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我的一次性满足,自然声NS17套装终于要出来了 [打印本页]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4 15:43
标题: 我的一次性满足,自然声NS17套装终于要出来了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0-12-5 10:55 编辑

这段时间自己有点怪,尤其是在老婆看来,以前天天催都没用,现在每天早上都很早就要起来,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大家别乱想,咱们很纯洁的,我说的是早上起床的事,哈哈。以前每天早上自己都是要老婆催好多遍还不想起床,每天恨不得睡到下午。结果现在每天都是早早的就起床了,迅速的洗脸刷牙,开机,拿出一张张CD,然后就停不下来的放到中午。

原因无它,我迷上了自己的前胆后石推动NS17的声音了,要趁着早上女儿上学、媳妇儿睡觉,小区安静的时候,舒舒服服的享受享受(我也想晚上,不过这个是不可能的,吵不说,女儿媳妇也不允许)。

可以说,这一辈子,自己从来没有如此满足过自己的系统!对NS17的声音,也从来没有如此的满足和自豪过!

PS:下面照片不是俺家,是在邹宁工作室那里。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4 16:31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0-12-5 10:58 编辑

现在自己的系统的声音,说实话自己都有些不信:
有播放邓泰山的钢琴专辑的时候,我听到的琴声,那真的让我感觉自己在听斯坦威了(邓泰山是Steinway Artist,斯坦威是非常圆润透亮的钢琴声,颗粒感非常的好);播放穆特小提琴的时候,感觉那小提琴的油滑细腻,丝丝如扣的细腻琴声润到自己心底去了,美得不要不要的。我觉得斯特拉底瓦里的琴声,应该就是这样的声音了。
用语言来形容真的不太容易,总结起来就一个字:有毒!

用手机录音两曲,我直接上录音好了,大家可以去听听:

https://www.ixigua.com/6900725170969772548/

https://www.ixigua.com/690043006 ... ect=0&is_new_user=0

PS,虽然自己家贫买不起斯坦威(买了也弹不来),但幸朋友方岽清家里有一台而且媳妇就是钢琴家。斯特拉底瓦里自己是真没听过,但肯定不是什么监听里面那种连练习琴都不如的声音。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4 16:39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0-12-5 11:35 编辑

忘记说人声表现了。现在这套系统的人声表现自己也非常非常的喜欢,形容起来就是充满感情的中频人声,非常的富有感染力!人声也因此变成了它的毒项(原来并不算是)。
更重要的是,现在小小声声的放,都感觉非常的舒服了(媳妇儿还在里面睡呢),而以前,必须要开到一定音量自己才能满足。
不多废话,上录音,欢迎大家去听听这首蔡琴的经典老歌,舒服得不得了。专辑《金片子》第五首:

https://www.ixigua.com/6901299723219665419/



作者: flying3d    时间: 2020-12-4 16:52
哈哈,喜欢就好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4 17:00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0-12-4 17:01 编辑
flying3d 发表于 2020-12-4 16:52
哈哈,喜欢就好

自己喜欢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是要让别人喜欢了,我的目的是让大家一齐爽。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4 17:34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0-12-5 22:25 编辑

源起

自从NS17音箱推出后,自己就一直在痛苦中!对NS17的实力,自己从来没有怀疑过--因为,自己曾经拿AA的十多万的前后级搭配过,并且朋友也用他的和弦的次旗舰前后级推过,方岽清也用他家的系统推过,著名的小白版主也拿他的顶级300B推过。大家除了赞不绝口,也对NS17的某些特质表现出了一定的担心。那就是:NS17真的不好推,或者说,不容易推好!
NS17的单元素质很高,低频可以到40hz水平,高频可以到40000hz,而且失真也非常的好,在80hz以上,总的THD不超过1%,那怕大音量下失真也很低。尤其是它的高频单元,在丝膜高音中应该算是顶级的(之一)了。但这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它的中低频浓郁而且下潜深、瞬态好,但振动质量高达20g,这导致它推响并不难(NS17的灵敏度为87db,阻抗6欧),但控制住却不容易。而过于高素质的高频使它对前端相当敏感,前端音色解析稍有缺陷就会曝露出来。


因此,自己在推荐功放时就相当恼火。按它的售价,不能推荐太贵的功放,毕竟只是对售价1万出头的箱子。但按它的潜力,要表现出来,又不得不推荐巨贵的功放来推(可惜自己的品牌不给力,不能定一个更为合适的价格)。进口的话,2-300瓦的,5万起步吧,这就是给自己下套了
所以自己一直都是在国产里面试,前前后后十多台吧,试了丽磁的LM211、216、LM508、LM219plus(朋友还拿它试了朱利达几乎所有的胆机),石机试了声雅的211/212,马顿的蒙太奇,德颂的NE300。这里就不展开说了,从音色上讲,NE300算是自己认为比较理想的,声音很华丽。所以音乐厅时,自己就用它来做展示了:


总体德颂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在音乐厅里放交响都问题不大了。但其功率和控制力的不足也很明显(德颂NE300只有100瓦功率,而NS17需要大约300瓦的功放才能控制良好),整体动态和低频还是不满意,另外,实话说它的高频虽然华丽,但细腻程度比高端的进口仍然有差距。我在这里有些录音,大家可以去听听:
https://www.ixigua.com/6847852179127009805/

https://www.ixigua.com/6848596325643059715/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4 17:49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0-12-5 11:43 编辑

所以后面自己又找到了马顿,希望能用蒙太奇搭自己的NS17。老魏这个西北汉子很爽快,很快就收到了蒙太奇。我也在上海音响展上搭配蒙太奇展示了一把:


蒙太奇的推力和控制力是没什么问题,毕竟是300瓦的前后级了。当然,也有些地方让自己不太满意的,主要是高频。老魏喜欢偏朴实一些的高频,但自己喜欢更细腻和华丽些的。也许,这是四川人和陕西人的审美区别吧,哈哈

由于自己以前曾经跟人合作推出过NS16的套餐功放A50和解码DAC-1,价格便宜量又足。所以歪心思一来,又忍不住要自己来了。开始的时间很早,大约是在音乐厅展示以前,甚至是在解码开始之前。





作者: 陈湃    时间: 2020-12-4 18:49
虽然觉得现在回可能会把楼插断,但还是没忍住。功放不是功率大就好,有时候出其不意也不错。
说正题。我来是想推荐你试一下科宝胆机的8i,功率不大,控制力是真不错。落地的艾格斯顿芳婷签名版都能推个八成多吧。

作者: 江南我最帅    时间: 2020-12-4 19:13
一次…性满足……,好吧,我走了。

作者: 鱼非渔    时间: 2020-12-4 19:24
怎么断句,是个学问

作者: 门的耳朵    时间: 2020-12-4 19:40
江南我最帅 发表于 2020-12-4 19:13
一次…性满足……,好吧,我走了。

天天每天早上都要,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作者: wuliang253    时间: 2020-12-4 20:17
看到主图,不自觉的跳出来一个词……
真是最后要烧房子……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5 11:45
陈湃 发表于 2020-12-4 18:49
虽然觉得现在回可能会把楼插断,但还是没忍住。功放不是功率大就好,有时候出其不意也不错。
说正题。我来 ...

感谢建议!
科宝的胆机当然是非常好的,但NS17不太吃胆,用小功率的推听味道是很不错。但当我想拿它们搞定NS17的动态、速度和低频时,就不行了。目前来说,我这一套要味道有味道,要低频也不差,也就不需要胆了。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5 12:10
最早自己的想法和很多人就不样,自己压根就没想过合并,这玩意方向性错误。中低功率下,合并机还可以的话,大功率的情况下,合并机就很难搞好了。原因很简单,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类似的事就是有源音箱,低端还成,想做高端就是空中楼阁了,把功放做进去这点就意味着做不好了。
不扯远,自己还是希望能用晶体管前级和晶体管后级。原因还是自己觉得晶体管前级速度快、低频更好,NS17也更适合用石机推,胆机控制力和速度搞不定NS17这种比较重的振膜。
最开始的前级是二选一,两台比较经典的前级电路,一台很复杂,一台很简单。结果让自己稍显意外,复杂电路的前级不如简单电路的声音,声音明显更粗,毛刺感更重(其实另一台也不细腻)。忘记给淘汰的前级拍照留念了,从网上找了一张差不多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电路并不是越复杂越好(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越简单越好)。于是选定另一台前开始了升级之路。


但当时前级不行,后级也不行,控制力并没有达到标称300瓦应有的水平,自己认为是电源的原因,所以一起升级。下图是自己原来的套装样机,请对外观无视,怎么方便怎么来的,和自己DAC-1的原型机一起: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5 12:11
wuliang253 发表于 2020-12-4 20:17
看到主图,不自觉的跳出来一个词……
真是最后要烧房子……

如果想要玩大音箱,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其实小一些的音箱,关系没那么大。如果是桌面,几乎可以无视。这里的大小其实主要指低频,很多箱子很大,但低频并不怎么样,也无所谓。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5 14:46
升级一次的前级,感觉基本上可以听了。主要是更换里面的元件,并调整了些参数。但后级升级电源后仍然不太行,发热量大不说,声音还粗,控制力也不够理想。
当时基本上选择放弃了,对合作伙伴提了些要求,就不管他了。自己找了蒙太奇,试了后觉得不错,拿它来参加了上海音响展。


从上海回来后,合作伙伴兴奋的通知我,后级有了大改善!几乎完美的克服了以前的问题,于是又开始自己配套之路。在成都展前不久,总算收到了这对家伙: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5 15:21
江南我最帅 发表于 2020-12-4 19:13
一次…性满足……,好吧,我走了。

小龙女怎么可能一次性 满足呢,起码要分几次吧

作者: lkwind    时间: 2020-12-5 17:01
相比施坦威的声音我现在更迷贝希斯坦的琴声,很多朋友也说法奇奥里的琴声非常棒,可惜目前没有听过。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5 17:24
成都音响展上,在克服了电源及线材的问题后(我承认,我有罪),这套系统的声音基本上还是很满意的。整体推力十足,低频强劲有力,声音浓郁,速度快,声场好。在音响展上用书架箱开满音量播Tutti,敲击卡门、鼓动心弦的,那低频,走进来的人无不吃惊。当然,左右声道弄反这种事,都害得我出心理阴影了。除了这个外,这套前后级最大的问题在音色上,还是细腻度不够,尤其是酒店的电又拖了后腿的情况下(我发现在家里听就是要好得多,估计这个跟我小区的用电也有相当大的关系),声音很粗,以至于弦乐和人声听起来味道不好。


下来后,自己又一次把前后级进行了升级。嗯,前级升级两次了,这次算第三次,都是返厂进行的,自己只动口不动手。后级呢,运费实在有点贵,我也就操了把旧业,自己动手校音色,这个活还难不倒俺。具体就不多说了。
说实话,做音响产品最麻烦的是调校,考水平的也是在这里。个人感觉国内厂家校音色的水平都不太好(可能也跟自己要求有关),音箱如此,功放解码也如此。现在音箱功放这些产品就电路而言其实已经很成熟了,并无太多黑科技可言,但真要做好,就必须仔细调校,而这个很费工夫(其实耳机也差不多)!
为了更大可能满足自己对音色要求,我又定制了一台胆前级,因为胆前一般音色会有优势。直接用进口的老管和经典的胆前电路来了一台(懒得试国产或俄罗斯管)。壳子先将就下,先试试胆前行不行。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5 17:38
lkwind 发表于 2020-12-5 17:01
相比施坦威的声音我现在更迷贝希斯坦的琴声,很多朋友也说法奇奥里的琴声非常棒,可惜目前没有听过。

知道Bechstein的可能不太多,你弹钢琴的吧?贝希斯坦琴当然牛X,不过也太贵了,可惜没有听过。我连斯坦威真琴都没在音乐会现场听过,不过方岽清用斯坦威,他录音我听过,真琴的声音和我放的那个录音相当接近。Fazioli的琴声据说非常的情感撩人,据说北京国家大剧院有一台,有机会你可以去听听。另外据说Bluthner的琴声也很舒服,非常丰满和浪漫,尤其是高音非常漂亮。这些名琴自己在成都估计是听不到了!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5 17:59
顺便一提,为了搞一台CD转盘,我也找创邦工厂定了一台,用的飞利浦CDM4摇臂机芯,里面用的料也不错。为了加点逼格,还加上了自己的logo。价格也不贵,一台2600元左右。


买回来在成都音响展上试用了,感觉是相当不错。不过,它对电源线居然最敏感。一开始我调了很久都没法消除高频的毛刺,结果换了电源线后,效果突飞猛进,系统声音瞬音上升了一个档次,让人非常吃惊!另外换了一根数码AES线也让低频效果提升巨大,低频的下潜和力度好了很多!这两点简直更新了自己的认知,原来换线效果还真不是微弱的差异,而可能是巨大差异的。当然,那两根重庆线皇的线也是巨贵,一根就顶俺一套系统了!
说正事,试完之后我就不准备出了。原因很简单,我觉得它已经很完美了。感觉CD转盘这个东西真的很成熟了!如果大家有需求可以在淘宝上搜创邦电子,属于良心推荐,没有享受一分钱折扣那种。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6 00:20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0-12-6 15:31 编辑

忘记了介绍自己这套成都音响展上的石前石后及参数了。


这是晶体管前级的升级后的版本,比升级前好看一些,支持遥控了。同时也支持蓝牙5.0,采用的是CSR8675+PCM5102的组合,效果相当出色。前级采用了一款经典的电路,采用甲类场效应管放大,里面的元件均已经升级到位,电解均采用Elna,耦合电容为蒙多福的高端电容。电路素质非常高,失真极低,声音中性,速度快、解析好、层次好、动态大、低频好,该前级也因此为很多录音室采用。它的缺点是味道会有些欠缺,成都展后我升级成了蒙多福和ELNA,很好的调和了音色。这台前级非常适合拿来欣赏乐器尤其是大场面和大动态音乐,放电影什么的效果也非常出色,在成都音响上自己用它放交响乐、鼓乐及各种器乐的效果非常出色。最终版调得更偏温暖耐听,以更好的适合家用欣赏音乐。



这对后级采用6只金封安森美管(每边),功率高达300瓦8欧,4欧时超过500瓦的输出,失真低至0.01%,每边采用足600瓦电源变压器及总计60000 uf的大水塘滤波电容,滤波电容采用ELNA for audio系列的电容。这可以保证它有充足的推力和控制力。实际放音乐当中,它对NS17的控制可以说是随心所欲。音色自己专门校正,相当细腻和通透。
后级电路采用超甲类经典电路,其中推动级采用模块化集成电路STK350,厂家配对好一致封装,免除人工配对的误差。板上集成稳压电路、开关机延时和中点保护。线路优秀稳定,音色优美迷人。这块Hi-end单声道推动芯片一经推出即广受好评,以细节丰富,声场定位准确、空气感好、声音富有魅力著称,为很多高端铭器上采用。它的性能指标优异,有着0.005%以下的失真,和近似甲类的音色。
独特的超甲类电路,加上STK350的加持,使这台后级有着甲乙类的犀利动态和甲类的迷人音色,以及强大的推力和控制力,推动各大家的中小落地和书架箱都不必担心,那怕你有像ATC SCM40、100这些难推的箱子,又不想在后级上花太多的钱,上它都不会错。
后级输入接口支持平衡和RCA,通过开关轻松切换,对前级的适应能力也很强。


作者: accursedone    时间: 2020-12-6 01:17
长老你头条给我推荐了创邦后,我就入了,感觉很满意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6 15:06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0-12-6 15:22 编辑
accursedone 发表于 2020-12-6 01:17
长老你头条给我推荐了创邦后,我就入了,感觉很满意

这台CD如果换个品牌,卖个三五倍价就正常。一般来讲,diy品牌只能做到60%-70%的完成度不错了,但创邦这台基本已经算是90%了,几乎没什么问题了。除了拉开时会撞得响,以及没完全开时会转以外。声音之类,我挑不出问题来。以至于我就直接推荐没品牌的东西了。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6 17:14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0-12-7 22:57 编辑

不过,上面的那套不是重点。因为,它们还没有能让自己天天都要的程度,真正让自己每天都硬的是这台不起眼的小东西:



自己以前并没有觉得胆机比晶体管机有太多的差别,某些品牌的胆机或胆前石后的功放还很难听。就是300B这种以味道著称的,自己也听过声音非常一般的。原来自己推NS16也曾采用过某品牌EL34的单端,吹得如何好听,拿来一听,巨粗,也就个会响的水平。除了好看,比YS3886差很多,还贵一大截。
原因不明,感觉主要还是很多国人的用心都在嘴上,而不是在用心做产品上。或者说,做个东西就要卖,至于声音完成度,不管它,外观似乎更重要些。
不扯远不扯远,总之自己还是想试一试。然后就跟伙伴订了一台,电路很经典,也很简洁。个人觉得,音响产品,这些年除了像DAC这种还能有些进步,还有D类功放这些外,都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东西。技术进步几乎都是集中在智能、易用这些与音质毫无关系甚至劣化音质的地方,比如什么为那类智能玩具。在技术上讲,做这些产品都几乎没什么困难的,国内找到高手并不难。个人感觉这些产品真正的关键有两个,一是认真、用心,不将就不偷工减料,不在看不见的地方省成本;多试几次,多改改,产品改善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比如音箱,我的原型箱到成品音箱,不管是NS16还是17,光单元少说就有四五版,箱体也差不多。有时一个小小的改变,声音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二是要有审美,你的审美观决定了产品的高度(俺家的外观就很一般,这个也是关键,汗)!为什么很多国产和diy产品口碑不好,这个很关键。从技术上来讲大家都没问题,但试音时总是《某威试音碟》的赵棚的“外婆的澎湖湾”,或者是几张味精碟翻唱歌;和用一堆古典音乐、拉拉.莫斯科丽、诺拉琼斯、胡里奥、卡拉斯……这些来试音,是不一样的要求。而要求不一样,整下来的结果就会不一样。这点在展会上就很明显,进口品牌的房间用的唱片,大多种类很多;而很多国产品牌,翻来覆去的就那几张味精碟。当然当然,俺是例外,展会上一堆人以为我是卖唱片的,哈哈



又扯远了,继续谈胆前。除了电路经典外,我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不要在用料上省。个人并不太相信什么搭棚焊音质才好之类,但相信用料好音质好这个铁律!同样的电容,一般的品牌出厂价5毛一只,Elna的5元到10元,差了十二十倍;而某些极端的情况,一般的一元, 某些品牌7-80元。这么巨大的差价,没差别是不可能的,虽然从电路作用来讲都是一样的。电子元件厂的出厂价那可真是一分钱一分货,绝对不会乱来!当然,一旦到了某个级别,它们的差异确实远不如它们价格的差异大,所以自己也并不是要都用顶级货,我只是要确保它们一般地方不会成为瓶颈,关键地方要加分。这里又想多说一句,个人觉得为什么很多品牌或diy也堆料,但声音还是不行呢,关键在于堆错了地方!音质的改善的关键在于改善瓶颈,但是很遗憾,我们的产品很多时候是在堆到了天花板上,而不是在瓶颈上。而因为成本的原因,在某些地方省料造成巨大的瓶颈等。比如,DAC芯片已经很好了,但还是要往上堆,而在电容上省料。
不扯那么多了,总之,没过多久,这台不起眼的胆前级就和改善后的晶体管前级一起到了自己的手上。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7 00:46
收到后还是先按惯例试晶体管前级,这次回去升级了里面的耦合电容,由蒙多福的入门级换成了顶级的油浸系列;其它电解电容也换成了ELNA,虽然原来的也不差,但我比较放心的ELNA品牌,统一成一个高端品牌声音会更好一点。另外的重点是增加了遥控功能和蓝牙。



外观上,比成都展上漂亮了很多,不过最终版还是会换成毛面,旋纽也会变为大的,现在这种感觉还是有点小气。
这是背面图,支持3路RCA输入和一路蓝牙输出,二路RCA输入。准备后面增加一路平衡输出,给后级用,以进一步提升表现(后级支持平衡输入)。至于平衡输入感觉必要性不大,因为甲类前级好像平衡输入也没用。



里面的电路部分图,电解电容全部为ELNA,相当漂亮(自己非常喜欢ELNA电容的外观,很统一和漂亮)。而耦合电容也升级为了蒙多福油浸,很昂贵的补品元件了。



接上线,开声:



听了几曲,一耳朵的提升,主要体现在细腻程度上,比展会上的声音好太多了,高频表现已经可以归到细腻的里面了。总体素质没感觉到太大差别,因为原来已经非常的棒了。这台前级一开始就是给录音室设计的专业前级,素质上本身就是它的强项。可惜自己家里环境太小,又怕打扰邻居,不敢开大声放交响。在家主要还是听人声和中小编制,系统是很中性还原的声音。以目前的素质和声音表现,推出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当然,如果能再温暖一点,就更棒了。
PS,在邹宁处试完,它又回到了原厂调整工作点了,最终版本升级后会增加些温暖的感觉,高频也会暗一点,这样在欣赏音乐时会更为讨喜。



过两天拿到邹宁处试了试,其解析力、高频表现、速度、动态均非常出色,声音让自己相当满意。而且外观和后级也相当配套,作为一套推出来完全OK了。
现在自己就等两天最后的版本再确认下就能推出来了……



作者: 门的耳朵    时间: 2020-12-7 10:28
创业艰难,创品牌更难!
作者: lkwind    时间: 2020-12-7 10:54
本帖最后由 lkwind 于 2020-12-7 11:08 编辑
zjize 发表于 2020-12-5 17:38
知道Bechstein的可能不太多,你弹钢琴的吧?贝希斯坦琴当然牛X,不过也太贵了,可惜没有听过。我连斯坦威 ...

这些琴只在音乐厅听过,一般是各个品牌主办的钢琴比赛就有他们家的大三角,我一般也是在这种场合听到的。斯坦威D274是我小孩的钢琴老师演出的常用琴,所以经常听。斯坦威的声音是比较全面完美的,该有的都有,不愧是专业的演奏琴。不过一般这些名琴的现场音效都不错,贝西斯坦有它自己的特点,博兰斯勒的高音我觉得很华丽,卡哇伊依旧延续他的柔和和厚润。我自己比较喜欢雅马哈的风格,直接,奔放,清脆,声音有点像斯坦威,但是细节还差点。所以我们家的琴一直选雅马哈的,家里太小放不下三角只能用立式。

不过要聊钢琴就像聊音箱一样,有一大堆东西可以聊了,光是雅马哈各个年代的琴的声音,制作特点就一大堆可以聊的,像音板,背柱,榔头,谱架,击弦机,琴键等等。如果有房间,有钱,我觉得玩钢琴收藏名琴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可惜现实相差甚远,而且志趣相投的人也不多,只能纸上谈兵,最多就是到现场或者展会上面去过过瘾而已了。

作者: bokiller    时间: 2020-12-7 12:24
江南我最帅 发表于 2020-12-4 19:13
一次…性满足……,好吧,我走了。

别走。
大佬断句是高手啊。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0-12-7 16:20
说到性价比后级,让我想起了傲立8300MB单声道后级。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7 21:31
true-blue 发表于 2020-12-7 16:20
说到性价比后级,让我想起了傲立8300MB单声道后级。

这个我以前看见过,英国人好象也学会玩虚标了,他这个250W8欧恐怕是不太够的,失真率有1%了,而且4欧只有350瓦。我这套装里的300瓦8欧失真度是0.01%的水平,在4欧时可达500瓦的功率了。所以推力要比它更大一些,而且价格也要便宜些。
晶体管前级我准备白菜价,素质非常的高。关键是要跟胆前有些差价才行。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0-12-8 12:21
250W8ohm是峰值,失真1%已很厉害了,如果还能0.01%的话,这牛也吹得太大了吧,不卖个10W怎么对得起这黑科技?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8 15:05
门的耳朵 发表于 2020-12-7 10:28
创业艰难,创品牌更难!

没考虑那么多,一开始是好玩,自己做一对音箱多有成就感。结果做了音箱,就发现配套的功放不好找,找到的都不怎的,然后就自己整配套。NS17也是这样,做着做着就上了套,感觉停不下来了。本来的耳机业务反而有些荒废了。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8 15:10
lkwind 发表于 2020-12-7 10:54
这些琴只在音乐厅听过,一般是各个品牌主办的钢琴比赛就有他们家的大三角,我一般也是在这种场合听到的。 ...

收藏琴钢,这得有多少钱啊!
现在NS17的系统音色已经弄好了,我可以找些各种钢琴的录音来仔细听听各种钢琴的声音了。小提琴也一样。
前段时间我在头条上发过一篇十大钢琴品牌的介绍,有空可以转过来并且做些补充。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8 17:49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0-12-8 17:54 编辑
true-blue 发表于 2020-12-8 12:21
250W8ohm是峰值,失真1%已很厉害了,如果还能0.01%的话,这牛也吹得太大了吧,不卖个10W怎么对得起这黑科技 ...

我这台是300瓦8欧,失真0.01%(具体我会再最后确认一下),4欧可以做到500瓦左右。其实推力反而是其次,关键是音色,好音色才是最值钱的。这方面国产货始终不太重视。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8 17:55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0-12-8 22:10 编辑

虽然觉得晶体管前级已经很不错了,不过即然电子管前级已经做好了,还是要试一试的。说实话,一开始自己对胆前并不报太高希望,毕竟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电路,也就没有什么黑科技。但当开声后,还是吓了自己一大跳。当时自己试的是一张《舒伯特吉他小提琴二重奏》,那小提琴声音那个顺滑,一下子就让自己眼前一亮。高频那种感觉,顿时有“这就是我要的声音”的感觉。


这……,这不是真的吧。惊喜之下,我赶紧换了一张人声,蔡琴蔡大妈的《金片子》,人声一出来,自己瞬间就如同群里老兄说的“硬了”!那种感觉,相对晶体管前级,似乎换了个样,简直有蔡琴在面前聆唱一般。


我马上又换了钢琴,邓泰山的肖邦夜曲,自己最喜欢的肖邦夜曲。然后,自己又一次惊呆了。这琴声,分明就是方大侠(方岽清)传给自己听的那种感觉。琴声的圆润感、光泽感,和听真琴的感觉竟那么的相似:


我不行了,我突然有发现了新大陆的感觉,也有一种自己以前都走错了路,浪费了大把的时光的错觉!原来,好声竟然如此简单!于是拿出手机,开始录音上传到群里,大家也跟着惊呆了……

不说了,说得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大家还是去听我放在网上的录音吧,仅管是手机录音,也可以想象自己当时的感觉的。

顺便一提,今天NS4上线,自己要去做上架前的工作了。明天再仔细聊这台胆前的后续……


作者: Boendigo    时间: 2020-12-9 00:27
长老推荐的几张专辑的确不错,值得收藏。
这次网上放的录音(小提琴和人声),手机录制的,没有听出特别出彩的地方,长老还是应该拿专业设备录更有说服力。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9 17:19
Boendigo 发表于 2020-12-9 00:27
长老推荐的几张专辑的确不错,值得收藏。
这次网上放的录音(小提琴和人声),手机录制的,没有听出特别出 ...

还不出色啊,就手机录音那个放出来的效果,已经比听网上的原唱片的感觉还好了。我用手机蓝牙放,和用手机直接放网易云的同样专辑,在音色上录音要更出色。个人觉得你不是要求太高就是太不敏感了。
虽然是用手机的录音,我觉得已经足够好了。当然,真要变态,拿D100来录音的话,我觉得十个人九个都会认为是假的,因为好得太过份了。容易被攻击!我原来NS16自己录过,因为声音太出色就被人喷过做假。
这里:https://www.ixigua.com/6714537126031000071/

这里我又上传了一个,聆歌的第三首,你也可以听听,那种现场感在面前的感觉很强烈:

https://www.ixigua.com/690384697 ... 0&is_new_user=0


这几天天天打电话给厂里,因为又寄回做小调整去了,没得听真难受!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9 17:37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0-12-9 17:51 编辑
yzh 发表于 2020-12-9 11:57
赞同,功率做大简单,要把参数指标跟音色调好就很难。

是的!虽然参数指标做好很难,但也不难,毕竟靠堆料就可以堆出来。我目前这台后级是6对金封管,可以做到300瓦;如果加到8对,可以做到400瓦。但参数是这样的,真堆的时候也非常的贵,比功率由300加到400并不难,对某些厂甚至就是怎么样标的问题,把失真标1%的功率,就上去了(再不行就标10%的,像雅马哈那样标)。但如果真大功率要做均衡做细腻,就很难!功率越大,声音越粗,做细腻就会变难。真正来说,失真、电流这些,比功率本身更重要,尤其是失真,标失真时1%时的功率和0.01%时的是两回事,差一倍很正常。我上面之所以认为上面有点虚标的嫌疑,就是在这里。
音色、细腻度跟指标不是一个东西,而是另一个层面的东西。我们的产品做好指标的不少,做好细腻度和音色的,就自己听过的而言,我觉得:真的很少!说成没有也不算很过份!至少展会上我没有听到过让我觉得很满意的。这也是自己这段时间一直感觉不真实的原因,难道自己这个半吊子也能做好,国内一堆厂却都搞不好。

作者: jimguo    时间: 2020-12-9 19:01
行。会玩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0-12-9 19:29
只要有不错的参数指标,剩下的就看听感了,不需要太看重这些参数。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9 21:51
后面两天自己就活在不真实中,因为自己居然挑不出来这套胆前石后组合的什么毛病出来,而这让自己都有些不相信!虽然相对比晶体管那台机器的音色来说,你可以说它声染是存在的,但那种声染就让你觉得舒服,而且自然。它把所有的音乐都打磨圆润、迷人,而且不让你觉得假。我从里面听不到一丝的毛刺,那是种细腻迷人、干净到让人觉得纯净的声音。
我第一次上了瘾,每天只要在家都恨不得开声,把自己原来喜欢听的碟都翻出来听。但是,很惨!自己家人不允许,女儿要做作业,媳妇儿要打扫卫生,做饭。所以自己只有在早上女儿上学之后,早早起床,开机听音乐。平时早上的小区是非常适合听音乐的,很安静。不过,媳妇儿在睡觉,所以自己也只能小声的听,而且一堆大动态的交响什么的都不能放。就是听弦乐、人声、中小编制,越听越喜欢!我突然发现,原来一些自己以前认为不太好听的唱片,都变得好听了。音乐迷人度真是与细腻度成正比啊!
于是自己联系了邹宁,希望在他的工作室爽一把。然后周未就费了很大的力,把自己的两台前级,一对后级,一对音箱带上去了邹宁那里。算了算,NS17音箱50斤,两台前级20来斤,一对后级60余斤,一共130斤有余。搬得腰都快折了。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9 21:55
jimguo 发表于 2020-12-9 19:01
行。会玩

感觉自己这次整对了,要开创国产新纪元的感觉,哈哈

作者: uuchenmq    时间: 2020-12-9 22:59
恭喜杰长老了!有点好奇杰长老目前用的是什么线材?另外有机会的话也让我们听听大编制的录音效果呢

作者: Boendigo    时间: 2020-12-9 23:00
zjize 发表于 2020-12-9 17:19
还不出色啊,就手机录音那个放出来的效果,已经比听网上的原唱片的感觉还好了。我用手机蓝牙放,和用 ...

哈哈,杰长老你就应该用D100认真录几段,我盲狙NS 16就是因为听了被怀疑假的那段。

如果这套设备高了几个档次,再加精美的录音,会来不及卖的。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9 23:08
yzh 发表于 2020-12-9 22:10
嗯,是的,但是恰恰相反如果连指标都做不好,说声音有多好那就是胡说八道

是的!深有同感!参数指标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有好声!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参数好和声音好,不是必要充分条件,尤其是在现在市场环境下,很多器材看指标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声音却不行的也不少。

作者: jimguo    时间: 2020-12-9 23:19
长老的好贴不看亏了: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810557-31-2.html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9 23:31
uuchenmq 发表于 2020-12-9 22:59
恭喜杰长老了!有点好奇杰长老目前用的是什么线材?另外有机会的话也让我们听听大编制的录音效果呢 ...

线材这个事,自己原来一直不重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自己家里不敏感,原因不明(可能是家里环境的原因,当然,自己用的线材也不差)。我是参加音响展才发现,原来线材是可以让一套器材完全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自己也在摸索,问RK RANKO要了三条线,准备在西安音响展上试,结果西安展又推迟了。也幸好推迟了,成都现在开启了防疫模式,想出来是不可能的了。这套线材不便宜,差不多要1万了。

至于NS17的大编制,是完全不用担心的,成都音响展上大家都领教过了。我在头条上也放了几首在音乐厅里放柴六、TUTTI和敲击卡门的表现,仅管是在德颂NE300下的表现,但已经有足够说服力了,充满音乐厅轻轻松松。而NE300只有100瓦的推力,比现在这套根本不在一条线上。
你可以参考:
https://www.ixigua.com/6848443491656303115/

https://www.ixigua.com/6847852179127009805/

另外,这里有我朋友用他和弦的功放推来放马六的手机录音,也可以参考:
https://www.ixigua.com/6847305730119336462/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9 23:33
Boendigo 发表于 2020-12-9 23:00
哈哈,杰长老你就应该用D100认真录几段,我盲狙NS 16就是因为听了被怀疑假的那段。

如果这套设备高了 ...

本来NS17就比NS16高了好几个档次,在我看来,我最前面的几段录音已经够有说服力了,很毒了。如果拿D100来录,听了是要死人的。

作者: 空山鸣涧    时间: 2020-12-10 00:55
支持下,应该会在kef r3和这个里面挑一个,看最终搭配的效果了

作者: sin4423    时间: 2020-12-10 12:10
一般看到玩线材,我就知道要远离了。线材的参数其实很简单,电阻而已。材料纯铜,越粗电阻最低,难道还有其他的东西吗?我觉得玩线材的一般都是脑袋有坑。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0 14:28
sin4423 发表于 2020-12-10 12:10
一般看到玩线材,我就知道要远离了。线材的参数其实很简单,电阻而已。材料纯铜,越粗电阻最低,难道还有其 ...

虽然自己一直不怎么玩线,也知道线不止才一个参数。线只有一个参数,高中物理都白学了。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0 14:31
空山鸣涧 发表于 2020-12-10 00:55
支持下,应该会在kef r3和这个里面挑一个,看最终搭配的效果了

就那怕不买NS17,也不要去买R3吧,那个也太坑了点,虽然KEF品牌确实不错,但溢价也太高了。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3 21:09
NS4的外观最终被否了,壳子全部报废返厂重工,这回要点时间了。更重要的是,损失!原来的钱照算,还要加上重工费,而且良率天知道……

不扯远了。继续说正事…… 可惜邹宁家里有其它客人要听ATC小七(小七真是深得人心啊),所以自己只能在旁边等。心里说:你这一套比俺的贵多了,声音素质差了不止几条街了!同时感叹自己应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听音室了(当初买房时为什么不一咬牙买套150平方的,房价那么便宜的),老这样跑也不是办法。不过,就算自己以前有了,器材也是一个事。那怕现在,进行必要的比较也是需要的。
一直到5点过,那位客人才走,结果另外两位专程过来听的人都等不及回家了。然后我们就三个人爽了一把,时间不足一小时吧。先还好奇的听了一次美之声的新音箱:


听了一曲,马上就换成了NS17,一开始用的晶体管前级,放了一曲蔡琴的渡口,鼓声非常的夸张,像打在面前一样,人声栩栩如生。基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如果说有什么可改善的话,那就是中频再温暖一点点,高频可以再润和暗上一点点,这样就会更耐听了(当然这也与NS17的高频在+2db档有关)。
现在的晶体管前级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声音中性、干净、通透、解析力出色,而且低频控制力出色、速度快和动态生猛、低频下潜深,声场宽阔,音色也远比上次成都展上出色,细腻程度已经完全可以接收了。如果你喜欢中性、还原,这套晶体管前后级是相当棒的了。



作者: 空山鸣涧    时间: 2020-12-13 23:09
zjize 发表于 2020-12-10 14:31
就那怕不买NS17,也不要去买R3吧,那个也太坑了点,虽然KEF品牌确实不错,但溢价也太高了。

R3现在实际拿到的价格比ns17还低,走淘宝的那个价格确实溢价的厉害,还是说r3这样价格也还是高了?主要我这儿r3也没有试听,正打算跑上海试听一波呢。而且最近看箱子海外价格和国内价格,kef反而是为数不多能以国外直接换算来的价格直接拿到的了……看的好多牌子那个溢价到我看不懂(美国900刀的箱子国内所谓双十二特价12000,平时15000这种夸张报价我都没看懂的)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4 01:58
空山鸣涧 发表于 2020-12-13 23:09
R3现在实际拿到的价格比ns17还低,走淘宝的那个价格确实溢价的厉害,还是说r3这样价格也还是高了?主要我 ...

哦,个人认为R3只是一对入门级的箱子而已,频响就说明了这一点,只有58-28k+/3db的频响。有机会你可以对比下它们的差异就知道了。

作者: 空山鸣涧    时间: 2020-12-14 12:09
zjize 发表于 2020-12-14 01:58
哦,个人认为R3只是一对入门级的箱子而已,频响就说明了这一点,只有58-28k+/3db的频响。有机会你可以对 ...

确实就比更加入门的q系列稍微好一点
这个价位的国外牌子也就比谁家稍微良心点下放的技术多一点,所以我倒是更倾向国产的牌子
kef这个的优势就是算是还行的客观数据了,以及特别好推(what hifi评测甚至用了50w的君子功放也说没问题)
长老你家的箱子我是逛b站时候听到的,难得选择的曲目都是有难度的,我觉得表现相当不错,唯一犹豫的就是你提到这个箱子难推,所以等你家功放我会仔细考虑你家的箱子,也想试试到底如何

作者: agnostic    时间: 2020-12-14 13:10
zjize 发表于 2020-12-14 01:58
哦,个人认为R3只是一对入门级的箱子而已,频响就说明了这一点,只有58-28k+/3db的频响。有机会你可以对 ...

拿頻响论级数??kef rdm頻响更窄,声音哪是一众新箱子能比的?

你这对箱子最大的竞品无论如何不可能是R3了。二手卖一千五的kef老Q系列能打得赢再说了。

作者: agnostic    时间: 2020-12-14 13:11
空山鸣涧 发表于 2020-12-13 23:09
R3现在实际拿到的价格比ns17还低,走淘宝的那个价格确实溢价的厉害,还是说r3这样价格也还是高了?主要我 ...

kef国内定价偏低的。r 3和丹拿新的信心20都可以一战。

作者: sin4423    时间: 2020-12-14 13:18
本帖最后由 sin4423 于 2020-12-14 13:23 编辑
agnostic 发表于 2020-12-14 13:10
拿頻响论级数??kef rdm頻响更窄,声音哪是一众新箱子能比的?

你这对箱子最大的竞品无论如何不可能是R ...

Q950这个系列的其实很不错了,价低东西也不错,我没记错的话,打了57分(满分70分,56分就是绝对优秀级了)。音箱我觉得不能完全以价论声,有些品牌,中低端和中高端也没分的那么开。另外,哪怕到了中低端,也没有AV和HIFI之分,现在几个大的品牌,都是偏向中性与全面。如果你喜欢味道,选古董箱就好了。您这个NS17,先不说别的,高音喇叭的设计,指向性就先天不足,声像比较宽,结像肯定没有那么好。KEF好歹也是同轴喇叭,结像和指向性先天就有优势,这点估计就要被打的趴下了。

作者: 空山鸣涧    时间: 2020-12-14 15:12
sin4423 发表于 2020-12-14 13:18
Q950这个系列的其实很不错了,价低东西也不错,我没记错的话,打了57分(满分70分,56分就是绝对优秀级了 ...

其实最大的问题主要是我这儿没kef的试听,不然我肯定按耳朵的感受收货了
南京想试听个东西真不容易,威虹说起来是都算很有名的店了,试听时候就只有味精碟……我下次去一定自己带碟……
另外家可好,试听个丹拿,两个音箱都没放在一个平面上就给我听了,我都想笑
有机会还是得带好cd,跑趟上海去
各种国产其实这方面问题都更严重,什么金琅美之声我也想支持下国产可是我根本找不到地方听啊……

作者: sin4423    时间: 2020-12-14 16:13
本帖最后由 sin4423 于 2020-12-14 16:15 编辑

如果是听音范围广泛,能在客厅听音乐,还是强烈建议入落地箱。除了低频的下段表达更完善,还有宽大的声场和结像。可以适应各种音乐类型。猛牌银系列、KEF R700等等我觉得都可以了。其实看看国外比较权威的5星推荐,根据自己的预算买那个价位的5星,基本上都不会掉坑里,前提是风格喜欢。
作者: 门的耳朵    时间: 2020-12-14 16:35
每次看到这个帖子标题,都忍不住要点进来看看
这次杰长老到底性满足了没有的!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4 16:54
门的耳朵 发表于 2020-12-14 16:35
每次看到这个帖子标题,都忍不住要点进来看看
这次杰长老到底性满足了没有的!

满足得不能再满足了!听很多唱片和以前都不一样感觉,弄得我现在想要把以前唱片一张一张的再听一遍。不过媳妇儿受不了了,她在考虑换房或给我租一个专门的听音室了。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4 17:29
空山鸣涧 发表于 2020-12-14 12:09
确实就比更加入门的q系列稍微好一点
这个价位的国外牌子也就比谁家稍微良心点下放的技术多一点,所以我 ...

NS17不算难推,如果只听人声流行用丽磁LM211就推得很好了。但推好确实不容易,功率大小反倒是其实,控制力好的功放声音细腻的不多,选了一通的国产都没太理想。进口的实在太贵了,五万内没几台。国产的呢又总是有些不理想的地方,弄得自己在群里都有些尴尬,因为过一段时间推荐的功放又变了,早期买的人总感觉吃了亏,虽然自己推荐时已经是最佳的选择。寻览了一圈后,还是自己弄,这样在各方面更为理想,价格也更为合适。
出来之后只顾试,你会满意的!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4 17:45
agnostic 发表于 2020-12-14 13:10
拿頻响论级数??kef rdm頻响更窄,声音哪是一众新箱子能比的?

你这对箱子最大的竞品无论如何不可能是R ...

频响当然是音箱分级的重要标准(之一),个人觉得C20比R3要强不止一点。C1和NS17残剑已经比过较了,不过他没写,毕竟得罪金主的事不能乱说。
现在KEF似乎都不参加音响展了,他家新的箱子我一直没有听到过,但参数是有相当意义的,这些公司都不会乱标的。
至于我的箱子竞品是谁我很清楚。你说的能在大空间里播好马六、柴六的话,那就差不多,否则纯凭想向说意思不大。我是有录音放网上的,不是乱吹的。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4 17:58
sin4423 发表于 2020-12-14 13:18
Q950这个系列的其实很不错了,价低东西也不错,我没记错的话,打了57分(满分70分,56分就是绝对优秀级了 ...

同轴喇叭当然自有其优势,我自己NS16就用的同轴,自然知道。不过,现在几家最顶级的音箱用软球顶的占比很高,丹拿、ATC、宝华,还有很多新贵巨贵的。高音几种形式可以说大家互有优劣,关键是做好而非选择哪种。
实话说,国产箱子这几年进步挺大的,不过依然离顶级的进口品牌有些差距,这个是没有办法的,毕竟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但同价位国产是不惧的,同价位国产优势是明显的。
现在我的套装已经搞定,不用受限于功放了,明年可以放心到处参展了。有机会您也可以来参房听听,我对自己的这套系统信心很足。

作者: 门的耳朵    时间: 2020-12-14 19:10
zjize 发表于 2020-12-14 16:54
满足得不能再满足了!听很多唱片和以前都不一样感觉,弄得我现在想要把以前唱片一张一张的再听一遍。不过 ...

说的是媳妇不让下床么?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4 23:45
门的耳朵 发表于 2020-12-14 19:10
说的是媳妇不让下床么?

媳妇儿对你的意见很大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5 01:23
在换上胆前级的时候,自己忍不住调侃似的说了一句“要上毒 / 品了”,然后在两位不太信的眼光中开了声。



只用了一首曲热声,这台胆前就发了自己早熟悉的人声,蔡大妈的声音雌性十足,旁边两个人听得眼睛有点直。而自己赶紧跑到里间找钢琴和小提琴音乐CD去了,准备赶时间多爽一爽。结果邹宁那里居然没有钢协或独奏可以听。只找了阿卡多的帕格尼尼,滑顺的小提琴声出来后,旁边的眼睛更直了。但自己还是不够爽,因为那声音自己感觉还不够毒。然后自己看见了穆特大妈那张:

从第一声开始,自己就觉得,这张碟真是录音天碟,以前自己还真没有注意到!据说穆特当时用的是一把天价的斯特拉迪瓦里琴,据称是所有斯特拉迪瓦里琴中最贵和音色最美的一把,价格贵到穆特都只能借用(买不起)。而听着那琴声,我们都信了。琴声的音色和色彩非常的丰富而富有变化,丝丝顺滑到心里去了,琴弓擦弦的感觉历历在目。整体乐队的比例,动态和声场也相当的真实可信。如果是在展会上放出来,我相信进来的人都迈不开腿的了。如果说有什么还不满意的地方,就是邹宁那对NS17音箱是新箱,基本没煲,低频下潜和速度离我在家里听到的差了不少。为了证实这一点,我们准备把车里那对已经完全放开的NS17搬上来。但邹宁不干了:这两个家伙不吃饭的吗,都7点过了
拿出手机,录了一段。很可惜自己当时没有把索尼D100带去,不过手机录音也已经很有说服力了!
https://www.ixigua.com/6900725170969772548/?is_new_connect=0&is_new_user=0
作者: 门的耳朵    时间: 2020-12-15 08:27
zjize 发表于 2020-12-14 23:45
媳妇儿对你的意见很大

对杰长老满意就可以了!
作者: 大路朝天121    时间: 2020-12-15 11:13
这标题,令人想歪了!
作者: agnostic    时间: 2020-12-15 12:51
zjize 发表于 2020-12-14 17:45
频响当然是音箱分级的重要标准(之一),个人觉得C20比R3要强不止一点。C1和NS17残剑已经比过较了,不过 ...

去和R3,和信心比,你这是堂吉诃德了。打得过2000块钱二手英国箱就不错了。

作者: 黄汉杰    时间: 2020-12-15 13:17
我看到“一次,性满足,媳妇”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5 18:21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0-12-15 20:45 编辑
agnostic 发表于 2020-12-15 12:51
去和R3,和信心比,你这是堂吉诃德了。打得过2000块钱二手英国箱就不错了。

切,R3我还真没兴趣去比,它没什么机会!
你信不信是你的事,反正我做出来了。最怕的就是你这种凭想向下结论的了!有的是录音不去听,还真是只凭想向啊。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5 18:23
门的耳朵 发表于 2020-12-15 08:27
对杰长老满意就可以了!

这个不用说,嘿嘿

赶紧准备换功放吧,14不行。

作者: 门的耳朵    时间: 2020-12-15 19:16
zjize 发表于 2020-12-15 18:23
这个不用说,嘿嘿

赶紧准备换功放吧,14不行。

早就换了啊,高文590NG2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5 20:41
门的耳朵 发表于 2020-12-15 08:27
对杰长老满意就可以了!

对了,我说的是你媳妇儿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5 20:43
门的耳朵 发表于 2020-12-15 19:16
早就换了啊,高文590NG2

忘记了,这个我要给你比较下,看看对比高文怎么样。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5 21:35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0-12-15 21:49 编辑

本来是不想在这里说自己NS17的,不过一些人讨论的纯凭想向,所以我也稍微多说几句。
虽然说参数指标频响失真这些不能100%的说明声音好坏,但确实是基础,是素质的体现。在此之上的风格、调音水平这些各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特点,这方面自己并不敢论好坏,要看大家自己喜好。
下图是NS17的低音单元的频响和阻抗曲线,由图可以看到NS17低音单元虽然是6.5寸的(说成7寸也无不妥),但f0是40Hz,能做到这个指标的低音单元是很少的。各大家的旗舰级6.5寸书架,基本下潜都是在40-45Hz左右。其中丹拿C1是45Hz的下潜,宝华的805是42hz,最近的丹拿C20也是42hz,劲浪迷乌是44Hz,世霸小名琴是40Hz。至少,在低频下潜上,NS17是完全不输的。




而且这只单元是采用的实木三文治振膜,这种振膜目前只有自然声有,独一无二的原创技术。实际设计和生产中,NS17也不是以DIY的方式进行,而是用非常严谨科学的方式进行的,同时结合听感,长达1年7个月的调试时间才完成的,以下是NS17在消音室测试的图片(有这样的消音室的音箱厂并不多):

在两次音响展上,到展房里来的观众也为NS17这对小小箱子能放出来的低频感到震惊,不管是大型交响乐还是大鼓,还是像敲击卡门这种超大动态的音乐,不管是在展厅里甚至是在超过120平方以上的大音乐厅里,自然声NS17都完全hold得住。自己也有不少的录音放在网上(西瓜视频和B站)等放在网上给大家参考。而相对很多比它价格贵得多的音箱,网上却只能放个人声,中等编制录音都没有。为了不引起做假的争议,自己一直坚持不用D100加图片而采用手机直接录的方式,牺牲了一些解析和高音的效果。
这一段是鼓动心弦专辑第一首:
https://www.ixigua.com/6890579688226292227/
这一段时著名的大编制试音碟Tutti,在成都伽地交响音乐厅的效果,录音距离有大约5-10米左右的音效:
https://www.ixigua.com/6892025743212020236?id=6847852179127009805&logTag=8sdHfM_5G5n7zFJ_H7dzO

这一段是朋友用他的和弦推NS16在他家播放马勒第六的录音:
https://www.ixigua.com/6892025743212020236?id=6847305730119336462&logTag=DFSvll7W_IQoffcfBf1rO


因为要把低频做好,自己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易推性,进口功放基本上都是五万起步,才被迫自己去出自己的功放来推好他,以让它搭配的价格更为合理。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5 21:42
下图是NS17的高音喇叭单元的频响及阻抗曲线,1寸软球顶高音,能做到40k Hz的,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不要说二手2000多的音箱了,2000多一只的高音喇叭都没能做到这个指标要求:



接下来说频响,下图是NS17在消音室测试出的频响及失真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NS17是后倒相音箱,在消音室里后倒相管的声压是会被吸掉的,所以低频比前倒相要掉几db。从上图可以看到,NS17在全频段的起伏是非常小的,标称70-20000Hz+/-2db不是吹出来的。这种指标要求只有少数的顶级音箱才能达到。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5 22:03
NS17的失真具体的图如下,在全频段低过1%的水平,低频失真尤其理想,总的THD在70Hz以上即可以低过1%了,而很多高端音箱在低频端达到2%-3%是常事。NS17的失真也完全是一只顶级音箱的水平。



那么,NS17的人声和高频实际表现如何呢,这有一些录音可供参考(以下全部是自己将要出的300瓦分体前后级推动NS17的表现):

蔡琴的金片子的录音:
https://www.ixigua.com/6901299723219665419/

这里是NS17播放肖邦夜曲的录音:
https://www.ixigua.com/6900430064815440387/

这里是在自己家录的伶歌第三首的录音,它可以比较好的表现音箱的中高频的速度、质感:
https://www.ixigua.com/6903846976790626820/

作者: sin4423    时间: 2020-12-16 15:50
本帖最后由 sin4423 于 2020-12-16 15:58 编辑

这个是关于高音结构的一篇视频,主要就是说了关于高音指向性的问题。如果高音的声像过宽,就会很难做到好音质除非是房间的声学处理不错,对于早期反射声处理比较好。或者本身就是喜欢比较宽的声像,而不是精准的那种。这个也是为什么监听音箱的高音普遍会做一个凹的部分提升高音指向性,这样的还原更精准。
https://www.ixigua.com/6828179018018193932?logTag=foNIDAAjINSHwgsNMeuJo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6 16:11
特别对NS17的低音和高音单元做一些说明,这两只都是拥有自己核心技术的单元,但也借鉴和采用了不少顶级单元的技术。


自然声NS17低音采用天然实木材料和高分子纤维材料组成的三文治结构振膜,全程手工生产,生产一片大约需要三天完成,内外有防潮、防干燥防虫等漆面,最后表面加了类似ATC单元的阻尼胶以改善中频响应。
磁缸采用类似ATC的超大磁缸,线性冲程高达13mm,低频下潜40Hz-3db,频响40-3500Hz,长期承受功率70瓦。
这只单元的指标即有刚性材料的低频下潜、快速度,同时又有天然振膜特有的中频密度,能承受大功率而且失真极低,实测80Hz以上即可以达到的1%以下的失真水平。
不客气的说,NS17的低音单元是市面上顶级的6.5寸单元之一,不管是参数指标还是声音表现。seas或绅士宝类似单元都在1500元以上一只,而且它们还不是采用的昂贵的木振膜而是其它的比如PP盆、铝盆。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6 23:10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0-12-16 23:13 编辑
sin4423 发表于 2020-12-16 15:50
这个是关于高音结构的一篇视频,主要就是说了关于高音指向性的问题。如果高音的声像过宽,就会很难做到好音 ...

感谢推荐!这个视频我早就看过了,鬼斧的科普不错的。不过这个家伙有点一根筋,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会吵,而且我觉得他会上岗上线,不容别人质疑和反驳。
他的视频你可以仔细看看,他说得还是很清楚的,他并没有否认或认为不做处理就不行,只是说做了号角处理的结像会更好。NS17的高音单元周围有一圈类似花瓣高音的材料,这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一点。另外,你的表述有误,他的意思不是说声像过宽就做不到好音质,而是说结像会差一些。高音障板处理成平面这种方式的声场宽度会较宽,但缺点是结像不够精准。同时他在后面也说,普通人反而可能更喜欢宽一些的声场比精准的结像更多一点。这种形式更多的是用于专业监听音箱上,民用很多还是平面的面板。
另外他也说了,平的面板频响会更平直,从而带来更好的音质表现。实际上,加了小号角这种形式之后,高音容易出现凹陷和峰,从而劣化音质。NS16的高音就有一个小号角,加上低音单元组成了一个更大的号角,在频响上高频起伏要明显更大一些。但是,确实同轴会带来更精准的结像,尤其适合近场听。而不加号角这种对环境的要求会更高一些,更适合加上声学处理的大房间一些。他在里面也说了。


作者: sin4423    时间: 2020-12-17 09:19
本帖最后由 sin4423 于 2020-12-17 09:30 编辑

现代音箱,几个大品牌(非只出顶级的品牌),基本上出来的音箱都是AV HIFI兼顾,如果是AV的话,对于定位结像要求就很高。如果是两声道听听音乐,声像宽点,人声口型大些,可能喜欢的人还多点。我是客厅听音乐,而且还要考虑AV。用的功放就是先锋LX57,这机器便宜而且素质还不错,兼顾听音乐也没大问题,只是没有所谓的味道,偏向唯真的风格(本身也是D类后级)。音箱是猛牌金300,也是没有什么味道,偏向监听风格的箱子。但是出来的声场我个人觉得很不错了,有些音乐甚至在两声道的情况,某些乐器感觉结像是在耳朵后面(比如说孙燕姿“坏天气”)。AV功放有奥德赛功能,可以根据房间进行声学调节,这个功能确实很有用,也是我为什么觉得AV功放一定程度上还超过HIFI功放的原因(前提是这个AV功放等级要够高,不是入门的)。很多时候,大家在商家视听室听到的很OK,但是同样设备拿回来就觉得非常不好,其实声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AV功放这方面确实就是很大程度的改善了这个问题。
作者: sin4423    时间: 2020-12-17 13:46
另外,坛子里很少聊到AV,觉得AV就是贬义。其实要是素质到了,多声道+画面结合,对于任何2.0的感染力都是碾压式的存在。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0-12-17 13:54
sin4423 发表于 2020-12-17 13:46
另外,坛子里很少聊到AV,觉得AV就是贬义。其实要是素质到了,多声道+画面结合,对于任何2.0的感染力都是碾 ...

你看看有些高端书架音箱都要前级+单声道后级来对付。AV用一台功放相对会不会粗糙了些?不过用D类的话对各音箱的功率输出应该更好解决吧!以上只是个人的偏面臆测。

作者: sin4423    时间: 2020-12-17 14:13
其实有人换算过所需要的功率,实际上,如果是在不到30平米的空间,与音箱的距离3米左右,音箱灵敏度在86以上,声压95瓦好像单声道功率都不会超过20瓦(可能记错了,但是大差不差,就是这么大的功率)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0-12-17 14:26
sin4423 发表于 2020-12-17 14:13
其实有人换算过所需要的功率,实际上,如果是在不到30平米的空间,与音箱的距离3米左右,音箱灵敏度在86以 ...

是的,但如果反过来说:是不是代表着好多动不动就过100W功放的功放虚标呢?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7 15:57
sin4423 发表于 2020-12-17 14:13
其实有人换算过所需要的功率,实际上,如果是在不到30平米的空间,与音箱的距离3米左右,音箱灵敏度在86以 ...

你说的是平均功率,而实际的音乐信号是一个波动值,如果音乐信号是一个不变的值的话,在平均声压95的时候音箱所需的功率可能还不需要20瓦。但实际在大动态出来的时候,声压要远远大于95db的,少说也有105db了。而10db的差值意味着大约8倍多的功率,也就是这个时候音箱需要160瓦这样子才行。实际上晶体管机的功率一旦超过了额定,失真就会迅速增加,100瓦额定功率的功放,失真值在0.01%水平的话,在150瓦的输出的时候,失真达到1%甚至10%都是很正常的。这是为什么在推力不足的时候,声压一大低音就会糊,高音就会尖的原因。
NS17这对箱子我都给它配套300瓦了,就是这原因。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7 16:20
sin4423 发表于 2020-12-17 09:19
现代音箱,几个大品牌(非只出顶级的品牌),基本上出来的音箱都是AV HIFI兼顾,如果是AV的话,对于定位结 ...

就自己目前看见的情况,各大品牌的AV和hifi还是分开的。比如宝华,只有8系定义为了音乐设计的音箱,7系和6系还是AV箱,虽然拿来听音乐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效果跟8系比是天差地别的。
另外,劲浪和丹拿也差不多,各大家旗舰系列的音箱不管是参数或价格,和他们中低端的箱子差距是非常大的。实际的声音,如果没什么差别,那他们就自己打自己脸了。
AV的功放,你不妨去看看小春的一期科普,日系虚标那是家常便饭。欧美的AV功放倒是不虚标,但功率也普遍不大,通常中端机一个声道也就60瓦,同时价格不便宜。同时,推力是方面,音色是另一方面。功率做上去并不难,在功率做大的时候同时把音色校好其实真的很难,国产功放这么多品牌,我基本上都试过了一圈,最后没法只好自己来做,晶体管的前级改了4次了,才算达到自己的要求。后级也是升级又升级,整了足足大半年才解决好推力和音色的矛盾。
所以国外进口的功放,稍好一点的动不动就几万十来万,调好声真不容易,成本主要不在物料上而在研发人工上了。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7 20:42
true-blue 发表于 2020-12-17 14:26
是的,但如果反过来说:是不是代表着好多动不动就过100W功放的功放虚标呢?

实际上正规厂家虚标的不多,但各种打擦边球的就多了去了,日系尤其。比如只标功率,但不标对应的输出阻抗,也不标对应的失真,那差别就大了去了。一台50瓦8欧@0.01%失真的功放,标到100瓦很正常。还有一种情况是机器散热不好,在刚开声时能达到标称功率,但机器过热时功率大幅度下降,很多机壳散热的功放就是这样。
另外,功放除了功率,还有电流也很重要,而这个指标大多数厂家都是不标的。
实际上这类电子产品真正的测试指标都是一堆,厂商只能选择性公布,所以不能只看某一个指标就下结论。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0-12-17 20:52
zjize 发表于 2020-12-17 20:42
实际上正规厂家虚标的不多,但各种打擦边球的就多了去了,日系尤其。比如只标功率,但不标对应的输出阻抗 ...

我买乐圣里海M2功放85/8欧,而低一档的K3是140/8欧呢,所以平时我不太看重这些。

作者: xysunshine    时间: 2020-12-17 21:58
大概15年前听的Elac 204.2,后来从拥有到搬家,大概一年多
标称是38-50000Hz,瞬态和高音是优点,听感上描述,大概是低音暖和速度兼得;细节丰富,明亮通透,赖于直上50K的铝带
如下是2米测试的频响,网上找的,但是不知道房间结构,2米下非消声室的话反射会比较多了。
纯交流~~
现在在听的是Elac 249,可惜缺一个大别野来让它施展拳脚




作者: 315416527    时间: 2020-12-17 22:43
xysunshine 发表于 2020-12-17 21:58
大概15年前听的Elac 204.2,后来从拥有到搬家,大概一年多
标称是38-50000Hz,瞬态和高音是优点,听感上描 ...

更正下不是铝带,是独家的气动高音,你烧到249,我卧室烧到247.3

作者: agnostic    时间: 2020-12-17 23:42
zjize 发表于 2020-12-15 18:21
切,R3我还真没兴趣去比,它没什么机会!
你信不信是你的事,反正我做出来了。最怕的就是你这种凭想向下 ...

拿外放录音来证明音质更好?就这路数还要拳打KEF,脚踢丹拿的???新时代的放卫星啊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7 23:47
xysunshine 发表于 2020-12-17 21:58
大概15年前听的Elac 204.2,后来从拥有到搬家,大概一年多
标称是38-50000Hz,瞬态和高音是优点,听感上描 ...

这根曲线的精度比较低,不过也能看出来是相当优秀了。个人有点怀疑其箱体有点点小,导致100Hz左右的隆起,不过现在很多音箱都这样设计,很多人喜欢低频略突出的感觉,比较厚实有力。不过到38已经非常的好了。老意力的箱子一直风评都很好,速度快,延伸好,尤其是乐器表现非常出色。
气动高音的延伸是强项,不过下潜弱一点,而且声音比较偏硬一点,不如丝膜柔和耐听。

作者: zjize    时间: 2020-12-17 23:49
agnostic 发表于 2020-12-17 23:42
拿外放录音来证明音质更好?就这路数还要拳打KEF,脚踢丹拿的???新时代的放卫星啊

莫非要跟你一样,凭想向论好坏。明年我会参加各大音响展,咱们展会上去打脸去。

作者: sin4423    时间: 2020-12-18 05:09
本帖最后由 sin4423 于 2020-12-18 10:24 编辑
zjize 发表于 2020-12-17 16:20
就自己目前看见的情况,各大品牌的AV和hifi还是分开的。比如宝华,只有8系定义为了音乐设计的音箱,7系和 ...

1、日系功放不是虚标,只是别人在玩文字游戏,会标注什么条件下的多少瓦,不懂的人确实看的云里雾里。
国产功放给我印象最大的就是动不动百瓦起步,但是实际音色还是差了不少(我用过巴达、天逸、纯笛甲类等等)。关键是工业设计不好,使用不方便,遥控器也是非常不灵敏,远不如马兰士、nad等等
2、我非常不认可宝华7系列不能听音乐。无论是国外的评分还有国内的评测,都是非常OK。我还是觉得您自己卖货没关系,但是不要贬低别人。AV在这里是贬义词,但是对于真正接触过家庭影院系统的人,AV其实要求更高,对于声学环境更复杂,给人的体验感更好,只是价格相对Hifi高了至少3倍以上(5.1都多了的至少3个音箱,如果全景声就多了不止5个了,还有低音炮)。
一个音箱真正合格,应该是AV和HIFI都兼顾,他们之间对指标要求不冲突,都是比较真实的还原。AV需要的动态、定位、结像、频响指标同样HIFI也需要。HIFI需要的细腻耐听在高级AV里也需要。好的系统应该是可以兼顾。主箱就可以听2.0(甚至现在很多DTS音乐,虽然我不推荐,很多并不是真的多声道录音,而是混音的)。如果是重度唯美派,喜欢音染,听不惯高素质音箱的请忽略以上。

3、6.5寸的音箱,应该不是拿低频下潜和量感说事,毕竟是6.5寸,到了天上去也会被物理口径影响。对于我来说,听交响肯定是不够的。这个是物理限制的,无论是哪个品牌、哪个型号的6.5寸书架,肯定是都不行。上了万元的不坑人HIFI音箱,不会拿频响说事,而是要说特点、音色、结像定位等更高级点的参数了(结像好,会比较真实的反应录音,比如说人声口型会根据录音来,而不是一味的人声口型都大)。要不就像监听音箱,做好各方面的指标(高级的监听音箱,比如说8351级别的,素质更高,结像更好)。不过监听音箱算上集成的功放钱卖的不贵啊。您这个是否可以和MH6A PK下,能搞定这个再说。猛牌金100想碾压MH6A我觉得都不可能,估计综合素质一个档次(其实有点不好比较,MH6A还是更适合近场,猛牌适合中场,但是不适合近场,因为铝带高音近场的话会显得有点亮了),不要以价论声。金300和金100比较,好的不仅仅是低频。整个频段的密度、宽松度都有提升,但是最大的还是结像、声场规模。书架做好书架的事情,听古典交响的工作还是交给落地箱好了。(每个人要求不一样,对于没用过落地箱的活着没环境用落地箱的就是另说)

4、一般我觉得只有入门的人我会说下,就是声学环境和摆位,虽然我没有实际到您家去看看,但是您那个空间肯定不大,墙面肯定是硬质材料、墙角没处理、没有地毯,这个声学环境肯定是不OK的,作为专业人事不处理下这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大部分玩线材的人来说我觉得哪怕加个地毯都比线材影响明显百倍不止。 您这个音箱的高音结构形式,应该是更注重吸音、减少反射而不是做所谓的扩散板。
音箱摆位哪怕是真力都会说到高音指向耳朵(我的另一种理解是您的音箱高音结构导致指向性不强,房间的声学反射多、导致高音有点刺耳所以这样摆)。我的卧室会把高音朝内但不对耳朵,主要是靠墙的一面没什么东西会因为反射多导致高音有点偏硬。


5、所谓的录音卵用都没有,听到的是您的音箱--您的录音设备--平台录音损耗--我的听音设备。
连参考都没必要,顶多也就是听个响。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2.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