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zhzhzh 于 2019-8-26 18:54 编辑
笔者拿到这款耳机已经一段时间了,直接讲讲听感,和有线版本ANANDA还是有点不同的,这里和大家简单讲解下,驱动力个人感觉中等,既没有推过也没有推力不足情况出现,声场在目前并不算大,可能是新机的缘故。声音整体风格和ANANDA一样,在高频表现上则稍微柔顺些,这是目前听感,我将会持续煲机,并更新听感,感兴趣朋友可以关注下。
还有几点其实可以关注下,其一是在无线模式下,支持24BIT/96KHz音源传输,在USB模式下可以达到24BIT/192KHz;其二是支持HWA、LDAC、apt-X、apt-X HD协议。此外,还配备了USB type C接口。整体来看,这款产品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8月15日凌晨三点更新
今天出差,带着这套Ananda-BT样机,这次拿到的样机带有HHIFIMAN最新的耳机保护盒,还有耳麦线材以及一个USB充电线,当然也可以作为USB type-C“解码耳放”一体机,PC作为音源,之后耳机当做解码耳放。还有一点要声明,这是一款纯无线耳机,并不能接3.5mm耳机线。
为大家展示下耳机的保护盒。
整体大小还是不错的,而且手提很方便。
配件部分。
Ananda-BT版本外观,其实和有线版本的Ananda相差不大,而且无线部分不影响佩戴。整体做工相比有线版本Ananda来讲,略有提升。
更新零售版本,说说给笔者感受,直接上图。
这是零售版本的包装盒,整体感觉更加小巧,其实也更有实际意义,这个后便讲
这次零售版本把蓝牙版本Ananda直接装在了耳机保护盒中,并配有说明书
USB线材也完全不一样了,这种材质在线材弯曲时候,并不容易被折断,对线材有一定保护作用
1、直接用官方最新耳机大耳收纳盒作为里侧包装盒,不用再购买新的保护盒了。之前我以为样机方便运输才采用的便携收纳盒。 2、USB充电线外部材质发生变化,因为来回弯折带来的易损性进一步降低。 3、相比样机,零售版本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初次连接和后续连接没有再出现断连情况。
因为整个零售部已经出来了,因此我会以零售版ANANDA-BT为主,煲机后为大家带来和有线版本ANANDA的简单对比。
8月26日更新ANANDA-BT版本听感,因为传播方式不同,无线版本和有线版本不做详细说明,只做简单听感介绍。
ANANDA-BT零售版本煲机已经有大概120小时左右了,官方建议煲机时间在150小时,个人反正觉得100小时就可以了。目前整个耳机的听感从个人角度来讲,表现最为稳定。这款耳机是否可以直接粗略的看作是ANANDA有线版的“无线”版本?笔者认为,不能。
你可以直接看作为一款全新的无线平板大耳,其声音和有线版本ANANDA有明显区别。如果你不想特别麻烦,不想折腾前端搭配,而是想直接选购一款高端无线连接的HiFi大耳,那ANANDA-BT完全可以作为备选耳机。其实之前很多朋友都在问,这款耳机的定位人群是谁?
不想为系统搭配折腾的用户;退烧平板耳机的用户。
声音点评:
我自己就用苹果手机连接,虽然ANANDA-BT支持HWA、LDAC、apt-X和apt-X HD等多种协议,但是苹果目前仅有AAC这一制式比较“高”的协议,无所谓了,方便就行。
先来说说个人感受,这应该是目前听过的无线耳机里,音质最好的大耳之一。当然,笔者并没有特别提到平板,原因是目前仅有HIFIMAN一家做出了无线平板儿大耳。不过从声音来讲,目前仍旧名列前茅。首先是其声场表现让人印象深刻,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都是我听过的无线耳机中,声场规模感最佳的耳机之一;其次是中频的润泽感,也做到和HIFIMAN传统有线平板耳机类似风格(介于HIFIMAN Edition X V2和ANANDA有线版本之间);最后是声音的层次和听感,还是长时间听不累,这和声音信息量有关系,蓝牙版本信息量密度并不算大。
首先来说说声场,其实HIFIMAN家的平板耳机声场规模并没有森海塞尔HD800系那么夸张,但是也没有HD650横向那么狭窄。本来以为蓝牙版本会比有线版本的ANANDA声场要窄很多,其实不然,ANANDA-BT版本的声场仍旧非常大,个人推测和耳机内部的解码耳放驱动力有很大关系,官方介绍是用了R2R2000播放器的部分技术,换句话讲,推力是可以保障的。这就带来一个问题,ANANDA-BT声场是一个怎样表现?适应交响曲目是否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ANANDA-BT声场近似可以理解为圆形,左右两端稍有延伸,但相较于椭圆,还是有一定距离,这里指的是纵向声场表现,我们都知道交响乐规模非常大,通常也是编制最为齐全的管弦乐团类型,ANANDA-BT可以清楚的判断出前边提琴和最后长号、定音鼓、打击乐之间的距离感,这种纵向的层次感,可以清楚的体会出来。
其次是人声的润泽感,这点继承了HIFIMAN耳机在人声表现上的一贯温润细腻感,当然中频密度适中,信息量并不算大。当然中频的韵味还是有的,音染存在,人声表现并不算直白。
最后和大家讲讲和有线版本ANANDA的不同,我耳放用的依旧是声韵晶体管耳放金牛座MKII,这套搭配下来,其实声音就“直白”了一些,如果搭配胆耳放会让声音过暖,个人不喜欢这种声音。另外容易出现过推情况,这样就会使高频不耐听,低频量过少,最终导致耐听度下降。加上消费者前端差距过大,因此很有可能让大家在网上分享的听感,并不具有参考性。当然,从瞬态和动态来讲,还是有线版本的稍好些,能让你听的更爽。总体来讲,ANANDA-BT更加适合听音乐,工作累了佩戴后休息调整;ANANDA更适合折腾,加上可换线设计,也更有可玩性。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对比说明,两款耳机定位就不同,因此不具有可比性。
随着煲机时间增加,后续会带来较为详细的曲目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