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nicol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DIY CD机之制作报告;瞎做,大侠们见笑了(小猫慎入)。[贴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5-19 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最早是在今年2月的时候,就有了自己作一台CD机的想法;当时仅仅是想充分利用自己的一台老的45X光驱;后来随着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在坛子里泡的时间越来越长,知识的不断积累,所以在原有的想法上更上一层,说起来真的很惭愧,我的发烧水平和大侠们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只是从小就养成了东拆拆西拆拆的毛病,加上还有一点电脑DIY的知识,所以就有了这么个东东。
在AF2000版主、老包、小澄等前辈的帖子的指引下,在广州解放路一带淘到了NEC6X外置SCSI光驱,最开始只是把外置光驱的外壳拆开,把光驱和电源分开(仍旧使用原有电源),加上在广州丽特购买的DAC-AC解码板和R牛,这样最基本的组件就齐全了。
当第一版出来的时候,可以说仅仅就是能响,谈不上什么效果,因为很多地方如机内连接线、转盘的供电部分等都是凑合着用,有点委屈那台HP100A了。
废话太多,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制作过程:
整台机的零件有:NEC6X外置SCSI光驱一台,双9V+双18V R型变压器一台,丽特DAC-AC解码板一块,双9V环牛一只,双15V环牛一只,自制7805和7812电源板各一块,二手日本EMI型过滤器一个,原音A200功放机箱一个,其他如RCA插座、机内连接线、固定螺丝若干。
刚开始的时候,还不想把光驱拆开,因为觉得碟片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内应该稳定性更好一些;后来仔细想了一想,觉得原配光驱的CD盒以及进出仓方式较繁琐,而且因转盘马达等带给CD的震动和碟片旋转时产生的上升气流应该是碟片震动的主要原因,而且在机箱内也可以说是一个封闭的狭小空间,并且因为整机重量达到7KG以上,所以在防震和稳定性上应该比原配CD盒更好,原有设计应该是对价格的一种妥协;于是就照着老包在网上公布的图片来了个依样画葫芦,拆除了CD外壳、进出仓的马达和铁架、原有的耳机插孔和音量调节,将电路板上无用芯片的供电脚断开(注意:断脚时一定要小心,分清楚哪些芯片无用,别象我拆坏了两台),以及把电路板上与进出仓马达等有关的三个跳线短接(要不然光驱老是报告读碟错误),把原来的播放、停止、前进和后退四个按钮用八线排插线、万用板和轻触按钮引到前面板上;最后转盘的体积比原来大大的缩小了。
DAC部分,我是这么考虑的,因为要把整体成本控制在1500内,所以选用了丽特的DAC-AC成品板(450元)和R牛(60元),虽然有点贵,但是考虑到丽特的名声和口碑,应该还算是可以的。
其实我最费脑筋的是转盘的供电部分。原有电源虽然是日本原产的开关电源,质量有保证,可是因为开关电源的自身缺陷,和第一版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最终决定自己制作。某天在解放中逛街的时候,发现了有现成的电源空PCB买,就按照板上的标记一个一个的焊接上(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地方,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摸过电焊枪),因为电源板的输出设计是+-xv,因为转盘并不需要负电压,所以在PCB板上插7905和7912的位置上把2、3脚短接,这样就得到了+5v、+12v、+15v和+9v,其中+5v和+12v给转盘用,+15v和+9v留着给以后升级使用;考虑到市电的干扰太大,房间的地线连接不好,所以在3个牛前面加了一个日本二手的EMI型电源过滤器,而且并没有接地,加上电源板上的电容,总的滤波电容容量达到15000UF以上(也不知道够不够,还是过头了,这里请大侠们指点);在选用变压器的时候,因为不想把7805和7812的压降搞得太大(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发现把压降控制在3~4v的范围内,7805和7812的发热量比较小,开机2小时后,散热片的温度在50~60度左右),以及电源质量更干净,所以给+5v用了一个+9v的环牛,+12v用了一个15v的环牛;至于DAC的供电,当初就是买的丽特的套件,也就没去管他。制作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小插曲,如把电源板的输入和输出接反,烧掉7805和7812给一块等等。
外壳是最费时间的。刚买回来时,是一个功放机箱,前面板上只有两个给发光二极管和电源开关预留的小孔,所以自己开了四个孔,给播放键用。顶部靠右开了一个140mm*140mm的方孔用于进出CD;至于舱门,设想了两种方法,一种是仿随身听的那种弹开门方式,一种是仿SONY SACD机的滑动门方式;最后定型用后一种,原因有二:1、弹开门的卡口和开门按钮不好解决,制作不如滑动门简便;2、弹开门的空间使用较滑动门大。在制作的时候,用了铝合金作滑动槽,5mm的毛玻璃作滑动门,实际使用效果较好,有一定的阻尼,手感还可以。至于把舱门放在左边是为了,留出一半的空间用于放置HP100A,加大整体重量,防止震动。
至于效果,这里就简单的说一说:我不敢讲此机能比拟多少钱的商品机,因为声音其中的主观的东西实在太多;在HP100A和K501的配合下,效果比原来的外置光驱加DAC上了一个档次,最大的改变就是声场的扩大和空气感的真实度提升,高频比原来改散了很多,剔除了原有的毛刺感,柔和了很多,不过还是有一点亮;中频在转盘和DAC的配合下,显得比较厚,不过菜青的声音有点冷,听不到太多感情;低频……,现有设备和K501,要是说有多好,连我自己都不行,不过还好我不喜欢POP、ROCK之类的,用于古典正好;至于整体体现出来亮、冷,我估计可能性最大是自制德国MONITOR线材的原因,等明天用古河二手散线做一条再试试。
整机制作耗时近一个月,其过程真的充满了快乐、欣喜;就像自己作出来的菜一样,自己吃就是觉得特别香,到现在心里还是很兴奋。不过,它的缺点还是挺多的,如机内布线杂乱,制作手工太次,等等等等不胜枚举,这些还要靠大侠们指点!!!!
应糟糠的要求,给她上两张像,是美是丑留给大家评论。

机内图01


转盘图01



发疯一样的用了三个牛(一个给DAC供电,另外两个给转盘)


转盘的稳压电路


陶街10块钱买的二手日本电源过滤器


来张其他的,糟糠!^_^^_^^_^



机内图02







外观(未加前面板)


碟片进出口(滑动门)





经过今天下午的一番努力,整机总算完工。上几张图
前面板图


打开舱门时


插上线的HP100A和CD机


CD机背面


可能是引起声音高亮的MONITOR线


前侧面HP100A和CD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28 21:13:16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3 20: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