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楼
发表于 2024-6-12 14: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海淀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4-6-12 15:03 编辑
主要是感觉问题有点过于基础。三个人基本是近代古典音乐的三个连续发展时代,前后都有一定联系,也有距离。主要可以从时代背景加以理解,另外就是一些指挥家角度的准专业评论。
一个个人观点,没太看到网上类似信息。除了内涵角度,单纯的音色角度,应该有作曲家本人所处的母语原生地区文化习惯有关系。
比如都是后浪漫派,马勒老师辈的布鲁克纳基本还是纯德奥那种严谨紧凑的色彩,显得拘谨之中求突破那种套中人的色彩。而马勒是东欧人出身,他结合的是一定草原文化和东方文化的氛围,比如有些柴可夫斯基的旋律,还较早的突破到了拼接形态的结构构成,比绘画界的康定斯基还早毕加索更是马勒死后才出道的。从马勒和布鲁克纳的关系可以看到,马勒是一个探索型的超前天才。布鲁克纳在学校举行自己新作品发布演奏会,最后音乐系的那些混子们半途基本走空,只剩下马勒和几个学生坚持在听。
至于到了1920年以后的近代阶段,各种现代艺术层出不穷,地域色彩又进一步被弱化。但是还有一点。这个时代还坚持后浪漫的作曲家就是老肖。他的音乐色彩背景也是和苏联的时代背景有一定关系,同时也有很大的现代音乐的冷碎色彩。
从时代背景角度搜索相关信息,可以展宽欣赏角度。这种背景信息的关注本身,是一个有宽度的欣赏领域。所以,并非就事论事搞突击直接解决个别问题的模式,而是一种经常性的不断展宽的过程。很多新的问题点,其实是在探索中才可能产生的。一开始连问题都不大可能有高度,这应该是比较正常的普遍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