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为什么留了个天龙的“中端”耳机,这还得从十几年前说起。大约是抹茶婊还捧着奶茶的时代,猫咪来到了中关村刘强东那个摊儿(那摊儿没啥好玩意儿)……旁边一个姓吕的老板开的音像店。本来猫咪是冲着著名的铁三角女毒W1000去的,无奈那时太年轻……太nave,一样2000块的价格三下五除二就被吕老板忽悠着买了天龙D2000。当时他的理由也简单……“你要的把铁三角得上耳放,你买这个天龙不用上耳放,直接插电脑上就能听……”那时我也不知道耳放啥东西,就知道是一大盒子,还贼贵……结果没过一年,W1000价格就翻了三倍,可怜的天龙无人问津。蒙圈的猫咪只能唏嘘商人的奸诈,现在看来不学无术真可怕,难得吕老板的真诚把自己也骗了,要不如今的京东叫什么还真不好说……
从统计学上来看,耳机应该算是HIFI界三大天坑(耳机,线材,黑胶)之首,毕竟是最没技术的东西,利润比贩毒还要高。胆机是失真的艺术,这里就不把它算作“坑儿”了。正常的小白都会觉得我只要换个好耳机,就能享受到好声音,当初猫咪也是这么想的。对于新手的建议,我觉得别总想着上来就来个什么德系老三样(Sennheiser,Beyerdynamic,AKG),真的未必适合你。你先搞清楚自己想听什么音乐,不然所有的后级可能都因为这个耳机被带偏了。就拿动圈来说,之所以有这么多选择,根本还是因为几十年前技术(振膜尺寸,材料,封闭设计)上就基本就那个样子了,没什么可进步的东西。整个声场就巴掌那么大,不如把灵敏度和阻抗做成一堆参数,变着花样卖钱。所有动圈耳机的发声单元都不会超过100块,相比之下买个珍稀木材做的壳子你也许能亏得少点。上面这个耳机鄙视链儿挺有意思,所有品牌鄙视重低音(Beatsaudio),Sony鄙视一切。刨除了特有的频响曲线带来的泛音正好迎合了你的口味不谈,就连一万多的机皇Sennheiser HD800也不如600块的Sony MDR 7506更“HIFI”。毕竟人家才是“扫地僧”,指标就是比你好,你不得不服。这里倒不是崇日排德,跟造车和炼钢差不多,德日的制造业历史上就是有这么多怪现象:德国人看不起奥地利,就像Sennheiser看不起AKG,反过来又各种被日本人“抽脸”。猫咪泡在维也纳的十几年里,AKG(Akustische und Kino-Gerte Gesellschaft G.m.b.H. in Wien)的心酸还是有点切身体会的……小时候有一次去维也纳技术大学(TU wien)蹭课,说起耳机有个物理教授拿着个AKG 701就开始骂……“Machmal 10 Euro, dann gibt’s dir ein Neues…soviel Model aber gar keineUnterschied…riesen Kosten,debatte…”(“这玩意儿在大学作坊给个10欧元就能做了……这么多型号没区别啊……卖他妈那么贵,**么这不是……”),猫咪当时还喃喃的不以为然,想着这么大的品牌人家肯定是有技术的。后来看过一篇拆机文章,我记得好像是拆HD580和HD500,两个完全一样,580就里面多套了层海绵……于是那个教授的话不信也就信了。算了,看见奥地利这几个字就烦,这里就略过不谈了。
说回正题,动圈耳机的选择粗略的讲也就是同等振膜面积下灵敏度与阻抗的选择。别相信什么天花乱坠的营销口号,新材料并不等于好声儿。先确定好你想听什么音乐,再去选择耳机的类型。阻抗的设定通常跟听感的受众直接相关,例如德系的受众通常更倾向于交响乐,歌剧,大编制混合听感的声音, 高阻抗的耳机可以较好的降低不同频率音源的自由简谐振动干扰,增强声场和分离度,同时对放大器电路的设计要求也相对较低。而日系的音乐环境脱离了古典乐和大编制的需求,轻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比例更多一些。低阻的耳机更倾向于人声的单独刻画或乐器独奏的还原,这需要放大器电路更强大的瞬态能力(控制力)和整体设备电源噪音的高度净化。说白了,阻抗越低,对放大器的要求也就越高。
耳机的输入能量=受迫振动动能和势能+自由简谐振动动能和势能+输出的声压能量+空气和机械阻尼损耗。前三个加起来就是灵敏度指数,即电声转换效率。在同等振膜大小(也就是受迫震动能量)和输出升压能量恒定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在自由简谐运动和阻尼能量损失上做文章。这也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扬声器失真。自由简谐振动影响了低频的收放能力(弹性)以及高频的泛音:在失真的领域,如何将泛音做得美,将低频做的收放自如,是所有厂商的核心价值,也是你真正该去选择的东西。而高阻抗带来的电磁阻尼损耗属于全频能量损失,是类似电网捕鱼一样大鱼小鱼一锅端的效果。提高阻抗的原始目的在于,通过提高电磁阻尼在复杂频率和复合音源环境中尽量挤压自由简洁振动所带来的能量损耗,从而达到降噪的效果。最开始的电话扬声器阻抗就被设定为高阻的600欧姆,这种类似七伤拳式的做法其实是在多元的音频频率环境中不得已的降噪手段。
从猫咪自己的角度来看,我更倾向于低阻耳机。因为对于泛音以及底噪的抑制并非耳机本身的设计缺陷。相反这对放大器电路以及整个系统的电源指标提出了更高标准的挑战。如上图所示,我们只要将动圈余震的阻尼系数降到一个合理的区间即可达到高保真的目地。过多的阻抗本身就是一种“失真”的来源,高阻耳机中通过调整线圈材质,线径以及绕法的手段本身就会提供额外的感抗,而且这种感抗的增加在不同频率也各不相同,导致高阻耳机整体平频响相比于低阻耳机呈现一种奇特的非线性失真。当然对于大编制音乐的听音感受来说,高阻耳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耳机这种巴掌大的玩意儿毕竟声场有限,你若真的喜欢交响乐,用音箱是否更合适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