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你是否具备评价什么设备适合听古典音乐的鉴赏素养? [打印本页]

作者: 996572143    时间: 2021-7-14 19:56
标题: 你是否具备评价什么设备适合听古典音乐的鉴赏素养?
  这个问题在上一贴中,因为我自负的表达措辞,被很多人误解为“配不配听古典音乐?”“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才能够听古典音乐?”这些都不是我的初衷。在此我也要为自己“自大狂妄”这一性格缺陷,向被我所冒犯的人道歉。话归正题,由于古典音乐所存在相对而言比较难的鉴赏门槛,所以要评价其对应器材设备其实也是一件难事。这就需要评价者对古典音乐有着比较丰富的艺术体验。正如只有你听了很多流行音乐,有很多喜欢的作品时你才能确切知道到底是什么器材才能让这些音乐更好听。而回归到上一贴中的提出的问题“贝多芬写了多少首钢琴奏鸣曲?”这并不是说你得知道这个答案才能欣赏古典音乐,而是当你真心喜欢听古典音乐久了后,不可能不知道这个答案,就像不可能不知道青花瓷是谁写的。类似的问题还有马勒有几部交响曲?(不听马勒的人也知道,因为这个圈子马吹特别多)瓦格纳以写什么体裁作品闻名?老肖是哪个国家作曲家?……这些都是长期听古典音乐的人必然知道的小儿科问题,不是什么调性分析、和声学问题,所以这些问题答不上来,就能反证你并没有较多欣赏古典音乐,也就不具备评价什么设备适合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现在发烧圈依然流行两头翘调音适合古典音乐,这一原因我大胆猜测是乐器能够表现人声所难以达到的低频和高频,所以两头翘的调音能够明显强化乐器迥然于人声的听感体验,让习惯流行人声的人得到更新鲜、刺激的感受。但这真的符合资深古典乐迷的审美吗?我认识不少资深古典音乐发烧友,这个说法在那个圈子从未听闻,我自己也并不喜欢这种调音。那么适合古典音乐的器材声到底是怎么样的?作为能够在古典音乐中听出优越感的我得说:健康的声底是极为重要的,什么解析、结像、定位、声场、某个频段的出色如果离开健康的声底都是没用的。健康声底是什么?我认为是三频没有太明显短板,也没有哪个频段特别突出、衔接自然、出色的宽松感、混响感,至少你能相信自己耳朵听到这个声音和现实中正常声音并没有产生较大的扭曲和畸变,而可能难以避免的区别是扁平化、各频段量感和质感大幅削弱、细节少了很多、定位偏离、声场缩小…
  

作者: 996572143    时间: 2021-7-14 21:23


作者: albertwwl    时间: 2021-7-14 21:41
没人回自己还得顶一下,楼主真是辛苦了
我来挽尊一下吧
作者: erjinetac    时间: 2021-7-14 21:42
這些記憶性的問題沒有任何意義,與鑑賞能力毫不相干
燒友最大的錯誤,就是以為聽音樂這種休閒活動能對聽音能力有任何幫助
作者: joysun2020    时间: 2021-7-14 21:44
多听几个现场再回来校准自己的系统可能会准确些

作者: shaeyoung    时间: 2021-7-14 21:48
本帖最后由 shaeyoung 于 2021-7-14 21:49 编辑

古典初烧只听了马六,准备听五,挺对胃口的,话说这个帖子应该不会打起来了吧
作者: pleking_jerry    时间: 2021-7-14 21:52
古典初烧的标志就是马勒和弦乐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1-7-14 21:55
我现时的系统播放不好交响,所以我就极少听交响,古典这种音乐没有歌词引导,如果不去了解专辑的历史背景,会更难理解。
作者: 白银    时间: 2021-7-14 22:03
私以为听多了等同去学习,毕竟我的初衷就是听个响与素养或者讲究无关。
一直到我发现古典的有趣之处,指挥和团队的相辅相成去成就结果是一个不简单并且是享受各种层次分明激昂慷慨地演奏,再细品各家的作品,这过程我认为与其它对比无关,重要的是(聆听)

作者: 地铁里有风    时间: 2021-7-14 22:08
交响乐几乎完全不能带给我任何情感起伏和画面感延申。犯困,很少听。
作者: 任任任    时间: 2021-7-14 22:08
自认为感觉当一个人体会到木管音色的温暖时,就稍微脱离初识古典的范畴了
作者: snlfsnef    时间: 2021-7-14 22:12
历史录音质量都不好,问题是自由速度以及早年大师个性特点造成的各有特点诠释是历史录音的魅力所在,当代的音乐家技法肯定是超过老一辈大师的,录音质量可定也是好的,对音乐的理解未必,这样的录音能鉴定音乐器材吗,肯定也不行。富尔特文格勒等一众老大师晚年的听力都不咋样,有的都需要助听器了,听都听不清了,还是能上台指挥,并给予很好的诠释,如果请他们鉴定器材好不好估计也是挺难的。估计只有器材录音玩的很溜的卡拉扬有这种可能吧,问题是那也是他的审美而已。切里最讨厌录音,在他的眼里啥器材都不够格吧。

作者: 安音收藏lox    时间: 2021-7-14 22:17
你愿意怎么”研发”你的标准是你的事情,我豪不感兴趣,我既会去看地下乐队演奏,也会看正经音乐会歌剧,我还喜欢逛博物馆,哪小儿科问题在入门面前装高深获得满足感是每个烧友必经之路,我过了那个时期,对不去。马8我用EarPods也能听,600最温暖安定,990最喜欢,T1最近也有点上头,真正有阅历的人应该是博爱的。不是处处定标准定标签”tag”别人的,我玩镜头时候先喜欢tarkumar,然后东西德蔡司,最后反而喜欢佛伦达和施耐德的真水无香,那其实很蒙,因为镀膜几乎全磨没了,但光影调就特别复古细腻,但那个清晰度现代手机都可以吊打。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正如冯唐说的,有一条金线,同理什么是烧明白了,什么是没烧明白,也有一条金线,你,跨过了吗?






作者: 吉大宝    时间: 2021-7-14 22:46
听着好听开心,原意深入研究就研究,嫌麻烦就听个乐子本就是娱乐还要分三六九等,那就本末倒置了。
我抱着敬畏之心欣赏古人的作品,和我把维瓦尔第拿来当起床铃,二者并不矛盾

作者: 312612368    时间: 2021-7-14 22:47
本帖最后由 312612368 于 2021-7-14 23:06 编辑

……
作者: 996572143    时间: 2021-7-14 23:08
312612368 发表于 2021-7-14 22:47
……

可能也是现在互联网各种信息太多,让仁兄根本没有耐心看我到底写了什么吧

作者: 996572143    时间: 2021-7-14 23:20
安音收藏lox 发表于 2021-7-14 22:17
你愿意怎么”研发”你的标准是你的事情,我豪不感兴趣,我既会去看地下乐队演奏,也会看正经音乐会歌剧,我 ...

T1如果听古典,建议还是万号内吧

作者: prophet63    时间: 2021-7-14 23:29
好听就完事儿了,管他古典还是其他

作者: 799838741    时间: 2021-7-14 23:30
魔怔了,从来就没有故步自封、自设标准的“素养”,评判标准是大家定的,不是哪一个人定的或者那一小撮有“素养”的人定的。连什么属于古典音乐,学术界都有争论,还是好好听自己心仪的音乐,不要动不动跳出来问别人有没有资格评判,你可曾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评判别人有没有资格的资格。评价一个古典乐好不好听,评价一个设备适不适合听古典乐与是否知道作曲人、是否识谱没有关系,与是否知道发烧友说的那些名词也没有关系。路过的一个叫花子也可以对古典乐评头论足,音乐是属于大众的,如果连这种道理都还要去讨论的话那真是脱离欣赏音乐太远了,让人不得不怀疑你的身份,或者怀疑你的初心。
作者: prophet63    时间: 2021-7-14 23:33
prophet63 发表于 2021-7-14 23:29
好听就完事儿了,管他古典还是其他

古典也是严重需要中频的

作者: hcb0000424    时间: 2021-7-14 23:34
古典信息量充足、 耐听,喜欢听就足够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1-7-15 01:06
两头翘其实听多了很难受 如果常听现场能感觉到其实中频饱满很舒服
作者: 伏特加    时间: 2021-7-15 06:21
本帖最后由 伏特加 于 2021-7-15 06:40 编辑

说了个半天,还不是要有一定现场的听音经验为基础?而且耳机需要通过前端搭配才能出声,里边发生的变数很多,能够得出尽量接近现场听感的听古典音乐会表现更出色。三频没有短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对于烧友来说却会更加挑剔。不然同样的搭配,尤其一些编制大的音乐,有些人听会觉得“气势不够”、“张力不够”?很多听过一些古典现场的,来评判搭配出来的声音,对于器乐音色、结像等方面的说法,也是按照听过的现场标准来衡量的。既然回放达不到现场的表现,那么能尽量接近就是好事。离开现场来说,你我所听到的很多搭配出来的声音都是经过某方面的失真或者说是美化了,如果听音者还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很可能会进入一个极端。这也是为什么这十年左右各种各样声音走向的产品总有人群会接受买单。你说的“健康的声底”,其实很多年前一些大品牌就做的不错,但是这些年,不少品牌自己对健康声底的理解不够严谨,然后不少消费者耳朵都被洗礼了,形成了市场心理惯性,从众心理蔓延,可能错的也成了对的。这和我做交易中的“单边行情”市场心理类似。然后两头翘的风格居然被流传开来,甚至有些厂家干脆就迎合这种风气吧。所以我在之前写的关于IE900的帖子就提到过,这个时代,消费者的主观意识都比较强,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吧,说多了容易引起无谓的口水仗,自己喜欢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作者: 两厢爱好者    时间: 2021-7-15 07:14
想听啥听啥,别纠结

作者: 三番五次方    时间: 2021-7-15 07:22
有人喜欢下棋,但是就是臭棋篓子,怎么下都输,但是下的很开心啊,大部分的人就这阶段,说你行,他不行,我最行,只是蜜汁自信,基本上连专业的门都没进,哪些看下棋的,大部分也都是起哄

作者: grrr    时间: 2021-7-15 07:54
有些烦人的话题别发论坛来,搞得自己很有资格别人没有似的

作者: furudeikarei    时间: 2021-7-15 08:06
本帖最后由 furudeikarei 于 2021-7-15 08:11 编辑

现在发烧圈依然流行两头翘调音适合古典音乐,这一原因我大胆猜测是乐器能够表现人声所难以达到的低频和高频

胡扯。。。三频均衡才是适合古典的。。。

具体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理论。。。中频凹怎么听人声。。。既然不适合人声。。。那不就只能适合古典或者纯音乐了么。。。

只是和欣赏的技能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

哲学上来讲,所有人都具备对美的认识的能力,知识可以帮你更好的理解美。

一个不懂梵高的画的人依然可以觉得画的很漂亮,这个叫欣赏,懂画的人,可以给你讲出来很多很多内容,这也叫欣赏。两者的区别是,知道的越多可以欣赏更多而已。

古典音乐亦是如此,谁都能欣赏,不需要任何门槛,知识知识帮助你更好的理解,更好的欣赏罢了。

设备更是如此,卡拉扬热衷于cd技术的改良,切利觉得一切录音都是渣渣,这种对器材完全相反的理解并不妨碍俩人都是音乐大师。器材好并不能说明你可以更好的欣赏,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cbib    时间: 2021-7-15 08:08
本帖最后由 cbib 于 2021-7-15 08:10 编辑

1.去学乐器
2.多听现场
3.老烧带路
4.多听各种乐队各种指挥的古典
5.系统地看一些音乐专业书籍
6.大规模的听成套曲库 比如大禾花系列
7.做听感笔记
8.撰写某一古典专题的论文 比如最近我正在研究法国女作曲家的曲子 其实很好听
9.听大师课
10.多与音乐专业人士交流
11.去展会听各种高端耳机或音箱系统

这够全了吧



作者: yspanzer    时间: 2021-7-15 09:01
听到错的声音或者正确的声音都坚定的觉得是对的,才是正确的鉴赏。不然你无法对自己做出判断是否换还是不换设备。别人听的也可能是错的,也可能在到处发表看似正确的结论。自己觉得好听,自己也可以坚持把有可能错误的说成对的。因为普天之下纯在信任问题,我不一定信任别人所说,要用自己耳朵听,是否喜欢。
作者: huangshun839500    时间: 2021-7-15 09:22
地铁里有风 发表于 2021-7-14 22:08
交响乐几乎完全不能带给我任何情感起伏和画面感延申。犯困,很少听。

先搜索一下评论赏析之类的文章,然后多听、多开脑放,时间久了突然某一时刻就开窍了。

作者: 996572143    时间: 2021-7-15 09:49
grrr 发表于 2021-7-15 07:54
有些烦人的话题别发论坛来,搞得自己很有资格别人没有似的

大多数人交流都挺正常的

作者: 996572143    时间: 2021-7-15 11:40
albertwwl 发表于 2021-7-14 21:41
没人回自己还得顶一下,楼主真是辛苦了
我来挽尊一下吧

谢谢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1-7-15 12:17
说的都什么玩意儿,古典所谓的门槛根本就不是这些小知识,即便是那些真正的专业门槛也不是欣赏古典音乐是必须的。还真是自己懂什么就把什么当标准了。

作者: 轻烧党    时间: 2021-7-15 12:26
实际上德奥三家在hd800,t1一代以及之前的大耳机大多都是古典音乐调音。古典调音耳机不但不两头翘大多是偏上盘的。hd600在古典调音的耳机里低频都算偏多的了。
原理是理论频响越平直乐器音色越准确,但耳机不可避免会有低频滚降和高频谐振峰。考虑到中低音的乐器比低音的多,所以一般让中低音量感合适,而低音就会因为滚降略低于标准值,这就是dt880和hd800的低频,hd600则是低音标准中低音略高于标准值,对于古典调音的耳机来讲低频都算比较多的了。高频则是和低频相反的策略-不能有明显凹陷的部分,否则部分乐器音色会暗淡。没峰的部分高频都足,有峰处难免明显高于标准,除了高频峰控制极佳的hd600,其它古典耳机例如dt880,hd800,t1一代难免都有局部高频突兀发尖的部分。至于中频越终归中举越好,最好不薄不厚无音染,这种中频对于人声党会觉得很平淡。这样乐器音色形体才会最准确

作者: 996572143    时间: 2021-7-15 14:29


作者: bam_jskm    时间: 2021-7-15 14:36
只具备评价金属乐的素养
作者: 996572143    时间: 2021-7-15 15:31
bam_jskm 发表于 2021-7-15 14:36
只具备评价金属乐的素养

嗯!我也没有资格评价什么设备适合金属乐

作者: bam_jskm    时间: 2021-7-15 15:38
996572143 发表于 2021-7-15 15:31
嗯!我也没有资格评价什么设备适合金属乐

因为古典听的少

作者: 996572143    时间: 2021-7-15 21:56


作者: 苗安    时间: 2021-7-15 22:10
hd600,k702,T1,听古典个人最喜欢的耳机

作者: 996572143    时间: 2021-7-15 23:02
苗安 发表于 2021-7-15 22:10
hd600,k702,T1,听古典个人最喜欢的耳机

T1一定要一代万号内

作者: neverwinter    时间: 2021-7-15 23:17
其实现场不会有那么亮的高频和那么多的细节,反倒更偏中下盘一些

作者: 996572143    时间: 2021-7-15 23:20
neverwinter 发表于 2021-7-15 23:17
其实现场不会有那么亮的高频和那么多的细节,反倒更偏中下盘一些

看位置 大编制皇帝位确实还是略偏中下,小编制均衡

作者: electric    时间: 2021-7-16 09:51
安音收藏lox 发表于 2021-7-14 22:17
你愿意怎么”研发”你的标准是你的事情,我豪不感兴趣,我既会去看地下乐队演奏,也会看正经音乐会歌剧,我 ...

真正有阅历的人应该是博爱的。不是处处定标准定标签”tag”别人的” 兄弟说的没错

作者: 九峻山之巅    时间: 2021-7-16 14:55
本帖最后由 九峻山之巅 于 2021-7-16 15:27 编辑

古典乐是西方的传统,而且如今在西方也越来越小众,要达到很高的鉴赏水平只会更小众,所以不能强求这里所有人都爱听、会听,自己爱怎么听就怎么听吧,没有必要相互贬损

但是有必要指出,古典乐回放的标准根本就不是冷声、两头翘、解析力高!

以大编制为例:

首先冷声,你就根本回放不了管弦乐队的音色对比,例如温暖辉煌的木管、铜管,冷声连该有的情感情绪都表达不出,而音色丰富是管弦乐队的基础优点,反而被抹杀

其次中频凹的话,意味着中频段乐器的饱满度和质感极大欠缺,听着像一条细线,缺少健康的结项大小和纹理,而且有可能距离远,缺乏实体感、舞台感,这对感染力的影响是致命的

解析力高的器材声音会偏干净偏薄一些,解析达到一定水准即可,过高就会牺牲声音的厚度、泛音等,大编制需要的烘托感、氛围感就出不来

还有动态、瞬态等,反映剧烈情感张力和细节刻画能力等等,就不多说了

好的大编制回放,一定是有温暖的底色、一体的烘托感、舞台感,整体上是自然连贯的,局部上你还应该可以听到更多的细节和泛音。如果系统到达这个水平,古典乐就没那么难入耳,应该很多都是好听的,反而是低端器材所谓两头翘、冷声听古典暖声听流行等等错误导向,深深误导了初烧,这是不正常的古典回放,不可能传递它本来的质感、情感和情绪

所以两头翘的器材,就是低端的代名词,是缺乏音乐理解的外在体现

喜欢玩器材的,大家有机会去试试国外的高端器材,大都不是纯素质机,而是对音乐本身有理解,三频分布健康均衡,素质为乐感服务,以能回放好音乐为任务(听音乐越多、玩器材得越多,越能理解卖这么贵的道理)

有机会玩乐器的、听现场的,你听一把真的琴,体会下你在面前那音色、质感,再对比下两头翘机器回放的质感,比一比就知道,哪个的感染力强,哪种更保真


古典乐的门槛是有,但大部分在错误的观念、低端器材的坑害,而不是只是乐理知识




作者: neverwinter    时间: 2021-7-16 16:59
996572143 发表于 2021-7-15 23:20
看位置 大编制皇帝位确实还是略偏中下,小编制均衡

小编制没那么丰厚了,大编制现场的声压真的是音响系统难以还原的

我是不认同两头翘的耳机适合听古典的,大部分乐器的声音都涉及到中频的范围,中频不够好,声音怎么会饱满,声音不饱满又怎么会好听
作者: eelo    时间: 2021-7-16 23:17
2头翘不就是夜场的音乐,或者就是蹦嚓嚓,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2.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