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原创]进入大家坛一周年纪念之二——关于音乐 [打印本页]

作者: 格格    时间: 2007-4-6 19:56
标题: [原创]进入大家坛一周年纪念之二——关于音乐
关于音乐

    最近很忙,来自学业的压力比较大,很多琐事,心,迟迟静不下来。关于音乐,最初的想法是介绍一下我喜欢的音乐,选取其中一些作为代表,但是这几天脑子里一直在构想,怎么去写,发现越想,越觉得难写。最终希望把这篇文字写成和制作的CD配套的文字。这不同于对器材的回忆描述,需要感觉,需要静下心来寻找这种感觉。既然决定去做这件事,就想要把它做好。

    在构思的过程中,觉得,把音乐篇和感想篇割裂开来,其实是一个错误,因为太多的感性是来源于音乐,太多的感想需要音乐的衬托,所以决定把这两篇合在一起。
    今天上午忙着帮导师整理材料,忙到1点才吃饭,本以为心里会很烦,会有些累,打开书桌前的窗户,泡上一杯咖啡,从曲库中寻找一些的APE,随手把看到一张Kevin Kern的APE拖进了千千静听,没想到,当第一曲《The touch of love》响起的一瞬间,和着船外暖暖的风,和着手边latte的香味,我忽然觉得,这首曲子将会是一个美丽的开始。
    原来忙碌过后的小憩是那么的悠闲,舒适。伴着这曲《The touch of love》我开始了这次音乐之旅。最早接触Kevin Kern是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的绿色花园钢琴曲,但当时我并不知道这首曲子的来历,只是不断的听到,每次听到都觉得好优美,于是慢慢的去寻找他的钢琴曲。Kevin的钢琴曲不同于正统古典,应该属于New Age一类,听着很放松,旋律节奏都很慢,在这个走路都难以放慢速度的时代,他的钢琴曲,让我的心,放慢了速度,让我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留意的景色。
    在大家谈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也结交了不少好朋友,但最近的大家谈似乎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似乎也走上了快车道,大家都显得有点浮躁,有点无聊,有点,太快了。尤其是器材的更新换代,似乎只需要有足够的钱,有足够的勇气把足够的钱砸下去,就能得到乐趣。真的是得到乐趣了吗?还是仅仅在花钱的瞬间,虚荣心得到了小小的满足?

    所以以这一曲《Touch of love》为我热爱的大家谈放缓一下节奏,开始这一篇音乐之旅。
    在我走上发烧之路最早给我感动的曲子,就是梦回欧罗巴,这是一张专辑,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张专辑时,就知道,这将会是我永远珍藏的一张专辑,这也是为什么在以后的很多听感中,反复出现梦回欧罗巴。在这里选取的是梦回欧罗巴的第一曲,这首曲子开曲是似乎从远处慢慢传来的叮咚的风铃声,然后整曲开始,一下子把整个环境渲染出来,让人如同只剩一个很广阔的空间,有山有水有树,作为主音的吉他演奏慢慢开始,整曲的风格也是悠悠扬扬,不紧不慢,每次听到这曲,就让我似乎回到了当初刚开始接触随身听,接触耳机耳塞的时候。人对音乐也是有特殊的记忆的,当事隔多年,再次听到当时的音乐,就会有回到到那时候的感觉,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也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吧。
    回想起当时,一次小小的升级,就会让我兴奋不已,当时在以更多的往往是音乐本身而不是器材。对器材的追求会迷失对音乐本身的执著,这也许是每一个发烧友的悲哀和必经之路。随着对器材的过份执著,又会出现对器材的麻木,然后又会极端的想要退烧,想要把器材全部抛弃,试图找回最初的起点,找回最初的那份对音乐的感动。

    对于发烧,对于器材,我也有过麻木,随之认为留之无用的一段时光,我甚至一度想把所有的器材都处理掉,让我回到最初,可我发现,最终我还是走了回来。对于发烧,我从来没有抗拒你的魅力,我是爱你的,王菲的这曲《矜持》唱出了我的心声。既然经历过了发烧,就难以再把这份感动忘却。音乐有的时候是表达情感最理想的方式。王菲的歌声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可惜现在的王菲可能再也唱不出《矜持》里这份如同倾诉一般的这份淡定。
    也正如我们一旦在发烧路上走得迷失了方向,就很难再次找回最初的感动。于是,我们选择退烧,结果发现,退烧并不是真的戒掉发烧,而是退一步,沉淀一下,退一步,找到海阔天空的感觉,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再慢慢走下去。
    也会有很多人,退了一步,发现自己并不是真正喜欢发烧,甚至不是真正喜欢音乐,发烧,仅仅只是因为无聊,退了一步,从而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呢?
为了表达我对发烧的爱,送上王菲的这一曲《矜持》,“生平第一次放下矜持,相信自己可以去深深爱你……”

    记得最爱是A8,记得最爱是A8表现下的弦乐。带着这份执著的爱,带着这份对A8的痴迷,我始终固执的认为A8就是动圈耳塞的极致,不论A8的身价是高是低。发烧路上不缺乏这样的狂热,不缺乏这样的激情,正如《卡门》里的那份狂野,吉他版的《卡门》更使我的最爱,尤其是A8表现下的吉他版《卡门》可以让我为之陶醉。
    在这张CD的第4曲,我把吉他版的《卡门》作为对A8的热爱,放在这里。

    然而发烧路上缺乏的往往是激情过后的沉淀,激情过后的淡定,激情过后的余韵。很多时候,发烧只是给我我们一个放纵的借口,一个疯狂的一掷千金的理由,然而这种短暂的激情过后带来的往往更多的是悔恨,然后往往又会再度失去理智,疯狂的去吧手上的器材处理掉。其实没有不好的器材,只有不好的心态。如果能耐下性子慢慢去品味,每一样器材都会带给你感动,在它的领域里。第一次听巴赫无伴奏提琴,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古典的魅力,感受到那份经久不衰的魅力。第五曲,选自巴赫无伴奏提琴,我甚至叫不出它的名字,但是我听懂了它倾诉,你听到了吗?

    第六曲,我不想多说,只是希望大家能够听到,这位作曲家生平作曲不多,40多岁就无疾而终,可谓英年早逝。我非常喜欢他的竖琴曲,对于这曲,我觉得任何语言都不能描述它,只是愿意静静的去听去回味。Hilary Stagg的《Land of oz》。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会知道,我在以往的测评中经常会使用一个女歌手的一首歌。开曲的钢琴,简单的一个音符,就能在它想起的一霎那让人陶醉,歌手略带沧桑的嗓音,随着琴声开始倾诉,平实但又能让人体会到她心中的那份悲伤,随着乐曲走向高潮,她终于从倾诉中用力的唱出了心中的悲痛,那份失去挚爱凄凉,在安静的夜,静静的听,我会为她留下眼泪。她也唱出了我不能够离开大家谈得这份感情。你能猜到这是哪一位歌手哪一首歌吗?

    如果你能感受到刚才的悲痛,你为之留下了眼泪,我愿意送上下面这首齐秦的《不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我比较喜欢听英文歌,更喜欢听女歌手的歌,但是齐秦时我喜欢的为数不多的男歌手之一。相比现在的流行音乐,我觉得齐秦的歌才能称之为音乐。从词曲都能感受到一些什么,他的歌是有感情的,是有内涵的,不像现在的流行音乐,有的只有商业的炒作。当你听着齐秦的歌,你会静下心去体会,去聆听。你会听懂他坚强,以及坚强背后的悲哀,这是一个男人面对情感的诉说,一种受伤之后仅有的自尊。

    也许很多朋友会说,为什么我听这些音乐听不到你说的这种感觉?这就像很多烧友会问,为什么我听不到你们所说的那份神秘的听感?也许你需要的只是时间,你缺乏的只是沉淀。

    静下心来,听听这曲《Angel》。这是一位加拿大的女歌手Sarah为我们带来的《Angel》。不同于上面的那位女歌手,Sarah的声音给我的感觉是更加平实的,没有那么多的做作,她只是在诉说,那份经历了沧桑过后的沉稳,使你在聆听的过程中,慢慢的听懂了她这份平淡背后的情感。
    常有人疑惑,发烧路上,是一步到位好,还是慢慢烧起好。如果让我回到开始在选一次,虽然我知道我发烧的道路有些坎坷,有些曲折,但是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再走一次,因为即使有坎坷,那也是经历,没有这些或苦或甜的经历,也就没有这么多的感悟,也就没有了真正的乐趣,一份参与的乐趣。也许也难抓取在手中的东西,越能得到珍惜吧。一步一步走来,才会知道每一小步的上升是多么的艰辛,每一小步的提升都会带给你点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回忆。

    写着写着,发现日已西沉,暖暖的斜阳让我想起了在浦口的日子,空旷的校园里回荡着广播结束前的曲子,伴着简单的钢琴旋律,女歌手独特的声音,在我脑中留下了深深的回忆,把夕阳下的校园永远留在我的脑海,这曲过后,就将进入深深的夜。刚入学的我,每天都盼望着这首歌,因为它的到来,预示着一天又将过去。在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首歌原来就是卡百利的《Dying in the sun》。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日落之后,又会有新的日出,以这曲作为这篇文字的终结,作为这张CD的终结也许是最合适的吧。
格格

于2007年4月6日


    构思已久的音乐篇终于在这样一个午后完成了,构思已久的CD——Just about music也在这样一个午后完成了。很希望把这张自己选取的音乐CD给朋友们分享,同时也希望能够把我对音乐的这份喜爱通过这张CD和朋友们分享,所以就像到了赠送这一形式。本来想选取更多的曲子,但是当听到最后一曲《Dying in the sun》,忽然觉得过犹不及,选取10首曲子,也许正合适吧。最后希望通过这张自己制作的CD唤回大家对音乐本身的热爱。这张CD从本身的价值而言,并不昂贵,只是表达了一份心意。至于这张CD,这篇文字,让大家见笑了。
    关于如何赠送CD,如何选取赠送名单,就请喜欢的朋友跟帖报名吧,写一下喜欢这张CD的理由,我会加以参考,最终选取获赠CD的名单。由于我自己还没有收入,处于经济原因,只能免费送出10张,也正好应了10首曲子。没有获赠的朋友见谅了。
    作为选择获赠第一张CD的朋友的筛选方法,文中第七曲我特意没有说出歌手的名字和曲子的名字,请猜到的朋友回帖,第一个回帖正确的朋友,就是我第一张CD的获赠者,以作为我对你的支持的感谢。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2.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