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从ie800和拜亚Amiron的听感说开去--一个乐团第四圆号手的随笔
[打印本页]
作者:
wolfgangwei
时间:
2021-5-26 01:04
标题:
从ie800和拜亚Amiron的听感说开去--一个乐团第四圆号手的随笔
本帖最后由 wolfgangwei 于 2021-5-26 01:06 编辑
开始玩音响和耳机前,我中学在业余管弦乐团做个充数的第四圆号,水平很差,多年坐乐团里坐中排靠右的位置听音乐(对,就是大家平时说那种的感觉)
这样的耳朵养下来,真是未开烧先退烧。
器材多年来进进出出中。最终,音箱留下了Rega功放+KEF LS50,耳机留下了Novo + Amiron 和ie800,音源享声A100。
(以下听感仅仅对于管弦乐)
窃以为,弦乐体现了一套器材的下限,铜管体现器材的上限,木管体现了灵魂。
我不大喜欢分高中低频来讲听感。每样乐器泛音如此之丰富,分离的讲高中低频已然脱离了所谓“正确的声音”
弦乐
我一直觉得,什么可以停止升级了?就是听报纸版瓦尔特的贝六《田园》的弦乐不再刮耳的时候。
弦乐里,小提琴算是比较好对付的,曾经拜亚系,深谙此道,做个凹陷,留下薄薄一层,听着华丽顺滑,还有种高解析的错觉。
大提琴音色本来就有点硬、涩,管弦乐织体里需要它这样的声音,重放时拉不开差距。
而中提琴,是最最难搞的。恰恰处在那个稍有毛刺就尖利发硬的频段,可能由于jitter啊相位失真什么的。贝六终乐章那整体弦乐组使劲Tremolo(震音)的高潮一来,耳朵很容易被刮得受不了。
而ie800,可以说是最最“正确的声音”(对不起,我没听过更好的入耳塞了)。中提琴的各泛音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同时,顺。这种顺不是通过避重就轻达到的。不恰当的比喻,就像做数学卷子,ie800从头到尾每题都做了,还都做得不错;拜亚(曾经)不会做的就跳过;日系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题它在那写散文恭维老师...
正是如此丰富的泛音的完全呈现,而ie800又腔体那么小,入耳式又天然的缺乏耳廓的反射,最终效果就是,要素过多,有种挤到一块捏住喷射给你的感觉。这在小编制室内乐(比如巴洛克那些,大家试试亨德尔水上音乐)集中体现,。
这时,A/B转到Amiron,擦,原来可以感觉到弦乐组哥们运弓的动作,上下挥舞着,好有感觉。突然你觉得什么泛音不泛音的没那么重要了,你觉得乐器周围有空间、有空气,那玩意比泛音本身更能感染你。是,Amiron它也是凹陷了(严格说来是有那么一点点怪音),但是动态、姿态的宽松让人原谅了。
(洗个澡,待续)
(调皮的扔个自己离开乐团多年的烂水平录音)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f4y147w8?share_source=copy_web
作者:
艾舍长
时间:
2021-5-26 07:14
沃尔夫冈好文章,期待后续,加油写鸭。。。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2.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