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器材的所谓古典走向
[打印本页]
作者:
wolfgangwei
时间:
2023-10-10 11:59
标题:
器材的所谓古典走向
听的器材不多,业余混过几年乐团,纯主观观点。
古典取向和HiFi性其实区别挺大的,甚至有时会冲突。很多时候大家说的听大编制主要还是HiFi性上。如果有兴趣长期持续深入的听古典音乐,以下的点可以作为参考。
1. 细节。大部分HiFi性的细节主要体现在高频非乐声细节。古典向主要是尽可能展现全部声部的声音。巴松、圆号、低音单簧管这些乐器作为织体填充时,比较难直接注意到,但是如果是充分可闻的,那是真的细节好。这部分乐器集中在中频,如果是两头翘的取向,容易被忽略,因此两头翘造成的效果是感官上HiFi感却牺牲了细节。
2. 宽松和分离。从听感来说大家都追求宽松。那种低频的弥散感让人觉得很WiFi很“现场”,这造成的副作用是某些频段的声音好像脱离了乐器,融合弥散开来,像电子乐一样。实际乐团中由于同一声部里乐器之间的细微差别,做不到融为一体的效果,而是很分离的。这种分离不是大家平时说的声场定位的分离,而是声音整体性的分离,10把大提琴齐奏的声音里确实有10个声音。
3. 对音源的宽容。古典音乐天然需要对音源宽容些。大量50、60年代的好演绎,录音瑕疵很多,即便新的录音,很多因为是现场录音,声效也很多妥协。要听得下去,又不放弃黄金时代的录音,不得不宽容。
自己听过的非常有限的耳机里,相对比较古典向的,可能就ED5吧。欢迎补充。
作者:
蓝色号角
时间:
2023-10-10 14:40
随着系统的不断完善,对HIFI的认知会有不断提高。HIFI追求更多的细节呈现,不仅是各种音色的细节,还包括声音强弱、定位、动态、音场大小远近等等细节,各类细节越丰富,声音形体越丰满真实。HIFI是用声音绘画的道理也在于此吧。追求细节解析首先要解决高频硬和刺的问题,改进方法很多,但最终的解决方案可能是最简单的。
ED5系列耳机值得好好研究和拥有。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2.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