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12|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谈谈贝多芬作品中变奏曲式的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3 1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澳大利亚
个人认为,贝多芬的作品之所以深入人心,魅力长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对变奏曲这一形式纯熟、恰当的应用。我这里说的主要不是单独的变奏曲,迪亚贝里什么的,而是多乐章作品里的变奏曲乐章。

变奏曲式通常是始于一个比较简单的主题,之后对这个主题在旋律、和声、对位、节奏上不断进行变化,反复呈现,最后把原来的主题以本来面貌(或者稍有不同地)再一次展现并结尾。当然,有时主题再现部分可以省略掉,直接结尾。

我认为这种形式在表达上有两重优势。一方面,它可以表现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开始的主题就像一件事物,简简单单地摆在那里;而每一段变奏就像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这一事物进行再认识。一段变奏可以是在前一段变奏的基础上更深一层,也可能是从一个全然不同的角度独出机杼。每个人看事物的眼光都有一定的局限,因此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一个你自以为已经很熟悉的事物,总有人能从一个新颖的、与众不同的出发点对它进行重新发现,得出令人惊奇但又很有说服力的结论!这种豁然开朗的体会,着实令人兴奋。而贝多芬作品里的变奏曲经常能带给我这样的体会。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听到他的第3交响曲末乐章时那种兴奋难耐,手舞足蹈的情形。就像是和睿智的人谈话,启迪性的观点层出不穷。这可能也是德国人思辨传统的一种体现。

另一方面,变奏曲式又很像是中国传统文学里的“赋”这种表现方式,利用多种手法,一点点地铺陈,一层层地渲染,造成一种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的气势,给听者的情感上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感染,乃至达到一种灵魂升华般的境界。这一点我不用多说,第9交响曲的末乐章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哪怕每天听一遍,听到最后还是难免热泪盈眶。

在交响曲里面变奏曲一般是用在节奏较快的末乐章,而在独奏和室内乐作品中,贝多芬总喜欢把中间的慢乐章写成变奏曲。例如“热情”奏鸣曲、“克鲁采”奏鸣曲、“大公”三重奏等。这又是一种很不同的体验。交响曲就像是在公众场合的演讲,慷慨激昂、风光无限;而独奏和室内乐则像是朋友间的娓娓道来,贴心而随意。

与贝多芬相比,舒伯特对变奏曲的运用就显得稚嫩得多。拿我听得比较多的作品来说,“鳟鱼”五重奏的第4乐章和即兴曲D.935第3首都是以变奏曲式写成,但对主题的演化技巧和贝多芬还有相当的差距,变来变去还是老一套,听不出什么新意。当然,舒伯特在编织旋律方面具有不世出的天才,可以弥补技巧上的不足,写出来的东西还是优美动听,这一点又是贝多芬所没有的。

最后套用一个句式,每个爱乐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贝多芬。我心中的贝多芬所以成为贝多芬,与他对变奏曲的精擅是分不开的。
2
发表于 2007-11-3 21: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英国
慢慢看,支持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1-3 21: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支持LZ,支持有内涵的帖子,虽然个人更倾向于回旋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1-3 22: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LAN
了解,学习,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1-3 23: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还有一位变奏曲的大师:勃拉姆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1-4 00: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市
太复杂,看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11-4 00: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好贴 顶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1-4 15: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写得精彩,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1-4 21: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舒伯特稚嫩?楼主多听听他的最后几部钢琴奏鸣曲吧,尤其是9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21: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我说的是“舒伯特对变奏曲的运用就显得稚嫩得多”。
楼上好像没看清楚我的话。960有哪个乐章是变奏曲式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21: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流浪者幻想曲的第2乐章“变”得还有点意思,不过个人认为与贝多芬的老道相比还是差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7-11-4 23: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老贝还有100多首无编号的变奏曲也,功力大概由此而来 [s: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11-5 04: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德国
老沃尔夫冈换头像了感觉真不适应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11-5 07: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回 9楼(沃尔夫冈) 的帖子

“对变奏曲的运用”说法比较不确切,变奏曲是体裁,不是曲式。你也许说的是“对变奏曲式的运用”吧,不过我要说的是舒伯特“对变奏的运用”绝不会和“稚嫩”沾上边。960没有用变奏曲式,但是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的变奏能说不是精彩而又顺畅呢?变奏、变奏曲、变奏曲式,别把概念混淆了,你的行文让我有一点这个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3: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不错,我对这几个词的运用是不太严密,我写的时候也意识到了。但是我写的不是学术文章,而是一点个人的听乐体验,处处咬文嚼字的话会影响到可读性。既然您能理解我的意思是“对变奏曲式的应用”,就说明我的不严密还没有达到引起误解,影响沟通的程度。严密性和流畅性、可读性很多时候有一种互斥的关系,要在这两边找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有时不是很容易。我会继续努力。
另外我那句话还有一个限定语——“和贝多芬相比”。舒伯特要是和我比当然要甩出几百条街,但是和贝多芬的精擅相比,总体上讲还是有一定的距离;960我听的也不算少,但感觉和我前面提到贝多芬的那些乐章颇有不同,精彩之处不在于变奏,这就是我个人现在的感受。
当然,您的感受对我也有一定的启发,再听960时我会注意它的演进手法。
论坛本就是分享感受,交流想法的地方,能得到积极的回馈我感到很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11-5 17: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顶。没听过这么多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11-7 00: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变奏曲式的准确定义是:

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就是说呢,变奏曲式不仅仅表现在变奏曲中,在其他曲式写成的乐曲中也有可能大量运用。相反的,在变奏曲式中也不可能仅仅使用变奏手法。

所以,lz仅仅在贝多芬的一些交响乐中探寻变奏曲式,也许是片面的。
交响乐的曲式结构非常复杂,不能因为有相同的音乐素材反复就是变奏曲,在交响乐中的呈示部展开部都是有可能在重复主题材料的。

经典的变奏曲:ravel 的鲍来罗 [s: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25 17:1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