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简单”开箱和“初步”体验,是因为时间仓猝,拍照用的是手机而不是单反,而且使用也没几天。因为这款耳机用户相对较少,可能网上的每个帖子的内容都会影响它的市场,所以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我会尽量客观的描述(当然听感比较主观,这个没办法)。
在LD的支持下,用2298元券买了这款耳机,因为本人纯爷们,所以买的黑色的(还有银色的一款,应该更适合女生)。FLOW应该算是CLEER当前(截止2019年8月)的旗舰产品,据以前网上的文章介绍,是厂家期望和SONY MH1000XM3和BOSE QC35II竞争的一款产品,其主要特点包括:
以上是本人比较关注的特点,其它一些特点大家可自行搜淘宝查看。
1of2:简单开箱篇
2of2:初步体验篇
关于蓝牙:
长按开关键2秒,可开关耳机的蓝牙模式。默认连接为规格最高的LDAC编码、偏重音频质量、96KHz/24bit/990kbps。在此模式下,音频的质量还是相当高的,基本上和有线模式区别不大。不过在把手机放在裤子口袋里、耳机戴在头上的最典型情况下,蓝牙偶尔会出现断续的情况,这点和我用过的WH1000XM2比较要差一些,后者从来没有出现过断续。看来这款产品蓝牙连接的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另外,包装上说明也可以支持APTX但是没细说,我还没来得及切换试验,究竟是APTX、APTX-LL还是APTX-HD不得而知。不过有了LDAC,APTX-HD都是浮云,除非其连接稳定性超过LDAC。以后如果我无法忍受LDAC的断续了,也许会切换到APTX-HD试试。
关于降噪:
蓝牙模式下降噪开关会开启/关闭降噪功能,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官方的参数是降噪30dB,比起一些被动降噪的入耳式耳机号称的26dB的效果还是明显很多,而且有个好处是,开启降噪的时候,没有QC35II那种气压变化的感觉(1000XM2也没有),就感觉周围的噪声瞬间消失了。说来奇怪,没有降噪耳机之前,从来没有意识到周围的噪声这么大,可能是耳朵适应了的缘故吧,我是在夜晚安静的小区里使用的,直到那些声音消失了,才发现周围原来有那么多高频噪声(大部分来自于树叶的沙沙声)。
至于降噪效果的比较,手头已没有1000X和QC35系列耳机,所以没办法比较,但是主观感觉效果还是相当好的。不过指望过滤所有的噪声是不现实的,这点所有的降噪耳机都做不到。降噪开启时,仍然可以听到周围轻微的谈话和汽车开动的声音。
关于环境声感知:
是这款产品的一大特色,除了降噪按钮,还有一个独立的环境声按钮,单击时轮换开启普通模式和人声模式,同时降噪关闭。两个模式的不同在于,普通模式允许所有的环境声进入,而人声模式仅允许人声进入。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用的功能,只是启动时会出现英文语音提示“Ambient Normal”和“Ambient Voice”,占用时间;本来这个功能应该是用于临时交谈或聆听环境声的,多了这个提示会有延迟,感觉有点不便。
关于触控:
左耳单元外侧支持双击启停和4个方向的滑动触摸控制(上下为增减音量,前后为下/上一曲),功能很好用,同时也比较灵敏,需要多适应才可以避免误触。
关于NFC:没有NFC手机,没试过。
关于可更换装饰环:机身带的是钛银色的环,包装里额外送的是玫瑰金色的环,旋转即可拆装,比较方便。
关于耳机单元:一开始对这个“40毫米专利的创新Ironless无铁芯耳机单元” 是有一些期待的,实际一耳朵听下来,还没发现相对于其它“非无铁芯”单元的区别,有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音乐类型的增加,慢慢比较和发掘吧。不过还是很喜欢厂家在技术方面有创新的,这点值得鼓励和支持。回头有时间了,准备写一个关于耳机各项新技术的帖子。
关于音质:这个是最关键,也是最难客观描述的了。因为是新耳机,使用时间也不长,所以只说说初步感觉吧。
在有线模式下,音质还是很好的,三频较为均衡,低音不薄,解析也还不错,小金标认证不是虚的,只是和开放式大耳比较的话声场稍窄,对于封闭式耳机,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另外就是灵敏度相对不算高,但是手机直推也没有任何问题。
在LDAC蓝牙模式下,和有线相比,我这木耳听不出太大区别。
关于其它方面:
1、做工:非常好,加工精度很高
2、材质:以塑料为主,但是感觉很结实
3、耳套和横梁:耳套和横梁内侧都是软皮质,非常舒服。另外个人感觉耳罩稍微小了一些(但是耳朵没有被压住),两侧夹头压力稍微大一些,这个感觉因人而异吧
4、配件:音频线就是1.2米长黑色,两头带普通3.5毫米立体声插头,线材软、细;microUSB线就不说了;还带一个飞机上的转换插头。
初步总结:这款耳机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功能较多,降噪效果明显,音质很好,如果有缘分,是除了SONY WH1000X系列和BOSE QC35系列之外的另一个值得选择的产品。当然,也期待厂家后续能推出更好的改进型产品,使HIFI行业百花齐放,避免垄断,造福各位烧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