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I2S协议才是数播与解码的归宿 [打印本页]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12:12
标题: I2S协议才是数播与解码的归宿
一、I2S介绍

I2S(Inter—IC Sound)总线, 又称 集成电路内置音频总线,是飞利浦公司为数字音频设备之间的音频数据传输而制定的一种总线标准,该总线专门用于音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广泛应用于各种多媒体系统。它采用了沿独立的导线传输时钟与数据信号的设计,通过将数据和时钟信号分离,避免了因时差诱发的失真,为用户节省了购买抵抗音频抖动的专业设备的费用。

二、I2S特点

1、支持全双工/半双工

2、支持主/从模式

3、和PCM相比,I2S更适合立体声系统。当然,I2S的变体也支持多通道的时分复用,因此可以支持多声道。

I2S主要有三个信号

1、串行始终SCLK,也叫位始终(BCLK),对应数字音频的每一位数据,SCLK都有一个脉冲。SCLK的频率=2 * 采样频率 * 采样位深。

2、帧时钟LRCK(也称WS),用于切换左右声道的数据。LRCK为‘1’表示传输右声道数据,为“0”则是左声道。LRCK的频率 = 采样频率

3、串行数据(SDATA),就是用二进制补码表示的音频数据,(MSB ---> LSB:数据由高位到低位依次传输)

4、一般还有MCLK,主时钟。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12:15
说起I2S协议,新出的一些高端解码已经带了此接口了,听过的人肯定不会忘记那种吊打USB界面的模拟感,从此再也不想听USB界面的那种低价声音。并不仅仅因为这个协议是新出的就一定好,而是它解决了USB界面的短板,等它的通用协议一出,就是USB界面的末日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12:17
现在就是几个厂家对于I2S接口的协议还没有统一,导致容易出现不兼容的情况,还是希望有大厂出来带头能把接口统一了,不然声音从数播传到解码的时候就已经变味了,HIFI又从何谈起
作者: boxerlc    时间: 2020-12-20 12:34
本帖最后由 boxerlc 于 2020-12-20 12:39 编辑

有事实错误,i2s的并非专门用于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它原本是设计来用于单个设备内部、IC器件之间通讯的协议。用于设备间通讯只是hifi领域的小创意,别的领域没有这么用的
作者: 小米气态键盘    时间: 2020-12-20 12:35
I2S叫“集成电路内置音频总线”,“Inter-IC Sound”,数播和解码之间是“Inter-IC”吗?不是的话为何要把一个用于芯片间通讯的协议用于设备间通讯?
这个协议对于设备间通讯并不友好,从数播的核心里出来的信号要转为I2S差分,32/768KHz和DSD512,BCLK频率能接近50MHz,MCLK有的话很可能更高,不转差分的I2S能正常走几厘米就不错了,50MHz甚至100MHz倒不是问题,HDMI的像素时钟比这还高点。传输过程会有两次转换,先单端转差分,接收端再转回差分,除非以后的芯片能直接发送和接收差分I2S不然很难应用。
至于接口统一?你觉得intel会站出来给DMI这种用于CPU和主板芯片组之间通讯的协议规定一个专门的可插拔接口吗?
作者: Devastat0r    时间: 2020-12-20 12:40
先解决接口标准再说吧,市面上不同厂商的I2S针脚定义都不同,兼容性都有问题的东西还谈什么普及
作者: Devastat0r    时间: 2020-12-20 12:43
数播缺I2S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有USB口就可以配上附带I2S的界面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12:51
boxerlc 发表于 2020-12-20 12:34
有事实错误,i2s的并非专门用于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它原本是设计来用于单个设备内部、IC器件之间通讯的协议 ...

感觉数播和解码一体化应该是趋势,既然设备间I2S的连接并不可靠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12:51
小米气态键盘 发表于 2020-12-20 12:35
I2S叫“集成电路内置音频总线”,“Inter-IC Sound”,数播和解码之间是“Inter-IC”吗?不是的话为何要把 ...

感觉数播和解码一体化应该是趋势,既然设备间I2S的连接并不可靠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12:54
Devastat0r 发表于 2020-12-20 12:43
数播缺I2S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有USB口就可以配上附带I2S的界面

那样又多了两次转化吧,出的声音并不算好听。感觉以后要多关注下数播解码一体机或者网播解码一体机了,这样应该能比较好的解决I2S传输问题

作者: snlfsnef    时间: 2020-12-20 12:54
I2S本来就是机内用的,hifi用到了外面而已,好处就是时钟信号。
作者: 新房荡漾    时间: 2020-12-20 12:56
204够打脸不

作者: 欢欢乐乐    时间: 2020-12-20 12:57
没有想像中这么美好,i2s是同步时钟,目前来看,解码的时钟一般优于转盘时钟。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13:01
虽然可能会惹到一些商家,但我想说的就是现如今高价分体解码真的有必要么,中低价位的可以说是为了方便PCHIFI妥协使用了廉价声音的USB界面,那高价的解码器通过这一层USB界面出来的声音并不会好,哪怕用HELEN或者各种高端机器重整信号净化信号,终点已经错了做什么都是无用功。以后趋势必定是数播或者网播与解码的一体机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0-12-20 13:16
界面好才是真的好,另外iis的线很讲究,很贵的才香。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0-12-20 13:18
hastonoon5973 发表于 2020-12-20 13:01
虽然可能会惹到一些商家,但我想说的就是现如今高价分体解码真的有必要么,中低价位的可以说是为了方便PCHI ...

一体机很容易声音不够好。

作者: 大嘴鱼    时间: 2020-12-20 13:25
以上内容基本没看懂,报告完毕!

作者: wood333    时间: 2020-12-20 13:27
i2s传输距离短,现在也缺乏大厂推动,标准五花八门,所以不容易统一啊
作者: 好大一棵树    时间: 2020-12-20 13:28
hastonoon5973 发表于 2020-12-20 13:01
虽然可能会惹到一些商家,但我想说的就是现如今高价分体解码真的有必要么,中低价位的可以说是为了方便PCHI ...

分体是很有必要的
一体是妥协方案

作者: 乐彼主任    时间: 2020-12-20 13:31
然并软,好的解码自带的usb界面就很强了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13:35
同轴光纤从体质上来看就不行,USB界面声音数码味道极重。何来的分体是很必要的说法,在我看来分体才是妥协的方案,是对这个扭曲的市场需求的妥协,也是为了能多赚一份钱的妥协。一体机做好确实很难,厂家怕,怕做出来的机器并不合大众口味,怕做出来的机器过于贵受众不广。那为何不做分体机器呢,能多薅羊毛,能一年出几款机器,在资本的面前,匠心又算得了什么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13:38
乐彼主任 发表于 2020-12-20 13:31
然并软,好的解码自带的usb界面就很强了

好的解码必定会砸钱往这方面优化,并不是说USB界面就完全一点用没有了,而是说它的下限和上限都不及I2S
作者: 秋山澪的k701    时间: 2020-12-20 13:39
好像有个ravenna:不过这东西就专业领域在用。。。
作者: boxerlc    时间: 2020-12-20 13:41
hastonoon5973 发表于 2020-12-20 12:51
感觉数播和解码一体化应该是趋势,既然设备间I2S的连接并不可靠

从归宿变成不可靠了,到底有没有准

i2s有一些局限性,对使用场景要求比较高,但并不是说不可靠。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13:45
秋山澪的k701 发表于 2020-12-20 13:39
好像有个ravenna:不过这东西就专业领域在用。。。

真理往往就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毕竟商家入驻论坛后,很多人看到的只是他们“想”看到的,价值观也是经过商家各种种草后形成的,感觉就像盗梦空间的“植入”,交换机 网线 电源线 解码 耳放 …… 你只需要植入一个的概念,就能慢慢的改变一个人的看法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13:48
boxerlc 发表于 2020-12-20 13:41
从归宿变成不可靠了,到底有没有准

i2s有一些局限性,对使用场景要求比较高,但并不是说不可靠。

主要看了您刚刚楼下回复的,这个I2S协议在中远距离传输并不可靠,不如就一体机做到板内直连。不过这种数播解码一体机对于厂家的压力可能确实比较大

作者: chenlei528    时间: 2020-12-20 13:52
乐彼主任 发表于 2020-12-20 13:31
然并软,好的解码自带的usb界面就很强了

推荐一款别太贵,usb素质又高的

作者: 乐彼主任    时间: 2020-12-20 13:57
chenlei528 发表于 2020-12-20 13:52
推荐一款别太贵,usb素质又高的

国产的话船解码家的usb自带界面做的很好

作者: boxerlc    时间: 2020-12-20 14:04
hastonoon5973 发表于 2020-12-20 13:48
主要看了您刚刚楼下回复的,这个I2S协议在中远距离传输并不可靠,不如就一体机做到板内直连。不过这种数 ...

一体机还要处理各个模块之间可能的干扰,想要声音好,不同的模块供电最好也独立的;开发一台机器,需要精通嵌入式软件开发、数字电路设计和模拟电路设计的全才,跟分体的比,平白无故增加了几何倍数的开发难度,你觉得会有人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吗?

分体的指导思想是分割问题之后再分别解决,每个部分可以各自做到最好。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不一样,只要源头的信号不是太差,经过重整还是可以得出质量很高的信号的,并非你所说开头不行,后面怎么弄都不行。

Hifi里面分体是主流,演变成这样都是前人慢慢总结出的,你觉得Hifi产生发展的动力是很多人想骗钱嘛?用阴谋论去解释问题就没必要了,还是多了解了解再说吧

作者: boxerlc    时间: 2020-12-20 14:04
chenlei528 发表于 2020-12-20 13:52
推荐一款别太贵,usb素质又高的

singxer sda-6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14:09
boxerlc 发表于 2020-12-20 14:04
一体机还要处理各个模块之间可能的干扰,想要声音好,不同的模块供电最好也独立的;开发一台机器,需要精 ...

我也不是纯粹说厂家不想做好,而是近期这些韭菜机越来越多,真要买还是得买那种过了几年后十几年后仍旧有多数人认同的产品,而早期的产品基本都没有I2S接口,新出的产品太多又不能一个个试,今天这贴也是突然有感而发,当吐槽看看就行了

作者: 好大一棵树    时间: 2020-12-20 14:17
hastonoon5973 发表于 2020-12-20 13:35
同轴光纤从体质上来看就不行,USB界面声音数码味道极重。何来的分体是很必要的说法,在我看来分体才是妥协 ...

pchifi不外接USB界面才是糊
USB界面是很重要的,顶级的int204也没有iis只有同轴aes接口
并不会过时

作者: 门的耳朵    时间: 2020-12-20 14:19
我这里的数播,就是走的IIS通道,内部!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14:26
门的耳朵 发表于 2020-12-20 14:19
我这里的数播,就是走的IIS通道,内部!

您的数播和激光鼠大佬的数播都不错的,有机会一定要试试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14:27
好大一棵树 发表于 2020-12-20 14:17
pchifi不外接USB界面才是糊
USB界面是很重要的,顶级的int204也没有iis只有同轴aes接口
并不会过时

PCHIFI的尽头就是放弃PC

作者: 门的耳朵    时间: 2020-12-20 14:27
hastonoon5973 发表于 2020-12-20 14:27
PCHIFI的尽头就是放弃PC

数播都是PC,
PC就是数播!

作者: chenlei528    时间: 2020-12-20 14:28
乐彼主任 发表于 2020-12-20 13:57
国产的话船解码家的usb自带界面做的很好

Sda6么


作者: 门的耳朵    时间: 2020-12-20 14:28
hastonoon5973 发表于 2020-12-20 14:26
您的数播和激光鼠大佬的数播都不错的,有机会一定要试试

谢谢啊

作者: 好大一棵树    时间: 2020-12-20 15:49
hastonoon5973 发表于 2020-12-20 14:27
PCHIFI的尽头就是放弃PC

pc和派类数播都是走的usb哦,只要是usb输出,都要经过界面处理

作者: 好大一棵树    时间: 2020-12-20 15:52
鄙视分体之前也请试过分体,鄙视界面之前也请试过界面,鄙视同轴之前也请玩过同轴
如果玩过对比过,希望附上具体对比型号,不吝赐教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16:15
大家也不用激动,理性探讨就行。毕竟HIFI之路本是殊途同归,I2S可能暂时使用得还比较少,但听过的人,不会再考虑那些所谓的天价界面,那些所谓“最接近模拟的数码声”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16:19
分体固然便利性更好,而且可以尝试各种搭配,可以随意调整,可玩性高。不过这其中多的一层传输,你们真的认为能比板内传输协议好么,多出的味精早已失去了原味,你再加多的水也回不去了
作者: wkd15jordan    时间: 2020-12-20 16:44
试过一台国产3k价位数播iis进解码,声音很差,不如树莓派接界面iis输出,所以还是要看水平

作者: 夜鹰110    时间: 2020-12-20 17:03
i2s总线协议是1986年发布的老协议了,主要用来机内传输的,你觉得是什么新东西是因为这些年厂家借用了一些通用接口(HDMI为主,也有用网线接口或者其他的)来直接机外传输i2s信号。
如果走I2S首先要数播的时钟要比解码的更好,否则得不偿失,还不如走USB异步模式来用解码的时钟呢。
然后更尴尬的是,数播和解码这2种设备,时钟是产品设计的重点之一,解码器越好,往往时钟也越好,用I2S直接输入就浪费了这部分成本。
还是数播解码一体机比较合理。
作者: 湖中骑士    时间: 2020-12-20 17:12
iis接口只有hifi品牌在推广,因为把板间传输协议扩展到设备间传输,专业厂商没那么大的脸。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17:39
wkd15jordan 发表于 2020-12-20 16:44
试过一台国产3k价位数播iis进解码,声音很差,不如树莓派接界面iis输出,所以还是要看水平

我现在就是用的树莓派板内接的I2S,感觉这种就很好了,还准备等以后升级一体机的。现在看来数播I2S解码一体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做出来的,看看后面会不会出现划时代产品吧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17:41
夜鹰110 发表于 2020-12-20 17:03
i2s总线协议是1986年发布的老协议了,主要用来机内传输的,你觉得是什么新东西是因为这些年厂家借用了一些 ...

受教了,感觉您这个对于I2S与USB传输来说算是比较中肯的解释了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0-12-20 18:01
一般的设备用iis意义也不大,并不是iis声音就会好。

作者: wkd15jordan    时间: 2020-12-20 18:10
hastonoon5973 发表于 2020-12-20 17:39
我现在就是用的树莓派板内接的I2S,感觉这种就很好了,还准备等以后升级一体机的。现在看来数播I2S解码一 ...

恩恩,我觉得USB也好iis也好,做到极致都会好的,也可能瓶颈不在传输架构上,数字音源刚刚起步所有厂商都在摸索

作者: chenlei528    时间: 2020-12-20 19:05
boxerlc 发表于 2020-12-20 14:04
singxer sda-6

我去瞅瞅


作者: joseph.tt    时间: 2020-12-20 19:16
早年hifi界搞不定USB,整了个设备间差分IIS,先天不足,成本还高。确是没办法的办法
DAC里用了飞秒振源,DAC不用界面的MCLK,界面的MCLK再怎么好,多余。而且,如果用IIS的MCLK,jitter无可避免,多少的差别。
HDMI标准的数据传输的误码率不低,hifi界借用,做好HDMI的IIS杂交货,真的不容易
设备间的IIS,在jitter和误码率两方面都是先天不完备





作者: 宵暗小町    时间: 2020-12-20 19:20
不是未来,只是个短期过度

作者: 404073157    时间: 2020-12-20 19:44
写的什么鬼。USB是接口,I2S是数据传输方式,2者都不是一个类型的东西怎么比较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20:02
I2S和USB相对于HIFI的发展史肯定都算是过渡,后面还会有更加好的协议 接口来取代它们。就现阶段而言,I2S和USB发展这些年来,提升也是有目共睹的,I2S差分,USB异步等等。但USB异步的问题就在于对解码的要求极高,特别是时钟的处理,还有其信号传输质量并不如I2S,并且USB界面对信号的影响也是致命的,这些缺陷导致了USB必然逐渐的被取代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0 20:08
wkd15jordan 发表于 2020-12-20 18:10
恩恩,我觉得USB也好iis也好,做到极致都会好的,也可能瓶颈不在传输架构上,数字音源刚刚起步所有厂商都 ...

数字音频打败模拟音频,吾辈当义不容辞

作者: 小米气态键盘    时间: 2020-12-20 20:21
hastonoon5973 发表于 2020-12-20 12:51
感觉数播和解码一体化应该是趋势,既然设备间I2S的连接并不可靠

数播/CD是纯数字设备,解码是数字转模拟即数模混合设备,两者的设计原则会有一定的区别,中端和以下一体化是绝对没问题的,高端和旗舰设备估计很长一段时间还会是以分体为主,可能各家会开始推行自己的传输协议吧

作者: daorenmi    时间: 2020-12-21 04:14
做好是关键!


作者: alida0088    时间: 2020-12-21 08:08
所有解码内部都有i2s协议,都在用i2s协议传输,i2s秒天秒地论还是省省吧,问题的关键在于减少干扰。

作者: 好大一棵树    时间: 2020-12-21 11:19
hastonoon5973 发表于 2020-12-20 16:15
大家也不用激动,理性探讨就行。毕竟HIFI之路本是殊途同归,I2S可能暂时使用得还比较少,但听过的人,不会 ...

你用的我听过,也就那样,已经闲置了
只是你没听过就能意淫天价界面,我只能说比较佩服


iis只是一个接口,界面大多数都带iis,大部分数播也带iis,早就是潮流了,没有什么可牛逼的
矩声声韵也是机内传输,声音阳痿
还是多听听在发表这些看破一切的言论吧
就像一个初中生在痛喝高考的不公平。什么都不懂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1 11:33
好大一棵树 发表于 2020-12-21 11:19
你用的我听过,也就那样,已经闲置了
只是你没听过就能意淫天价界面,我只能说比较佩服

树莓派自带的晶振和电源都是短板,解决好后I2S接DAC会很好听的
USB界面不过是PC时代妥协的产物,你以后自然会明白的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1 11:40
alida0088 发表于 2020-12-21 08:08
所有解码内部都有i2s协议,都在用i2s协议传输,i2s秒天秒地论还是省省吧,问题的关键在于减少干扰。

USB从传输到界面,干扰是少不了的,用上HELEN也只能尽可能的减少,主要它的驱动也是致命缺陷,不管是意大利界面还是XMOS界面都极大的增加了数码声
几千几万的解码很多还是用的廉价声公版USB方案不就是为了便利性么,真为了HIFI的话谁愿意用这东西

作者: 好大一棵树    时间: 2020-12-21 12:01
hastonoon5973 发表于 2020-12-21 11:33
树莓派自带的晶振和电源都是短板,解决好后I2S接DAC会很好听的
USB界面不过是PC时代妥协的产物,你以后 ...

我也加过晶振和电源,有改善,声底还是那个声底,水平还是那个水平我听过你听过的在评论,你对你没有听过的东西在评论
有代沟,太遗憾了,不在回复了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1 12:09
好大一棵树 发表于 2020-12-21 12:01
我也加过晶振和电源,有改善,声底还是那个声底,水平还是那个水平我听过你听过的在评论,你对你没有听过 ...

没必要在这装来提升自己吧,都是来讨论怎么提升HIFI的那行,就说低价位的USB界面和I2S,I2S不是吊打USB么

USB这种下限低,就算要提升的话提升的费用也是极其大的,这种不合理的方案只会加速淘汰
您也不用回我了,多看看各个论坛的帖子再来发言吧

作者: yspanzer    时间: 2020-12-21 12:36
搞I2S本就是要去USB界面的,觉得USB界面不好,或觉得USB界面这个解决方案有瑕疵和价钱不合理。要是一个认为USB界面完美的人是不会去搞I2S的。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2 15:09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p4y1z7wS/?spm_id_from=autoNext
这个UP主确实厉害
作者: hastonoon5973    时间: 2020-12-22 15:10
既然I2S最好是板内连接,那就用最短的HDMI线连着
作者: yspanzer    时间: 2020-12-23 00:46
USB界面里面转一圈出来还是I2S信号,有些有针脚直接接解码板I2S针脚。有些是各种开发板的针脚,编程把数据取出I2S信号还是送解码芯片
作者: ranwanui    时间: 2020-12-23 09:50
I2S就是连线线序,这个不算协议吧?
作者: nos001    时间: 2022-6-22 00:01
为界面和数播准备的而已
作者: riirra    时间: 2022-6-22 00:35
被网播秒之

作者: fenk    时间: 2022-6-22 15:25
楼主先搞清楚一件事,IIS是机内芯片之间通讯的协议,适合走在线路板上,不适合捅出来,更跑不长。你觉得其他其他协议不满意可以,但你喜欢内裤外穿这就有点……Superman了。这种东西需要套一个非常好的“壳”才能好使,然而各位发烧友能接触到的那些第三方的线……你指望厂商能很良心地、有针对性地给你做……你知道这些厂子很多只知道给线穿很厚的衣服,灌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些未必能解决什么问题的。

作者: fenk    时间: 2022-6-22 15:29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2-6-22 15:30 编辑
hastonoon5973 发表于 2020-12-22 15:10
既然I2S最好是板内连接,那就用最短的HDMI线连着

你需要先搞清楚他用IIS传什么。随着数据带宽的增加,可能传输距离的缩减超乎咱们的想象。像雷电4这种几十个G带宽的通路,在电脑主板上还真是"寸"步难行,不靠有源中继的话,从CPU里出来根本都走不到机身一侧的C口。能走到接口上就已经不错了,您再给他来条短线??!!

作者: 芝麻汤团    时间: 2022-6-22 15:33
过两年又该吹type-c了吧
作者: chaos_xie    时间: 2022-6-22 22:19
fenk 发表于 2022-6-22 15:25
楼主先搞清楚一件事,IIS是机内芯片之间通讯的协议,适合走在线路板上,不适合捅出来,更跑不长。你觉得其 ...

正解。你讲的太客气了。
把内部传输接口用在外部数据传输是基本的设计错误。基本概念都没有搞清楚!

作者: nos001    时间: 2022-6-22 23:39
I2S差分接收端抖动很大
作者: fenk    时间: 2022-6-23 00:22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2-6-23 00:56 编辑
chaos_xie 发表于 2022-6-22 22:19
正解。你讲的太客气了。
把内部传输接口用在外部数据传输是基本的设计错误。基本概念都没有搞清楚!

哈哈,下面我来讲得再透一点,但我要不客气爆粗了。以下都是给楼主看的啊,不是回老兄您的。

楼主可能没明白为什么IIS这些年逐渐用在hifi器材上了——就是因为尤其随着高清格式传输的需要,很多厂商对原有的音频传输协议不满意,而且他们还有一些想要自定义的需求,这些人说白了就是需要一个新标准了,但是:重点来了。包括PS audio之类的在内你觉得这些怂货们能做标准?做了标准他们有本事推广?厂商其实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需要撒泡尿自己照照的并不多,问题是咱们用户如果你不给他一面照妖镜,他啥也看不清楚。我相信咱们论坛包括此时可能会有看到这个帖子的朋友里,一定有搞标准化的。什么样的组织和企业才能做这玩意儿,清楚就好,不清楚也就继续迷糊吧。

IIS从HDMI借用了物理上的"壳儿"(你觉得这些厂商能设计个啥?你指望他自己设计个造型来都没戏,他们只能就地取材东拼西凑,有啥用啥),然后线序虽然只有几种但也完全谈不上是标准(还不嫌乱啊?觉得几种之间切换不麻烦?那好,你不觉得麻烦,但我告诉你这也不叫标准,也就比一坨shi强一点),更谈不上做成了一个独立的协议。我有个折衷意见就是:厂商可以考虑拿他做个"伪"协议——从IIS的特点出发,给他套一个精美的外壳,扬长避短,这需要:包括线序也要根据他不适合外传的特点重新设计,使其能跑远,当然几根线怎么排列说起来简单落实到通用标准实际上要考虑很多;物理上要么放弃HDMI这个肉体,换一个,要么就更好地和HDMI相关的标准协议充分兼容(这还真有点难,你观察下HDMI的阵脚再看看各厂这个IIS的,倒是可以根据几脚的电平做一个不太复杂的逻辑判断,然后……其实我也不知道之后要做啥)。至于线材那边你一定不能考虑通用方案,也一定不能养出一帮子玄学第三方山寨线材作坊来——这些厂子堆料他会,但什么样的协议多大的数据速率需要什么结构的线和什么样的屏蔽……我告诉你hifi线材厂他就不这样考虑问题!而且最重要的,你用IIS传输到一定带宽的数据,你肯定需要有源中继。就目前IIS传的这点USB2.0都能搞定的音频数据,跑半米以内就开始药丸,而hifi发烧友要求的可是数据保真,准确。楼主知道么半米情况下他已经是药丸的状态,而你还要求他得一百分,你们心里对你爱得不了的东西到底有没有点数??!!……以后DSD和DXD上限数据率会翻几倍,虽然远到不了雷电的水平,但考虑到IIS的特性,再考虑到各位肯定要跑个1米多的线,弄不好你线里要有芯片。有源中继就是放大,对发烧友而言,他也可能带来损失。就不说这些,你看看最近几年线里带芯片的那些高速快充数据线,好的都多少钱?数码品牌的,也可以上百,苹果自己做的上千的也有,相对较轻巧的线身里多层屏蔽和LIZ结构全上了。如果这是Hifi小作坊还手工制作,你告诉我定价几何?!这些作坊的师傅,一个很简单的应用场景,他们已经做到了上万+烧火棍一样粗+金箍棒一样沉+元素周期表后几排轮着来。您真觉得这些巨蟒一样的线技术含量有这些高速数据线高?应用环境一旦复杂要求一旦提高,我不知道用hifi思路来做最后要成一个啥样的怪兽。

好了就说你这些都搞定了,有人说这不就是个自有协议了嘛,为啥你说是伪协议?我再前面也说了,厂商自己几斤几两,他推得开么?推不开那叫协议么?那叫自嗨啊。再嗨点要成马抱锅那种状态了(没错,乔布斯也自恋,马抱锅也自恋,请他他们有啥区别,咱们又是哪一种)。就说hifi圈里如果你有英国之宝那个影响力(MQA那样),也许勉强还算是形成了一种标准(当然照样疑点重重。SACD,DSD都有学者质疑,而且质疑的一点儿都没错。这东西能活到现在全靠周边给他粉饰。技术做得好的人,就如厨神,食材是shi,他最终可以加工成你还接受的口味)。

最后,我首先劝楼主好好看看,你的帖子下面回复中质疑或反对的声音和总回帖数占比已经到一定程度,你可以考虑想想这事儿了(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我们都是那个糊涂蛋,这种情况在你身处玄学圈的时候很常见,你会怀疑到底谁是那个迷糊的)。我们不用IIS行不行?传统音频协议真的不够用?您看看专业音频圈,协议还是那几样,走雷电或者USB的话,大都还是24/192 。人家照样隔三差五换芯片,照样不少参数党,协议并没有升级承载的信息并没有提高,但人家设备的指标还是在随着芯片更新和技术进步再往上提。还觉得不够hi-res?咱们到录音棚去听一圈母带,别管他是不是24/48的格式,就棚子里的那些器材一开声,从点到面吊打你家用,让你回家听感觉就像压缩过的音质——当然这也是废话,就没几个真母带,到你手里可不都是压过的。这传统从压盘的时代肯定就没变过。咱们始终是终端用户,不掌握讯息的来源。

作者: 野有蔓草    时间: 2022-6-23 01:19
3000块的解码换成iis 就能吊打10w的usb接的解码?
给桑塔纳换什么轮胎 都不如法拉利458快
一体机能完美 有厂家想卖分体的 也卖不出去
别感觉大家都是傻子 真的 大家都不傻  

作者: boxerlc    时间: 2022-6-23 04:16
你管他什么协议,物理载体(信号线)能满足带宽和距离要求就能传。i2s协议本身的确设计来是为了IC间通讯,标准的设计没考虑设备间通讯。没有像USB协议那样包括针对物理接口的标准的规定,但是不代表不能用于设备间通讯。HDMI接口的设计可以满足i2s信号传输的要求,那自然可以用来传输i2s信号。HDMI本身设计需求远超i2s信号的需求。

现在我的系统里,真的是不得不用i2s信号:我要搞升频,我要用Helen,768Khz的PCM信号只能走i2s,我解码USB口只支持384Khz。不管怎么说,SPDIF协议性能快要不够用了,而i2s虽然没有通用标准,但是通过厂商的努力,基本上大部分设备都可以支持一个以上种类的i2s定义了。i2s现在基本上已经算是普及开来。需求和实用性已经被市场和用户证实了。在支持更高采样率的同步通讯协议和标准出现之前,实在没有必要薅i2s这一根独苗了。你不喜欢的话,不用就好了。
作者: wxcxyz    时间: 2022-6-25 13:26
fenk 发表于 2022-6-23 00:22
哈哈,下面我来讲得再透一点,但我要不客气爆粗了。以下都是给楼主看的啊,不是回老兄您的。

楼主可能 ...

妥妥的技术流,佩服

另外,不管是IIS还是USB,都是串行数据解决方案,都没有“实时”一说。

我个人的一个想法就是IIS比usb协议简单太多了,厂家之所以选择它就是因为带宽够用,并且比较容易通过IIS协议实现自己数据传输的目的,所以用了很多。

如果雷电协议芯片十分廉价易用,那厂家一定不会费心费力去使用(甚至魔改)IIS作为数据传输协议。很多情况下使用什么技术并不在于什么技术更先进,而在于满足应用需求的情况下设计时间、物料成本、改错成本的妥协。

作者: sirumcz    时间: 2022-6-25 13:50
boxerlc 发表于 2022-6-23 04:16
你管他什么协议,物理载体(信号线)能满足带宽和距离要求就能传。i2s协议本身的确设计来是为了IC间通讯, ...

很好奇一件事,只是想跟你探讨探讨,高码率768和384这类的,和正常的24/96, 24/192的码率之间的声音上你是实际上听出区别了吗?因为感觉我解码是最高支持24/192但是有内置升频到384,但是实际上我听到96,192,和升频到的384感觉上好像没啥区别。很好奇大家真的能听出区别吗

作者: fenk    时间: 2022-6-25 14:37
sirumcz 发表于 2022-6-25 13:50
很好奇一件事,只是想跟你探讨探讨,高码率768和384这类的,和正常的24/96, 24/192的码率之间的声音上你 ...

我更关心片源。目前32/384或者DSD256是可以做到原生录音的,设备和DAW都可以支持录和编。再高的录音方案实际上是没有,即便你能录,市面上混音制作的方案还没有支持DSD512这个级别的(很好奇一些厂牌的DSD512咋做出来的,即便是模拟录制,你用什么转的数字)。至于听感上的区别,不一定跟规格有直接关系,别忘了DAC是有有效位数和有效分辨率的,能放和能到这个规格是两码事。

作者: fenk    时间: 2022-6-25 14:40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2-6-25 14:50 编辑
wxcxyz 发表于 2022-6-25 13:26
妥妥的技术流,佩服

另外,不管是IIS还是USB,都是串行数据解决方案,都 ...

雷电的授权贵是一个大方面,但此外,他需要一个或者多个中继才能跑起来,就这点成本很多配件厂无法承受。此外他这个带宽自然对线有要求了。我觉得但凡能跑出来跑一段距离的接口协议,都不会太简单,他需要对抗很多问题。简单可能意味着理想化,意味着接近中小学课本上的模型,他就是个范特西。
我觉得还是遵循潮流,一定带宽以上用纯光口。只有IO的时候做一次光电转换。至于有人觉得光电转换产生jitter这件事……Jitter应该是靠协议来缓解的,而不是纯靠时钟准确来解决。这就好比机械表很难做准,你不应该考虑天价的机械表,而应该换一条路考虑换用廉价而准确的石英。
作者: nos001    时间: 2022-6-25 14:47
独立界面或者数播,I2S输出到DAC,DAC接收后还要进行时钟重建吧,否则光LVDS接收器的抖动就大的不得了。

如果I2S到DAC后还要重建,那么是不是最终的时钟性能还是有DAC本身决定?如此,数播还好说,独立USB界面是不是就是多此一举了?
作者: fenk    时间: 2022-6-25 14:57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2-6-25 15:03 编辑
nos001 发表于 2022-6-25 14:47
独立界面或者数播,I2S输出到DAC,DAC接收后还要进行时钟重建吧,否则光LVDS接收器的抖动就大的不得了。

...

我一直觉得设备间的IO就该用隔离、本地时钟无关还有信号重新整形这些东西。玩分体器材纯粹只为了每个部件都有更大的设计空间,功能更多,也能支撑性能更强的元件。玩多设备协调准确同步那些人真有点像玩机械表的。当然,一定的准确度还是需要的,底线就是不要工作不正常,但这种情况多在通道多设备多的录音场景下,家用好像一般用不到。
如果真要说时钟的话,时钟在系统中应该是集中统一管理的,目前10M的钟还是字同步器都不需要用HDMI这德行的口啊。如果真有多设备同步的需求,首先多个设备之间都有统一的时钟口,然后你需要买一个多IO的,专业的那种时钟,或者就是上时钟分配器。他应该属于一个管理系统中所有器材的部门,属于指挥棒,而不是给上一级洗水擦屁股的部门。时钟是时钟,和隔离整形不是一件事。现在通常情况下界面都模糊了这些概念了。
作者: wxcxyz    时间: 2022-6-25 15:24
fenk 发表于 2022-6-25 14:40
雷电的授权贵是一个大方面,但此外,他需要一个或者多个中继才能跑起来,就这点成本很多配件厂无法承受。 ...

嗯,是的,要用雷电肯定是各方面费用很高的,但是如果费用很低,厂家肯定会选择雷电而不用IIS,还是牵扯到“钱”。至于您说的一个或多个中继,没明白,雷电是支持点对点通信的,我也这么用着,不用中继是可以的吧??
用光通信应该就不会再有商家说串入干扰什么的了吧??(按照他们的调性应该还会造出点什么来,但是实在想不出他们会拿什么说事)。

另外,关于jitter,在串行通信的大前提下,必然牵扯到buffer的数据暂存与还原,这些个时钟jitter远没有达到影响数据的情况,也就不会对最终数据有什么影响,为什么都在说jitter呢?

作者: fenk    时间: 2022-6-25 15:42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2-6-25 15:53 编辑
wxcxyz 发表于 2022-6-25 15:24
嗯,是的,要用雷电肯定是各方面费用很高的,但是如果费用很低,厂家肯定会选择雷电而不用IIS,还是牵扯 ...

雷电的中继芯片一般在主板上,他允许级联,可以不止一个,取决于长度。这玩意儿跑的长度是以寸计的(肯定也和环境有关,主板上可能比外面要糟),你不上这个有可能从芯片出来都跑不到机身一侧的接口上(以前很多intel本子不带雷电跟这个有关,除了授权之外,这一点会影响主板设计的)。这个中继芯片可能也就1,2美元?但我估计生意人还是嫌贵。线里面应该也可以有,你看苹果卖那个1000多的雷电4线里面就不止一个芯片,加上双屏蔽层,他能跑三米。
至于Jitter,我看各厂商都是从最基本的理论角度出发的,比如说你发一串1bit数据,如果有抖动,那必然是0成1,1成0,会输出一个满幅度的误差。然后发烧友就以为各种接口里面都是这样的情况,所以时钟要与数据严格对应。至于协议,帧、封包什么的,好像就等于不存在。

作者: nos001    时间: 2022-6-25 16:06
本帖最后由 nos001 于 2022-6-25 16:08 编辑
fenk 发表于 2022-6-25 15:42
雷电的中继芯片一般在主板上,他允许级联,可以不止一个,取决于长度。这玩意儿跑的长度是以寸计的(肯定 ...

一般抖动很难导致数据出错,但导致D/A的波形畸变失真,HIFIDIY坛看的。

清晰明了





更明了的




作者: wxcxyz    时间: 2022-6-25 16:18
fenk 发表于 2022-6-25 15:42
雷电的中继芯片一般在主板上,他允许级联,可以不止一个,取决于长度。这玩意儿跑的长度是以寸计的(肯定 ...

是啊,雷电的高带宽确实传输距离受限。另外,1、2美元对于设备制造来说是个挺大的成本了,而且还有配套电路等等其他费用,总成本增加可能会走到10美元上,不愿意用也正常。

关于jitter,厂商还算是没有公开满嘴放炮,但是私下里就有可能歪曲夸大了。至于影响数据就很笑话了,1Km的距离下长出或者短出1mm,根本不会影响这个是1Km的事实,要是jitter能到了影响准确性的程度,那这就叫灾难了。还有,协议、帧、封包等等数据传输理论,估计这些创造玄学的都没听过,或者就算知道也打死不说,因为一说就露馅

作者: wxcxyz    时间: 2022-6-25 16:31
本帖最后由 wxcxyz 于 2022-6-25 17:07 编辑
nos001 发表于 2022-6-25 16:06
一般抖动很难导致数据出错,但导致D/A的波形畸变失真,HIFIDIY坛看的。

清晰明了

这个图有点太夸大,虽说讲原理没错,但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jitter影响有这么大。以常用44.1K为例,每秒钟44100次的转换,只要配的那个负责44.1K的晶振精度能够达到标称指标,人耳是完全听不出来的。另外,还有jitter造成的相位差,也是1KM与1mm的差别,完全超出了人耳能分辨的极限。

另外,关于引入高精度时钟这件事,挺可笑。本身录音的时候也是有jitter的,所以体现在数据上本身就包含了它的jitter信息,极端情况,用了高精度时钟可以完全避免jitter,那么也只能回放出数据本身包含了录音设备jitter的声音。

而且,还有一种可能,DAC的jitter有可能正好抵消了录音设备的jitter,你将得到真实还原当时场景的声音(不是全程,只是某一微小时刻,也不可能全程)。

其实说到底还是那句话,说是用上了高精度时钟后声音怎么怎么样好了,就是商业目的。要是一个设备需要外接高精度时钟才能发出正常声音,那这个设备也该扔掉了。

作者: nos001    时间: 2022-6-25 16:51
wxcxyz 发表于 2022-6-25 16:31
这个图有点太夸大,虽说讲原理没错,但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jitter影响有这么大。以常用44.1K为例,每秒 ...

要考虑A/D、D/A时钟同步,这有点无解。

作者: wxcxyz    时间: 2022-6-25 16:58
nos001 发表于 2022-6-25 16:51
要考虑A/D、D/A时钟同步,这有点无解。

也说不上无解吧,这不是已经规定了统一的规格么,比如44.1Kz,采样时使用44.1KHz,回放时依然44.1KHz,那就没有致命影响。

本身数字化就是对模拟数据的劣化,但是在这么高的频率下,劣化已经完全到了人耳不可分辨的程度,那个jitter无非是在无法分辨的基础上再劣化一点点,依然是无法分辨的范畴(只要这个晶振是质量合格合乎指标的,那就已经远超人耳极限了)。

作者: fenk    时间: 2022-6-25 18:06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2-6-25 18:09 编辑
wxcxyz 发表于 2022-6-25 16:58
也说不上无解吧,这不是已经规定了统一的规格么,比如44.1Kz,采样时使用44.1KHz,回放时依然44.1KHz,那 ...

楼上两位了解下ESS专利ASRC……实际上这样干的厂商不止一家(我最早见过这样的是三小强之一benchmark)。要想与前端jitter无关,就要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整。咱们老说采样率也要整倍数,但这些ASRC技术通常认为某个不一定是整倍数的频率才是最佳(也有可能是这个芯片工作在某个采样率下最佳,比如一些集成声卡的)。事实证明确实很抗jitter,只是我们的耳朵认为不好听。这件事咱们要找个学数学的人来给咱们讲讲,传统搞电的一般信号这块儿水平都比较薄弱。

作者: wxcxyz    时间: 2022-6-25 18:27
fenk 发表于 2022-6-25 18:06
楼上两位了解下ESS专利ASRC……实际上这样干的厂商不止一家(我最早见过这样的是三小强之一benchmark)。 ...

ASRC,异步采样速率转换??
作者: fenk    时间: 2022-6-25 20:17
wxcxyz 发表于 2022-6-25 18:27
ASRC,异步采样速率转换??

分享一个文档给你,但这技术已经不是啥新鲜玩意儿甚至可以说过时了。不过现在芯片内置的这些其想法我觉得大同小异。
https://wk.baidu.com/view/83e53a04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66
作者: 鬼狐    时间: 2022-6-25 21:41
hastonoon5973 发表于 2020-12-20 13:01
虽然可能会惹到一些商家,但我想说的就是现如今高价分体解码真的有必要么,中低价位的可以说是为了方便PCHI ...

我听过几款一体机,声音非常好,宽广与深邃,一样不缺。分体的估计适合水平不高的厂商吧,毕竟对抗干扰,电源之类的设计要求没那么高,哈哈

作者: wxcxyz    时间: 2022-6-26 11:44
fenk 发表于 2022-6-25 20:17
分享一个文档给你,但这技术已经不是啥新鲜玩意儿甚至可以说过时了。不过现在芯片内置的这些其想法我觉得 ...

由于没有百度会员,只能看第一页的其中一部分,每行都有后边几个字给遮挡起来了。

不过就这里边透露出的信息来看,貌似有点像商家的技术推广文啊。

作者: wxcxyz    时间: 2022-6-26 11:45
鬼狐 发表于 2022-6-25 21:41
我听过几款一体机,声音非常好,宽广与深邃,一样不缺。分体的估计适合水平不高的厂商吧,毕竟对抗干扰, ...

能做好了一体机肯定是技术方面要强过只会做分体的厂家的。

作者: wxcxyz    时间: 2022-6-26 11:50
wxcxyz 发表于 2022-6-26 11:45
能做好了一体机肯定是技术方面要强过只会做分体的厂家的。

这里的分体是指只会其中的一类或几类的那种
作者: nos002    时间: 2022-6-26 13:26
wxcxyz 发表于 2022-6-26 11:45
能做好了一体机肯定是技术方面要强过只会做分体的厂家的。

不是这样,有的厂家故意创造需求,DAC的USB马虎对付一下,然后将独立USB界面做的奢华一些。

作者: fenk    时间: 2022-6-26 14:33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2-6-26 14:46 编辑
wxcxyz 发表于 2022-6-26 11:44
由于没有百度会员,只能看第一页的其中一部分,每行都有后边几个字给遮挡起来了。

不过就这里边透露出 ...

啊,抱歉,仔细一看这就是器材广告,不过原理不是广告啊。另外,不登陆都能看的,点击继续就是。不谈最后他安利的东西,我继续说我用过的benchmark DAC1(其实这篇文章前面也提了)。当时人们对这个SRC貌似没啥概念,就知道这玩意儿是定频的,内部采样率永远110khz(然后没几年连**这种二货都整天SRC,是显示你小学毕业了会整数运算了么?),这样做是为了尽量和外部时钟撇清关系(进来以后我重整了一遍啊,所以一切都是以我本地时钟为准了),因此也就和外部时钟的jitter撇清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如此。ESS公版方案就很能压Jitter,我说句心里话Jitter其实是工程师应该考虑的不是咱们应该考虑的,ESS这样做也是讨好开发者,容易很低的成本就能出好指标。但这东西对听感有啥直接作用就不好说了。如果不相信他的话,去搜搜ESS在美国的专利。。
忍不住再安利下你,你不觉得整倍数采样这种想法特别小学生么?就是那种四则运算水平的。你觉得这叫信号处理么?我老有一种感觉,就是发烧友特别肯定小学讲过的东西,否定高中及高等教育里的内容,有时候我都觉得小学毕业就可以做器材了,也不知道这是为啥……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2.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