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0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捆绑三部曲之线材篇】诺亚,米来与VHAUDIO对比评测 && 线材选购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8 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捆绑三部曲之线材篇】诺亚,米来与VHAUDIO对比评测 && 线材选购建议

随着天气渐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捆绑党,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器材的搭配问题了。其中最多的疑问就出在线材以及耳放的选购上。在这篇文章中,先只讨论前者-对录线,我希望能够通过对三款档次定位不同的线材对比来使一些捆绑新手对线材的选择有更多了了解,并且会在最后给出一些个人建议,来让大家更加理性的对待随身线材。


文章结构:A)序言(见上)
          B)三款线材的介绍
           C)三款线材的声音对比分析
          D)再评米来
          E)线材的选择与购买建议


B)三款线材的介绍:
1)米来:由梁少锋制作,线基为纯铜材料,F12插头,长度约为10公分;
2)诺亚方舟:(以下简称诺亚)张扬老师制作,线基为铜银合金+无氧铜包银材质,同米来一样是由三股线制成,F12插头,长度为15公分;
3)VHAUDIO:(以下简称VA)上海的老姜帮我制作,线基为VHAUDIO公司出品的单晶银材料,F12插头,长度为15公分。


C)三款线材的声音对比分析:
  器材:ZVMod 60G(两红色BG版),Black Ice(BG版),ER4B
  曲目:童丽"叹十声",My Chemical Romance"Welcome To The Black Parade",舒伯特第五交响曲-Symphony no 5 in B flat major


1)米来:
a)高频:由于对歌曲和之前自己的器材的熟悉,所以当换上米来时,声音的素质差别就立刻凸显了出来:在"叹十声"中,古筝声被真实的还原出来,声音纤细,延展极为到位,完美的诠释出了歌曲本身的凄凉感,这真的是使我耳前一亮。但是经过仔细聆听,在由新鲜感所带来的兴奋情绪渐渐消退后,我发现了一个小问题,就是虽然高频的还原十分准确,高音细节也很清楚,但是在听"叹十声"这首发烧流行时,却真的有些不够引人入胜,换言之,就是古筝声音很动听,但是自己作为聆听着却无法投入感情进去,总是感觉很客观。反复品味后,发觉原因就在于高频的音色有些许干枯感,虽然延展出色,但整体缺少"颤音"这个高频味精,这就使人感觉有些缺乏味道了。

b)中频:同样是"叹十声",借助解析的优势,童丽的齿音极为清楚,人声的位置适中,并没有出现突兀感。中高频的衔接非常令我满意,也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大亮点了。缺点的话,就像刚才的高频一样,人声有些窄,缺少立体感,歌手好似在狭长的冷库中演唱,声音带有明显的空气感。乏于感情,或者说冷静理性的声音,在播放童丽的歌曲时还是比较别扭的。

c)低频:米来的低频属于量感适中,质感出色的类型。在那首流行朋克的曲目中,阵阵鼓声非常的紧凑,低频面积感不大,所以整体不显任何的散慢。此外,低频的弹性也是我非常满意的,声音充满了力量,就像一个小炮管不停的发炮一般冲击我的耳膜。低音的下潜虽不能说极为出色,但仍然可以算是上乘之作了。

d)声场:虽然BI本身就是大声场的耳放,但换上米来线后,声场的变化还是清晰可闻的,这也是米来强大素质的另一个体现。具体来说,声场的最大进步就是横向的延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听"舒伯特第五交响曲"时,声音非常开阔舒服,乐器拉的很开,没有丝毫的拥挤感,这也是我在借来米来后一直用它听古典交响的原因。

e)解析:解析对米来来说又是一大特点,无论是高频的声音细节,中频的人声齿音,还是听交响时乐器的分离,都显示出了其解析的强大。而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在听摇滚时,细节过多会造成一定的混乱之感,影响兴奋情绪。当然这算是鸡蛋里挑骨头啦!

小结:米来可以说完全体现出了铜线高素质的特点,无论拿出哪个硬性指标,都能够将素质二字显露无疑,这也是初次听到时让我耳朵一震的原因。但是同时,过于客观冷静的声音,或者说音乐味的不足,使其在聆听音乐时被局限在了特定的类型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有了后面的"再评米来"。


2)诺亚方舟:
a)高频:诺亚的高频就不像米来那么的具有侵略性了,主要是在延展上没有达到米来的高度,因此缺少些刺激感。但是高频的细节并没有因此而有过多的缺失,应有的细节依然是能够捕捉到的,只是在具体细节的表现上没有米来那般突出和清楚。在高频的声音特点上,诺亚要更加丰满些,古筝横向的堂音十分富于韵味,吉他的余音也如水滴般清澈迷人。米来与诺亚,两种不同"身材"的高频,一个胜在素质与细节,另一个则是靠声音的立体感吸引听者。

b)中频:诺亚的人声明显比米来带有更多的感情,童丽的声音不再是干瘪、无力且冷静的,而是更加有立体感,明显感觉到声音不是由口中直冲出来,而是由嗓子里酝酿而来的。人声的位置与米来相近,并略微更前一点点。中高频的衔接上,二者差距明显,诺亚不及米来那么顺畅自然。诺亚的人声反倒与声场的结合更为紧密,好似歌声可以传至空间每个角落。

c)低频:诺亚在低频的量上要略多于米来,面积感也稍大一些,但在质上,两者就存在这明显的差别了。首先是低频凝聚感,诺亚不想米来那么紧凑,虽然在鼓点密集处没有出现混乱感,但是比较之下还是有些散,不够集中扎实。然后是低频的下潜欠缺些,当然这也是对比米来得出的。鼓声感觉还没沉到底就嘎然而止了。虽然弹性还算不错,可是下潜不到位就容易让人在听摇滚是感觉缺少那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d)声场:诺亚的声场没有米来那种出色的横向扩展,而是更接近于球形,其实自己之前一直在用诺亚配合BI,由于BI声场很大,所以平时察觉不出线材对声场有何影响,只是米来的加入才使我感觉到原来线材也能改变声场,当然这种改变绝不是像对三频的影响那么的明显,而是通过反复对比才能掌握的。

e)解析:诺亚的解析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只可惜棋逢对手,遇到了米来,所以只能甘拜下风了。当然这种失败更多的还是体现在了高频的微小细节上。若不加对比,诺亚的解析力也是属于上等水平,对于听交响时的乐器分离是毫无问题的。

小结:从铜线到铜银混合线,风格与素质上的差别渐渐显露出来。可以说张扬老师一直喜欢用这款线基作为制作P2S、P2B等高端线的材料还是有根据的,因为它既能保留银线带来的感情味道,又能摄取铜线自身的素质特点。应该说对于各种音乐类型的演绎,诺亚都是能够胜任的。


3)VHAUDIO:
a)高频:当这条线拿到手刚开声时,最打动我的就是声音的高频和中频表现了,它也是我第一次体会到除了耳放和耳机,原来线材也能为整个系统提供如此精美的音染!下面就让我细细道来:VA 的高频延展居于诺亚和米来之间,并更靠近米来些,虽然不像后者的高频那样带有明显的刺激性,但也可以说是略带侵略感了。在音色上,VA与诺亚更相像,就是同样拥有"丰满的体态"-声音的回响好似在空中摇曳并且颤音丰富使人陶醉其中。但与诺亚的不同之处在于VA的高频更加温暖湿润(这个比喻我曾用在Tomahawk的高频上)。目前为止,三条线的高频可以说一个是"脱水版"-米来,一个"吸水版"-诺亚,一个"水嫩版"-VA。VA下的古筝真的好似每弹奏一下都会从琴弦上跳出许多晶莹的水珠一般,湿就一个字。

b)中频:如果比较人声的感情,VA又会是最出彩的。童丽的歌声在米来下只能说是"硬唱"-声音干冷,缺乏立体感;在诺亚下可以说是"吟唱"-带有其独特的感情味道且声线温暖;而在VA下,我的女神终于成为眼神暧昧,眼角含泪,朱唇颤坠的楚楚"淫唱"了!说完感情再来说素质吧,VA的人声位置要略靠后于米来,但差别不算大,需要仔细对比才能听出。齿音上,VA与诺亚相当,有些地方的齿音不像米来那么细节清晰。在中高频衔接方面,VA的表现要比诺亚好不少,衔接比较顺滑,但是仍不及米来那般变态的自然流畅。总的来说,能够听到这么迷人的中频我已经心满意足死而无憾了。

c)低频:VA的低频量感要大于米来,而稍少于诺亚,但在听这首流行朋克时,却不显量感的缺乏,甚至由于质感的出色,比诺亚还要更适合Rock,因为后者的鼓声确实有些散。VA的低频下潜和弹性都达到了米来创下的高度,甚至在下潜上还要略优于米来一些。

d)解析和声场:VA的解析水平与诺亚相差不多;声场方面,声场的大小是介于以上二者之间,但更靠近米来些,但是横向的扩展无法达到米来那种纯平的横向声场,而是略带弯曲的椭球行。


总结三条线材的声音对比介绍就写完了,可以说绝对是三条风格各不相同的随身对录线。米来就像一根锋利的小冰锥,寒冷且纤细;VA 则是滴着甜水的奶油冰棍儿,美在眼中,爽在口中;诺亚则是一瓶冰镇矿泉水,握着祛暑,喝着解渴,绝对的实用主义。若是只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米来就是"靓",诺亚则是"暖",而VA就是"润"。


D)再评米来:
通过上面的对比,我发觉诺亚虽然整体素质差于其他二者,但是其多面手的特性使它能够适应任何的音乐类型,并表现良好;VA在听流行或摇滚时绝对是无敌的,但在演绎古典乐时却显得欢快,有点太过活泼;米来处理起古典乐,尤其是大编制时,依靠强大的素质和冷静的风格,真的是游刃有余,可是之前那发干的中高频对注重人声表现的流行乐来讲确实是不对口味。

关于米来的高素质低听感,我也和老姜交流过,他的建议就是改变搭配,因为咸菜与音源、耳机之间同样存在一个搭配合理与否的问题。真的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是啊,曾子曰:一条内裤一张卫生纸都要巧妙搭配,何况一套系统的血脉神经呢?!于是便引出了这"再评米来"。

器材:ZVMod + Hornet + TF10

Hornet的特点在之前的评测有详细介绍过,它自身的素质不错,而且声音精致,带丝染色,音色偏暖,尤其是高频非常圆润剔透,很讨好耳朵。TF10则是声音平衡的耳塞代表,作为系统检验耳塞再适合不过了。关于声场,解析,低频的改变这里就不赘述了,我还是将重点全部集中于高中频的改善上。

同一首"叹十声",Hornet与米来的配合可以说有些脱胎换骨的感觉。原本干硬尖细的高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颤音丰富,细节华丽,延展优秀的古筝之声。原本Hornet的高频风格就是圆润和细致,再加上米来自身的延展素质和细节解析力,强强联合使这首歌更具魅力。

再来听童丽的演唱,声线也不再那么狭窄单调了,而是更富立体感,人声感情也比之前要增添许多。中频的改善虽是明显的,但是仍然有一点不足让人比较无奈,那就是歌手在演唱时的空气感依然比较重,吸气呼气的声音要重于另两款线材,让人在聆听时会产生一种"有力使不上"的别扭感觉。

这套系统也许仍不是听流行最适合的组合,但器材改变带来的声音与听感的巨大变化确是不可否认的。也再次证实了一点,就是线材与其他器材一样,也要注意搭配问题。

E)线材的选择与购买建议(以下文字主要为初烧捆绑的新手以及学生烧友而写,老烧与米人请忽略)
a)重视线材
  线材作为一套系统的血脉神经确实是起着不小的贡献,其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将声音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降至最低点。我喜欢将线材比喻成道路,声音则像汽车一样从"道路"驶过,素质差的线材好比狭窄的胡同,只会导致"交通"拥堵,使整套设备的表现大打折扣。但是请注意,我所说的重视线材绝非是将目标只投准高端产品,而是在了解到线材作用的同时,摒除掉拖后腿的低素质线材。

b)适度投资
  在投资上,我还是继续使用上面的那个比喻,就是并非线材这条"道路"越宽就越好,其实只要声音能够舒服的驶过这就足够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线材的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不少人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上次的"北京大聚会"上,我曾问过张扬老师,说咱们不计成本的话是不是也能做出ALO那种高端线?张老师说只要买到线基再付出时间调试应该不成问题。但他紧接着说到:适可而止啊。适可而止这四个字对我的触动极大,是啊,只不过是一套随身的器材,何必为了那有限的素质提升而付出将近半套系统的成本,只为了一根连接线材呢?更何况系统本身的声音素质就摆在那儿了。其实这次我本来想借那条195美刀的ALO来与国产线一较高下,可惜没有成功借到。但是对我而言却没有一丝遗憾,因为即使听到了,就算声音好过所有线材,我也不会兴奋动心,更不会向大家推荐,毕竟一根小两千的线带来再大的提升,也不及将它投资到改善音源或耳塞带来的进步大。

c)合理搭配
  接上一点继续说,搭配的合理其实要比盲目追求昂贵的线材来的实际和有效得多。就像已经还给锋哥的米来,这么一条素质出众的线材,却不能在我最喜欢的一套设备上有全面的发挥,这就说明线材同样有自己的个性,而越是高级线,其个性也越明显突出。能否让他们和其他器材和睦相处就要看建设者是否认真研究挑选了。总的说来,高端铜线对于对于素质的提升最明显,但缺乏音乐味是一大缺点;而银线则是更偏向于听感的改善与音乐味的加深,可长时间弯曲后易折是一大苦恼;诺亚作为铜银混合线的代表,既有人认为他全能实用,也有人评价他太过平庸缺乏特点,这就要问问你自己的耳朵了。总之,购买之前多听多看还是必不可少的。

d)选购捷径
  线材的购买是捆绑党们必不可少的一步,怎么能有效节省银子呢?我一直的建议就是蹲点二手区,因为时常会在那里看到出线材的帖子,不管多好的,多烂的,甚至自己DIY的线材都会出现。能够少花至少30%的价钱买到心仪的线材,确实是美事一件!


写在最后:
作为捆绑三部曲的当头炮-"关于线材对比与选购建议"就写这么多了,后面还会带来音源LO对比和便携耳放的评测。最后我还是要感谢锋哥借给我米来线,虽然已经有些不舍的寄了回去,但它的声音却深深印在了脑海中。而最冏的事情也发生在我送走快递之后,躺在床上突然发现我还没来得及给米来照相。。。


                               C3STAR 2008.8.28

DSC00892.JPG (39 KB, 下载次数: 55)

DSC00892.JPG

DSC00893.JPG (40 KB, 下载次数: 31)

DSC00893.JPG

米来.jpg (88 KB, 下载次数: 40)

米来.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26 05: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