际素质更高呢?
看失真曲线图,从旗舰到次旗到老三样似乎都是A家和S家更好,是不是就可以认为他们两家其实保真度更好呢?
B家除了T90做得不错,连T1也是一堆锯齿。




作者: tts43    时间: 2017-12-14 19:14
你单科考试满分是不是就等于牛过高考状元呢?
作者: phoexi    时间: 2017-12-14 19:21
失真度?  静电才是王道啊     (部分平板耳机也OK)
作者: tts43    时间: 2017-12-14 19:44
F51010 发表于 2017-12-14 19:33
我觉得素质对于用户是一种听感的综合文字描述,它对于设计厂家理应是一组客观的性能数据,但对用户层来说太 ...

看用户怎么理解而已,现在那么多大学生,能连这都不理解?几十年前大学生都够格去研发飞机火箭了。愿不愿意网那方面想而已。

作者: 钱先生    时间: 2017-12-14 19:45
文化低,没看懂什么abs,不过sony确实不差的啊,abyss不知道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2-14 19:51
tts43 发表于 2017-12-14 19:14
你单科考试满分是不是就等于牛过高考状元呢?

对于扬声器来说,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谐波失真了吧,其他种类的失真不多影响也不大。
就好比这是主科,其他副修的差点相比之下可以将就点。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2-14 19:52
phoexi 发表于 2017-12-14 19:21
失真度?  静电才是王道啊     (部分平板耳机也OK)

刚才查了009的,的确如此,但真男人的开山名器HE6也是一般般而已。

作者: 高等代数    时间: 2017-12-14 19:52
F51010 发表于 2017-12-14 19:44
恰恰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不会趟这浑水
现在不都说弄这些又要懂技术又要懂艺术嘛,我外行看到的是艺术远大 ...

穷学生瑟瑟发抖……

作者: tts43    时间: 2017-12-14 19:55
gorger 发表于 2017-12-14 19:51
对于扬声器来说,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谐波失真了吧,其他种类的失真不多影响也不大。
就好比这是主科, ...

像点话的评价体系怎么可能只有单一维度。影响也不大的弄进来干嘛。

作者: tts43    时间: 2017-12-14 19:57
F51010 发表于 2017-12-14 19:44
恰恰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不会趟这浑水
现在不都说弄这些又要懂技术又要懂艺术嘛,我外行看到的是艺术远大 ...

你可少看在这里谈论艺术的,不知有多少大学理科生,之前不还做过一个投票吗?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7-12-14 19:58
耳机除了这个,还有很多评价标准,比如声场、结像、声音润泽度、佩戴舒适度、透声程度等等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2-14 20:04
F51010 发表于 2017-12-14 19:44
恰恰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不会趟这浑水
现在不都说弄这些又要懂技术又要懂艺术嘛,我外行看到的是艺术远大 ...

同认可 “艺术大于技术” 一说。
听感上我一直觉得K702、T1都是比较干净杂音比较少的,702测试数据也不错,但T1的谐波失真居然是比较厉害的;
反过来,HD6xx系一直以堂音音染为傲(我假定音染是一种失真,先别管它好不好听),但测试数据却是不错的;
再说T90和DT990两兄弟,我是觉得90的润色更多,990更纯粹,但测试数据却是T90好。
人的听感真不作准!起码我的木耳真真不可靠!

作者: tts43    时间: 2017-12-14 20:11
gorger 发表于 2017-12-14 20:04
同认可 “艺术大于技术” 一说。
听感上我一直觉得K702、T1都是比较干净杂音比较少的,702测试数据也不 ...

很多的普通人听起来,什么t90都是让人受不了的怪音。跟你们鄙视的动词大慈初烧逼次没区别,走哪个极端罢了。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2-14 20:17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7-12-14 19:58
耳机除了这个,还有很多评价标准,比如声场、结像、声音润泽度、佩戴舒适度、透声程度等等

这里我是想单从一方面讨论保真度,舒适度润色等等先不说。狭义地定义保真的话,应该是:录音声场、结像大就大小就小,好听就好听、不好就不好,反正就是以 “失真大小” 为唯一衡量标准。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7-12-14 20:22
gorger 发表于 2017-12-14 20:17
这里我是想单从一方面讨论保真度,舒适度润色等等先不说。狭义地定义保真的话,应该是:录音声场、结像大 ...

你慢慢研究吧
我的观点是,这种“绝对求真”,无论是耳机还是箱子,都是死路一条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17-12-14 21:14

測量有很多指標,諧波失真壓到一定程度以下就不太重要了

最多是利用低頻缺失效應這樣.....
作者: tyj518    时间: 2017-12-14 21:55
光一个500Hz的频谱哪能直接决定失真大小。
再说耳机这个东西就没法做到绝对求真。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2-14 23:17
tyj518 发表于 2017-12-14 21:55
光一个500Hz的频谱哪能直接决定失真大小。
再说耳机这个东西就没法做到绝对求真。

当然不可以,只能起到“关键参考作用”,因为500hz是许多乐器和人声覆盖频段的中间位置了。一则这是人耳敏感的频点,二则鲁莽地推断附近频点的失真差异也就差不多了。
很多人认可的观点:高保真未必好听,但好听的一定比较保真。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没注意到,老三样在这项测试上似乎都比旗舰好。看来人体工程学的经验是,比较保真的好听还是最终战胜高保真了。
觉得好玩讨论一下而已,并非绝对求真,还是信奉耳朵收货的。

作者: phoexi    时间: 2017-12-15 09:20
gorger 发表于 2017-12-14 19:52
刚才查了009的,的确如此,但真男人的开山名器HE6也是一般般而已。

这个部分平板 指的是LCD的

作者: madlaxas    时间: 2017-12-15 09:38
gorger 发表于 2017-12-14 20:04
同认可 “艺术大于技术” 一说。
听感上我一直觉得K702、T1都是比较干净杂音比较少的,702测试数据也不 ...

靠不靠谱无所谓,耳机最终的目的是拿来听的,机器测试只是机器的耳朵听到的,而人的耳朵每个人都不一样,和机器的差异就更大了,素质指标只是重要的参考价值之一而已。

作者: 风唤    时间: 2017-12-15 10:19
gorger 发表于 2017-12-14 20:04
同认可 “艺术大于技术” 一说。
听感上我一直觉得K702、T1都是比较干净杂音比较少的,702测试数据也不 ...

最后一句人的听感不可靠,但是耳机是给你耳朵听得,不是给你测数据的,相信耳机厂家也是做出来给你耳朵听得

作者: cenlei1988    时间: 2017-12-15 10:27
不是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2-15 10:46
phoexi 发表于 2017-12-15 09:20
这个部分平板 指的是LCD的

LCD的确普遍各型号都非常好哦!可惜平板类的听感大都是偏暖中频突出为主,不符合我个人喜好。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2-15 10:54
本帖最后由 gorger 于 2017-12-15 10:59 编辑
madlaxas 发表于 2017-12-15 09:38
靠不靠谱无所谓,耳机最终的目的是拿来听的,机器测试只是机器的耳朵听到的,而人的耳朵每个人都不一样, ...

每个人的耳朵的确是不一样的,这样就造成,不同耳机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保真”,对于另一个人就不是了。这样,为什么高阶型号是 “高阶” 呢?可能某一低阶型号对某人的耳朵反而是“保真”的呢!

这样,在坛子里很多大神都推荐 “不如直接上旗舰” 的说法其实就不是一个因人而异的客观做法了。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2-15 10:58
风唤 发表于 2017-12-15 10:19
最后一句人的听感不可靠,但是耳机是给你耳朵听得,不是给你测数据的,相信耳机厂家也是做出来给你耳朵听 ...

我突然想到,像配眼镜一样的定制耳机业务似乎有可为哦。

作者: gebegebe    时间: 2017-12-15 11:01
gorger 发表于 2017-12-15 10:58
我突然想到,像配眼镜一样的定制耳机业务似乎有可为哦。

嗯,有助听器,门店到处都有。

作者: tts43    时间: 2017-12-15 11:14
风唤 发表于 2017-12-15 10:19
最后一句人的听感不可靠,但是耳机是给你耳朵听得,不是给你测数据的,相信耳机厂家也是做出来给你耳朵听 ...

你如果是个老板,你可以在招聘时说,我要你是来赚钱的,不是来看履历的。所以哪怕你大字不识,从不工作,我也觉得你挺牛。看你公司能挺几年。你如果是打工仔,你也可以把这话对招聘的说,看你会不会被扫地。人如此,物也如此,高考交白卷的,现在新闻上集体后悔,也是法则。

作者: phoexi    时间: 2017-12-15 13:11
gorger 发表于 2017-12-15 10:46
LCD的确普遍各型号都非常好哦!可惜平板类的听感大都是偏暖中频突出为主,不符合我个人喜好。

LCD全系列暗声

把平板的高频做起来 确实还是HIFIMAN有本事

作者: madlaxas    时间: 2017-12-15 14:34
gorger 发表于 2017-12-15 10:54
每个人的耳朵的确是不一样的,这样就造成,不同耳机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保真”,对于另一个人就不是了。这 ...

本来推荐旗舰就不是一个因人而异的做法,只是一个最偷懒的做法,我也蹭听过一些耳机,有几个品牌的耳机次旗舰感觉比旗舰好听的适合我的,但是因为旗舰数据比次旗舰好所以推荐旗舰听起来肯定不会差,而且那么多厂商很多种旗舰,到底适合那个也得自己去听。

作者: 风唤    时间: 2017-12-15 15:09
本帖最后由 风唤 于 2017-12-15 15:13 编辑
tts43 发表于 2017-12-15 11:14
你如果是个老板,你可以在招聘时说,我要你是来赚钱的,不是来看履历的。所以哪怕你大字不识,从不工作, ...

完全两码事,耳机买之前会有试听?并且耳机生产出来就是为了听的~完全是消费的事情,而且一个耳机从生产出来到建立口碑并不是看曲线有多好,而是得到了多少耳朵的认可,现在大家谈论的是听感,而不是曲线感,和找工作什么的完全2个概念。
作者: 风唤    时间: 2017-12-15 15:22
tts43 发表于 2017-12-15 11:14
你如果是个老板,你可以在招聘时说,我要你是来赚钱的,不是来看履历的。所以哪怕你大字不识,从不工作, ...

就打你说找工作这个话题来说,曲线也只能说你成绩文凭较好,但是现在这个社会招聘的因素太多了,社会关系,颜值,经验都会成为招聘的重点,相对于耳机来说,是否易推,是否好搭配,是否舒适,是否漂亮都是一个耳机好于不好的重点,也是大家是否愿意为这个耳机买单的重点,曲线只能作为其中一点,当然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个耳机是不是好听,在自己的系统下能发出自己喜欢的声音为重点。而不是去追求一个声音奇怪且曲线漂亮的耳机。

作者: tts43    时间: 2017-12-15 16:20
风唤 发表于 2017-12-15 15:22
就打你说找工作这个话题来说,曲线也只能说你成绩文凭较好,但是现在这个社会招聘的因素太多了,社会关系 ...

曲线是实际测试,怎么能说只是成绩文凭好?明显是整个履历都好才行好么? 就算你不看这个,那你看啥呢?直接试用收货?拜托人家试用也绝对先试履历漂亮的。

作者: tts43    时间: 2017-12-15 16:25
风唤 发表于 2017-12-15 15:09
完全两码事,耳机买之前会有试听?并且耳机生产出来就是为了听的~完全是消费的事情,而且一个耳机从生产 ...

都是对人对物的评价体系,有何不能比?你想做的无非就是否认评价体系罢了。但是否认一个评价体系,仅以主观感受替代,而且还不一定有机会替代,那无非都是马后炮。要不我换个问法,你现在选个没法试听的耳机,怎么选?毒文收货?

作者: 风唤    时间: 2017-12-15 17:09
tts43 发表于 2017-12-15 16:20
曲线是实际测试,怎么能说只是成绩文凭好?明显是整个履历都好才行好么? 就算你不看这个,那你看啥呢 ...

大家都会去试听,相信看曲线收耳机的人应该很少,在怎么也是看测评听感最好是和自己相同系统下的听感,搭配

作者: 风唤    时间: 2017-12-15 17:11
tts43 发表于 2017-12-15 16:25
都是对人对物的评价体系,有何不能比?你想做的无非就是否认评价体系罢了。但是否认一个评价体系,仅以主 ...

请教有相同系统的朋友,和大家对一个耳机的评价,但是不会去关注曲线

作者: 风唤    时间: 2017-12-15 17:15
就像之前提到的t90和hd系列的曲线和听感完全不是一回事,要你买你是选择你需要的声音还是平直的曲线
作者: 风唤    时间: 2017-12-15 17:19
其实我想说的不靠谱的不是你的耳朵,这所有的东西只是服务于你的耳朵和感受
作者: tts43    时间: 2017-12-15 17:20
风唤 发表于 2017-12-15 17:09
大家都会去试听,相信看曲线收耳机的人应该很少,在怎么也是看测评听感最好是和自己相同系统下的听感,搭 ...

这不奇怪,能看懂的人本来在烧友中的数量就不多。真正能看得比较懂的我倒是没见过说自己不看的。比较厉害的还能从图形推出声音,从声音大致估计出图形。
至于你说找朋友,哪来那么多这种朋友,多数人无非也就论坛“朋友”的毒文,私下建群的“朋友”相互洗脑。这种选法,有惨痛教训的例子不难找。倒是能正确看图表数据的人,遭坑的挺难找的见。

作者: tts43    时间: 2017-12-15 17:29
本帖最后由 tts43 于 2017-12-15 17:33 编辑
风唤 发表于 2017-12-15 17:19
其实我想说的不靠谱的不是你的耳朵,这所有的东西只是服务于你的耳朵和感受

看你的耳朵靠不靠谱,不是简单的觉得好听难听就完事。觉得不好,再木的耳朵也会说。精确指出不好在哪里,如何调整,再金的耳朵也没辙。从这个角度说,耳朵都不靠谱。至于很多的所谓搭配,就是一个不断看毒文,不断瞎撞,不断不满的过程。是无法定位问题的体现和最原始的调试方式,也是耳朵不靠谱的最大证明。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某个产品一开始就这么乱撞,100年都别想上市。看文档,做计算,有条件的做实测,哪个敢不这么干?

要不我们玩个游戏,你想找什么样的耳机,我就看图给你找一个,以后你有机会去试试怎么样。当然,不要找那种这也好那也好,什么都好,目前做不到的。

作者: 风唤    时间: 2017-12-15 17:59
我觉得可能我们的观点不一样,我认为一个系统的好坏自己的耳朵舒服就好,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倒是没什么重要的,你的感觉是只是想找一个好的耳机,还有在不一样的系统下很多耳机表现会很不一样,单说耳机一头确实有点太片面了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2-15 18:51
madlaxas 发表于 2017-12-15 14:34
本来推荐旗舰就不是一个因人而异的做法,只是一个最偷懒的做法,我也蹭听过一些耳机,有几个品牌的耳机次 ...

首先,我觉得这种做法不只是偷懒,是一种对同好烧友的不负责任,“旗舰一定比非旗舰好”本来就是错误观念,有意无意灌输这种思维是不对的;
其次,在频响和失真这两个最重要的指标上,各家次旗舰甚至几位老黄忠都有比旗舰优胜的地方(或者旗舰也好不了那一丢丢,系统其他环节的影响一下就把这点差异湮灭了)。
具体图就不上了,各位可自行上测试网站看。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2-15 19:07
风唤 发表于 2017-12-15 17:15
就像之前提到的t90和hd系列的曲线和听感完全不是一回事,要你买你是选择你需要的声音还是平直的曲线

频响曲线还是比较靠谱的,失真曲线就有点让人掉眼镜了。但人耳对频响分布更敏感,而正如上面有位兄弟所说,失真低到一定程度就不那么重要了。
我觉得,选机的时候应该先看看参数再主观听感收货就好,呃,还要考虑自己的系统搭配。

作者: phoexi    时间: 2017-12-15 19:14
低失真的耳机是有其共性的 那就是细腻

至于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细腻 那不好说  就有人特别钟爱嗓音的颗粒感明显
作者: yangling0022    时间: 2017-12-16 12:58
几大旗舰里K812本来不就是素质最高的吗,不看频响失真光听也能明显感觉到812比HD800还有T1细腻度更好,从楼主的失真图来看,基本也可以看出是K812>HD800>HE6>T1;

至于T1很多人都说刺激不耐听,本身也说明失真大,这点从楼主的失真图也能得到印证。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2-16 15:08
yangling0022 发表于 2017-12-16 12:58
几大旗舰里K812本来不就是素质最高的吗,不看频响失真光听也能明显感觉到812比HD800还有T1细腻度更好,从楼 ...

作为出道最晚的旗舰,自身素质高点也正常,但低阻耳机对前端要求更高,对前端造成的电流失真和噪声抑制能力太低(尤其谈到噪声方面,高阻就是好啊)。
关于T1,我并不觉得刺激,反而是高密醇厚耐听,唯一不喜欢的是声场小,然而更深入的理论因果分析我就不懂了。
关于失真低就细腻的说法,也有特例:HD6xx系列失真比较低的,但很少人会用细腻来形容她们。(这里声明一下,我算是hd600粉,没黑的理由)

作者: yangling0022    时间: 2017-12-16 21:01
gorger 发表于 2017-12-16 15:08
作为出道最晚的旗舰,自身素质高点也正常,但低阻耳机对前端要求更高,对前端造成的电流失真和噪声抑制能 ...



对前端造成的电流失真和噪声抑制能力低 这个正是说明对前端的提升或变化更敏感,高阻会弱化前端的变化和信息量,你说的高阻抑制噪声好,但同样的把音乐中的很多信息也一起抑制了,所以不见得是好事,




T1不耐听的主要问题还是声音过于凝聚泛音不够能量感过强不够宽松,听上去有种紧张感不松驰,还有就是一代高频拨高过多、二代改善了些但还是有些金属味,


另外你说的HD650、HD600其实并不算特例,这2支同级里是算比较细腻的,6系列有种黑胶味其实就是细腻度失真度比较好的体现,
只是因为低频增强的有点多,破坏了较低的失真带来的细腻度也影响了最重要的中频及高频段的信息量,让声音又变粗了,最终才变成现在的这样~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2.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