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得鱼买醉 于 2016-7-30 12:21 编辑
这期大家看标题一定觉得是在不务正业,个别人提起脑放更是深恶痛绝,但此贴我是认真的想聊聊对脑放的看法。已下讲的都是些个人见解,是些太皮毛的东西,如果阁下愿意深究,去看看心理学的书吧。
十秒看完全文: 1、脑放时刻存在,或多或少会影响听感; 2、脑放的提升程度每人都不一样,开启的姿势也不一样,个别人脑放潜力极大,甚至在声音回放过程中具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3、脑放在很多人眼中是要尽量避免的,但是在我看来加以合理利用也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教声手段; 4、作为测评人,更是要学会如何控制脑放,这也是我认为脑放唯一的不足——大量的“从业人员”抑制不住脑放的“功率”导致听感分享时主观成分过大。这又不能责怪作者,因为作者也不是故意写跑偏的。
首先要讲的是我对脑放的定义,即为:在器材等客观环境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自身所导致的听感变化。
目前脑放这词的出处已经无法考证,但是我很钦佩当初命名的这位仁兄,科学俏皮,因为他把主观的臆断器材化,理解解释起来更加方便直观——音质=音源+耳放+耳机+脑放......
脑放可以很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我以一段真实对话为例和大家举个例子,事情发生在刚听完8040走出录音棚的时候: “您觉的真力音箱怎么样?我准备买一对。” “声音不错,但我不会买。” “为什么呢?” “它那是干活用的,不适合欣赏音乐。你看它连外壳都是金属的,看着就不舒服也不自然。” “哦,但是它家有木头制的音箱呀。” “是嘛,那可以考虑,但他功放还是内置的吧” “貌似可以拆下来,独立放置。不过您为什么这么在意“外在”的东西呢?” “你想想,金属哪有木头看着自然啊,看起来就闹心,听起来能舒服吗?!” “也是哈~”
期间引出了开启脑放的核心——顺心。心情好,这器材还没开声呢,俺就觉得它好,反之亦然,这也叫事先预设立场。圈子里有部分人很反感脑放,见买线买脚钉的就说人家开脑放,这里的脑放听起来更像是一个贬义词,且不说线材脚钉能不能带来实质层面上的提升,就其结果而言音质的确得到了提升。过程不重要,结果是音质得到了改善,这就够了。何况在我看来有时脑放的提升更加省钱,尤其是在没有明显短板的HiFi系统上更是如此,毕竟难听有标准,好听没标准,要是系统太差,再好的脑放也遮盖不了系统里的硬伤。
下面我就向大家简单介绍几款开启脑放用的药引子,开启的方式肯定不限这几种,就当抛砖引玉吧。
1、装饰,风格配色等 看着顺心。小到听音环境中,凡是目之所及的地方,物品的归纳整理,唱片、器材、线材等码放整齐;大到加入一些有味道的饰品与之搭配,比如唱片海报、黑胶唱片、摆一把小提琴等等。如果环境允许,把光线调成暖色,关闭大灯,甚至点几盏蜡烛......
2酒水等 喝着顺心。好酒好茶都行,尤其是酒,小酌一杯意识会有所变化,使得听感上解析变差,线条感慢慢变得柔和,低音蓬松......
3志同道合的朋友 聊着顺心。和几位朋友一起聊天,畅谈发烧遇见的趣事,交流教声的经验,一起评价一套系统......想想都是一件快事。更有甚者与挚友举杯同乐,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啊!
4、接受不足,欣赏其优点带来的美好。 调节自己的情绪,没有完美的系统,学会欣赏当前系统的优点,同时接受包容不足之处,懂得放下、舍得。
5、座椅 没人喜欢带着耳机站着、躺着听歌吧?那座椅的舒适程度就很重要了,尤其是有人听歌喜欢闭上眼睛,座椅的享受程度就会更突出。
6、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亲自动手diy一件产品,哪怕只是一件简单的周边产品,比如自己焊一件线材,手打一件扩散板......听歌时回味自己为此付出的努力......恩,好听!
7、花钱 最后一项,也是我最不推荐的一项,但也是不可避免的——花钱创造快乐。
既然回避不了脑放,那咱就好好享受!
以上看法均为个人想法,适用于个人爱好者,职业测评人可千万别遵循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