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试听Amiron——很不一样的味道

查看数: 20589 | 评论数: 53 | 收藏 2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7-3-26 12:01

正文摘要:

最后摆一张图,松下的小无反相机真的很方便,锐度很不错,由于电子快门的缘故,快门速度到1/10秒都不用担心会糊。

回复

董益峰 来自 上海市宝山区 发表于 2018-6-24 23:42
stillbeast 发表于 2018-6-11 18:27
毕竟是次旗舰,差不了。

恩,那必须,拜亚还是很靠谱的!
stillbeast 来自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 发表于 2018-6-11 18:27
毕竟是次旗舰,差不了。
董益峰 来自 上海市 发表于 2018-6-5 23:59
chrislzn 发表于 2018-5-30 20:44
不知道阿米罗搭配A2如何?

还是不错的

chrislzn 来自 上海市 发表于 2018-5-30 20:44
不知道阿米罗搭配A2如何?
董益峰 来自 上海市 发表于 2018-3-6 09:06
Drmarsdream 发表于 2018-3-6 01:09
"Amiron的颜值还是比较高的,之前看官方照片没觉得好看,只是有些复古,但是实地使用一番后再看看——还 ...

仅限于不难受,这主要是因为Amiron调音风格导致的~就好比Q701插手机比K701好听,原因在于调音,单元参数都一样,都推不动!
Drmarsdream 来自 墨西哥 发表于 2018-3-6 01:09
董益峰 发表于 2018-3-5 22:08
你哪里看到我说Amiron能用手机推动的?

"Amiron的颜值还是比较高的,之前看官方照片没觉得好看,只是有些复古,但是实地使用一番后再看看——还真是蛮耐看的!


易推度方面,由于我也就粗略地听了下,没有太大的把握去描述,总体来说似乎跟DT1990pro差不多,比以前的789要更好驱动,且由于Amiron独特的音色风格,插在手机上听都不会让人感到难受。"

董益峰 来自 上海市宝山区 发表于 2018-3-5 22:08
Drmarsdream 发表于 2018-3-4 18:37
Amiron 能直接用手机推动?你看什么玩笑?

你哪里看到我说Amiron能用手机推动的?
Drmarsdream 来自 墨西哥 发表于 2018-3-4 18:37
Amiron 能直接用手机推动?你看什么玩笑?
董益峰 来自 上海市宝山区 发表于 2018-2-6 22:33
吴振 发表于 2018-1-23 13:52
图片里的CD机是啥啊?

图片里没有CD机啊阁下指的哪一台?
吴振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发表于 2018-1-23 13:52
图片里的CD机是啥啊?
董益峰 来自 上海市宝山区 发表于 2018-1-22 21:33
icbcodc 发表于 2018-1-12 22:05
是的,我决定下一步先升级耳放吧,去店里试试实际效果,然后再作决定吧,非常感谢你的建议。

     ...

建议多听听吧,我自己用小不点MK6+,但是应该是不大适合Amiron的,aune的S7、歌诗德H20都值得推荐
icbcodc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2018-1-12 22:05
董益峰 发表于 2017-12-31 20:55
我是建议先买耳放了,就你之前说的那样,如果卖T1,那么系统就很不平衡了,Hugo的耳机口是很难把T1推出来 ...

    是的,我决定下一步先升级耳放吧,去店里试试实际效果,然后再作决定吧,非常感谢你的建议。

    对于国产耳放,是否值得有推荐的品牌?

董益峰 来自 上海市宝山区 发表于 2018-1-9 22:51
linfanbaker 发表于 2018-1-6 09:23
阿米罗用来听流行人声如何?和日系的索尼Z7比怎样

可以,比Z7自然
linfanbaker 来自 福建省福州市 发表于 2018-1-6 09:23
阿米罗用来听流行人声如何?和日系的索尼Z7比怎样
董益峰 来自 上海市 发表于 2017-12-31 20:55
icbcodc 发表于 2017-12-24 16:58
从耳放和耳机搭配的角度,其实按我的理解,推好一个耳机与发掘耳机的潜力应该是不同的要求,按我的 ...

我是建议先买耳放了,就你之前说的那样,如果卖T1,那么系统就很不平衡了,Hugo的耳机口是很难把T1推出来的,尽管T1的解析力更高,但是动不起来也是不好听的,不如搭配Amiron

等有了还不错的台式耳放,我觉得哪怕是国产口碑比较好的3K价位的耳放,那效果也明显好于Hugo的耳机口,推T1相对Amiron就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了
董益峰 来自 上海市 发表于 2017-12-31 20:52
icbcodc 发表于 2017-12-24 16:20
是的,200块的耳塞+随身听与200块的耳塞+万元耳放的配置差别太大了,后者肯定不平衡了。

    我也 ...

所以说,最关键的就是预算多少了~你说的“平衡”的系统,也是很有道理的,只是评判标准各不相同,其实关键还是在于价格啦,所以说还是要多尝试、对比,在一定的预算范围内找到声音最好或者说最适合自己的那套组合,那就是划算的!


icbcodc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2017-12-24 16:58
董益峰 发表于 2017-12-16 11:21
前端很贵,那是为了挖掘后端的潜力,我试过200块的耳塞插万元台机,那也比在随身听上的效果好,但是值得 ...

      从耳放和耳机搭配的角度,其实按我的理解,推好一个耳机与发掘耳机的潜力应该是不同的要求,按我的想法,耳机80-90%效果应该算推好了吧,剩下10%-20%效果算挖掘潜力或者完全推开一个耳机。

      如果我的想法基本正确,但如何知道耳机是否发挥出了80%-90%的效果却又成为一个难题,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用更好设备推一下,是比较直观地知道它剩下的10%-20%效果或者潜力是否存在,以及需要的投入是否值得的。

      之前轻视了或者没有完全理解高阻耳机难推的事实,选择HUGO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的做法也是希望兼顾便携,而且当时认为即使耳放部分真不如台机,至少解码部分还是“公认”不错的。从实际使用效果,感觉解码部分整体功能还是可以的,目前能找到到的16位,24位,32位浮点(叫作64位)PCM以及各种DSD64都能顺利解码出来,DSD128没见到过哪里有下载,也没机会试下。

      无论后期是上更好的T1代+耳放台机,还是先上耳放台机,再上T1 2代,主要还是看预算的情况下。

      我目前暂时偏向于上个耳放台机,兼顾能推好T1 2代,如果推AMIRON的效果不如意,则下一步出了AMIRON,再上T1 2代了。这样可行吧?  目前7400元的系统估计就这样了,后面的确应该走耳机+耳放优先的路线了。
     

icbcodc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2017-12-24 16:20
董益峰 发表于 2017-12-16 11:21
前端很贵,那是为了挖掘后端的潜力,我试过200块的耳塞插万元台机,那也比在随身听上的效果好,但是值得 ...

    是的,200块的耳塞+随身听与200块的耳塞+万元耳放的配置差别太大了,后者肯定不平衡了。

    我也试过手机直推AMIRON和手机+HUGO推AMIRON,的确还是有差别,只不过当初对听音还不了解的情况下,会觉得手机直推,低音音效还不错,实际整体上音乐之间的层次会比HUGO推出的效果糊一些。

    虽然我希望系统的平衡,也强调平衡,但如何实现系统的平衡我还是不太了解,目前初步的想法是,如果一套完整的系统,为达到更好的效果,通过更换某一个部分设备为更好的设备,比更换其他部分设备为更好,有更明显的效果,说明系统不太平衡。反过来,更换的效果差不多,说明系统基本达到平衡了,要提升最终效果,需要整体系统的提升,而不是部分设备的提升。

icbcodc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2017-12-24 13:03
董益峰 发表于 2017-12-16 11:20
额,这就看你是为了发挥器材的潜力还是实用主义了~

举个栗子给你点启发,如果给你两万块,你可以花200 ...

    感谢这么深入的分享。

     我觉得我更偏向于实用主义一些.

     用HD600来搭配18000元的音源解码耳放系统估计算是基本发挥出耳机的水平,算是基本平衡的系统吧。 我的观点是,如果这套系统升级,换更好的耳机(如HD800级别),最后的出来的效果能明显更好,那说明瓶颈可能在于耳机。

     再你举出的后一个例子,用HD800S搭配11000的一体机(我默认它是音源解码耳放一体的吧),效果很好,结合上一个例子的信息,换上HD600,出来的效果就应该明显降低了(假设我的推理方式没有出错),我理解,这样是不是也说明HD600配11000的一体机,系统并不算太平衡。

     音源成为瓶颈是我的第一直观且明显的感觉,具体解释如下:同样是陈百强的《当我想起你》,在网易云音乐上下载的SQ音质(收费的)FLAC(我记得是16Bits 44KHz 900Kbps左右的 PCM),与我在音响改装店拷的出自“华纳限量版2001绝版SACD”的1bit  2822KHz 5644Kbps的DSD音频文件AB对比,整套系统是: 小米5S PLUS + 海贝播放器 + 手机TYPE-C接口 + TYPE-C-MircoUSB银线 + HUGO HD USB(Micro-USB)接口 + HUGO解码耳放 + 3.5mm接口 + AMIRON。后面提到的我对音频的听感,都是基于这套系统配置的。

     我的最直观的感受是网易版在15秒开始的左右飘动的背景音效果不太明显,不仔细听,会被人声和其他音乐压住,与DSD作AB对比,15秒开始的音效十分的明显,简单说就是一耳朵的差别。

     另外,我还做过对比,24bits 48KHz 2304kbps的效果要比16bits 44Khz 1400kbps的音效更加丰满,厚实。另外,我听不出32bit(浮点)192KHz的WAV(一个文件600-800MB)与DSD64(一个文件100-200MB)AB对比,有听得出来的差别。

     关于你提出的展会上的几十万的音箱放的只不过是16bits 44.1Khz的CD唱片,我也听网友听说过,现场展会现场二十多万的箱子,播放的《Acoustic Live》的一首Keith Don't Go效果非常惊人,这张碟的SACD正版碟也仅260元而已(其实就是母带DSD的正版的碟片版),跟20多万来比,只是零头,但足以满足要求,我觉得这说明了碟片或者音源的瓶颈在整个系统里是投入相对小,且短期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但是我还是有一点异议就是,我专门咨询过广州海印广场如歌唱片的谭总(他是做音乐的,也参与录音,也开店卖正版碟,店里竟然有卖《Acoustic Live》SACD版,很是专业),他告诉我,其实现在出的正版CD都是24Bit了,即使新录音制作的碟片或盒子上不写,也是24bit的。对这一结果我也是感到比较意外的。
   
    我另外一点异议就是:即使是老CD,16bit 44KHZ的也是通过真正的母带或者其他载体形式,更专业的刻录机,更好的碟片为载体来制作的。而我们手上的DSD音频估计都是从SACD正版碟片抓取出来,但我不清楚我们所使用的DSD是什么方式抓取的,是否真的做到的无损的数字抓取,因为我的确感觉我手上的王菲的《天空》(2003版新艺宝)的DSD音频文件背景并不是那么干净。


    还有,整个耳机系统搭配好,虽然能与更好的音箱系统匹敌(当然音场等效果是无法比了),但要与几十万的音箱系统比较,也是不现实,即使使用再高级的音源。这个类比走得稍微远了点。

    根据我从有经验的做汽车音响改装的朋友那里了解到的信息来看:便宜一点的喇叭用足功率的功放推开的效果,与贵一点的喇叭用不足功率推不开的效果,两者进行对比,推开的喇叭效果会更好。 至于这种差异效果是否能延伸到更好的喇叭上,我不是很确定。

    所以你所分享的耳放推开耳机很重要比解码音源更重要的观点,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

    以我目前的系统配置,以及近一个月的听音感受判断,手机+HUGO+AMIRON的搭配,在目前还可以的效果基础上,还是有一种模糊和闷的感受,这种感受,我在家庭音响系统上也试过,手机+HUGO+功放+箱子,刚开始有不错的感觉,但放久了,后续的曲子,觉得声音有此不那么明亮的感觉,搞音响改装的朋友也是这种感觉,与正版CD+功放+箱子出来的效果有明显的差别,不知道是HUGO本身的问题,还是搭配手机的问题。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31 18: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