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木耳的无奈,不折腾器材了 [打印本页]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4 20:45
标题: 木耳的无奈,不折腾器材了
本帖最后由 yxkw 于 2023-3-4 21:15 编辑

我的耳朵太随和了,升级啥设备都听不出音质的提升啊,应该不用折腾器材了,真的羡慕很多烧友,今天加个器材、明天换个线材都能一耳朵的提升,多有趣!
最早吧,电脑用HDMI线接个雅马哈AV功放,配尊宝c93系列5.1音箱看电影、听QQ和苹果音乐,屋里也做了简单声装,听音乐挺好的。但人都比较贪心,总追求更好的体验。后来感觉音箱作为电声转换环节最重要,把主箱换成猛牌金100,好像没啥区别?然后觉得AV功放音乐素质不行,又加了个剑桥CXA81立体声功放,也没听出来什么音质提升。前些天吧,琢磨电脑USB口输出素质不行,加了个U18的界面,对比了电脑直出,还是没区别。服了自己了,本打算以后逐步添置时钟、线电、高级解码、数播、专业声装什么的,看我这情况,还要啥自行车啊,真听不出来区别!有多少烧友和我一样的木耳?真羡慕那些听音能力强的,可以逐步提升器材和听感,什么声场层次、三频均衡、声音圆润、模拟声、细节丰富、黑背景等等,多有成就感!
人的听觉跟视觉感知差却别太大了,换个大屏显示器,从1080换4K影片、有没有HDR等等一眼睛的区别哦。而我在音频设备感知过的就是加不加低音炮挺明显,能感知自己系统人声结像居中和音乐的脱箱感,但只有平面的定位,没有纵向的层次。还有就是原来听得出车里的宝华比boss明亮、清晰,在车上放cd比低码率MP3清澈动听,仅此而已。现在qq音乐里的hi-res和HQ音质都听不出区别。
随便聊聊,大家以往更新哪个设备带来的提升感觉最大?还是跟我一样木耳?

作者: Pluto1    时间: 2023-3-4 20:56
最近折腾的心得  就说说有一耳朵提升的那种吧
最早是金画眉 3 一体机 耳机和塞子都不算难推的  后面开始换分体  ipad 换成 数播 1 耳朵提升 独立解码 享声 dam1 有 2 耳朵提升 耳放精音 ak2 代 刚刚出  这几天又增加了 usb 界面 iis 输出到解码  又有提升  从金 3 一体机 到现在的分体 3 耳朵提升吧 非常好了  电也要搞一下 怎么也弄个隔离牛
作者: chen38li    时间: 2023-3-4 21:36
我从来没在换线上有一耳朵的变化,甚至听不出变化。估计我也是木耳。
作者: 当痔疮来临    时间: 2023-3-4 22:12
如果觉得好听就别折腾了,只有发现系统明显问题的情况下再去调整,而且,建议精简设备,多了就乱了,无从下手,被器材所累。
作者: 神魔九戒666    时间: 2023-3-4 22:29
木耳握爪
作者: 麦克雷    时间: 2023-3-4 22:35
我现在听耳机变化挺大的,线材也可以。但是到5000价位往上播放器上只有ab才能听出素质区别了,不ab都一样听,顶多风格不同
作者: 罗小屋    时间: 2023-3-4 22:38
放心,你的耳朵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那些开脑放的。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4 22:48
chen38li 发表于 2023-3-4 21:36
我从来没在换线上有一耳朵的变化,甚至听不出变化。估计我也是木耳。

大部分人换线都听不出区别吧,但我们也不否认有高手存在。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4 22:50
当痔疮来临 发表于 2023-3-4 22:12
如果觉得好听就别折腾了,只有发现系统明显问题的情况下再去调整,而且,建议精简设备,多了就乱了,无从下 ...

是的,可能听音经历久了才有经验和认知再去玩器材才不浪费时间和投资吧,反正我没到那阶段。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4 22:53
麦克雷 发表于 2023-3-4 22:35
我现在听耳机变化挺大的,线材也可以。但是到5000价位往上播放器上只有ab才能听出素质区别了,不ab都一样听 ...

耳机对声音细节表现的感知强于音箱系统吧,不过我每天都要听几个小时,都用耳机,听力更拉胯了哈哈。

作者: 当痔疮来临    时间: 2023-3-4 22:54
yxkw 发表于 2023-3-4 22:53
耳机对声音细节表现的感知强于音箱系统吧,不过我每天都要听几个小时,都用耳机,听力更拉胯了哈哈。

尽量开小音量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4 22:55
罗小屋 发表于 2023-3-4 22:38
放心,你的耳朵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那些开脑放的。

是啊,不过换了器材后或多或少都会开点脑放吧,好多人是秉承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来升级器材呢。

作者: 越努力越幸福    时间: 2023-3-4 23:12
本来就没啥提升,发烧的尽头是退烧。有一万块别买啥音频解码器了,买个4090可以干的事多了去了
作者: Mahandi    时间: 2023-3-4 23:47
改变最大的是改动分频器和使用均衡器,不保证一定提升哈。我也木耳
作者: paraQury    时间: 2023-3-4 23:51
相信自己的耳朵是最正确的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3-3-4 23:56
如果不觉得不好听就不用研究了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5 00:32
Mahandi 发表于 2023-3-4 23:47
改变最大的是改动分频器和使用均衡器,不保证一定提升哈。我也木耳

貌似玩这两个的比较少啊,都是老烧才懂吧,还有人说用均衡器就不是高保真了,总之我是不懂哈。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5 00:35
prodomo 发表于 2023-3-4 23:56
如果不觉得不好听就不用研究了

是的,不升级没觉得哪不好,升级了没觉得哪好。但是,只要上论坛就会被毒害啊,各种器材和听感的诱惑。所以想退烧,就不要总上论坛哈哈。

作者: 南海龙    时间: 2023-3-5 01:01
换耳机线,换个纯USB线,没有听出区别。估计我也是木耳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5 01:08
南海龙 发表于 2023-3-5 01:01
换耳机线,换个纯USB线,没有听出区别。估计我也是木耳

木耳换器材可以开脑放,听音乐就是追求心灵愉悦,谁说脑放不能提升更好体验呢是吧,就觉得钱没白花,聊以自慰。

作者: marsking    时间: 2023-3-5 01:12
10年前年轻,真能分辨出来,然后退烧了几年,近两年才重新入坑,发现已经成了木耳
作者: 平民玩家    时间: 2023-3-5 08:22
换线本身区别就很小你是没玩明白吧
作者: 东蛋    时间: 2023-3-5 09:49
我不太相信有人是木耳,只能说大多数区别确实不大,从原道直接跨越到听大奥,如果在听不出差别那我愿称为木耳
作者: sunjp1963    时间: 2023-3-5 10:46
楼主的形容非常恰当:耳朵太随和。

这是对木耳的最好赞誉。

与楼主一样,我的耳朵也随和。
作者: 旋律猎人    时间: 2023-3-5 10:58
曾经我也是这么想,后来发现想多了
https://www.jdbbs.com/thread-8633706-1-1.html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5 11:24
东蛋 发表于 2023-3-5 09:49
我不太相信有人是木耳,只能说大多数区别确实不大,从原道直接跨越到听大奥,如果在听不出差别那我愿称为木 ...

是啊,大部分人是木耳,只要没老到听力退化,与其说是听力的差别,可能是长时间听音经验、大量器材对比和专业训练的差距。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5 11:26
sunjp1963 发表于 2023-3-5 10:46
楼主的形容非常恰当:耳朵太随和。

这是对木耳的最好赞誉。

木耳省钱、省心,就是少了折腾过后的愉悦呢。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5 11:42
旋律猎人 发表于 2023-3-5 10:58
曾经我也是这么想,后来发现想多了
https://www.jdbbs.com/thread-8633706-1-1.html

链接仔细看过了,KEF同轴那是独具一格的存在,其实听过高档音箱再换回普通的音箱更能体会到差距。我目前在用的系统,其实从音色到三频均衡,我还是挺满意的,说到结像和声场,也是结像比较清晰和居中、脱箱感也明显,所以愿意一天花上几小时来听各种音乐。只是,很羡慕许多烧友在折腾各种器材后,提到的纯黑背景、超宽声场,纵向声场层次,超丰富的细节解析这些,尤其是感官一耳朵的提升,我在提升器材后真的没遇到过。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3-3-5 18:19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3-3-5 18:20 编辑

想到几点,冒昧回复几句,供参考了解吧

联想起这个对话视频,第10分钟,说起了“看画”,再昂贵的画,只能看看“像不像”。而懂画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k4y1B7MC/


1.频域
好像如果不是耳朵有疾病的话,正常人都可以听出0.3~0.5dB以上的变化,1~2dB以上的变化,应该就挺明显的

之前发过这个,音乐各频率段的声音特性,学习笔记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84526&extra=

感觉随着对各频率声音特点的慢慢熟悉,也对回放系统的能力和要求,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了解完等响曲线,感觉用“正确”的声压级,回放音乐,还是挺重要的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85041&extra=


2.时域
前几年一直和混响时间和早期反射声较劲。最近半年多,又看了不少时域相关的研究,觉得太有意思了,对家里听音乐,可能比频域更重要。
用REW作者的说法,频域只是声音回放系统“这本书”的“奇数页”,时域是“偶数页”。
Linkwitz做了很多家庭回放系统的研究和实践,这个网站,简直是个大宝库,https://www.linkwitzlab.com/
国外还有个朋友,收集整理了很多音乐厅声学及听感方面的研究,也是挺有启发的,可以加深理解和借鉴吧。


3.音色,也是挺有意思的话题
从喇叭的材质,各种乐器的泛音谐振,再到频域、时域、倒谱域的特征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83964&extra=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84535&extra=

闲的没事,看看流行、交响的相关混音讲解视频,也挺有意思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e4y167Sc/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i4y1t7SR/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f4y1U76W/


4.测试与评价
EBU这套3CD,可以免费下载,还有相关的说明书
https://tech.ebu.ch/news/ebu-cds-now-online-31oct08

audiocheck.net这个网站也挺好玩的,里面有LEDE和MATT测试,推荐一下吧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85054&extra=

作者: sklbmm1    时间: 2023-3-5 18:49
根据我带不同人试听音响的经验,只要不是听力退化的,绝对没有木耳一说,说木耳的主要还是系统不够好尤其是音箱和后级,好的系统是肯定听得出前端、线材、避震的区别,只是没经验的人不一定分的出哪种更好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5 19:18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3-5 18:19
想到几点,冒昧回复几句,供参考了解吧

联想起这个对话视频,第10分钟,说起了“看画”,再昂贵的画,只 ...

多谢资料,慢慢学习下。

作者: 恶喵    时间: 2023-3-5 19:21
折腾器材不如欣赏音乐
作者: renmin43    时间: 2023-3-5 20:05
你这些破器材,本来也没有本质区别,都难听的要命,听不出区别是对的。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3-3-5 20:47
renmin43 发表于 2023-3-5 20:05
你这些破器材,本来也没有本质区别,都难听的要命,听不出区别是对的。

即使器材和音箱怎么烂,但每次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的。。。。而我只是对线材听不出区别。但有的线材还是有区别,而有区别的我却更担心是不是在线材上做了手脚。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3-3-5 20:51
木耳没关系,木耳还爱瞧不起人,就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我说的不是楼主,楼主挺好。
作者: 旋律猎人    时间: 2023-3-5 21:40
yxkw 发表于 2023-3-5 11:42
链接仔细看过了,KEF同轴那是独具一格的存在,其实听过高档音箱再换回普通的音箱更能体会到差距。我目前 ...

是的,关于纯黑背景、超宽声场,纵向声场层次,超丰富的细节解析这些,我又再次申请了试听,于是又有了下文
https://www.jdbbs.com/thread-8648008-1-1.html

作者: tblyc123    时间: 2023-3-5 21:45
就算是木耳,你说换线换解码听不出来我信,但换了音箱和功放,那区别还是应该听得出来滴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6 00:32
true-blue 发表于 2023-3-5 20:47
即使器材和音箱怎么烂,但每次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的。。。。而我只是对线材听不出区别。但有的线材还 ...

升级设备差价不够大可能就没有明显的区别吧,边际效应。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6 00:32
tblyc123 发表于 2023-3-5 21:45
就算是木耳,你说换线换解码听不出来我信,但换了音箱和功放,那区别还是应该听得出来滴。

木耳也分级别哈哈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3-3-6 01:28
本帖最后由 true-blue 于 2023-3-6 01:29 编辑
yxkw 发表于 2023-3-6 00:32
升级设备差价不够大可能就没有明显的区别吧,边际效应。

先不要说升级了,即使换不同的音源、音箱、功放,各种品牌都有不同的声音风格差异极大,怎么听不出区别呢?就是对于线材,我基本上听不出有啥区别,我柜子里有一大堆X线。

作者: laoyooo    时间: 2023-3-6 02:12
本帖最后由 laoyooo 于 2023-3-6 02:14 编辑

我感觉,对音质影响对大的是 耳屎!

另外,耳机线对声音影响挺大的, 不管什么耳机,换线我绝对能听出来是不同的线。
USB线按说也有影响,但是我一般不能听出来。即使是高品质的AAC和MP3 文件,和CD级级别的音轨,我认为都有一定的差距。
但音轨的音质,80%的都是因为录音质量的差距决定的。

大家没有必要和我比,我做过专业的听力测试。 测试结果,医生按照测试标准,说我是那最top 5%的人群。
就因为这个,我当初买自住房,可是费了番周折。 总感觉有噪音,将来会影响我的休息。最后又看地图,又研究地势,终于买了一个。
倒是后来我买的一个新建的联排屋(国内人都这叫,这叫townhouse),因为是出租,买的闹市区的(为了好出租),反而很安静, 真的很安静。

但即使着这样,我还是把注意力放在音乐上,而不是在线材上。  因为我知道,声音不可能100%还原。
用无限的财力和精力去折腾那5%-10%的“进步”, 不值得。


作者: sailing2000    时间: 2023-3-6 07:31
音箱,功放听的出来,搭配后,很明显有变化。
音源属于可以听出来,主要是风格,没有以上大。
线材对喇叭线铜和银很敏感,听的出。
其他的不是那么敏感,信号线,电源线。主要也没有用过太好的,都是普遍适用的类型,本身缺陷也不是那么大。
对避震垫材音箱目前不明显,应该是听不出来,更别说哪里有改善这些细节。
作者: 申必人    时间: 2023-3-6 09:30
我也接受木耳的现实了,现在一切以方便舒适为考量!
作者: 夜猫了个猫    时间: 2023-3-6 10:31
主要还是看器材吧,一耳朵变化这事我倒是体验过。得看器材之间的差距多大,本来声音走向是同一路子的,那差别就不大。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6 16:01
laoyooo 发表于 2023-3-6 02:12
我感觉,对音质影响对大的是 耳屎!

另外,耳机线对声音影响挺大的, 不管什么耳机,换线我绝对能听出来 ...

我在数字界面接功放的时候,用的一条普通但合格的同轴线,选择192的采样率没有声音,只能到96的采样率,后来换了一条好点的同轴线192采样率就没问题了,所以电源、线材啥的肯定有区别,只是一般人真感觉不出来那些区别。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6 16:06
sailing2000 发表于 2023-3-6 07:31
音箱,功放听的出来,搭配后,很明显有变化。
音源属于可以听出来,主要是风格,没有以上大。
线材对喇叭线 ...

其实我说纯木耳也是稍有点夸张,音箱和功放AB即时切换对比还是可以听出来点差别的,但单独听真是分辨不出来,没有一耳朵那么明显。反倒是声学装修,加了吸音、扩散和陷阱,反射声和驻波少了,高音听得就不那么刺耳了,低频没那么轰头了。

作者: sam_0227    时间: 2023-3-7 05:37
看了你三页的回复,总结一下我觉得种种言论都说明你脑子好使,不容易被洗脑忽悠,不喜欢开脑放自我催眠,不自我怀疑,不盲从,能从现象出发反推本质,对事实认识清楚,优秀。
我多年烧下来,浪费大量时间看文章,花钱买器材做对比,最后也是殊途同归。还不如早早承认其实这都没啥区别,好好听音乐就行。


作者: shoutup    时间: 2023-3-7 07:58
我不算木耳,奈何口袋空空而已。
作者: kenidcn    时间: 2023-3-7 08:10
陆忱 发表于 2023-3-5 20:51
木耳没关系,木耳还爱瞧不起人,就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我说的不是楼主,楼主挺好。

没毛病

作者: jsxinshi    时间: 2023-3-7 08:14
最佳方案播放器同轴输出进解码

作者: kenidcn    时间: 2023-3-7 08:23
本帖最后由 kenidcn 于 2023-3-7 08:36 编辑

撇开那些必须靠AB+记忆力才能听的差别,我问LZ几个问题,你看看你能听出来吗:



1. 音量大小。你旋钮打1格跟打10格的区别

2. 动态大小。垃圾系统配个土嗨低音炮,能不能听出来低音炮在震你?能听出来至少说明听的到动态

3. 瞬态大小。自己叫啊~~~~~~~~~~~~~不要断,一开始轻,中间响,最后再轻,能不能听到声音大小的切换?HIFI的瞬态就是还原这个声音大小的切换,只不过提琴类的瞬态来去比较快,提琴演奏家发力再卸力的过程就是一个瞬态的过程,听不出就不符合物理定律,你至少不能说发力卸力导致提琴声音大小切换的过程不存在吧?瞬态有的时候跟动态组合在一起就叫动瞬态

4. 声场大小。只开一个箱子放在正中间,跟左右声道放在两边跟双耳形成等边三角摆位,是不是有声场上的区别?这要没区别,声学定律也被否定了,你想想可能吗?

5. 音色区别。自己去找B站上各个价位段钢琴比较的视频,1万到100万+钢琴之间的区别,1万的琴音色粗重不连贯,100万+的琴音色柔美流畅,这是由于钢琴本身应用的材料和设计不同,导致最后声音不同,这个好理解吧?你筷子敲大碗跟敲小碗的声音都是不同的,爵士鼓敲各个鼓面还有嚓面也是不同的,因为物理性质发生了改变。所以HIEND到最后就是追求不同的箱子(材料和设计不同)+前端搭配下来的音色上的区别,这个也能理解了吧?

6. 进阶的什么时钟搞定保真还原JITTER,电源线+信号线的产品特性,这都是你把12345都搞定了才去研究的。对于我们来说12345就是拢共活个4~12年就能听出来区别的,不知道你为什么听不出。我们也不是人脑人耳科学家,这个论坛只能告诉你器材的特性,仅此而已。你不行就像我一样去把小提琴+钢琴+鼓+口琴+口风琴+铝板琴+手风琴+电子琴+三角铁都玩一玩,听一听就知道了
作者: 羽翼    时间: 2023-3-7 08:47
sam_0227 发表于 2023-3-7 05:37
看了你三页的回复,总结一下我觉得种种言论都说明你脑子好使,不容易被洗脑忽悠,不喜欢开脑放自我催眠,不 ...

敢说真话的人不多了,在这圈子混,其实很多人是知道本质的, 只是不想说, 不敢说,不承认罢了

作者: y524115238    时间: 2023-3-7 09:03
握爪。同样木耳。

要我说,听不出来太正常了。
能听出来的应该是少数。
这还是说能听得出来差异的。
能听出来差异,进一步的,还得听出来具体什么差别,
对这个差别怎么调教,这种人就更少了。

讲道理,人与人之间大部分听力水平都差不多,
多数人想会听,得要练,要学。

有朋友带着,会进步快一些。类似于人家手把手教如何听,听哪些地方,如何分辨。
弯弯道道应该挺多的。

作者: sailing2000    时间: 2023-3-7 11:46
yxkw 发表于 2023-3-6 16:06
其实我说纯木耳也是稍有点夸张,音箱和功放AB即时切换对比还是可以听出来点差别的,但单独听真是分辨不出 ...

玩hifi主要取悦自己的耳朵,自己听的舒服,感觉可以就好了。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7 13:02
sam_0227 发表于 2023-3-7 05:37
看了你三页的回复,总结一下我觉得种种言论都说明你脑子好使,不容易被洗脑忽悠,不喜欢开脑放自我催眠,不 ...

谢谢,关上音响我发现,窗户外面传来的声音虽然不大,但那分贝数应该大过所有器材失真的多少倍了吧,回归音乐本质,理性HiFi。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7 13:06
sailing2000 发表于 2023-3-6 07:31
音箱,功放听的出来,搭配后,很明显有变化。
音源属于可以听出来,主要是风格,没有以上大。
线材对喇叭线 ...

我发现做声装的烧友相对比较少,我这木耳还是能听出来做过吸声和陷阱之后的区别的,我又定了几块全频吸音板,装上之后一段时间不折腾了,安心听音乐。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7 13:10
kenidcn 发表于 2023-3-7 08:23
撇开那些必须靠AB+记忆力才能听的差别,我问LZ几个问题,你看看你能听出来吗:

你说的1到5项还是能分辨的,最后一项,没有你玩乐器的基础,到不了这阶段。我感觉木耳和金耳朵不是人体听力的差别,是听音和器材经验的差异再加一点脑放。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7 13:19
y524115238 发表于 2023-3-7 09:03
握爪。同样木耳。

要我说,听不出来太正常了。

其实,我绝对承认线材的区别、电源的影响、PC存在干扰,但区别和可辨别还是不一样的。比如:我换过同轴线,普通的线音源选192khz采样率,功放没有声音,只能到96khz才有声音,但换好一点的线192khz就行了,但这两条线我听不出声音的区别。还有,我整个系统都关闭,但没拔电源线,用插座上USB充电电子烟,低音炮会发出有节奏的轻微的噗噗声,很玄学吧,但我换滤波电源并没有和普通插座系统有音质的提升。还有就是我电脑在迅雷下载时听歌,会有无规律轻微爆音,下载完就没有了,但平时听没发现电脑有底噪和可闻的干扰声。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7 13:45
renmin43 发表于 2023-3-5 20:05
你这些破器材,本来也没有本质区别,都难听的要命,听不出区别是对的。

你可以说这些加一起就5、6万的系统是低价器材、廉价系统,但你说这些都是破器材、都难听的要命,那难道你碰巧都听过?就你这种说话方式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并不是什么高层次高素质的人。HiFi本来是小众爱好,大家凑在一起只是交流、众乐乐而已,炫富就来错地方了,反感一个帖子里互相喷的氛围。如果,你是玩大几十万,上百万设备的人看不上低价设备可以一笑而过,而不是到这里一句话就暴露你的层次和素质,道不同不相为谋懂吗?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7 13:49
Pluto1 发表于 2023-3-4 20:56
最近折腾的心得  就说说有一耳朵提升的那种吧
最早是金画眉 3 一体机 耳机和塞子都不算难推的  后面开始换 ...

耳机系统可能比音箱系统对设备更敏感一点,而且你也是听出经验来了,羡慕。

作者: joseph.tt    时间: 2023-3-7 15:49

现在qq音乐里的hi-res和HQ音质都听不出区别。
听不出差别,也有可能是你的系统放不出它们的差别。
或许可能是QQ的音乐文件本身的差别就很小。

作者: kenidcn    时间: 2023-3-7 19:00
yxkw 发表于 2023-3-7 13:10
你说的1到5项还是能分辨的,最后一项,没有你玩乐器的基础,到不了这阶段。我感觉木耳和金耳朵不是人体听 ...

第6条就是应用12345而已,再给你展开说,JITTER导致声音的延展、下潜、密度一起打折扣,你上一个靠谱的时钟就能提升这3块的表现。器材经验肯定是很重要的,但速成的办法无非就是多听几次顶尖器材,掌握顶尖器材的好,比如男声密度+音色很低沉很有力,大编制+器乐灵动出彩结像强等等等等。多跑几个展会,听5套以上的顶尖器材就能速成。很一般的器材听再多也没方向



脑放最玄学的时候是AB差异很小的时候才可能出现,如果AB差异很大,就别说脑不脑放了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7 22:45
kenidcn 发表于 2023-3-7 19:00
第6条就是应用12345而已,再给你展开说,JITTER导致声音的延展、下潜、密度一起打折扣,你上一个靠谱的时 ...

谢谢,请问数字界面和解码器都有时钟抖动的调整,效果应该是叠加的吧,一个独立的时钟会有多明显的改变?另外,网络串流播放好像是未来音源的趋势,目前你觉得音质比其他音源比如何?这个也有JITTER影响吗?

作者: kenidcn    时间: 2023-3-8 01:29
本帖最后由 kenidcn 于 2023-3-8 01:32 编辑
yxkw 发表于 2023-3-7 22:45
谢谢,请问数字界面和解码器都有时钟抖动的调整,效果应该是叠加的吧,一个独立的时钟会有多明显的改变? ...

这就回到最最基本的木桶原理,如果转盘内置时钟80分,DAC内置时钟55分,那就只要把DAC改成靠谱的外置时钟,声音就一定会变好;反之亦然。最好的情况当然是把转盘+DAC都用95分的时钟串起来,但我们小中万的转盘跟DAC是很难共用时钟的,主要是因为不同品牌对时钟频率和模式的运用不同。哪怕享声的转盘D300 REF有时钟输出,他们也没设计DAM1的DAC时钟输入。但天花板器材就不一样了,很多天花板器材都是4个一叠,比如CH跟DCS,主时钟就可以把其它器材串起来。你问的问题还挺好,我给你说完你就清楚了



所以玩HIFI也要举一反三,我进绿坛第一天就看了两千哥写的木桶原理,所以我的思路一直都没问题。你是不是新手区置顶帖子看少了



网络串流播放主要还是看器材本身强不强,DCS就有网播,肯定不会太差。性价比可能不高就是了。天花板品牌的调音不会差的,可能没40万的CD那么好听而已

作者: renmin43    时间: 2023-3-8 01:54
sailing2000 发表于 2023-3-6 07:31
音箱,功放听的出来,搭配后,很明显有变化。
音源属于可以听出来,主要是风格,没有以上大。
线材对喇叭线 ...

避震影响是非常大的,脚架是书架音箱的半条命。

作者: renmin43    时间: 2023-3-8 01:56
yxkw 发表于 2023-3-7 13:49
耳机系统可能比音箱系统对设备更敏感一点,而且你也是听出经验来了,羡慕。

实际上箱子系统更明显,耳机没有音场,缺少很多信息。

作者: renmin43    时间: 2023-3-8 01:59
yxkw 发表于 2023-3-7 13:45
你可以说这些加一起就5、6万的系统是低价器材、廉价系统,但你说这些都是破器材、都难听的要命,那难道你 ...

和价格关系不大,主要是品味,你这些是以AV为导向的器材,声音粗,失真大,确实差距不大。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8 17:06
renmin43 发表于 2023-3-8 01:59
和价格关系不大,主要是品味,你这些是以AV为导向的器材,声音粗,失真大,确实差距不大。

我觉得雅马哈、尊宝这些就是AV系统,而猛牌、剑桥、歌诗德这些虽然不是高档货,但应该算传统HiFi品牌。如果老烧可以用丰富的经验指出一些器材的优缺点则是对新手莫大的帮助,毕竟谁不是从新手开始的呢?希望论坛是一个和谐交流爱好的地方。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8 17:08
kenidcn 发表于 2023-3-8 01:29
这就回到最最基本的木桶原理,如果转盘内置时钟80分,DAC内置时钟55分,那就只要把DAC改成靠谱的外置时钟 ...

目前正在学习阶段,谢谢你在这方面详细的讲述。

作者: yxkw    时间: 2023-3-8 17:10
renmin43 发表于 2023-3-8 01:56
实际上箱子系统更明显,耳机没有音场,缺少很多信息。

同意声场等信息是音箱见长,解析这些细节是耳机强些。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2.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