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im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精选有很多,但听上去风格多彩不一

[复制链接]
761
 楼主| 发表于 2021-8-8 12: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崇文区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8-8 16:38 编辑
听音笔记……



捷克次女高音
Magdalena Kožená - 考杰娜  1973



- 声音很美的一位美声女高音。网上片源超多。

Magdalena Kozena. Bach Arias - 1997, FLAC
a7cc2844f203b4f5434accaf4c2577ad5e98e421

Magdalena Kozena - Le Belle Immagini - 2001 (Mozart, Gluck, Myclivecek), FLAC
befbdf1d43cd858f759f65e234509df574d2a518

(Brian Asawa, John Mark Ainsley, Magdalena Kozena, Lynne Dawson, Charlotte Hellekant
Handel - Messiah  [2CD's] (FLAC)
7f4827a6a440e3edc0a85985b004bf5afd0449aa

捷克出生的次女高音歌唱家玛格德莱娜·考杰娜是近年来活跃于乐坛的一颗红星,学生时代她便赢得了捷克国家古典音乐大赛和第六届莫扎特国际声乐比赛冠军,后曾在布尔诺歌剧院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参加演出。1998年秋季起,她开始有计划地举行一系列独唱音乐会。她与DG唱片公司的“结缘”也纯属偶然。一次唱片公司的主管在审听捷克巴洛克合唱团录音时,被在其中担任独唱的考杰娜的优美嗓音迷住了,立即找到她,在进一步的试听之后与她签下录音合约,陆续为她推出了多张唱片。那之后,她的表现不负众望,先后两次捧回权威的《留声机〕大奖和“格莱美”大奖,得到古典乐坛的更多关注。这几年间,她又因与指挥家西蒙拉特尔的恋情而成为公众的焦点。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一向为考杰娜所钟爱。

Magdalena Kožená’s international career was securely established during her mid-twenties. The Czech Soprano, who won critical plaudits for her profound musicianship and beguiling artistry at an early age, signed an exclusive recording contract with Deutsche Grammophon in 1999. Kožená has since matured to become one of the foremost singers of her generation, a great communicator able to hold song recital, concert hall and opera audiences spellbound. Her insightful interpretations arise from a profound feeling for words and their meaning and total immersion in each work in her wide-ranging repertoire.

Magdalena Kožená was born in the Czech city of Brno on 26 May 1973. She sang with Kantiléna, the Brno Philharmonic Orchestra’s youth choir, and progressed to study voice and piano at the Brno Conservatory. In 1991 Kožená enrolled at Bratislava’s Academy of Performing Arts to study singing with Eva Bláhová. She made her breakthrough as winner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Mozart Competition in Salzburg in 1995, joined the Vienna Volksoper ensemble the following year, and launched significant creative partnerships with the pianist Graham Johnson and conductor Marc Minkowski in 1998. She was signed by Deutsche Grammophon in 1999 and immediately released her first album of Bach arias on its Archiv label. Her recital debut recording with Graham Johnson, an album of songs by Dvořák, Janáček and Martinů, appeared on Deutsche Grammophon’s yellow label in 2001 and was honoured with Gramophone’s Solo Vocal Award.

Kožená has worked with many of the world’s leading conductors, Claudio Abbado, Pierre Boulez, Gustavo Dudamel, Sir John Eliot Gardiner, Bernard Haitink, Nikolaus Harnoncourt, Mariss Jansons, James Levine, Sir Charles Mackerras, Sir Roger Norrington and Sir Simon Rattle among them. Her list of distinguished recital partners includes the pianists Daniel Barenboim, Yefim Bronfman, Malcolm Martineau, András Schiff and Mitsuko Uchida, with whom she has performed at such prestigious venues as Carnegie Hall, Wigmore Hall, Alice Tully Hall and the Amsterdam Concertgebouw, and at the Aldeburgh, Edinburgh and Salzburg festivals. Kožená’s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performance practices have been cultiva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outstanding period-instrument ensembles, including the English Baroque Soloists, the Gabrieli Consort and Players, Il Giardino Armonico, Les Musiciens du Louvre, the Orchestra of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and the Venice Baroque Orchestra. She is also in demand as soloist with the Berlin, Vienna and Czech Philharmonics and the Cleveland, Philadelphia and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s. In 2014 she will perform Bach’s St John Passion at the Baden-Baden Festspielhaus with th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and Rattle and join the orchestra and conductor for an extensive autumn tour of Bach’s St Matthew Passion, including performances at the Lucerne Festival and Carnegie Hall.

During the early 2000s Kožená established her reputation as an opera singer of the front rank. She brought charisma, glamour and vocal authority to her onstage interpretations of roles in the operas of Mozart, making her debut at the Salzburg Festival in 2002 as Zerlina in Don Giovanni and joining Simon Rattle the following year for a series of performances as Idamante at the Salzburg Easter Festival, the Glyndebourne Festival and in Berlin and Lucerne. Kožená made her first appearance at New York’s Metropolitan Opera in 2003 as Cherubino in Mozart’s Le nozze di Figaro and has been a regular guest at the Met ever since. She sang Zerlina for the company’s tour to Japan in 2006 and returned to New York to take the title-role in Jonathan Miller’s production of Debussy’s Pelléas et Mélisande in 2010/11. Her opera credits also include Angelina in Rossini’s La Cenerentola (Royal Opera House, 2007), Oktavian in Richard Strauss’s Der Rosenkavalier (Berlin Staatsoper, 2009), Lazuli in Chabrier’s L’étoile (Berlin Staatsoper, 2010), and the title-role in Bizet’s Carmen (Salzburg Easter and Summer Festivals, 2012).

Her latest release on the DG label is, Prayer (issued in April 2014), and comprises of works for voice and organ, blending sacred songs by Bach, Bizet, Dvořák, Duruflé, Purcell, Ravel and Verdi with Lieder by Schubert and Wolf. Her albums also include a recital of songs by Britten, Ravel, Respighi, Schulhoff and Shostakovich; 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 an anthology of Czech songs made in company with Malcolm Martineau; two recordings of arias by Handel and Vivaldi with the Venice Baroque Orchestra and Andrea Marcon; a collection of French opera arias with the Mahler Chamber Orchestra and Minkowski; Mahler’s DesKnaben Wunderhorn with Christian Gerhaher, the Cleveland Orchestra and Boulez; and Love and Longing, a programme of orchestral songs by Ravel, Dvořák and Mahler with th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and Rattle. She was named Artist of the Year by Gramophone in 2004 and has won numerous other awards since, including the Echo Award, Record Academy Prize, Tokyo, and Diapason d’or. Kožená was appointed a Chevalier de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 by the French government in 2003 for her services to French music.

考杰娜Magdalena Kožená 的国际职业生涯在她二十多岁的时候就确立了。这位捷克女高音早年就凭借深厚的音乐才能和迷人的艺术赢得了评论界的喝彩,并于 1999 年与德国留声机公司签订了独家录音合同。是能够举办歌曲独奏会、音乐厅和歌剧观众的艺术传播者。她富有洞察力的诠释源于对歌词含义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她广泛曲目中每部作品的深入。

考杰娜Magdalena Kožená 于 1973年 5月 26日出生于捷克布尔诺市。在布尔诺爱乐乐团的青年合唱团 Kantiléna唱歌,同时在布尔诺音乐学院学习声乐和钢琴。 1991年,Kožená 进入布拉迪斯拉发表演艺术学院,跟随 Eva Bláhová 学习声乐。 1995年她在萨尔茨堡第六届国际莫扎特比赛中获得突破,次年加入维也纳人民歌剧院乐团,并于1998年与钢琴家格雷厄姆·约翰逊和指挥家马克·明科夫斯基建立了重要的创意合作伙伴关系。 1999年,Archiv 唱片发行了她的第一张巴赫咏叹调专辑。她与格雷厄姆·约翰逊 (Graham Johnson) 合作的首张独奏唱片,收录了 Dvořák、Janáček 和 Martinů 的歌曲专辑,2001年由德意志留声机录制了黄色标签唱片,并获得了留声机独唱奖。

考杰娜曾与许多世界知名指挥家合作,其中包括克劳迪奥·阿巴多、皮埃尔·布列兹、古斯塔沃·杜达梅尔、约翰·艾略特·加德纳爵士、伯纳德·海廷克、尼古拉斯·哈农库特、马里斯·杨松斯、詹姆斯·莱文、查尔斯·麦克拉斯爵士、罗杰·诺灵顿爵士和西蒙·拉特爵士。她的独奏合作伙伴包括钢琴家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叶菲姆·布朗夫曼、马尔科姆·马蒂诺、安德拉斯·希夫和内田光子。考杰娜曾在卡内基音乐厅、威格莫尔音乐厅、爱丽丝·塔利音乐厅和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等著名场所演出,并活跃在奥尔德堡、爱丁堡和萨尔茨堡音乐节。
考杰娜Kožená 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也是和许多杰出的演奏家与合奏团的合作中逐渐培养的,包括英国巴洛克独奏家、Gabrieli Consort and Players、Il Giardino Armonico、Les Musiciens du Louvre、启蒙时代管弦乐团和威尼斯巴洛克乐团乐队。柏林、维也纳和捷克爱乐乐团以及克利夫兰、费城和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都需要她担任独唱家。 2014年,她与柏林爱乐乐团和西蒙拉特一起在巴登-巴登音乐厅演出巴赫的圣约翰受难曲,并与管弦乐队和指挥一起进行巴赫的圣马太受难曲秋季巡演,包括在卢塞恩音乐节和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出。

在 2000年代初期,考杰娜Kožená 确立了她作为一流歌剧歌手的声誉。她在舞台上对莫扎特歌剧角色的演绎带来了魅力。2002年考杰娜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首次亮相在唐璜中的泽琳娜,并于次年加入指挥家西蒙拉特的演出,在伊达曼特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的一系列表演合作,活跃在萨尔茨堡复活节、格林德伯恩节以及柏林和卢塞恩。 考杰娜Kožená 于 2003年首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出演莫扎特的《费加罗之夜》中的凯鲁比诺,此后一直是大都会歌剧院的常客。 2006年,她在日本巡演中演唱了 Zerlina。并于 2010/11年回到纽约,在乔纳森·米勒 (Jonathan Miller) 制作的德彪西 (Debussy) 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Pelléas et Mélisande) 中担任主角。她的歌剧作品还包括罗西尼的 La Cenerentola(皇家歌剧院,2007年)中的安吉丽娜、理查德·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中的 Oktavian(柏林国家歌剧院,2009年)、夏布里埃的《L'étoile》中的 Lazuli(柏林国家歌剧院,2010年),以及比才的《卡门》(萨尔茨堡复活节和夏季音乐节,2012年)。

她在 DG的最新唱片是 Prayer(2014年 4月发行)。由声乐和风琴作品组成,融合了巴赫、比才、德沃夏克、杜鲁弗莱、珀塞尔、拉威尔和威尔第的神圣歌曲以及舒伯特和沃尔夫的 Lieder。她的专辑还包括布里顿、拉威尔、雷斯皮吉、舒尔霍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的歌曲独奏会; 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是与马尔科姆·马蒂诺 (Malcolm Martineau) 合作制作的捷克歌曲选集;亨德尔和维瓦尔第与威尼斯巴洛克管弦乐团和安德里亚·马孔合作录制的两张咏叹调;与马勒室内乐团和闵可夫斯基合作的法国歌剧咏叹调合集;马勒的DesKna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2
 楼主| 发表于 2021-8-8 19: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崇文区





指挥大师阿巴多 2009年卢塞恩音乐节 来北京穿演出服搭地铁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0121/c172318-24181324.html

阿巴多在北京创造的魔法
这篇文章披露了阿巴多在北京的十几天的细节.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41257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3
发表于 2021-8-8 21: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桂林市
jimguo 发表于 2021-8-8 19:38
指挥大师阿巴多 2009年卢塞恩音乐节 来北京穿演出服搭地铁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 ...

作为古典音乐的初哥,得到J大的指点,也成了马迷了,比较了好几位著名的指挥家作品,感觉阿巴多是最能阐释马勒的音乐作品的一位大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4
 楼主| 发表于 2021-8-8 21: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崇文区
对。直接播放对比杯品,是最好的鉴别方式。就好比找图片不同,必须同时审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5
 楼主| 发表于 2021-8-8 21: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崇文区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8-9 11:04 编辑

没有实践基础的分析是完全不靠谱的途径,夏虫不可语冰就是这个意思。

看到知乎上很多妄评,只能呵呵而过了。一开始刚入门没深入找到对比方式的时候,也是认为阿巴多疲软。但这个认知是建立在初哥钟情于德奥交响风格的力度之上的一种老眼光。初哥阶段一般谁都是这样把交响乐的价值放在进行曲的标准上,而恍然不知看不见的手是哪只。富特文格勒就讽刺过托斯卡尼尼是军乐团指挥。

很多人在入门阶段完全不懂交响乐的艺术魅力全在于细节,也不知认知对比在于细节的深入对比挖掘。

认识问题普遍都是从某一种角度深入认识问题的。当未找到这个角度,也未发现对比结果的时候,谁对此都是白丁的军乐认知标准。一旦找时间认真对比,几乎半个小时就能解决问题。认知立即升级。这也说明,信息源本身的信息量,比认知的某一个切片的认识角度大不知多少倍。等同于人类面对自然的一些不断出现的认知,基本都是对自己当时有用的某些侧面,但对自然整体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所以,方法和对自己的认识阶段的清醒程度都很重要。过了低级阶段不断往前走,以前的认知水平全都知道。再去看一些人的叙述,就知道他处在那个阶段。所以人不能把当下的阶段作为评价标准去言之凿凿,虚怀若谷是进取必须的素质。

看到阿巴多卢塞恩音乐会上,台下的观众里西蒙拉特也作为观众之一。个人认为西蒙拉特的水准或者说定位是低于杨松斯的灵活艺术范儿。只是西蒙的相对刻板风格更加符合德国范工匠气,所以被选中聘为柏林爱乐常任指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6
 楼主| 发表于 2021-8-8 23: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崇文区
交响乐本身是不断发展的。海顿发明了交响乐,但却把交响乐当作雅致的小步舞性质的宫廷音乐来大量创作,还是有巴洛克大协奏曲的惯性。

但贝多芬却不满足于海顿莫扎特 交响曲的内容定义,参考大型歌剧描写社会的走向来用交响乐描写社会和人生。这就超越了海顿莫扎特在特蕾莎王后时代的维也纳宫庭音乐的风格。所以海顿这个老脑筋看这个小伙子小贝写交响乐那么爆棚粗野就感觉特别不顺眼,于是就把贝多芬逐出了自己的师门。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其实是不断从世俗社会的不理想现实,去描绘的美好的理想世俗境界,直到第九交响曲达到极致。但这种对现实社会的崇高,必然要参考以前宗教音乐常用的那种对上帝极端崇高献身的情绪。贝多芬自己也写过一直延续下来的很多宗教题材的大型带有歌唱的大作品。在交响乐领域里,不想雷同还要参考,其实也是很自然容易的。

到了马勒时代,在对以前各种音乐形式和表达都熟知的基础上。要想表达超越现实世界的更加丰富博大的情感,那还是要回归到宗教音乐的角度去作参考。

交响乐诞生的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音乐是表达对上帝的尊崇和献身精神的。到了巴洛克,古典浪漫主义时代,主流交响音乐在和宗教题材音乐并列的角度开始发展。
巴洛克时代和古典主义前期,交响音乐直接反映宫廷生活。古典浪漫主义时代直接反映社会。特别是古典浪漫时期,交响乐的最高形式是反映基于社会美好的最高理想。

但是到了工业时代成熟期,人们对新的生活感到不那么新奇了。开始关注人生的一些问题。到了马勒时代由马勒交响乐进入了从心灵角度去审视人类社会人生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马勒交响乐从人类心灵角度,更进一步、更深入的直接把交响乐和宗教音乐以及宗教内容结合起来。

所以,马勒交响乐是交响乐发展史上登峰造极的存在。
硬听马勒交响乐,能够真正忘掉交响乐的表现形式,忘掉一切中间环节,直接进入交响乐的心灵世界。这是理论上最理想的音乐效果和状态。但在现实里可能只有法国印象派音乐能够体现一些。其它交响乐都是外在的东西在眼前晃的成分更大,相对而言和听者的心灵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感。

交响乐从文艺复兴时期不断发展,转了一大圈,螺旋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把马勒交响乐划归到后期浪漫主义好像还另有角度,甚至可以把马勒交响乐分类为晚期交响乐。因为在往后,交响乐从反映的内容来看,基本成为生活的碎片描述,在没出现过对整体社会和人生的关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7
 楼主| 发表于 2021-8-8 23: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崇文区
在必要的时间段,对一些认知和分析进行汇总和总结,也是一种进一步提高的方式。

从前面这个分析上,再去看演奏指挥就十分清楚,有具体的比较尺度和具体的客观标准了。

只有忘掉中间环节,直接进入音乐表达的效果,才是最高境界。中间环节不能突出,一突出就降级。所以不能玩器材发烧一玩就烧脑。

很多演奏家指挥家,本人在心理上不够洒脱就不能摆脱基本方法对自己的牵绊,也难以腾出心灵的余力去翱翔在艺术海洋。

可能一定要有天才的心理立场才行。不能从底层向上爬的僵化跪拜走向不能对商业演出有任何感觉看的去有大小分别的看问题,一顶要从上帝视角自由翱翔俯瞰一切才行。所以天才为什么可以对领域里的一切都能很轻松的尽在掌握,主要是没有对自己自我捆绑的心态设定,也就不会僵硬。这也是很多至高哲学心理学比如佛家到家的理想境界。

就现在对演奏家指挥家的观察来看。真正达到纯粹艺术自由境界的神级大师很少很少。被一些社会爱好者从个人理解角度认为的大师不算。

作曲家里的神级:莫过于莫扎特,马勒。其它优秀作曲家多少都感觉费劲,有人工雕凿的因素。演奏家,大提琴家里的神级:卡萨尔斯,罗斯特罗波维奇这两位算是达到了。钢琴家的神级:只有波格莱里奇。指挥家的神级大师只有阿巴多。

小提琴家很难说,因为小提琴的个人色彩太重,难以使人忘情到纯粹的音乐天国。阿卡多算一个在帕格尼尼小协范围的大师。声乐和小提琴一样,个人色彩很重。都难说。
但声乐里有为南非女高音舒尔兹很有希望。她唱的舒伯特夜与梦空前绝后。对比鹤立鸡群的舒伯特演唱家阿美龄的录音,舒尔兹的演唱比阿美龄的水平又高了超多,基本进入了神级境界。但很多人根本就不懂,包括音乐界的那些唱片商。如果和舒尔兹签订舒伯特声乐专辑的计划,那必然是声乐界空前的盛事。
声乐到了当代,开始摆脱上个世纪古典主义表现时期那种营造完美外观的走向,开始从心灵表达角度去演唱,这就有了进入更高艺术境界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8
 楼主| 发表于 2021-8-8 23: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崇文区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8-9 10:57 编辑

其实如果用至高艺术境界忘情的心灵触动标准来衡量流行歌,有些流行歌在一定角度里,能够达到令人忘情的境界。尽管不像交响乐的社会覆盖那么大。这样看的话,作曲角度法国印象派音乐也达到了致高忘我艺术境界。一些中国传统音乐也算,比如古琴流水,潇湘水云,琵琶十面埋伏。二泉映月,能把小泽征尔感动的流泪跪坐去听。
要说主观上能达到效果的话,不同的听者都有自己曾经一听就忘情的音乐。这是从个人角度而言。客观角度的标准,可被认可社会覆盖和时间空间范围更大。
至高艺术境界忘情的心灵触动标准,有很多情况都可以有,但对比之下的高度和全面是个关键。这是高度标准。而外在形式主义的因素存在多少,是一个下限高度的衡量标准。有很高的技术高度,但要一开始就有更高的艺术境界,才能超越技术和手段表达心灵,不被这些媒介所干扰。

古希腊雕塑主义延续下来的外在形式美走向,直到法国雕塑家罗丹才画上句号。罗丹参考了法国印象主义绘画和中国大写意绘画,把古希腊雕塑的外在形式主义表象模糊化,实现了雕塑更好的传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效果。所以这些分析足以说明,艺术的本质:是人的心灵写照和传达。


禅宗的所谓: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手指指月只是一个媒介方式。就是说,理解的最直接的最好效果,是要摆脱对对象了解的途径和过程中的一切中间媒介产生的干扰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9
发表于 2021-8-9 20: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jimguo 发表于 2021-8-1 00:53
琴鸟巴洛克
L'Oiseau-Lyre -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50CD) 12.6GB
14038ad41fb01299ee9083ea1cd86d ...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是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0
 楼主| 发表于 2021-8-10 02: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崇文区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8-10 03:17 编辑

【这让我想起当初极听的作者也提到过PC深度优化后,板载声卡的音质可以比很多解码器还好。当时我也跟发烧友一样觉得不可思议,现在不得不相信了。我分析下来应该是板载声卡具有信号路径最短,损耗最小的优势。外接解码器的话,信号要经过USB转换,路径又长,损耗大,反而不容易搞好。】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10&pid=339285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1
发表于 2021-8-10 12: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襄阳市
jimguo 发表于 2021-8-10 02:46
【这让我想起当初极听的作者也提到过PC深度优化后,板载声卡的音质可以比很多解码器还好。当时我也跟发烧友 ...

Hi-Fi原本追求简洁,如果增加独立DAC,不单是解码素质和能力有改变,其所涉及到的时钟误差、电源、信号线、jitter等,都会对整个声音系统产生可闻的影响。
这些影响显然不一定都是正面的。比如说USB接口,尽管可以转换S/PDIF,但是转换过程中带来的损失和劣化,比光纤传输严重得多。
很多DAC设计一个USB接口,只是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君不见很多DAC厂家在使用手册中不会推荐使用USB来连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2
 楼主| 发表于 2021-8-10 12: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崇文区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8-10 12:55 编辑
xtb888 发表于 2021-8-10 12:27
Hi-Fi原本追求简洁,如果增加独立DAC,不单是解码素质和能力有改变,其所涉及到的时钟误差、电源、信号线 ...

以前看不懂界面是什么,商家也不懂如何简单说明。后来对比发现界面就是为了跳过USB口的解码器糟糕x-mos通道。
不上万折腾真没用,因为所有元器件都是外购的,没多大成本差距空间存在。同等性能的机器,只可能更贵。所以折腾半天不如不折腾。如果笔记本主板解码运放芯片构成的声音部分能有机会搞好,那就能托起一个较高的底线。
操作简洁比,对纯听音乐来说更重要。高解析旗舰等级升级版,跳水十倍的两万等级的黑本加上跳水一倍的极致耳机最简单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楼主| 发表于 2021-8-10 12: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崇文区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8-10 12:56 编辑

现在流行看猪跑一词。很多情况说明,商家只知道跑,不知道动动脑筋把器材的主要核心价值的卖点给点出来。做销售直达核心用户是最高等级的方法。不给出定义靠瞎蒙的话,糊涂人人数不多,核心用户也不大懂,能卖几个东西。
一边看猪跑收集现象,一边动人脑提取要点,不要被猪跑带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4
发表于 2021-8-10 16: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jimguo 发表于 2021-8-10 12:44
以前看不懂界面是什么,商家也不懂如何简单说明。后来对比发现界面就是为了跳过USB口的解码器糟糕x-mos通 ...

楼主一直推荐用笔记本直推,可惜我以前的笔记本虽然都是IBM的。音频也就到24bit,96khz.对现在的高码率要降级处理,比较不能接受。不知道现在的黑本,咋样了,能支持24/192了?我就用乐之邦的数字时代2,USB转SPDIF,效果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5
 楼主| 发表于 2021-8-10 18: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崇文区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8-10 22:36 编辑
tomman 发表于 2021-8-10 16:47
楼主一直推荐用笔记本直推,可惜我以前的笔记本虽然都是IBM的。音频也就到24bit,96khz.对现在的高码率要 ...

只有面向高管经典T系列原价两万多,还不能都是高型号的更好。声音部分够格的只有T410, T420,还不能带s。现在也只有T420最合适,直接买独显顶配的四级套餐才一千三,都这价了和白送的一样,做安卓app开发都合适。型号再高的,主板全被联想改款简配了,都不要去乱烧乱以为。具体的型号设计全都源于厂家基于市场竞争和顾客需求的综合定义。多了不要多管,不是T420的话,买了就去哭吧。

五年以前买的时候也是蒙的,只是看到二手市场里一大排型号中,410的面板比较有艺术感。以后隔了好久才知道声卡的问题。但外观设计反应内涵是高端产品的必然,不然花了那么多设计费请的设计师,肯定不能侮辱自己的水准。从这些例子也可以看到,一个产品最好的外宣方式,就是精确定位自己的设计核心价值,准确传达给最需要的用户。而不能模菱两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6
发表于 2021-8-10 20: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jimguo 发表于 2021-8-10 18:51
只有面向高管经典T系列原价两万多,还都不能高型号的。声音部分够格的只有T410, T420,还不能带s。现在也 ...

谢谢指教,我用的最近的是T400,看来还差点。最早用的770Z还能运行winxp呢。当时买笔记本花的钱太多,觉得不值,后来就不买了。
不知道t420能支持24bit/192的spdif输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7
 楼主| 发表于 2021-8-10 22: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崇文区
tomman 发表于 2021-8-10 20:26
谢谢指教,我用的最近的是T400,看来还差点。最早用的770Z还能运行winxp呢。当时买笔记本花的钱太多,觉 ...

foobar2000很强大。用着410,Win7-64位播放全都行。最近再入个420,性能是410的25%以上。再早的400的能力估计就差的超级多了,都差出代沟了。多年前买的那就不能再看了,包括410。电子产品,随时而变,刻舟求剑。

其实并不是高码数码片源一播,声音就全都窜到高频低频音质怪。只有几年前的是这样。但最近接触的新下的名盘高码,越来越可听了。

问题应该是来自以前的高码片源版本有问题,有些伪192,估计是从以前的二嫂碟限制抓数码频谱变怪的那种碟里抓下来又转的192等格式。听着高频刺激低频狭窄的高码,立即删掉即可。应该都是老版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8
 楼主| 发表于 2021-8-10 22: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崇文区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8-10 22:44 编辑

IBM ThinkPad win98时代的黑本是经典。7万左右一台没法不经典。全金属键盘,还能把前部提起来,有金属支架支撑键盘。

但是到了T40时代,在联想手里设计出现严重缺陷,风扇堵了不会停机,显示芯片针脚容易被烧开,修了也没用还是会坏。到了T400时代,估计销量出问题又拼了一把设计,所以最后几款从现在来看是空前绝后的了。拼完了一看还是不行,市场太残酷,只能拼简配了。不听古典音乐的不会关心这个问题,也没地方去听说。只看型号多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9
发表于 2021-8-10 23: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襄阳市
本帖最后由 xtb888 于 2021-8-11 00:10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1-8-10 22:42
IBM ThinkPad win98时代的黑本是经典。7万左右一台没法不经典。全金属键盘,还能把前部提起来,有金属支架 ...



 记得以前微星GT80S笔电内部设计有一个发烧级的SABRE HiFi模块,这个模块基于CM6631A芯片,并使用ESS 9018K2M作Dac解码,模拟部分用两颗OPA 1612A运放放大。在音频参数上已经拥有比较可观的指标,而运放和外围电路设计也比较用心,在指标上是绝不会输给hifi级音乐手机的,取代低端的解码放大一体机肯定是杠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0
 楼主| 发表于 2021-8-11 01: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崇文区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8-11 07:10 编辑

喜欢的话自己去买了试试看。一千多买的到吗。
T420支持win7-64位,可访问上百TB大容量硬盘,没什么地方不合适的。既然有好的用就完了,搞多了靠蒙不会出现奇迹,只可能究其一点不及其余,问题很多四处漏风。帖子里可以探讨比较接近的伯牙子期,但对差太远的需要谨慎对待,防止对入门阶段的人误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8 15: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