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什么是声音的密度,今天终于看到了一个比较好且易懂的描述 [打印本页]

作者: ang1206    时间: 2024-10-14 08:40
标题: 什么是声音的密度,今天终于看到了一个比较好且易懂的描述
密度主观听觉:

低音密度是低音结实深不可测    中音的密度是可以表达出人声细微的情感变化    高音的密度是金属打击乐器有金灿灿光泽感空气感。(转自hifidiy论坛)

作者: flight8888    时间: 2024-10-14 08:50
我认为这个描述更接近解析力而非密度。密度概念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声音的虚和实,但要区别于厚与薄,紧与散。判断密度最简单的对比就是模拟系统和数字系统,高密度的音质是模拟系统的强项,所谓的密度高就是指贴近自然界真正的声音,乐器发出的声音平滑流畅具备实体感。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4-10-14 08:54
这个描述囊括的东西太多了,我理解的密度高就是声音密实不虚。
作者: yukeelun    时间: 2024-10-14 08:55
的確,高密度聲音非常真實

例如鼓聲,不肥不瘦,不偏不倚
作者: 耳机俱乐部小黑    时间: 2024-10-14 08:58
最简单就是弦乐群,密度高低一听就知道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4-10-14 09:00
这个也是不太好理解,即使有自己的理解很可能于其他人不一样。
作者: jagatara    时间: 2024-10-14 09:03
完全同意2楼的阐述。
作者: 灵宝    时间: 2024-10-14 09:10
就是开相对小音量也能听的清楚甚至是一些细节。密度不足的声音很虚,能听见但又听不清楚只能提高音量,整支耳机会变的很吵听一会就烦了。
作者: 割韭菜    时间: 2024-10-14 09:16
其实声音太虚太实,太厚太薄,太紧太松都不好,不能极端化,真正好的声音肯定是取合适的中间值
作者: totun    时间: 2024-10-14 09:20
密度感不就是形体感吗?密度低发声源的形体感知就低,发虚没有啥明显的实体感,密度高,好像声音赋予了形状,具体是什么形状说不来但是就是感觉结结实实的声音,发声源更集中更凝聚。我也是一直不理解密度,后面才慢慢感觉出来原来这种差距就是密度的差距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4-10-14 09:28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4-10-14 09:58 编辑

想到几点,冒昧回复一下

这句“低音结实深不可测”,这好像是两回事了?结实大概是低频的表现,深不可测好像又是超低频的下潜?
超低频,20~80Hz,50Hz提升2dB后,更松弛,更软,略微多了一点点低频的弹性。松弛,有弹性,而不会变得更有力。篮球砸向地面时,所发出的有弹性、能够有回旋余地的声音,称之为弹性。
低频,80~250Hz,150Hz提升2dB后,音乐在低频乐器方面的力度。低频力度有提升。铅球砸向地面的那一种声音,称之为力度,或者是硬度。

关于音乐各频率段的声音特性,学习笔记,https://zhuanlan.zhihu.com/p/615345884


低频主观听觉的“密度感”,感觉应该是常说的,core比较多,或者基频、二次谐波泛音占比较大?
从音色特点上,是不是低音大管、低音长号的音色听起来,比大号、倍大提琴、上低音萨克斯,听起来“密度”更大一点?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5348977
这两个调底鼓、混底鼓的视频,也印象挺深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t411Q7Gk/,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e4y167Sc/


这句“中音的密度是可以表达出人声细微的情感变化”,好像用“密度”形容对比声音特点,最常见的就是,不同录音麦克风、话放的对比,以及演唱、播音发音的方面,也会涉及到声音集中度的练习吧。
《有密度的声音对歌唱者的重要性》,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music-magazine_thesis/0201247391581.html
《歌唱语言与声音密度之间的关系》,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c8ae10b39e4c706990a4e31eeae1b76f


乐器演奏、练习方面,弦乐、管乐、键盘,好像都有类似的、非常普遍的声音“弱”与“虚”的问题了,感觉也和听感方面的“密度”有些关系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o4y1G7gQ/
距离3~5米听乐器演奏的话,有的声音过来是一个面的,还是个挺均匀的一个面,声音是散开的、宽的。有的听起来是有个“芯儿”、能听到中间有个发声点、周围又有一圈overtone的。


这种用“文字描述文字”,感觉还是不够直接。如果能找到网上的对比视频,不同价位的乐器、演奏演唱的方法技巧、录音麦克风话放的选择、混音的处理调整,可能实际听到了差别后,更容易体会吧。
从“混响感”联想到主观听感的“解析力”、“速度”、“密度”、“厚度”、“宽松”、“动态”、“线条感”等一些经常用来描述音响系统声音听感的“形容词”,https://zhuanlan.zhihu.com/p/627433220

前几个月,还意外看到了这个对比不同品牌型号小号、号嘴的频道,挺有意思的,推荐一下吧。
这期《现代音色和传统音色的对比》,印象就挺深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f421B7Wa/



作者: 2054    时间: 2024-10-14 09:30
飞马是没啥味的,大重九也是没啥味的,但两者口感有很大差距,我也称之为密度
作者: dellmen    时间: 2024-10-14 10:31
哪有那么玄学词汇,跟现实比,哪个更接近,哪个就是好
作者: Yin93035382    时间: 2024-10-14 10:44
密度高整個空間會填滿,聽樂器體型會大件,如普通鋼琴配樂會有三角鋼琴感覺,而且還會有連綿不斷感覺
作者: RRRAYYY    时间: 2024-10-14 10:46
坏了,更不懂了
作者: 料峭春风    时间: 2024-10-14 11:00
flight8888 发表于 2024-10-14 08:50
我认为这个描述更接近解析力而非密度。密度概念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声音的虚和实,但要区别于厚与薄,紧与散 ...

是滴
作者: 料峭春风    时间: 2024-10-14 11:05
听听这个,第二段的弦乐,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密度”和“形体感”【世界上最好听的耳机来了! 森海塞尔 奥菲斯  耳机名人堂之巅  悔恨之泪-哔哩哔哩】 https://b23.tv/5K8wci9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4-10-14 11:38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4-10-14 12:36 编辑
料峭春风 发表于 2024-10-14 11:05
听听这个,第二段的弦乐,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密度”和“形体感”【世界上最好听的耳机来了! 森海塞尔 奥菲 ...

不好意思,好奇听了一下,这个大提琴音色挺不喜欢的了,感觉也挺奇怪的了。

都有些不像是大提琴的音色了,边听边想了想,结果联想到了“马头琴”,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54y187go/,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s12YGEg6/
而且,听起来,咔嚓咔嚓的。高中低音的音色也挺不统一的,有时还突然冒出来几个音~~~

搜到了Haruma Sato演奏的这段Bach音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caawuxer28,听起来好像舒服很多?音色正常很多?

另外,这首比较经典的视频,还是这个吧,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64y1T7f6/
个人更喜欢Maisky疫情期间在家拉的这个,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V411o7mB/
还有这个不同价位大提琴对比的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T4y177Ao/

其实,如果这么找的话,柴老师这段视频,就很有代表性了吧,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d4y1T7NH/




作者: 繁征博引    时间: 2024-10-14 11:52
都听过那就是一耳朵的区别,没听过没有对比经历,,,那就是语言不可描述,
作者: 周大壮壮    时间: 2024-10-14 12:33
Yin93035382 发表于 2024-10-14 10:44
密度高整個空間會填滿,聽樂器體型會大件,如普通鋼琴配樂會有三角鋼琴感覺,而且還會有連綿不斷感覺

概括得很精准,跟我的理解一样
作者: hifisxf    时间: 2024-10-14 12:34
密度感,全频的密度感是迈向高阶系统的必然道路,也是标志性的旗子;
先是声像的厚度,有了厚度,便有了轮廓,然后是填进去细节,也就是密度,为的是声像的实体感,另一面就是声音的透明度和分析力,为的是声像的临场感;
这两方面不是割裂的,而是矛盾统一的~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4-10-14 12:48
“乐器体型大”的话主要看录音,近麦录制基本就这样。
作者: 二两白开    时间: 2024-10-14 13:18
耳屎多点,密度就薄。多掏掏就厚起来了
作者: Yin93035382    时间: 2024-10-14 13:23
不是的,以鋼琴為倒如果密度高可以從樂器型態,聲音細節,彈奏者力度等微動態表現出來
作者: Yin93035382    时间: 2024-10-14 13:37
又以21西電和國產E系列300b為倒國產E膽密度比21西電高,但通透度和兩極延伸又不及21西電,到調整上21西電會相對容易,聲音標准均衡,也不是單單從密度作為判斷
作者: 椎名真空    时间: 2024-10-14 13:45
本质上是实体感,不需要这么玄学的描述。密度低是雾是沙尘,密度高是实体。与结像,定位,声场空间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明确,清晰,形体感强烈,甚至接近实际存在的一个像。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4-10-14 13:54
理解都不太能统一。
作者: 鬼狐    时间: 2024-10-14 13:56
发烧友就是喜欢陶醉在这些华丽描述的虚幻文字里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4-10-14 14:03
理解不能统一的术语很难讨论。
作者: zhdpg    时间: 2024-10-14 15:58
flight8888 发表于 2024-10-14 08:50
我认为这个描述更接近解析力而非密度。密度概念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声音的虚和实,但要区别于厚与薄,紧与散 ...

我最近也越来越搞不懂什么是密度了,我理解的密度就是人声更有质感,穿透力更强,但仔细研究好像又不太对,好像跟录制有关系,反正我是迷糊了,状态好的时候又觉得密度挺高的,转态不好的时候又觉得我的系统没啥密度,反正就是搞不清楚

作者: 鬼狐    时间: 2024-10-14 16:22
作为一个音乐制作着,我只知道提高声音密度的方法就是给音轨加一个compresor
作者: 蓝色号角    时间: 2024-10-14 16:25
密度基本等同于国画与粉彩、油画的区别
作者: ou85    时间: 2024-10-14 16:25
高密度是高级功放的声音:平衡真实 形态出众 细节及堂音丰富
作者: johnmok    时间: 2024-10-14 16:32
就算不懂得描述, 只要有比較過, 就會秒懂甚麼叫密度
作者: ou85    时间: 2024-10-14 16:34
johnmok 发表于 2024-10-14 16:32
就算不懂得描述, 只要有比較過, 就會秒懂甚麼叫密度

确实是,不懂的不是没听过,只是没对比过而已。

作者: 橘色小猫    时间: 2024-10-14 16:46
拿一段多乐器室内乐一听就明白了,齐奏的时候,密度低的只能听出来有东西在响,密度高的能听出来乐器的结像和画面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4-10-14 17:35
几个人在一起听才能达成共识进而讨论这个问题。我通过这个帖子大致有了自己的理解,同时和我此时正在听的音乐有一定共鸣。。。和其他朋友一起听一起讨论的可能性极小,就这样吧。
作者: ahs371    时间: 2024-10-14 19:32
几乎所有的HiFi术语都需要不同档次、不同品牌的器材在一起对比才能深刻领会,才会感到这个术语真的非常形象。只有真正的理解了绝大大部分术语,才算是真的知道了器材音质的高低优劣,而不是只能说出那个更好听。没有对比,就像本人年轻时,就是玩十多年音箱或耳机,对术语的理解也仅仅是自己的想象。本人后来买了四只大耳机加上三个一体机,通过多听形成了对比,才算是理解了音响术语的大部分。
作者: Victor_Derbobo    时间: 2024-10-14 19:50
所以呀,这些个非标的东西,每个人理解感受都不一样。

我对密度的理解跟这个完全不一样。

大家开心就好。哈哈哈哈。
作者: 云水生    时间: 2024-10-14 20:28
密度低就是马赛克低像素老游戏画面,密度高就是越来越真实像素越来越多的画面
作者: tendermoment    时间: 2024-10-14 20:43
密度还这么多争论可见论坛多数人水平
作者: Boendigo    时间: 2024-10-14 20:46
最好哪位大烧给出两个相同的录音,但一个密度高,一个低。大家听过再讨论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4-10-14 21:18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4-10-14 21:22 编辑
Boendigo 发表于 2024-10-14 20:46
最好哪位大烧给出两个相同的录音,但一个密度高,一个低。大家听过再讨论

赞同,呵呵~~

这种声乐的,算吗?播音好像也有类似声音集中度的练习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14y1P7Jm/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J4m1g7Fr/


刚刚想到了肖八的第三乐章,这几个版本的差别就很大吧。

别特连科,柏林爱乐,第三乐章第34分30秒开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y4y167B2/
尼尔森,柏林爱乐,第三乐章第35分30秒开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M411W7nR/
尼尔森,荷兰阿姆斯特丹RCO,第三乐章第33分20秒开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8411b745/

当然还有这套穆拉文斯基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34y1P7RL/,第三乐章第48分钟开始
刚刚还搜到了这个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K4y1A711/,标题就是《音响发烧友器材PK必备曲目: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 第3乐章》,hohoho~~~



作者: teamchina520    时间: 2024-10-14 21:51
最直观的就是音箱的尺寸吧,大一寸 声音密度要好的多,相比而言小的就显得糊。

作者: 白银    时间: 2024-10-14 23:22
通俗一點,要搞懂這形容詞其實不難,下載張(Leo馮-皇帝位)聽(深度演示和寬度演示)估計大多數耳機都得跪
作者: lee530    时间: 2024-10-14 23:52
进来学习下
作者: bonobolton    时间: 2024-10-15 11:06
有密度的声音会让你忘记这是耳机或音响发出来的声音。
作者: touchmore    时间: 2024-10-15 11:24
yukeelun 发表于 2024-10-14 08:55
的確,高密度聲音非常真實

例如鼓聲,不肥不瘦,不偏不倚

要看什么鼓,不同的鼓 出来的效果不同 但是鼓 必须有弹性 要有扩散

作者: yukeelun    时间: 2024-10-15 11:44
touchmore 发表于 2024-10-15 11:24
要看什么鼓,不同的鼓 出来的效果不同 但是鼓 必须有弹性 要有扩散

就是能高度還原這種聲音的聽感吧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4-10-15 12:13
能不能用“信息量大”解释?这个比较好理解。或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4-10-15 14:45
prodomo 发表于 2024-10-15 12:13
能不能用“信息量大”解释?这个比较好理解。或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感觉好像和“信息量”不是一回事吧。
比如,即使是同一个乐器,由于机能水平不同,可能就是一个音或几个音,初学者、演奏家,一出来的音色、质感就完全不同了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84y1o7rh/


前段时间,看到这两个,演奏家参加音乐学院入学考试的视频,还挺好玩的。那种传递出来的音色、音乐的“能量感”、“感染力”,差别还是挺大的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apceJEy2/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z4y1p7oD/


除了乐器档次的差别,相关性比较大的,可能还是各种振动、共振、共鸣、谐波泛音激发,是否充分、扎实、结实吧。
演奏者,身体内的各种控制、外部的动作控制,与乐器协作,达到乐器的最佳共振点。这时候,人体施加的力,与环境、乐器的阻力是平衡的,振动发声、共振共鸣是充分最大的,音色是最好、最漂亮、最有色彩、是开放不闷的,声音表现也是自然、放松不紧。
由于共振充分,音量效率也是最大的。共振点频率也是准确,slot最好的,音准也是最好的了。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4-10-15 15:08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4-10-15 14:45
感觉好像和“信息量”不是一回事吧。
比如,即使是同一个乐器,由于机能水平不同,可能就是一个音或几个 ...

完全不理解了,到此为止。反正不研究所以无所谓。

作者: yuliandy002    时间: 2024-10-16 11:10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4-10-14 09:28
想到几点,冒昧回复一下

这句“低音结实深不可测”,这好像是两回事了?结实大概是低频的表现,深不可测 ...

你说的多,我觉得你对

作者: ljtylm    时间: 2024-10-16 15:18
音乐的声音只有两种:自然的表现一一就是人唱声、乐器声(不含电声乐器)在露天空旷发声响后你听到的,这就应是所谓纯自然监听味的;另一种就是声学化也就是经过声学技术处理后传到你耳朵乃至身心的音乐声,耳机只能进耳朵听觉,音乐厅、音箱不但进耳朵还进头颅胸腔进而产生全空间整体的共振共鸣,好的音乐厅不需要音响传声系统,坐席上听到的就是纯音乐声但它肯定有别于其他条件下的乐声。所以抛开这些讲厚度密度等等不过就是技术处理还原得怎么样,把每一样单独拿出来分个高下弄个界线只有精密仪器和仙人了。低不潜中发散高发飘对应低厚实中饱和高通透,无论在什么场景下是音乐声响好坏的两个基本方面。讲两个早些年的实例,我练小提琴开始都在野外感觉琴太低价了难听,后来有条件在空旷的室内一下就感觉那声音混厚饱满回响美妙;另就是一次演出前架子鼓的脚鼓前皮意外破裂声音那个破响咋整,当即找来一床棉被塞进破口处这下什么发噪发裂发沙全解决反而鼓声更闷实轰头了。所以声场空间易分厚度密度无感只有臆会。
作者: wxwxwx0    时间: 2024-10-16 15:36
本帖最后由 wxwxwx0 于 2024-10-16 15:38 编辑



其实正文的描述就是最准确的,因为声音的“实” 具体表现就是这样的。完全不理解这个描述 大概率说明你日常听的系统有问题。

作者: dou88067    时间: 2024-10-17 06:47
本帖最后由 dou88067 于 2024-10-17 06:51 编辑

一句概括18和5 60的型体,那种是自然的美,乐感和密度是本真。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2.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