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zjiz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退烧套装,NS17音箱+雨或PA-1前级+A300后级,这回终于满足了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21-3-10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1-3-11 16:22 编辑

三、独立单声道超甲类后级A300



在功放中音效最出色的无疑于甲类放大电路了,这是种理想状态的放大电路,其失真极低,声音甜美迷人。但甲类功放的缺点也同样明显,首先是效率低下,因此功率很难做大(甲类做到150瓦就基本到头了),推力因此受限,同时需要硕大的变压器和散热片散热。就算这样,机器仍然时常处于较高的高温状态,元器件老化也加快,散热不良也会导致甲类电路工作一段时间后烧机。同时甲类功放价格也非常惊人。另一种就是甲乙类电路,采用较小的偏置电流,其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功率可以大大提高,从而可以推动大食音箱。缺点是其仍然会有交越失真,导致其声音的劣化,不管是解析还是音色都会明显差于甲类。

在这种情况下,超甲类电路功放应运而生。其工作原理是采用动态的偏置电流,它与甲类和甲乙功放的异同点是:在信号整个周期内,放大器的功率管中均有电流通过而不会出现电流截止的情况,因此它不存在交越失真。它的优点是在放动态范围很大的音乐时,总体效率远高于普通甲类功放。尤其是推挽式超甲类放大器,效率接近乙类放大器,因此发热量很小。但声音明显优于甲乙类电路而有接近甲类电路的声音,以及功率大推力出色的优点。缺点就是电路更为复杂,调试更为困难,成本也较甲乙类高不少。
超甲类电路最早出现在1991年Krell的机器上,后面也为其它公司所采用。这类产品原理的名称很多,但工作原理都类似。



自然声单声道后级A300就是采用超甲类放大电路,其输出功率达到300瓦8欧、500瓦4欧。它每声道采用一只600瓦优质环形变压器,滤波电容高达60000uf每声道。电容采用日本高端品牌ELNA(依娜)的for audio系列电容,该电容具有速度快、漏电流小、介质损耗极低、音质出色等的特点。总计高达1200瓦的环牛和120000uf的电容保证了其充足的供电能力。



它的驱动级放大采用厚膜集成电路的STK350,这是一款指标达到hi-end级的电压放大模块,失真低至0.005%,由原厂精密配对后封装了周边的电路,内部集成了稳压电路、开关延时和中点保护电路,开关机无冲击。这块芯片细节丰富,声场定位准确,空气感出色,声音有甲类的甜美迷人。在很多hifi品牌上有广泛的应用,如索尼、麦景图和金嗓子上。



其内部采用了3对(6只)号称“功放管之王”的安森美金封管作为放大级,其工作电流最大可达48A。300瓦8欧500瓦4欧的功率以及48A的大电流充分地保证了它强大的驱动能力。推动NS17有举重若轻、闲庭信步的感觉了,驱动各种中大型落地音箱也不在话下。


A300后级输入有RCA和平衡两组输入,方便用户接入第三方前级。注:由于“雨”前级和PA-1前级都是甲类前级,电路的原因无法提供平衡输出。下面为A300的电性能参数指标,A300的阻尼系数高达200,对各类大食音箱基本上这个控制力足够了:



推出NS17音箱后,自己又自豪又痛苦!自豪的是NS17极高的素质、平衡的三频、迅速的低频、浓郁的中低频及细腻的中高频的声音表现。痛苦的是为了发挥NS17的实力,自己不得不去市面找到适合的功放给大家。在经过一年的漫长选择后,自己终于为它配套上不管在声音上,还是价位上,都相当合适的套装,而且还一下子出了两。喜欢全面、高素质、大动态、还原的用户,选择晶体管前级PA-1前级搭配A300单声道后级就可以满足你。如果你喜欢韵味十足,魅力无穷的中高频表现,那选择电子管前级“雨”搭配A300可以让你沉醉于音乐中而无法自拔。有了它们,这套2.5万-3万的系统完全可以在家用或30平方以下的环境下退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
hi-wowo 发表于 2021-3-11 17:53
这个单声道后级这么大功率,阻尼系数怎么才200

阻尼系数并不是功率的参数,它是控制力的参数,指功放对扬声器的控制能力。大食的音箱并不一定只是需要很大的功率,往往需要强大的控制力。阻尼系统有一个匹配的问题,易推的音箱如果用阻尼系数过大的功放推,往往声音会很死,并不好听。
阻尼系数200已经非常大了,电子管功放的阻尼系数常常只有20,30甚至更低,晶体管功放能达100已经很不错了。市面上阻尼系数超过200的功放已经不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
snowgundam 发表于 2021-3-12 16:35
icepower125的阻尼系数都要大于500

我上面已经说过了,阻尼系数只是功放的一个方面,阻尼系数过大搭配很多扬声器会导致声音过死。另外一方面,D类功放有D类的优点,但缺点太多了,声音死难听,开关失真也是一种失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21-3-13 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
hi-wowo 发表于 2021-3-13 00:27
阻尼系数看控制力我是知道的,只是你400-500W的功率只有200,一般买这么大功率的后级肯定不是为了推那些9 ...

实际上200的阻尼系数已经很高了,这台功放控制中小甚至大落地并不需要担心阻尼系数不够。当然,如果你用的是那些巨形的旗舰大落地,或很难驱动的大落地比如ATC的SCM150这些,估计是不够。但那些音箱动不动就是10万以上了,当然会选用更为夸张的功放来驱动。
个人觉得,对大功率的功放来说,音色是个更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是国内功放的普遍的弱项,也是我出这台功放和前级的主要原因(为此我甚至多配了一台胆前级以得到更为唯美的音色)。
另一方面,自己也要考虑性价比,要再增加阻尼系数,成本增加太夸张了。同时在技术上、资金上自己也受限得比较多,不能那么不惜成本的去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21-3-14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1-3-14 23:13 编辑
true-blue 发表于 2021-3-13 00:57
参数这些不要较真,看看就好。。。那些国外的品牌能用几十年的时间去验证自己的品牌上的魅力并不是单看参数 ...

参数最大的作用在于厂家可以借参数找到设计、工艺、元件等的问题,并借此了解改善是否有效。当然,对于用户或潜在的用户也有相当意义的参考作用。一般来说,厂商测试的参数都会远多于其公布的参数。自己曾经在二极管和闪光灯管还有通信模块的公司做过研发和工艺工作,我们测试的参数公布的大约只有一半左右,而这还是对专业级用户公布的指标(这类产品面对的都是专业用户)。民用产品公布的只会更少而不是更多。原因我在上面已经讲到了。
不过,简单的比较参数只限于同类的产品才有意义。不同类型的产品简单的比较参数常常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比如,甲类功放的功率和甲乙类产品的功率和失真,电子管功放和晶体管功放的功率和失真,是不能简单比较然后根据参数指标不同下结论的。解码也是这样,1bit的解码芯片和多bit的解码芯片的指标差异是比较大的,简单比较也容易出问题。
所有这类产品,不管是厂商还是规范的第三方测试机构都会说“一切以声音为准,参数仅供参考”的话就是这意思。对产品表现而言,真正决定性的是最差的地方,即瓶颈效应。某个指标的优劣常常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除非它刚好是瓶颈。
现在大家似乎越来越参数党了,简单比较参数指标然后就给出XXX比YYY更好的结论。其实,真正重要的参数,厂商几乎都不会公布的,这涉及到厂家内部的设计工艺技术的一些关键信息和水平。比如音箱的频响曲线,失真和阻抗曲线,几乎没有厂家会公开。
著名的音响界大佬Mark Levison曾经说过“声音没有问题,不用管参数。只有声音有问题,才需要通过指标找问题”。自己是很看重参数指标的,也会尽量把参数做好,但更重要的仍然是把声音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21-3-14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snowgundam 发表于 2021-3-13 12:02
估计你早晚也要出D类功放,这么说没问题么?

我并不排斥新的技术,但目前应该不会考虑,至少目前的D类功放还没有达到我觉得可以接受的水平(在音响展上听到的几万几十万的D类功放自己都觉得不够满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21-3-14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吴迪00后 发表于 2021-3-13 06:40
长老最近爆发啊,不少新品,还都是这么大工程。
这套前后级功放价格不算贵,如果有巡回的话,想了解的人可 ...

通过巡回这种方式让人了解实在太慢了,而且它们实在有些重,一套前后级有80多斤了,邮费惊人不说,运输巡回过程中也容易损坏(不过,前级自己还是准备巡回下,这个不重)。我今年会参加多一些的音响展,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机器和音箱的表现。随着系统的完善和参展经验的积累,我应该可以让自己的系统表现更为稳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21-3-14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1-3-14 23:22 编辑
二妞小仙女 发表于 2021-3-14 21:29
嗯,说实话有些贵了,另外目前有最终版的箱体实物图吗?类似ns16的白色烤漆版本,正面啥样子啊

确实不便宜,主要是单元太贵了,三文治实木振膜加工成本不低,NS17的高音单元也不便宜。一开始曾经想过换高音单元以降低成本的,然后选择了铍铜的单元,高频延伸也能到40k Hz,而且很便宜,才200不到(其实这个价格也不便宜了,我这都是出厂价)。但一比较后,直接就换回来了。贵点就贵点吧,我没法妥协。现在厂商多数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但我是以声音为导向的。
NS15类似于NS17这样子,不过倒相孔在前面,正面图如下所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21-3-1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搭配建议:

自然声A300后级有高达300瓦8欧的输出功率,阻尼系数达200,推力和控制力足以推好书架和中小型落地,除了一些旗舰级的大箱,都可以了。当然,它搭配NS17可以轻轻松松推爆了。NS17并不好推,20g的振动质量,13cm的线性冲程,加上40Hz的下潜,以及复杂的分频网络。这让其推动非常不容易,自己一年代找到十来台功放,很遗憾的是,国产基本上或多或少存在些问题,推力好的不少,但音色让人满意的基本上没找到(包括价格比我这贵很多的)。进口的就不说了,满意的有,但都5万甚至10万以上了。所以最终还是只有自己来整,很庆幸这套在各方面都让自己很满意。可惜没法二合一,晶体管有晶体管的优点,电子管有电子管的特色,我估计进口的也没法真正做到了。
PA-1晶体管前级的优点是素质高,低频表现尤其出色,整体声音平衡、动态大、低频下潜好、速度快,对录音的重现能力强。用它推A300,音色我觉得也完全可以了,表面非常全面。拿来看电影,效果也很出色,推NS17不需要低音炮了。这套推动其它的音箱的话,普通的书架和中小型落地自不在话下,大型的落地(双10寸甚至更大)的,我觉得大多也不在话下,少数以难推出名的如ATC和PMC的大落地,如SCM150这些,个人觉得还是会有些欠缺。我会在正式产品出来后,在邹宁和古古那里确认一些国产音箱的推动情况。其它的有机会也会给朋友试听时确认。

雨这台前级的味道非常的好,细腻、通透,富有魅力,一听着迷。拿它来听人声和弦乐、钢琴以及中小编制音乐,是很有毒味的。很容易让人上瘾,停不下来。它的低频速度要慢一些,下潜和能量也弱于PA-1,但听音乐这两个却可以算优点。它的强项是中频和高频,这是种带有明显染色的声音,但却非常的迷人。高保真,不算它,好听不就得了。个人觉得它和现场的听感其实比PA-1更接近。如果你对你系统的音色不满意,正在找一台唯美的前级,那不妨试试,不会让你失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21-3-16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二妞小仙女 发表于 2021-3-14 21:29
嗯,说实话有些贵了,另外目前有最终版的箱体实物图吗?类似ns16的白色烤漆版本,正面啥样子啊

大约这几天就可以收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21-3-28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1-3-28 18:10 编辑
jlchen 发表于 2021-3-17 13:22
真心不用太在意阻尼系数,阻尼系数其实是最被夸大的参数之一。楼主已经提到胆机的阻尼很少超过20。而且在 ...

对的,参数指标要全面来看,不能只看其中一两个。对声音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瓶颈的那一个或几个,而不是在本来就已经足够好的上,让强上加强,大幅度增加成本,却对声音没啥好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21-5-5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tomman 发表于 2021-5-4 16:03
阻尼系数200已经不错了,麦景图单声道500瓦的MC501也才100,不过它是在宽频带的情况下测得,估计不是单频测 ...

其实不能只看一个参数,而且阻尼系数也不是越大越好。大到一定程度就已经可以了,单纯提高某个参数其实对声音影响并不大,产品讲究的是均衡,没有瓶颈的机器才是好机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21-5-7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1-5-7 14:19 编辑
wwwping2011 发表于 2021-5-7 00:46
胆前级,是禾田茂电路吗?增益是多少?谢谢!

杰长老在X宝上有店铺吗?谢谢!

自然声耳机音响店。增益10倍。电路我不方便说了,我只想说,电子管电路非常的成熟,但用什么电路都能做出好声,也能做出垃圾声出来,真正的关键在于调音水平的差异而非技术上的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21-5-7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鬼狐 发表于 2021-5-7 14:13
我觉得D类不错啊,声音比较清晰流畅,还省电。甲类的东西听过一些,推力是大,就感觉声音糊的。夏天那温度 ...

我个人并不太推崇甲类,理论上讲确实是最优秀,但也存在功率小和效率低的缺点。真正各方面比较均衡的方式是AB类和超甲类这些。D类的话,目前看来,还是不行。你可能没有真正注意到,D类的所谓清晰流畅其实很硬,不耐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21-5-7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鬼狐 发表于 2021-5-7 18:44
国内的hifi产品,我最担心的是,那些设计师是用童丽这些所谓发烧碟来调音的。这些人基本不听欧美歌,不听 ...

童丽,我倒是看见过有她的碟,不过没买过,不知道如何。我是古典音乐和电影音乐双重迷,还喜欢一堆的其它音乐。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05007&extra=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33950&extra=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58236&extr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21-5-8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kkhuang 发表于 2021-5-7 22:22
用心做好了产品,还需要经销商等的合作,否则都是网上交流,音响还是要落实到实体店铺或者现场耳朵收货。

这个只能慢慢来了。大家伙,我要拿到展会上给大家先听听,好的话,自会有经销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21-5-9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kkhuang 发表于 2021-5-9 16:54
偶然看到某些视频app介绍很多音响器材,或者什么发烧理念啊,测评的,也看到你发言了,其实这些视频里面 ...

偶尔看见了,忍不住会说一两句,但一般不会去得罪人。我自己的听音室一直没有搞好,本来想出点视频,也就一直拖着没有出。很惨,资金全压到音箱上面去了。

现在市场真的比较乱,做好产品的人少,做营销的人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21-5-11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鬼狐 发表于 2021-5-10 09:13
我买过秦朝的5声道后级,推4寸书架箱子声音尖薄,无法入耳,推大箱子也不怎么好听,就没有中音的感觉,换成 ...

秦朝的东西我不了解,这样的功放感觉是不合格的,一般是设计和调试没过关,或者过于省成本了。好产品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要有耐心慢慢调,一点一点的改善到完美的程度;另一方面是不要只注意大的地方投入,小的零件什么的对声音影响也很大,但其实这些小地方,往往成本反而高昂。比如,多一对管功率增加很多,但反而不如几只电容贵。只要想省成本,就容易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22-11-5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泸州市

接近15000元一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泸州市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2-11-6 10:02 编辑
zm78417 发表于 2022-11-5 22:37
NS17音箱+雨或PA-1前级+A300后级
15000是雨或PA-1前级+A300后级的价格吧,应该 ...

没有,包括NS17现在26000左右,双11活动价低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17 12: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