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3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11 03: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作品介绍

舒伯特为何留下一个两个乐章的交响曲?由于前两个乐章属于交响文献中最伟大、最严密的作品之列,人们当然非常希望知道为何舒伯特没有写完这部作品。但是一百多年的研究并未取得实质进展。

舒伯特于1822年10月30日写完了这部交响曲的头两个乐章,谐谑曲乐章的草稿也接近于完工。他甚至把谐谑曲的前九小节作了配器,然而此后他就把这部作品束之高阁了。1967年发现了第三乐章的草稿,但手稿的第二页是未完成的。由此我们确知,舒伯特不是有意识地让这个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

研究舒伯特的学者马丁·丘西德(Martin Chusid)指出,舒伯特开始和中断《未完成交响曲》时正是他临近艺术搏斗的末期,那时他遗留下的未写完的作品比例甚大,比他一生中任何其他时候都多得多。丘西德甚至猜测,舒伯特或许意识到他的未完成的总谱和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之间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以致于他担心别人会指控他为剽窃,因此他有意识地毅然决定不再写完这一乐曲。

舒伯特的创作常常带有很大的即兴成分,因此当他的创作进程受到堵滞时,往往放弃继续写下去,无论这部作品已完成的部分有多么伟大。他曾留下多部未完成的作品,从第八交响曲第三乐章的草稿也可以看出,舒伯特的笔迹和乐思逐渐凌乱,这意味着他对继续这项创作的厌烦。据此,音乐学者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宣称舒伯特不可能完成这部作品,因为从舒伯特为谐谑曲所写的草稿来看,他不可能写出在风格别具、气势宏伟、技巧娴熟方面足以与前两个乐章媲美的东西。

有些人反对这种怀疑舒伯特的创作能力的说法。但苦于没有有力的证据。还有一种假说:舒伯特的确写了另两个乐章,只是给恶名昭彰的胡登巴勒兄弟遗失了。胡登巴勒兄弟是舒伯特的密友之一,俩人都粗心大意,其中一人曾将舒伯特的一部歌剧原稿拿去当壁炉助燃物,而这部交响曲的手稿在安斯林·胡登巴勒手里保存了近四十年。

舒伯特似乎是出于对友人安斯林·胡登巴勒的感激之情而把前两个乐章的总谱送给他的,因为安斯林曾替他弄到了一张格拉茨音乐协会的荣誉会员证书。舒伯特去世后三十多年,安斯林的兄弟约瑟夫·胡登巴勒写信给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指挥约翰·赫贝克(Johann Herbeck),怂恿他去看看安斯林收藏的交响曲、序曲、歌剧、四重奏和合唱曲。在信末他加上一句说:“安斯林有个无价之宝--舒伯特的《b小调交响曲》;我们认为它的水平不低于他的最后一部美妙的器乐作品--伟大的《C大调交响曲》,而且不亚于贝多芬的任何一部交响曲。”

五年后即1865年5月,赫贝克去格拉茨找到了安斯林。寒暄几句后,赫贝克说:“我到这儿来是请你允许我在维也纳上演你的一部作品。” 安斯林很高兴,他邀请赫贝克去他家赫贝克从他蒙着灰尘的手稿中选了一首序曲以供演奏,并说:“我的目的是在一场音乐会上向维也纳听众介绍三位同时代人:舒伯特、安斯林·胡登巴勒和拉克纳。”然后他又尽可能轻描淡写地加上一句:“如果能上演舒伯特的一部新作品,当然会更合适些。”

“对。” 安斯林回答道。“我还有许多舒伯特写的东西呢。”他从一个箱子里取出一捆纸来,赫贝克看到一份手稿上有舒伯特亲手表明的“b小调交响曲”字样,眼睛发亮不由得了。他翻阅了一下手稿,然后努力装得若无其事地说:“这个可以用。你能借给我马上去抄一份吗?费用由我支付。”

“不急。” 安斯林回答,“你把它拿去吧。”

1865年12月17日,即舒伯特去世三十七年后,《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指挥为赫贝克。

1928年,为了纪念舒伯特逝世一百周年,一些人曾提出要续写《未完成》交响曲,并组织了一些稿件。但最后负责评选稿件的委员会终于承认所有这些做法都是多余的,因为这部交响曲就像断臂的女神维纳斯一样,任何补足的努力都是画蛇添足。



作品分析

第一乐章:有节制的快板,b小调,3/4拍子,奏鸣曲式

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从来没有用b小调谱写过交响曲。这个调具有相当阴暗的色彩。舒伯特用b小调写的歌曲,也具有表达渴望甚至哀痛的情感。

乐章的引子从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低音区深处神秘地轻轻传来,它那象讲话一般的忧郁的曲调,是整部交响曲的核心,集中体现了作品的忧郁伤感的基本情绪。乐章中,它同其他两个主题同时得到发展,成为决定整个乐章发展部的枢纽。

在简短的引子之后,小提琴用十六分音符构成一个不稳定的进行,中提琴和低音弦乐器则用轻柔的拨弦参与陪衬,这完全是舒伯特歌曲的钢琴伴奏的前导。随后,悠缓的第一主题(05段00分24秒)由双簧管轻柔地奏出。这个主题具有独立的乐段形式,是旋律加伴奏的结构,接近夜曲或悲歌的范型。

第二主题(05段01分24秒)由大提琴深厚的声音奏出。这支旋律近似于维也纳生活歌曲的曲调,也有舞蹈性的因素,它那大调的明朗色彩、纯朴的和声、伴奏中的切分音符都传达出一种比较愉快和兴奋的情绪,稍微减缓了第一主题那种郁郁寡欢的气氛。

随后,出现了停顿和斩钉截铁的和弦,第二主题得到了紧张的发展,并融合进第一主题和引子主题,突出了交响性。

发展部(05段00分00秒)以引子主题为基础,该主题由全体乐队雷鸣般地奏出,接着便被分割成几个片段。弦乐汹涌澎湃的同时,管乐群和定音鼓敲打着符点节奏,发展部的高潮曾被称为“交响乐大战。”

狂暴的音乐很快消逝,接着是乐章的再现部(05段00分00秒)。乐章的尾声(05段00分00秒)像发展部一样,一开始就达到强烈的高潮,但立即又冷却下来,由单簧管和双簧管极弱地奏出开头几小节的悲凉音调,并由全体乐队重复,然后音乐短暂地停顿,最后以四个强有力的和弦结束。

第二乐章:流畅的行板,E大调,3/8拍子,奏鸣曲式

这一乐章采用了省略发展部的奏鸣曲式。虽然没有发展部,但两个主题在自身的呈示中以包含了发展,因此并不缺乏乐思的展开和发展。

第一主题是弦乐器宽广的咏唱,温柔而和谐,伴随着弦乐器缓慢的拨奏,把听者引入平静而明朗的幻想世界。随着音乐的发展,整个乐队的步伐变得坚定,但很快又沉浸到开始的温柔情绪中。

第二主题(06段03分11秒)先由单簧管孤独地吹出,弦乐组在下面轻柔地伴奏着。它那朴实无华的曲调和整个气氛给人的感觉是宁静的,但隐含着忧愁和痛苦。第二主题的呈示本身也有相当规模的发展,特别是其中奇妙的移调进行,使音乐的色彩富于变化。

再现部(06段06分13秒)重复了两个美妙的主题,音乐进行到尾声(06段12分01秒)。第一主题的片段似乎为我们奏起了不情愿的爱情告别曲,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拨奏依然如昔,小提琴组则“孤独”地奏出高扬的旋律。音乐极弱的力度,也许用耳语才可以恰当地形容。音乐渐渐消逝在无声无息中,给听者留下无限满足又留下无尽的怅惘。


2
发表于 2019-4-4 13: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本溪
好资料,又学习了一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9-11-26 12: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本溪


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9-11-26 12: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本溪


西诺波利指挥德累斯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15 01: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