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聊聊耳机\有源音箱双修中的前级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建筑 时间: 2019-2-26 13:27
标题: 聊聊耳机\有源音箱双修中的前级问题
聊聊耳机\有源音箱双修中的前级问题
新一代的发烧友和90年代传下来的古代发烧友有很大区别,新一代发烧友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电脑生存的,绝大多数都是从随身----耳塞----耳机----耳放----有源音箱这样的路子发展起来.耳塞和耳机在过去的10年里异常兴旺发达,特别是大型的头带式耳机,在这个新兴的发烧市场中迅速发展,以头戴式耳机为例,市场主流从10年前的千元级的爱丽丝M1,到当时旗舰级的HD600,HD650;到如今的万元级的T1,HD800.
传统电脑上的多媒体音响一般都是流于买电脑送的,或者是配个好点的也就是100-400元这个层级,一般都认为能响就行.在2000年以前有一次音质上的跃进,以创新的声霸AWE,帝盟MX300/400,以及后来的创新LIVE.这一代消费级声卡得音质与之前的产品相比,有了巨大的飞跃,PC用户几乎是第一次在桌面感受到高品质的音乐.在那个年代,入门的游戏玩家除了期待一块voodoo显卡,还期待有帝盟S90与剑桥设计的创新第一代PCwork2.1音箱。这一套入门级组合音质出色,声音温暖热情,富有弹性,2.1的结构让低频也较为饱满。
但是此后的PC圈子因为inter的声卡集成还有windows的AC97声卡标准,把普通的PC的垃圾音质拉到一个马马虎虎的水平,但是却永远地失去了创新和帝盟这样的好声音,虽然创新依然活着,也还在生产声卡,却早已江河日下了。大多数帝盟声卡的用户都是坚持到驱动程序完全无法更新,主板上ISA插口彻底消失了才恋恋不舍的被迫升级的,我的pcwork音箱用了10多年,调节音量的电位器坏了,改成直接硬连接,一直到电路板老化,有杂音报废为止。但是单纯的好音箱插在电脑主板引出的3.5口,也不复当初帝盟声卡的好声音。
10几20年后,对音质的追求重新让音频设备变得热门,曾经几乎死绝的独立声卡,以外置独立声卡,或者解码器等名目,重回热门的PC附件。如今的电脑发烧市场,产品科技含量、指标与当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市场更加初级和混乱,各种高级设备凑到一起的声音也不象当年那么容易获得好声音。特别是从耳机刚刚跨出音箱这一步的烧友,有耳机高音质的对比,音箱的表现好坏更容易展现出来。
首先,我们来看看构成音响各个环节对声音的影响。
音源(CD或DAC)(90-120DB)----前级(倍率缩减或放大A*B*90-120db)----后级(0.5-3DB)----音箱(前列各项误差乘积*20db)----室内环境(10-20db)
要获得好声音,音源是起始,我们日常用的CD,承载16比特的信息量,理论上最高可以提供96db的信噪比,由于CD的数字标准的确立,解码芯片的标准化生产,CD机输出的差异实测最廉价到最昂贵的,大约6DB左右,音源的信噪比数据不能绝对化看参数,因为频响曲线的平直上某个频段出现大坑或大突起产生的1DB的影响和整个曲线平均产生1DB的影响在听感质量上是天壤之别,不过信噪比仍然是一个科学可以量化的参数,国外一些发烧杂志常常会有频响图,和3D的频响瀑布图,其实是可以科学描述音源的差异和好坏的。总之,音源是一切的起始,如果音源出了问题,后面只能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扭曲和夸大。
前级,一个承上启下的部件,前级最初最首要的作用是阻抗匹配和前级放大,在CD之前的LP唱机,唱针感应的电信号是很微弱的,必须有专门的唱头放大电路将电声信号放大到一定程度才能输出。而输出的设备各自阻抗差别很大,耳机300-600欧,后级功放一般是20k欧(不同功放阻抗有所不同,胆机与晶体管机,古董机和现代机都各自不同)。此外前级最重要的功能是音量调节,音量调节从功能实现上看是对电信号的衰减,因此这个环节对声音的音质环节是直接参与并成倍率夸大,它不仅会夸大或减小音源来的误差,同时其自身结构上也会提供额外的音质损耗和误差,因此,前级在HIFI系统中,尽管本身对信噪比的影响只有0.3-3DB之间,但是成倍调节以后,实际上对音质的影响是比数据看起来大的多,比如前级将音量响度调节到75-80分贝(正常人交谈的响度),0.002%的信噪比误差的前级,动态压缩的差距能到5-6db去。绝对数据还不能直接看,因为前级电路自身还会带有一定的变化干扰音频信号的平直与准确,会带来某些频率的凸起和凹坑,还有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效应会让信号延迟,前级是整套体系中的染色机。
功率放大,这个环节实际上是相对容易的,功率放大电路的本身的电路特性是比较稳定的,不同类别的后级放大最终实现的目标都是大功率大电流低畸变输出给喇叭,有经验的发烧友会选择尽可能大的功率储备的后级,负荷因子较小的时候功放的畸变总是会小一些的。后级选择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匹配,喇叭的电声特性并不是稳定不变的,反过来功率放大输出的信号就要有很宽的功率响应特性,有些喇叭阻抗低,需要大的电流,有些喇叭阻抗高,需要较大的电压,喇叭在频响的不同频率阻抗也不一样,比如某些有名的单元在1KHZ阻抗8.6欧,在100HZ就只有4.4欧,很显然,低频的时候需要更多电流,否则低频就会软弱无力,达不到正常响度。
到了音箱这个环节,电声系统目前主要依靠多点声源进行立体声模拟,这需要录音和回放两者同步配合,在目前世界上主流是2点声源模拟的立体声,还有少量5.1,7.1等声道模拟的环绕立体声。由于立体声是模拟的,所以,永远达不到真实的现场的效果与感觉,只能根据听觉的特性进行一定程度的模拟,达到接近或者近似,在立体声系统中言必真实,言必现场是伪科学。
当前科学提供的音箱是音质误差最大的环节,在这之前的各环节的信噪比都很高,每个环节损失的信噪比与音箱这个环节相比,小了100-1000倍,所以,一般音箱不敢用信噪比这个指标来标性能,因为标出来数据都很糟糕,在这种糟糕的结果面前这种数据无法显示各个糟糕结果的差距,所以,音箱最多就标一下频响曲线,标下灵敏度。这些指标都是单纯只以响度指标为参考的。音箱的构成是振膜和共鸣腔体,和乐器基本类似,所以好的音箱光看频响指标还是不行的,还必须象乐器一样,听它的音色,这恰恰构成了当前音箱市场各品牌的特征和特色,音箱确实和乐器一样,好的音色与差的音色即便每个调都能准确,但是同样能产生天差地别的听感。目前音箱的音色差异没有科学量化指标,只有靠试听或者积累评价经验来了解一二,而这又产生了无穷无尽的HIFI玄学。
回到有源音箱的前级这个话题,为什么单独聊这个话题呢,因为大部分的烧友音源一定是电脑+DAC,播放一定是有源音箱,前后都是相对确定了的,只有中间环节还有缺失,而事实上,现有的桌面系统的组建和市场供给上,确实在有源系统上的前级是一个稀缺产品,大多数人不懂,也不知道哪里可以选择,而现在市场上提供的选择并不合理,特别是针对新兴的桌面发烧系统。简单的说,现在的解码器或者CD系统输出的电平都很高,尤其是近年来号称24,32比特的解码系统,电声系统的动态以电压来表达,动态越大,就意味着音源系统输出的电压越高,现代DAC输出的电压已经远远高过了原来前级的信号拾取需求,只需要直接进行衰减就可以输入后级放大。因此现阶段的前级除了阻抗匹配外,主要是音量调节的作用。当然好的前级还有多接口切换,音调电路,均衡电路等等。
从音量调节这个基本目的来说,前级基本成了音量调节的代名词。对于听者,音量主要是回放的响度构成的,响度这个东西在生活中是不停起伏变化的,所以只能以平均响度来描述,而不停起伏这个过程,则是动态范围。我们听自然界的声音,比如听小提琴独奏,音符中到达耳朵的最小能分辨的响度,到音符最大的响度,这就是动态了。我们日常交谈,下限可以去到当时的环境噪音响度,比如45分贝,个别声调和吐词可以达到比较响亮地85分贝,但是平均下来,不是对着吼的话,大约是75分贝左右,这个平均值会随着环境噪音的大小进行便宜,比如周围非常安静,半夜时分,下限有可能去到38DB左右,这样平均响度70分贝也许就会觉得足够响了,在白日交通繁忙的道路旁,基础噪音就能达到65分贝以上,说话可能需要提高到85分贝才与正常交谈相当。
对于大多数的音源来说,播放CD信号,动态可以高达96分贝,播放24比特曲目,动态可达到108分贝。而音箱则绝大多数都无法完全实现音源的响度,比如很多箱子最大响度(不失真)也就只有100-110分贝,老一点的音箱甚至只有90几DB,如果完美的展现音源记录的动态,应该安静的时候去到0db,刺激的时候就上110分贝了。而实际上这个是不现实的,在环境噪音限制中,电声能展现的动态大约只有38-65分贝左右,如果考虑到正常的听音音量,这个动态还要小,因此,音量调节这个环节的技术实现途径是在日常听音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还击。
1. 软音量。
由于winter的贡献,电脑使用多媒体音箱时,常常使用软音量,即用软件的音量调节控制。这个几乎等同于把音量控制交给操作系统来实现,windows的软音量由于其程序架构和编写逻辑的原因,是采用比较简单的数字编码对应音量的方式,这种数字音量的算法方式,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动态损耗,它同步带来弱音,泛音的次级响度的损耗,因此,软音量在越小声时,声音的细节丢失越严重,很多人嫌现在的电脑声数字味太重,和这个有很大的关系。
软音量因为处于操作系统的底层,在使用各种播放器时,如果不让播放器独占声卡的硬件资源,windows默认的是使用CPU对程序中的音频进行解码和编码,因此,在windows系统中播放时,如果系统音量可调的话,你很有可能仍然在使用电脑自身的软件解码,而让你昂贵的解码器毫无用处,仅仅起到一个声音接口而已。
因此,很多播放器都推荐在使用专用声卡或者解码器时,选择AISO让播放软件独占声卡的硬件资源,强制让操作系统将解码工作移交给解码器硬件芯片。所以检查自己的解码器,是不是有专门的声卡控制程序来实现软件音量控制,否则你买不买解码器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2. 数字音量
数字音量和软音量是不同的,这个不同之处在于软音量是利用操作系统的软件实现的,而数字音量则是在电路中专门用数字电路做成芯片,来实现音量控制,尽管实现的原理和软音量有类似,但是数字音量的实现还是经过一定程度的优化的,它没有大多数软音量的噪音引入,也没有软音量的强制粗暴的音源源头进行有损的数字编码控制,数字音量芯片往往被设计到解码末端,由解码器内置或者单独的芯片控制。数字音量芯片的效果,一方面要看新片厂家本身的设计水平,另一方面也要看数字化算法的优劣。由FPGA实现解码的和弦DAVE,在算法上对数字音量控制做出了特殊的处理,它的输出可以达到相当高的普通模拟前级的效果,理论上数字前级是一个可以廉价,低功耗,小体积提供高品质音量控制的技术方案,但实际上,目前对音量控制的数字算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巨大突破,数字音量仍然有软音量的问题,将次级响度的弱音和泛音自然进行了响度过滤,音质损失是不可逆的,目前有些技术可以利用升频来减小损失的问题,但是还距离普及高音质的数字音量控制有相当长的距离。目前最牛鼻的几家音源厂都号称不需要前级,可以直接接入后级使用,而经过非常多挑剔的客户反复确认,还是接了同档次前级的效果更好,目前还没有例外。
数字音量在目前的低端设备中大量应用,比如ESS的9018AM2就内置数字音量控制,很多随身系统为了简化电路和能耗,则使用了这个功能;有一些则在解码电路后面用运放进行数字音量控制,典型的较好的芯片有opa2111,这个芯片控制音量听感普遍反映较好,但是它阻抗不足,输出需要串联10k欧电阻补偿匹配,调节范围也较小,另外更常用的opa1611声音较冷偏硬,在小电压下,10khz处会有突然突起,目前数字音量的运放电路各自都有一些优缺点,需要设计者和制作者额外的经验去设计周边电路进行补偿,而这些补偿往往又会带来新的问题,因此,数字音量仍然是一个较低端的解决方案。
由于现在低端设备大量使用数字音量控制芯片,并且延伸到一些高端产品中去,因此在搭配和购买设备的时候注意区分。由于电路设计水平的问题,数字音量并不等于是绝对低于模拟前级的,这方面要擦亮眼睛多看看,多听听。
3. 电位器
相当多的低端合并机,一体机设计的时候喜欢使用电位器,碳膜的滑动电位器声音温暖,廉价和易于使用。电位器本身也分很多种,最便宜几毛钱一个的滑动电位器,到昂贵的几千块一个的步进高精度电位器,都在各类音频产品中非常常见。
电位器在前级中,既可以作为无源前级,也可以串接电路作有源前级,就目前而言,电位器是最廉价直接的音量控制方案,专业器材领域里比如TC,丹拿,MTC等都类似的产品,直接用电位器作为音量控制作为入门级的产品方案。大多数无源前级就是电位器加几个阻抗匹配电阻(另外有变压器抽头的牛变无源前级),无源前级的好处是电路简洁,信号流经的元件少,干扰的概率低,添加佐料的机会也少,很多无源前级都听起来有不错的通透度。电位器主要的问题在于,碳膜电位器不耐用,旋转多次表面碳粉刮掉了电阻值会变,旋转时容易有杂音,小音量时阻值偏差大易导致偏音。为了客服这些问题,有高精度步进电位器,用恒定的阻值叠加进行布差调节,高精度步进电位器常常使用在各种古老的高级胆机中。
电位器的水平取决于其步进的幅度和匹配的电阻精度,通常一个电位器的调整能力大约在30-40分贝之间,极少数能跨越到60分贝的,如果每1db为一级,30分贝就要30级,60就要60级,如果更小,那还要倍增,大多数市面上的高精度步进电位器不会低于0.5db每级,其实我们说的db步进对电位器来说,是错误的概念,电位器就是个可变电阻,它实际指标是按阻值阶梯递进的,阻值和最后增益的db的关系相当复杂,并不线形相等。
电位器组成的无源前级在低价格范围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比软音量和大多数数字音量好的前级方案,舍得使用alps这类电位器的无源前级,几乎是万元以下最好的前级了。从声音上说,无源前级容易获得较好的透明度,但是也容易让音源的缺陷暴露或者夸大,因为绝大多数的无源前级对高频或者低频都有一定的过度衰减。特别是低频,容易使低频软弱无力,糊。另外非线性的响度关系,电位器的步进并不会让音量等级放大或缩小,往往容易出现某个音量声音过大,调小一级又过小,或者到某个音量时,音质急剧下降,很多细节突然就听不到了,这种状况还不算罕见,特别对于在夜深人静,用比正常偏小的响度听时。
4. 继电器+全分立高精度电阻网络
这种模式实际上是步进电位器的一种强化方案,旋转的步进电位器要求在每一个旋转刻度上有对应阻值的电阻,但是实际上电子工业并不会制造那么多细微阻值差距的电阻,这导致制造过程需要用很多替代方案,比如串联,并联,虽然这样也能得到预期的阻值,但是反过来会影响电流变化,还有一些细微的其他现象,因此,有必要采用更有利的做法来实现步进的高精度阻抗变化,在印刷电路板上用高精度电阻阵列代替旋转的分散的电阻组,用少量的型号的电阻组成阵列,可以有效地降低对步进电位器的苛求,此外,由继电器控制对步进电路的选择,可以彻底避开电位器不稳定和低寿命的影响,音量调节过程中不再会产生电流杂音。
1997年的mark levinsonno32前级采用了这种方案,把前级的总谐波失真从通常的0.05%级别提高到0.0005%级别,几乎采用这种方案的所有前级,都有非常高的失真指数。国内的驸马前级,甚至金波的集成的一些耳放都号称采用了这种方案。
分立元件高精度电阻网这个名字看上去简单,实际的设计构成上还是颇多不同的,比如阻值选择,电阻类型,串并联的设计等等,总体上采用这个方案的音量调节是会相当少的损失动态了,它能让人在较小的音量或者正常音量上感受到一样的澎湃起伏,不再感觉到平板,死板等等。到了这个级别的前级,本身的失真已经很小了,更多关注的是前级自身的通透度,音色的细微调节等等,但是要注意的是,即便全分立电阻网设计也是有高下之分的,比如调节范围,设计得少的只有40分贝左右的调节能力,好的大多数能调节90分贝以上,就正常使用而言,至少要64分贝左右的调整能力才基本满足需要。
5. FPGA+R2R权电阻网
音量调节的电阻阵和用于解码的R2R权电阻阵列有很高的相似度和电路基础,结合FPGA的编程能力R2R实际上也能成为前级音量控制的一种设计,这种设计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让整个电路完全电子化,不再有机械的调节方式,特别有利于设计遥控器,没错,就是特别方便设计音量控制的遥控器。
FPGA+R2R也特别有利于采用集成电路,缩小前级设计的功耗和体积,最关键的是成本,马克的后来的前级也应用了这样类似的技术,而新设计的很多集成一体的功放,耳放,解码器也开始采用这样的方案,新派设计的DAC9/10系列就使用了这一技术,金波的GD-X2也号称采用了。
由于微缩化的集成电路化,平均的高精度电阻值比分立元件容易获得,但是却比那些好的极品的分别配对和精密测量过的分立元件差,有测试表明r2r方案集成电路的大约比分立元件在正常听音下至少还是有6-10分贝的差别。
6. 其他前级
前级技术原理上还有很多其他的设计架构和方式,同样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比如MBL的6010D,大量采用运放设计,声音一样醇厚优美;金嗓子分立电路控制电阻同时又分立控制电流,与之相似的国内的旷世也打算采用恒流的设计,则是希望在电阻阵衰减了电压以后不要同时也损失电流,增强系统的推动力。
胆前级的设计在前级中比较特殊,电子管的应用主要是在电源整流,信号放大,信号缓冲这几个方面,胆前级的音量控制比较普遍的是采用高精度电位器,特殊一点的则是专门绕制多抽头的输出变压器,结合电阻阵进行控制。胆前级在总信号失真方面的指标比普通前级差非常多,极少能做到0.0X%级别的,一般做到0.2%就算非常好的了,指标甚至比不过直接使用一个电位器。但是胆前级本身通过电子管信号放大通路上的特殊效应,可以自然增加一定信号延时,同时偶次谐波信号得放大和增益天生就很高,有利于听感的需求。如果搭配的音箱系统感觉冷硬,可以考虑使用胆前级或者胆缓冲来改善音色上的不足。
上面说了常见的设备的前级集成方式以后,我们看看实际上的一些常用设备,比如所有的纯解码器,都只能使用windows系统的软音量,这类设备如果不另行搭配前级,不建议大家使用,纯粹浪费钱。而很多带音量控制的解码器,声卡,耳房,都是利用数字音量芯片来控制,比如dacmegci+,M dac玉龙DA10等等。分立元件的制造和工艺需要大量的时间,很少在集成设备上看到,国产金波有些设备号称使用了,目前还无法验证。对于使用有源音响的朋友,还有很多设备需要你们自己察看其设计参数,根据需要选择集成或者独立前级,希望本文能有所帮助。
作者: 幽灵姐 时间: 2019-2-26 14:41
666,写的非常好
作者: a62703 时间: 2019-2-26 17:22
请教大佬,界面上的音量调节是否也是软音量,是否也应该调到最大,之后全部调节交给我的前级/耳放
作者: bass0411 时间: 2019-2-26 17:51
受教了,多多学习.
作者: xzhfire 时间: 2019-2-26 18:13
火钳刘明
作者: 建筑 时间: 2019-2-27 09:19
理论上界面是个纯数字的电路,它主要是为了把转换为异步信号的数字音频信号进行漂移稳定,或者是重新进行信号时钟重整。他的核心主要是各传输接口协议下的协调和修正。因此在这个阶段信号最好不要做额外的调整,我不太理解界面为何会有音量调整,这个要看其具体设计对应的功能电路和芯片了。我个人建议是保持直通。
刚才想到另一个理解,是不是问题问的是声卡的电脑界面,比如LYRA的电脑控制界面面板,这个看功能设计了,但是应该绝大多数的声卡在选择纯DAC模式以后,界面上的音量调整是无效的,或者不能使用的。
作者: a62703 时间: 2019-2-27 09:50
对的,是我表达不清楚,我有个乐之邦的小玩具04mx同轴到解码。很有意思的是电脑控制面板可以进行音量调节,机器上的实体按键同样可以调节,那么这种音量是否应该维持最大。
-
2.jpg
(185.31 KB, 下载次数: 187)
-
1.gif
(100.34 KB, 下载次数: 190)
作者: 建筑 时间: 2019-2-27 10:42
这种归零就是了。就是默认最大输出了
作者: a62703 时间: 2019-2-27 11:02
谢谢
作者: dlhg 时间: 2019-2-27 11:39
长知识!楼主辛苦!
作者: netsmaster 时间: 2019-4-1 16:44
楼主是真的懂,学习了
作者: 龙飞凤90 时间: 2019-4-10 15:06
请教楼主,BM5A MKIII里有只带前级解码板,有必要再入好的台式解码器吗?如有必要,有什么推荐吗?主听流行和人声,价位在5000以下的解码器。
作者: 建筑 时间: 2019-4-10 17:36
BM5AMK3应该没有什么解码板,也没有前级板,它自带的增益调节和音量不是一回事,正常使用需要归零,根据前端设备接入进行调节。如果你是电脑耳机孔输出,这个信号是经过放大的,箱子上的增益应该调低,如果前端信号是解码器或者CD机,就应该归零,如果信号输入是电子乐器或者唱机这一类的,需要调整到高增益。增益的高低和输入的信噪比有关,调高增益有助于提高有源音箱的动态表现,但是会同步放大噪音。
有源音箱实际上都需要前端输入设备的接入,在有源音箱预设的工作环境中,前端应该接入可调控音量的调音台,或者音频接口或者监听控制器,这些设备大概相当于民用设备的前级,专业器材里面接口也有优劣之分,通常入门级器材不太在意音色,而在意音准。单拿自身给BM5A有专配的音量控制旋钮,和TC的大旋钮类似,是一个简单的无源音量衰减控制器,主要用于最简单条件下接音源。
目前市场上有售的解码其实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带前级的,一类是纯解码。如果想系统简洁,买带音量调节的解码较好,如果想效果好,买单独的解码器再接专门的监听控制器或者独立前级,效果会更好。
以一些成熟的搭配而言,IFI的IDSD+胆缓冲前级+电源,在低价格的组合里容易回放出比较稳定和让人满意的效果,这套系统虽然很多人看不上,但是搭配合理,结合HQ,播放效果在入门级器材里还是很不错的。
喜欢一体机的,SPL有个入门级声卡,典型的直白干净的监听路子,也可以搭配BM5A。
国产的耳放一体机很多自带前级,这里我个人比较推荐香榭丽舍,功能多,特别是带蓝牙,用手机什么的听点网络流行歌曲消遣,即便不太高的码率(还是要至少256K),也容易比较愉悦。另外金鸽的GD-X2,也算不错的双修入门机。
其他还有很多机器,各有特色,适不适合就看搭配了。
作者: laozhishu 时间: 2019-8-28 23:48
前级科普的好文,赞一个!
作者: 萧太白 时间: 2019-8-30 16:48
最近在玩金波最新一代的产品,金波的解码耳放一体机GDX2的前级是耳放线路引出衰减的,而金波专为箱子设计的蓝宝石3是没有耳放功能,取而代之的是用了一整块的独立前级线路板,好像就是R2R前级全平衡线路。个人听下来,蓝宝石的前级真不错的,在一体机里面算优秀的,在极小的音量下,动态还是非常明显,而且很清晰透明。当然,这是在不错的后级的配合下。
作者: 建筑 时间: 2019-10-21 11:17
最近一段时间,国产设备中开始认真考虑前级的问题的厂商开始多了, 因此,近来有一些一体机对有源音箱是友好了很多。下面推荐一些最近接触试听过的器材,试听渠道一般都是展会或者商家提供的试听机会,设备的是否煲开不能确定, 不涉及横向比较。
1.金波的GD-X2和蓝宝石III:这套设备售价大概在6800左右,没有看到内部电路的细节,按宣传金波没有采用原来的继电器加电阻网的方案做前级,改用了类似R2R的全电阻阵列方式,通常如果不是标列高精度全分立,那么就是利用的类似与PGA3110这类集成的R2R音量控制电路,集成电路的好处是很小的尺度里集成了超过128级以上的高精度步进,缺点是电路的衰减范围是比较有限的,比如32DB,最多到64DB,另外电路对外围电路的电容和电流设计敏感。金波这两个姊妹设备粗听差异很小,两者的解码的特色更加鲜明突出,GD-X2搭配HD800的时候,音色明亮开朗,驱动力充沛;搭配有源音箱的时候,音色比驱动耳机高频要稍微暗一点, 动态正常,三频较为平衡,低频控制尚可,下潜和深度控制一般;蓝宝石III音色上区别不大,设备设计上有偏耳机的倾向, 可能调教以HD800为参照,中频部分都得到了充分的照顾,中频微微偏暖,略凸,这反而比较有利于有源音箱播放人声类曲目,交响类的控制一般,有舞台感和一定的乐器定位,动态起来了以后分离度下降比较厉害,这是设备级别的限制,不能求全,在这个价位的一体机中,金波的这两个一体机表现出当前标杆水平。
2.世纪格雷金画眉:世纪格雷的设备前前后后我听过很多,但实际上我个人对他们的设备有一定的偏见,世纪格雷的调音偏广东地区老一代烧友的口味,有点崇尚老英国声的意思,但是我一直觉得世纪格雷没有抓住老英国声的厚润与弹跳的那个度,金画眉最开始还是用HD800听的,以耳放来评价金画眉,音场没有传统HD800那么庞大,宽度尚可,深度稍浅,它的中频比其他设备更凸出一些,所以听人声感觉比其它HD800更近 。接监听的时候,金画眉比耳机状态显得更厚一些,声音也要稍稍粘滞一点,这一点点粘滞让整体听感上的厚度变得比较明显,对偏干的监听有些好处,人声因此显得多了几分圆润,这是民用HIFI器材和专业监听器材的调教走向上的差别,金画眉声音也比较明显的暖 。大编制的时候声音的舞台感和韵律感较好,透明度和质感一般 ,总体上来说它是一个比较适合讲情怀的机器。 从技术上来说,世纪格雷的金画眉比较重视USB的时间隔离,利用FPGA的和内部的时钟对USB输出和解码进行时钟重整,并多重锁相。前级电路上他采用比较多的前级放大和负反馈设计,这是其音色能有所改变和提高的因素,衰减上它明确的是采用PGA3110的R2R,算是颇为用心的前级设计,我认为金画眉虽然是世纪格雷推向耳机烧友的产品,但实际上它的设计还是偏重传统的前级放大功能,从中抽头出耳机输出信号。
3.旷世CMA12:旷世是个老机器,不过旷世似乎不太被耳机烧圈所热衷,但实际上旷世的机器在同价位上有着非凡的实力,最便宜的CMA400都有相当不错的驱动力和解码能力。在所有的国产机器里,旷世的设计和做工是最好的, 最有大厂风范,据说电路是富士康生产,所以旷世是可以配透明的盖子,给你看他电路的做工的工业美。旷世的设计他的宣传和他的电路我都不是特别明白,大体上旷世的设计有点类似于日本金嗓子的先分流,再放大,确保电阻衰减后电流不随之衰减,保证小电压下的电流驱动力,理论上这种恒流设计会有很好的小音量驱动力和微动态。CMA12是目前旷世的旗舰机,价格也在8000以内,另有大师版供高烧选择。旷世的前级电路设计很复杂,多路多级放大和深度负反馈,音量控制采用ALPS高精度多联电位器,这个设计也是很多经典前级的传统设计。旷世的调音有自己的特点,它有点倾向于监听的特征,调音尽量的平直和不带特殊的音色,听感上还是有些偏暖,HD800的本身的广阔无边的特色能清晰明显的展示,人声播放也比较远,这是HD800自身的特点, 接监听以后,旷世的三频基本平衡,但高频发挥较好,声音略有点偏线条感,所以空气感和透明度表现较好,中频不突出也不凹,基本能展现音箱自身的特色,低频控制力较好,深度和力度皆有,整体色彩感略弱一点,据说大师版经过调音以后音色方面更好一些,低频也更弹跳一点。旷世需要注意一点,它对电源的敏感度有点高,使用时最好有较好的电源处理。
4.新派nuprime dac10H:新派这个牌子比较早就在关注它,一直没搞清楚它到底算美国牌子还是台湾牌子,无所谓,新派的声音属于比较清新,现代的路子,略偏线条。DAC10H和上面几个设备其实基本是类似的架构和类似的设计,都是4490或者4495的架构,都采用R2R的音量控制方案,新派算一体机里能买到进口品牌最便宜的选择,新派对这个机器自身的素质也很有信心,为其直接配置了后级,主打3万以下的hifi市场。DAC10H的音色走清新自然,调音略技巧性的轻微偏暖,偏甜的调整,低频部分有些较明显的加强,但下潜与控制力还是稍弱,这是设备级别的问题。
以上几个设备售价都很接近,万元以内,6K以上,音色音质都在一条水平线上,各品牌略有各自调音的差别,但不存在水平的差距。如果嫌贵的话,也可以看看便宜点的旷世CMA400I,audiolab 8300QD(注意这个牌子的后缀,它的解码前级出品的不多,4K左右的价钱以内,水平其实还不错)
另外歌诗德的叠叠乐中,耳放A20H有继电器控制的全分立高精度电阻阵的音量控制电路,有高低增益可选的前置放大电路,本身具有前级输出的能力,3K左右的设备里,这个前级算相当不错的,歌诗德如果考虑全家桶,用U16+时钟+X22(X 26)+A 20H ,整体效果也很不错,比上列的一体机有明显的提升,但是价格上好像也大大提升了,4件套叠就是有点费信号线,最近听说老黄要搞一个独立的前级出来,可能在低价位里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选择,广大玩有源监听的朋友值得适度关注。
作者: gjz481 时间: 2019-10-21 21:44
请教楼主,二手收的耳放是碳膜电位器,按照上面的编号上网查到好像是马达电位器,每天反复调整音量达数十次,这种电位器的寿命不会真的只有一万次吧?
作者: 建筑 时间: 2019-10-22 12:12
碳膜电位器的可用寿命还是很长的,但是它靠滑动接触,动作久了会有点杂音,这个次数不好说。一般标列寿命一万次是个大概,估计能满足5-6年的使用。碳膜电位器用久了磨损了容易偏音,容易调整时有杂音,二手收的注意检查把,一旦出现上述现象就需要更换元器件了。
作者: gjz481 时间: 2019-10-22 21:39
谢谢解答
作者: 三千院风 时间: 2019-10-24 10:27
好帖子,感谢LZ科普
请教一下,部分自带音量调节的有源箱,他们的音量调节属于是什么类型的调节呢?如果此类音箱配合前级使用是应该音量打到最大还是放在1/2-2/3处呢?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19-10-24 11:07
我现在用听风5胆耳放前级来推有源音箱,这台耳放的耳机口声音挺厚暖的,但前级输出时没有这个问题,觉得有点奇怪。
作者: tts43 时间: 2019-10-24 13:09
太正常了,耳机口输出是几百uf的大电容,因为耳机阻抗太低,一般这种容量只能用电解电容。
前级输出因为后级是至少几万的阻抗,所以输出电容只要1uf甚至更小,所以可以用各种无极薄膜电容,性能比电解好得多。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19-10-24 13:38
虽然不懂,但多谢解答,其实我觉得声音平衡一点比较好。
作者: 悟雨品清斋 时间: 2019-10-24 15:16
也想问这样的问题,望大佬教导
作者: tts43 时间: 2019-10-24 15:44
很简单,像胆耳放这种基本都是单端甲类,只要一开机直流电就源源不绝,为了避免直流电流出到喇叭,一般需要用电容或者隔离变压器隔开。前者是电容输出后者是变压器输出。电容输出的频宽受容量和负载阻抗的影响,对于高阻只需要1u或者0.1u就能得到20hz左右的下潜,对于低阻200u都不一定可以。
所以耳机输出电容一般需要几百uf的容量,只能使用性能较差的电解电容,性能比输出变压器还差,所以现在才会有诸多胆机打着变压器输出的旗号做广告,如果你空间位置足够,把输出的电解换成薄膜之类的电容,或者定制一个阴极输出变压器,比换什么管提升都大。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19-10-24 16:12
照你这么说,做胆耳放的成本比做前级高?
作者: 建筑 时间: 2019-10-24 16:17
听风5的前级采用传统的12AU7的经典放大线路的设计,因为没有看过电路图,不知道前级信号是从输出变压器抽头还是从电位器后分离输出的,按楼上用户的描述而言,它前级放大是比较中性的,暖厚来源于后级放大的电路设计。实际上前级放大就能形成暖厚的风格还真的不容易,很多时候暖厚都是来源于变压器和电容交联的电感和电容效应引起的震荡和信号延迟,前级一般不经过变压器,也没有很多大容量电容,不易产生这种音色。即便是胆前级,其实大多数都还是很中性的,瞬态也是比较快的。
有源音箱上大多都有一个可以调音量的旋钮,偶尔用来调下音量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这玩意调整不容易让两侧保持联动的平衡一致,这两个旋钮在设计上并不是调音量用的,而是用来调教输入增益的,一般的用户没有话筒的时候用不到,调节这个输入增益,可以在录音棚调整避开话筒和音箱间的输入耦合产生的自激,保护音箱不被烧掉。这个增益调整对整个箱子的频响平直是有影响的,对底噪也有影响,如果设置在零位都感觉还有静噪的话,也可以尝试调整这个旋钮来调整静噪的听感0位。
作者: wkd15jordan 时间: 2019-10-24 16:26
慢慢看,mark
国产前级,德颂R10肯定第一,没有之一,我是这么认为的
作者: tts43 时间: 2019-10-24 16:31
给你一个侧面回答吧,仅就胆耳放,胆功放,胆前级来说,侧重点不大一样。
首先胆耳放,需要注意的就是那个输出电容的问题,还有一点功率的问题,和噪音问题。输出电容说过了,需要注意的是将输出电容换成薄膜,除了体积会很大以外,成本也要多一点。所以成本主要集中在机壳得大点,功率管得用上,多了一级功率管电路得复杂一点,噪音需要控制好。至于最大功率及最大功率下的失真可以不需要太关注。很多现行的耳放都不能在大功率下有多好的表现,不要觉得正常音量功率就很大了,以耳机的灵敏度来说只有0.01mw左右,以前什么emp的甚至一大声就失真。
胆前级,除了噪音控制以外,多数情况不会比胆耳放复杂,但是噪音控制是个手法问题,并不一定是成本问题。除非他专门做了单独灯丝变压器,对灯丝采取了独立的整流滤波电路外。不过多数没有这样做的。
胆功放,头号需要关注的是最大功率与最大功率失真问题。喇叭和耳机不一样,同样300b,耳放可以在1w甚至0.5w以后失真突破天际,绝大多数情况还能用的很爽,但是功放要这样做就是个废品。对最大功率的压榨和失真的控制是最讲究的。同时,主流胆功放一般不能用阴极电容输出,因为这种形式功率太小,同时喇叭阻抗太低,用输出电容非得千u不可。输出变压器基本是标配。同时如果需要进一步获得大功率,更高的电压更大的电源和机箱,更复杂的推挽电路都是必须的。唯一好点的就是噪音可以放宽点。
作者: tts43 时间: 2019-10-24 16:36
听风不用输出变压器,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抽头。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19-10-24 17:20
LZ对音响的知识广,没想到在这个贴子里能问出商家没能回答的问题,谢谢您!
作者: nickdo 时间: 2019-10-24 17:36
变压牛的无源前级怎么样???
想在无源前级跟胆前级里面选一个.
作者: 建筑 时间: 2019-10-25 13:30
用输出变压器抽头产生类似多段变压效果的无源前级是纯粹的邪教, 虽然这玩意也是事实存在的,输出变压器是变压器里最难做,也最难做好的东西,抽头多了,变压器自身效果都很难保证了,而且由于抽头数不能太多,它能提供的调节范围很有限。不过如果以单独的一个音量的理论来说,变压器的电感效应导致对震荡异常敏感,理论上对微小信号的衰减会比直接用电阻要好点。无源前级中最典范的就是CELLO最老的一号前级,牛出的前级因为电感应传递的模式,有圆滑方波的作用,所以听感上数码感会少,声音过度比较顺滑,有一种天生的模拟感。不过未经放大的信号直接无源衰减,始终都会丢弃一些细节,动态范围也受一些限制。
如果选前级,最后还是优选有源前胆前稍微好点,
作者: morlock 时间: 2019-10-25 14:20
这个帖子真好,努力学习中
作者: morlock 时间: 2019-10-25 14:21
原来是建筑老师的帖子,难怪水平这么高
作者: nickdo 时间: 2019-10-25 17:29
学习了...
胆前级很多时候都没有平衡, 除非是较高价位4,5W. 原因知道么? 因为音箱是有源箱子, 只有平衡输入. 就只能考虑带平衡输出的胆前级了.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19-10-25 19:11
本帖最后由 true-blue 于 2019-10-25 19:13 编辑
我现在使用的听风5作为胆前级只有平衡输出,另外有源音箱一般都会提供平衡和RCA两种信号输入的。
作者: nickdo 时间: 2019-10-26 10:09
我现在用耳放平衡前级输出. 想换一个真正的前级. 现在用的 PSI audio 只有平衡输入的.
作者: nickdo 时间: 2019-11-1 15:08
audio note 的 M3 / M6 怎么样...?
作者: curado 时间: 2019-11-4 05:31
大师就是大师,随意一篇感想,比很多博士的论文都要更专业更有营养
收藏了
作者: 山水意 时间: 2019-11-18 23:14
能看到如此认真的结实的文章才是我们来大家坛最主要的目的。非常感谢楼主给一位文科生解惑了。
作者: zf7356 时间: 2019-12-10 20:20
拜读,续学习了
作者: rosin 时间: 2023-5-22 11:49
在寻找有源和前级搭配时看到这篇老贴,非常有参考意义的分享,感谢。
作者: rockyv 时间: 2023-5-26 21:40
学习了。解答了我对前级作用的很多疑惑,感谢lz科普
作者: sailing2000 时间: 2023-5-27 11:40
找个合适的,好的前级真的难
作者: 远方之朋 时间: 2023-6-2 19:19
请教老师我有个湖人V590pro解码耳放一体机 ,想买BM6A有源音箱可以吗?没有试听过不知效果怎么样。
作者: 嘟嘴女孩 时间: 2023-6-3 09:33
像意声这种继电器无源前级会劣化音质吗?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2.erj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