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167|回复: 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享声MR1全面解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9 13: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享声MR1是2016年9月的【广州HIFI耳机与数字音频展】上发布的,已经有很多用户以及相关的评测/讨论。MR1不仅仅是一个具备平衡输出口的便携播放器,而且拥有极强扩展性,包括多种模式的线路输出、数字输出,可配扩展坞以及各类专用线材,近期刚拿到最新的前级模式输出线材。这个评测重点就是MR1的线路输出和数字输出部分。

一、外观/操作性:
    MR1的体积在现在的播放器里算是比较大的,正面面积和5寸的手机差不多,厚度差不多相当于2台手机,重量倒是不重,250g,和其他中高端播放器差别不大。
    MR1外观工艺上整体看还不错,就是当中这个转盘部分还不够精致,我觉得如果转盘改成金属的,用CNC加工,工艺上应该会更精致一些,不过享声还是认为塑料材质手感更好。
   MR1操控方式类似自家的M1,全按键操作,正面的HOME键、返回键是触控式按键。除了选曲速度不如触控/转盘方式,其他操作都比较顺畅。

    二、关于MR1的声音,前面在高端耳机塞黑黄鹂以及榭兰图的评测里已经有一部分,包括对MR1声音特点的描述,具体参考: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78119
   这里复制一部分,驱动黑黄鹂耳塞的表现:
   
使用MR1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打开MR1的“高性能”开关!这个开关作用实际上是增大了部分芯片的电压,让芯片工作在更合适的状态下,也会输出更好的声音。
    对比L5PRO,MR1这个开关的作用就很直观,如果不开启高性能模式,驱动黑黄鹂,MR1声音与L5PRO基本也就是一个水平,除了中频各自对声音的修饰方式有所不同(中频人声L5PRO是加了点染色,MR1处理得更圆润一些听着会更顺滑一点)。
    开启高性能模式后MR1中频显得更饱满,密度更高,低频动态明显加强,整个空间感明显加大,声音上的气势出来了。MR1高频细节和L5PRO大致相当,不过由于MR1更少的染色,器乐显得更中正更真实一些。
    至此总算是找到了黑黄鹂的最佳搭档:享声MR1,可以真正配得上“中正大气”这四个字。
    估计有人会嘀咕日韩某些高价播放器,对声音处理的也是打磨细节听着很顺滑,和MR1的差距在哪里?其实说白了还是细节还原这个基本能力上的巨大差距。简单的做个比喻,MR1是一张5000万像素的图片做精细的柔化处理,AK240之类的顶多是800万像素的图片做强烈柔化处理。人声倒也罢了,器乐之类的真实感差距太远了。

     MR1单端口推大耳机的表现:耳机HE500,对比台式一体机MDAC5A(USB输入)。
    MR1在中高频细节、分离度上都明显要好于MDAC5A,MR1人声明显要更凝聚、靠前,真实感也更强。MDAC5A在低频动态上稍好一点,MR1的单端口输出功率对付HE500还是有点勉强,因为没有HE500的平衡线,所以没有测试平衡驱动的效果。
台式一体机其实主要瓶颈其实也是在耳放部分。MDAC5A的耳机口出来的声音本身就是偏向柔和,解析不强。不如MR1倒也正常。

    这里重点说一下MR1平衡口,以及线路输出、数字输出的声音特点。
    1、MR1采用3.5mm平衡口,触点定义与HIFIMAN的平衡口一样。关于便携播放器的平衡口标准,前面专门发过一个贴: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85911 ;享声MR1这次使用3.5平衡口也是经过实际测试和反复权衡作出的选择。2.5mm平衡口过于细小脆弱等弊端,不仅是播放器厂商还有耳塞厂商(很难找到高品质插头供应商)都已有深切体会,3.5mm平衡口良好的兼容性以及大量的高品质配件商,应当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更广泛应用的标准。
    这次试听MR1平衡口用了平衡线黑黄鹂加泽丰定制的2.5-3.5平衡转接头。另外试听了HIFIMAN RE600。
    MR1驱动平衡版黑黄鹂相对单端口提升相当明显,声场的扩展可以说是预料之中,而平衡版黑黄鹂中低频密度的提升则是一个惊喜。通常平衡驱动相对单端大多是解析、动态的提升,而MR1驱动黑黄鹂,中高频的细节并没有明显差别,而中频人声变得更醇厚,低频氛围感也有所加强。
    MR1驱动平衡版RE600,横向声场也有明显扩大,不过声音的变化趋势与黑黄鹂平衡版明显不同,RE600平衡口声音的细节、透明度相对单端口有明显提高,低频层次感、控制力有一定提升,低频量感差别不大。平衡版RE600相对单端口可以说是一种飞跃式的变化,整体通透了很多。
    MR1平衡驱动的唯一缺点就是底噪会比单端口大一点,黑黄鹂平衡驱动在播放静音文件时能听到轻微底噪,播放歌曲的时候没感觉。
    这两个耳塞平衡驱动的差别说明:平衡驱动方式对不同耳塞的作用也是千差万别。这和耳塞本身的声音特点,以及播放器本身的声音特性都有关系。不能一概而论。还是要耳听为实。

    2、MR1线路输出
    MR1有扩展坞、各类专用线材等,线路输出使用方便。3月份的上海耳机试听会上就有MR1用户直接带着MR1和扩展坞现场接上台式耳放试听。

错误的线材:



正确的线材:

    首先试听的是MR1标准的线路输出方式:MR1的SAW-LINK口---扩展坞---平衡线输出到耳放。播放器内部设置“线路输出”模式。耳放:小不点8定制版,耳机:HE500,对比解码器:音乐之旅ECD-1(用MR1的数字输出做数字源)。
     线路输出的测试,开始闹了个笑话:用错了线材,如上面第一图里银色的是普通HDMI线是用于数字传输的,没有屏蔽。下面图里那条黑色是享声定制的6N无氧铜屏蔽线,专门是线路输出用的。
   开始测试的时候完全没注意两根不同线材的区别,线材上也没有标记,于是就用那根数字线试听线路输出(因为看着粗一些),听下来感觉不太满意,没有期待中那样的水平,主要问题是中低频密度比较低,声音有点薄,人声听着偏亮,虽然解析力挺好,但整体声音有点不平衡。
  等到这个评测发出来,图片贴上来才被享声那边提示用错线材了。
  换成正确的模拟输出线材再听,这回声音的平衡度就完全正常了,
MR1线路输出真正的水平与ECD-1已经比较接近,二者差别比较明显的是:低频动态和量感ECD-1要更强一些。听中频人声,ECD-1的韵味也会更明显一点。用个大致的量化概念,MR1线路输出能达到ECD-1解码器的8-9成水准。MR1毕竟是一台便携设备,这样的线路输出水平足够优秀了。
    近期又收到了享声为MR1专门定制的“前级输出”线材,这个线材实际上是将MR1的平衡输出耳机口作为前级用,再接到耳放上。享声方面特别做了说明,一是为了解决MR1原本线路输出电平较低的问题,另外MR1的平衡耳机输出(开启高性能模式)实际上与一些台式前级设备的线路配置类似,本来就是可以作为前级用。


    又测试了MR1前级输出方式到小不点8耳放驱动HE500。注意这根线材,有两个3.5平衡插头,一个附带的插头是插到单端口上屏蔽用的,如果不插上用手接触MR1的时候会听到干扰声。MR1平衡耳机口输出,设置到高增益,开启高性能模式,连接到扩展坞,再通过平衡线输入耳放。音量控制到与ECD-1输出一个水平上。
    这回出来的声音中低频密度有明显提升,低频动态已经与ECD-1相差无几。仔细对比起来,MR1前级输出方式在声音的细节上和ECD-1还是有一些差距,也不如原来的纯线路输出。人声和器乐的真实感相对也差一点。在声场的宽度上也有一定差距。前级输出方式可以说是双刃剑,有利有弊,MR1玩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器材搭配选择适合的输出方式。
   

    3、MR1数字输出
   台式数字播放器一向是享声的核心产品,享声的便携播放器也很好的继承了其技术优势,以前的享声M1作为中价位的便携播放器,数字输出表现就很出色,当初也被MOJO作为演示搭配之用。MR1的数字输出水平按照享声的说法是完全可以当作台式数字播放器用的。
    试听对比:解码器:ECD-1,耳放:小不点8定制版,耳机:HE500。
    首先是对比MR1数字输出与台式电脑+USB界面(MDAC5A做USB界面用),这个对比没啥悬念,USB界面出来的声音细节上有明显不足,如同隔了一层纱。MR1数字输出声音清澈透明了很多。
    接着对比MR1与M1的数字输出,这个对比很有趣。对于数字输出,有些人总以为就是1010的信号,不应该有区别。其实数字输出最重要的是时钟抖动(jitter)的问题, USB 界面因为电脑出来的巨大干扰,即使是用异步技术,jitter数值也相当高,声音上与数字播放器比差别也很大。而MR1与M1的数字输出差别就相对小了,具体听感上MR1数字输出的声场整体要比M1大了一圈,空间感定位感更好一点,尤其是听大编制古典,来回切换会感觉M1的声场明显往里缩了一些。至于其他的细节、动态等并没听出有明显区别。

    总结:MR1作为一个万元级的便携播放设备,有两个比较突出的优点:一是其耳机输出口,尤其是3.5mm平衡口,表现出色,作为一个高端的便携播放器已经对得起这个价格。二是数字输出、线路输出表现优秀,有扩展坞以及多种线材,另有多种软件可通过手机电脑等控制,可代替台式数字播放器,解码器。
  
测试数据:
   所有测试基于Audio Precision APX515专业音频分析仪,1KHZ测试文件为16bit/48khz,标准负载32欧,THD+N的测试数据和信噪比都是A计权。
   
注意MR1的输出功率部分,在32欧负载下平衡口的不失真功率与单端口是一样的,虽然音量还能调大,但超过这个功率(电压为2.6V左右),失真会明显增大。特意与享声方面交流了一下这个问题,厂方说明:MR1内部对电流输出做了最高限制,对于较低的负载比如32欧,最大输出功率也就限定在215mw了,增加负载后最大不失真功率也会明显提高。MR1在300欧负载下单端口输出功率达到81mw(对比以前飞傲X7大功率卡,300欧负载下输出功率是57mw),300欧平衡口因为没有相关线材,没有测试,厂方提供的截图,在不失真的前提下平衡输出最大可以达到惊人的8.78V,换成成功率是257mw/300欧可见MR1对于高阻耳机具有极强的驱动力。


MR1的300欧平衡输出最大功率厂方测试截图:


2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14:01 | 只看该作者
测试数据明天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5-9 14: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7-5-9 14: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有点意思 前排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14:27 | 只看该作者
抱歉,线路输出部分这个线材用错了,享声的线材包里有两个HDMI线,其中一根是专门定制的无氧铜+屏蔽线(黑色的),另外一根是数字传输用的普通线(银色的)。二者对声音影响还是很明显的。相关信息等会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5-9 14: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我就觉得ui还是非常不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5-9 14: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前排占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5-9 14: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这不是随身么 怎么给放台机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5-9 15: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前排观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5-9 15: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享声用户帮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5-9 15: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mr1平衡推em帮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15:26 | 只看该作者
线路输出部分更新完成了,前面用了错误的数字线当模拟线材用,声音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15:34 | 只看该作者
帖子还是转到耳塞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7-5-9 15: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舟山
关注MR1。感谢楼主分享听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7-5-9 15: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想问下af2k大大测试模拟输出的时候是否外接了线电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7-5-9 15: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不知道和901s比较的话有何优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15:56 | 只看该作者
wwusswwuss 发表于 2017-5-9 15:45
想问下af2k大大测试模拟输出的时候是否外接了线电呢?

你是说把MR1的USB接上外部电源?我没有这么做,测试的时候电量基本是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7-5-9 16: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af2000 发表于 2017-5-9 15:56
你是说把MR1的USB接上外部电源?我没有这么做,测试的时候电量基本是满的。

线电有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7-5-9 16: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江门
9999还不给个触摸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7-5-9 16: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af2000 发表于 2017-5-9 15:56
你是说把MR1的USB接上外部电源?我没有这么做,测试的时候电量基本是满的。

是的,这样做会对音质有所提升,因为处于这种模式下mr1会跳过电池,而使用外部供电,可以理解为是个台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13 11: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