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设计的耳机。
耳机的外壳十分普通,是仿照得胜的pro80耳机。
然而发声单元是我自己做的,是的,你没有看错,我自己做的发声单元: 3d打印单元壳子,定做的平面线圈振膜,定购的动圈线圈,然后手工组装好。
一般的头戴耳机要么采用动圈单元,要么是平面振膜单元(静电耳机工作条件特殊,此处不表)而这个则是采用平面及动圈协同工作的方式。
理论上讲:不论是哪种振动方式,最终都归结于线圈的上下振动,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磁铁方向或动圈线圈和平面线路的连接来达到让动圈线圈以及平面线路受力方向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目的。
以上述原理为基础,设置一个简单的同心圆结构,尝试不同的线路连接方式:AC端串联,BC端串联,AD端串联,BD端串联。粗略看来连接方式有4种,但是实际上只有2种,AC端串联与AD端串联。其他方式都是这两种的变形,电流完全反向而已。
这个结构的最主要部分可以简化为在印刷有平面导电线圈的薄膜上粘附一个动圈线圈(此结构更易实现)或在动圈薄膜上印刷平面导电线圈,然后将两个导线串联。
大致结构如下图中的虚线箭头为振膜上的线圈通电时线圈磁效应所产生的磁感线,实线箭头为振膜的受力方向,通过调节动圈线圈,平面线圈串联的连接方式以及磁铁方向可以轻易让两个线圈在通电时的受力方向保持相同以达到振动一致协同工作的目的。其中,串联可保证线路中处处电流相同且变化率相同进而让两个线圈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的受力方向始终一致。
理论上使用这两种发声方式协同作用,应该会取平面和动圈二者之长互补不足。如果没有设计好也有可能会放大二者各自的缺点。不过从结果上看来还好是前者。
首先需要担心的是复合型振动方式是否存在多单元的分频问题,经过实际聆听结果是不存在的,因为最终两个线圈驱动的是同一个振膜,而且线圈的受力方向始终相同。
其次需要考虑的是两个线圈的电阻比例问题,这决定两个线圈各自的受力大小之比,进而影响振膜的形变幅度,然而这还和动圈线圈匝数,平面线圈根数、布局以及动圈线圈重量等多个因素有关,技术有限,无法过多的研究。目前使用的电阻比例得到的结果非常好。
再次,由于是纯手工一个个打磨,粘接,上螺丝装配等,工艺偶然性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声音的一致性。(目前看来比较轻微)
即使存在各种问题,经过了2年的优化和改进,目前在音质上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目前并没有经过仪器测试,纯耳朵调音)。然而我再怎么说都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本人坐标武汉。武汉的烧友如果感兴趣欢迎小聚面基。其他地区的烧友如果有感兴趣的也欢迎私信联系,希望能得到更多评价。
|
-
1.jpg
(115.06 KB, 下载次数: 149)
-
2.jpg
(25.21 KB, 下载次数: 138)
-
3.png
(11.11 KB, 下载次数: 165)
-
4.jpg
(52.22 KB, 下载次数: 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