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im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精选有很多,但听上去风格多彩不一

[复制链接]
1261
发表于 2022-2-21 15: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2
发表于 2022-2-21 20: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jimguo 发表于 2022-2-20 15:08
现在置办t410直接选高配。不能买完再想额外添置机内部件,否则一把降低性价比。
或者另外有一台高性能为主 ...

好专业,我就一台机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3
 楼主| 发表于 2022-2-22 00: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够用为上,俭省最佳。但有些人平时工作需要更高性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2-2-22 19: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最近有个专帖,u口2.0的输出声音好,3.0的有噪音。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5
发表于 2022-2-23 01: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Vaughan Williams 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英国民间音乐底子,的确清新和自由,不是老一套的重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6
 楼主| 发表于 2022-2-23 12: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2-25 00:52 编辑
心得总结随笔…………


历史唱片听多了就能知道。在没到以后战后时代指挥名家,都是当时的巅峰大师。到了战后随着立体声唱片的发明,古典音乐市场大繁荣音乐会也一样被带动大发展,给了很多新指挥家发展的机会。但80年代以后的时代,另有高人辈出风格多样。

战后一代大师是承前启后的风格,两战之间新的平台期的探索刚刚稳定。已经把上世纪古代古典演奏水平的全面简陋即兴风格甩在后面,但战后立体声唱片时代的古典演奏风格稳定时期,还有细节积累的弱点。

演奏家里的鲁宾斯坦专攻肖邦,本人也是波兰人有一定风格本宗的优势。但鲁宾的能力范围窄一弹肖邦之外就不大灵,也说明有工匠气在艺术上并不是游刃有余的。

----------------

发现听古典在细节角度有几种听法。当开始进入大面积古典音乐片种的敲门时期,以猎奇和被标题党牵着鼻子走为主;当听的唱片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基本有了广度,对标题党骗的熟了就有很多正宗的大牌录音的发现;然后就可能有基础开始深入对比同一个类型的细节。这个时候就能选出和得到一些指挥家演奏家水准高高低低的认识。

再进一步进入高级阶段,很多艺术家有了基本的细节认识以后,还能跳出细节再从表面去认识风格问题。

有很多以前被细节评差的唱片,其实也有自己的表面风格定位。风格多了才有选择性。所谓风格就不是细节只是表面。西方艺术也有粗看的传统,比如油画特别是近现代艺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甚至有些比较不入门的古典演奏,软塌塌硬邦邦四处漏风的那种也能听。更休闲。精致和高级好是好,但同时也有高处不胜寒和有密度压力的影子问题。自然界力的存在都是有平衡的两面性。

所以,粗的古典唱片也有自己的风格。基本都涉猎到了,就能根据当时的心情和注意力程度,自己选择最合适的版本去听。有的时候就是熏个气氛填充一下室内环境,有胜于无,不一定非要耸起注意力去投入精力去听。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56726#

-----------------------------------

艺术上有个规律,笔墨当随时代。风气在不同时代有不同风格,轻重缓急复杂简约之变。现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爽利清新的风格占据主流。包豪斯简约大气之下材质大面积素雅的艺术思想,经历了一百年之后,蔓延到了更多非建筑领域。
看到有很多艺术家书画家说不清什么叫笔墨当随时代,但基本都能做出来。这里的笔墨不是字面上的技法笔墨,而是笔墨之下表现的风格和一些构图方式等是否能体现时代气息。尽管纯粹的笔墨技法也可以不断进步,有新的发展。意在笔先就是这个道理的集中体现,意可以结合到时代新风,也可以被限制在古代风格匠气里,笔是技法的积累和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7
发表于 2022-2-23 16: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好贴,学到了不少硬货,感谢J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8
发表于 2022-2-23 16: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喜欢他的“云雀高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9
 楼主| 发表于 2022-2-25 21: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47&pid=34331887

foobar2000声音差异在于替换可下载的foo_cdda.dll,整体版本还是最新的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0
 楼主| 发表于 2022-2-25 22: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顺手片源……




荷兰大提琴家
Anner Bylsma - 安纳.毕斯马  1934-2019





毕斯马 Anner Bylsma,出生于1934年的荷兰大提琴家。他对巴洛克音乐投注了相当多的心力,1976年他成为第一位灌录巴洛克大提琴的演奏家,而且曾经灌录过维瓦第全部的大提琴作品。他所演奏的巴赫无伴奏评价相当高,虽然名气不大但是却是一位实力派大师,他两次灌录巴哈无伴奏大提琴曲加上他在巴洛克音乐上的努力,让大家以为他只在巴洛克音乐上钻研,其实巴洛克只是他擅长的类型之一。

古乐界的卡萨尔斯走了:悼念毕尔斯马 Anner Bylsma
就演奏的影响力以及录音曲目的宽广而言,同时代没有一位本真大提琴家能和Bylsma相比,之后恐怕也难以出现了。如果说Casals是现代大提琴演奏技巧的奠基人,那么Bylsam就可被称为将本真大提琴带入全面成熟之世界的人。

Bylsma后一次灌录的巴赫无伴奏即为典型,其中很多句法构思,完完全全地颠覆传统,整体上带来全新的结构观念。但与此同时,演奏中的诗意,对于巴赫舞曲节奏的把握,又让我们看到这显然也是黄金年代的一部分--因为得其本质,所以从一个小众的分支发展壮大,最终开启了自己的黄金年代。
Bylsma同Leonhardt、Kuijken等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他曲目的广博性。这位大提琴家并没有奋力成为本真指挥家,而是在自己手中这件乐器的范围之内奋力耕耘,一直到达人们先前无法梦想的程度。Leonhardt不碰莫扎特之后的作品,其实对于莫扎特也显得相当隔膜,Kuijken是到了比较后期才开始接触浪漫派作品。Bylsma则是从维瓦尔第、泰勒曼的作品开始,一路演到勃拉姆斯。大提琴家也演奏德彪西的作品,但似乎没有录音。Bylsma不仅大大发掘包括鲍凯里尼的作品在内的大量冷门曲目,也先后同Leonhardt、Asperen、Immerseel、Robert Levin,及羊肠弦古乐团(L'Archibudelli)这几代音乐家合作,留下大量的室内乐录音杰作。这些录音真正是名流云集,呈现本真演绎由初步成熟走向全面繁荣的历史。Bylsma通过他的演奏和录音,定义了很多曲目本真演绎的典型形象。因此对于他身后的几代本真演奏家,以及现代大提琴的演奏者来说,不领受到来自于Bylsma的影响,应该是不能想象的。
记录下Bylsma与Leonhardt那一代人特别鲜活一款录音,就是Leonhardt指挥的古乐全明星版《勃兰登堡协奏曲》。如今Bylsma的离开又一次提醒人们,那批当时的先锋,后来的大师、巨匠们已如花朵纷谢。

将这位大提琴家称为古乐界的卡萨尔斯并不为过。本真演绎经过漫长的摸索阶段后,基本就是到了Leonhardt、Bylsma、Kuijken、Bruggen、Harnoncourt这一代走向成熟。而Pinnock、Gardiner他们,比前述几人还差不多晚了一代,但他们共同见证了本真演奏在部分曲目中大获全胜的日子。随着Leonhardt这一批人最终的冒起,Bylsma作为其中的一员,构成了纯粹的本真演绎的第一代大师群体。通常这样的第一、二代人会呈现一些后人无法企及的东西。在他们身上也是如此。他们和后来的Pinnock、Gardiner,都将本真的精华与本真之外的演绎历史所积累的许多瑰宝融合在一起。
出身自音乐世家的毕斯马父亲是位长号手、作曲家、指挥家,他们家族中没有人学习过大提琴, 1934年出生的他起初师承Carel Van Leeuwen Boomkamp,在老师身上学到对古乐以及古代大提琴的很多知识,1962-68年间,他在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弦乐团担任大提琴首席。
Kempff946 2019-07-26

六零年代早期他与莱昂哈特、布鲁根等古乐名家,一起的组成的Quado Amsterdam,尝试用当代乐器诠释巴赫那个时期作曲家的作品,但是一开始合作毕斯马就觉得事情不对劲,因为不管他怎样轻柔的演奏大提琴,总是会将布鲁根的直笛声「盖掉」,后来他们发现答案是大提琴必须用「肠弦」。毕斯马的琴声充满了人性,他不以速度、炫技、华丽为诉求,展现的是宁静、内敛、沉思的味道,加上其大师风范精彩可期。



Anner Bylsma - 70 Years - Limited Edition (11CD)(FLAC) 3.09GB
1232f8e5b90614cf5eb2d06e128904738d5ac2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1
 楼主| 发表于 2022-2-26 18: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顺手片源……




Anner Bylsma - 毕斯马



Sony / Esoteric,  01:10:49 -DSD64(2,8 MHz/1 Bit)
Frans Brüggen (Recorder & Transverse Flute)
Bob van Asperen (Harpsichord & Organ)
Anner Bylsma, (Violoncello)

Handel - The Wind Instruments Sonatas - 1974/2011 [SACD-R][OF]
a146bfb0973c685cae4c9714a33bc8d26706adfb






(Vivaldi, Bach, Boccherini, Haydn, Kraft, Beethoven, Servais, Franchomme, Chopin)
Anner Bylsma Collection - Cello Concertos, Duets [Sony Music, 6CD] - 1976-1997/2014, FLAC
9d80b16ed55cc1e82fbda19cf9e664fa16d86206

(Anner Bylsma) Baroque violoncello music - dhm,2004, APE
7116e1314abeb23d8c8e3ace0da3988dd3200fda
(Anner Bylsma) Violoncello piccolo - Bach Partita, Sonata - 1989, APE
3c84276621e2bf4d76926bc6ce1995c1a69d3c9e
(Anner Bylsma, Gustav Leonhardt)
Bach, Carl Philipp Emanuel - Symphonies & Cello concertos - 2000, APE
4f49fb76d8c9ea998db7a23c85030bce66b75547
Anner Bylsma Cello Concertos by -
Joseph Haydn & Anton Kraft - 1990, (2CD) APE
944147b7fbda39748b4e86f3051c20707db5b25c
Anner Bylsma, Tafelmusik Baroque Orchestra, Jeanne Lamon -
Leonardo Leo - 6 Concerti di violoncello - 1997, FLAC
7908b92050e9307f5fa92e0b6e2a5c4385b0d15f

Frans Bruggen, Anner Bylsma, Gustav Leonhardt -
Telemann, Georg Philipp - Recorder sonatas and fantasias - 2003, FLAC
993cf86c1ed92b19bfb174444c66115e5977fcbf
(Quadro Amsterdam, Concerto Amsterdam, Frans Bruggen, Jaap Schroder, Anner Bylsma, Gustav Leonhardt) -
Telemann - Nouveaux Quatuors en Six Suites. Six Paris Quartets (1964,67,68) 1993,  [2CD's] FLAC
aae3f670aae9b6c7882e50e9f26a4649862e1bb2

Anner Bylsma (cello), Jaap Schroder, Concerto Amsterdam - Hermann Baumann, Adriann van Woudenberg - horn -
Boccherini, Luigi - Cello concertos - 2007, FLAC
131e24bb1695b4a92225f4873d23ad61a0bc04bb
Jeanne Lamon, Bob van Asperen, Sigiswald Kuijken, Kenneth Slowik) -
Anner Bylsma – cello
Tafelmusik (CD 1&2)
Jeanne Lamon – violin & direction (CD 1&2)
Kenneth Slowik – cello (CD 3)
Bob van Asperen – fortepiano (CD 3)
Sigiswald Kuijken – violin (CD 4&5)
Alda Stuurop – violin (CD 4&5)
Lucy van Dael – viola (CD 4&5)
Wieland – Kuijken – cello (CD 4&5)
Hopkinson Smith – guitar (CD 5)

Boccherini - Cello Concertos & Sonatas, Fugues, String Quintets, Symphonies:
«Anner Bylsma plays Boccherini» (1977,88,92) - 2010,  [5CD] FLAC
bc6635c68d7d42e900180ebb0c4fdd3af2f8618e
(Anner Bijlsma/Bylsma, The Boccherini Quartet)
in Eb major, Op. 27 No. 4; Quartet in A major, Op. 39; Trio in C minor, Op. 14 No. 2; Quintet in F major, Op. 39 No. 2 -
Boccherini - Quintet - 1993, FLAC
d41db98f03a894aae0ebefd4816c2ec175b4c810

(Frans Bruggen, Anner Bylsma, Gustav Leonhardt) -
Corelli - Sonatas Op. 5 Nos. 7-11, No. 12 “La Follia” [rec.1979,80] - 1986, FLAC
47ec67f741f9f95d05ffbb1ccf6722a04be8a70d
(Rachel Yakar, Rene Jacobs, Anner Bylsma, W.Kuijken, J.Savall, La Petite Bande, Gustav Leonhardt, Sigiswald Kuijken) -
Lully - Le Bourgeois Gentilhomme; Campra - L'Europe Galante (rec. 1973)1990, [2CD's] FLAC
f17f5c18f1401320c3cdca582ea409be3af29ae3

(from “Musikalisches Vielerley”) (Anner Bylsma, Bob van Asperen) Bob van Asperen, organ -
Bach - Sonatas for Viola  / J. Chr. Friedrich Bach - Sonata - 1990, FLAC
2df8c9de93a8dbc5b8bddaa28bf42c788cdc435c
(Anner Bylsma, Hidemi Suzuki, Jacques Ogg) -
Vivaldi - 6 Sonatas for violoncello & b.c. - 2014/1990, FLAC
993fb9dd67d8afdfa49c1b8a605577d488b27890
(L'Archibudelli, Jos van Immeseel, Vera Beths, Anner Bylsma, Mozzafiato, Charles Neidich) -
Beethoven - String Trios, Piano Trios, String Quintet, Sextets, Wind Octet - 2012, [5CD's]FLAC
cb953751e631d1987d461dffae34428f1698eab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2
发表于 2022-2-26 20: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感谢分享,下来听听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3
 楼主| 发表于 2022-2-26 22: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2-28 11:01 编辑
随笔……



欣赏毕斯马演奏的巴赫大无录音



下的差不多,就赶紧听了一下毕斯马的巴赫大无。一播出来立即惊艳。不但整体直追罗斯特罗波维奇,甚至可以追上卡萨尔斯。律动精进的巴洛克王侯之风扑面而来,清新明快又不失严谨和均衡,功力不低但没有深厚哲学加力味道,但有自己风格哲学思考的表现角度。看来,毕斯马作为研究古乐的演奏家有着本真基础上的古风还原效果。这用现代人仅仅在理解上的认可是不可能靠蒙去演绎出原本的效果,只能在投入巴洛克古风音乐风格训练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去体现。

对比过古尔德巴赫钢琴的风格,以前始终不得其解。有个机会对比了大量演奏家同一曲目的钢奏录音,横向对比出了每个人的独特风格要点。比较出来古尔德的钢琴演奏巴赫哥德堡,其实是基于羽管键琴演奏风格的基本定位,不对比真听不出来。所以古尔德能接近把握到巴赫哥德堡的精髓。一般钢琴家单纯直接用古钢琴演奏风格弹哥德堡,很直白明显听出古钢琴味来显得理解力比较浅。而古尔德是超越了古琴风格那种浅显单调,融汇了更深的表现力。尽管目前来看谁都很难完全弹好哥德堡,主要是演奏上的节奏通顺度全都有问题,而且还传染到懵懂却认为那是风格的新一代。这类探索性问题在指挥界80年代就被认知而消失,这是个证据。所以钢琴哥德堡目前只存在更接近的水平。单纯从通顺度角度看有些知名大提琴家演奏巴赫大大无,音色是有自己的风味但完成度有漏洞这就难评价了。但罗斯特罗波维奇一脉的大提琴家基本都没这个问题,包括最终倾向于罗斯派演奏法的马友友。

比较两位比卡萨尔斯年轻,而水平相当的大提琴家:
罗斯特罗波维奇比1934年出生的毕斯马大7岁,二人都是音乐世家。而在这个年代,近代大提琴演奏法,随着开创者卡萨尔斯随乐团的在世纪初开始的世界巡演,被音乐界广泛采纳。卡萨尔斯最经典的巴赫大无录音是1936年EMI版的。这个时期,两位新的大提琴演奏家还很小,所以他们必然和大提琴演奏界都在借鉴的卡萨尔斯开创的大提琴演奏法和唱片借鉴的基础上得到艺术营养。
巴赫大无演奏录音对比:
- 罗斯特罗波维奇。听上去风格十分接近于卡萨尔斯,同时稍显明快的新气象。从整体气象到细节各方面都得到了卡萨尔斯的演奏精髓。
- 卡萨尔斯。对比下来感觉卡萨尔斯是往巴赫大无的风格里加了一些教堂时代唱经的情感设计,显得更加深厚有哲理。他当年发现了乐谱潜心演奏多年,肯定是投入了很大的心血。
- 毕斯马。对比之下,基本没有过多模仿卡萨尔斯的迹象,而是有自己基于巴洛克古风演奏风格基础上的精湛和均衡。是一种纯粹巴洛克时代音乐精神的还原走向。

对比之下,毕斯马的水平有自己的独特基础路线,是卡萨尔斯派之外另一个派别的风格。而罗斯特罗波维奇的风格是卡萨尔斯的忠实门徒。因此,今天偶然的片源探索,导致又发现了一位大提琴演奏大师!

[参考] 卡萨尔斯自幼随管风琴师的父亲学管风琴和钢琴以及参加唱诗班,还学着创作戏剧并参演,后来转而学大提琴。每走一步都得到了父亲的支持,说明那个时代的西班牙音乐之家的父亲对子女没有那种底层出头钻营的狭隘功利心。父亲为了儿子的学习动手为儿子制作儿童版模拟大提琴,卡萨尔斯长大以后父亲又请人为他定制了大提琴。12岁送卡萨尔斯进入音乐学校学习音乐乐理和演奏。在这种不拘一格同时面对关键问题的家庭,卡萨尔斯养成了坦然学习和认真钻研的习惯。他逐渐发现了现有学院派大提琴演奏法的很多问题,于是就自己钻研如何改进演奏法,使大提琴演奏更加自如和更有表现力。
卡萨尔斯在20世纪初开始在欧美大陆广泛地巡回演出。与钢琴家科尔托、小提琴家蒂博组成了“黄金三重奏”。后于1920年又组建了以他自己命名的管弦乐团,自任指挥。卡萨尔斯最经典的巴赫大无录音是1936年EMI版的。之后还有一版更晚的录音,听上去不如1936年半的容易接受。可能是还没听出高明之处,只能相信大师晚年有更高的领悟,以后再找时间慢慢去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4
 楼主| 发表于 2022-2-27 01: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2-27 01:40 编辑

各种古典录音名盘
https://pan.baidu.com/s/1dEQskox#list/path=%2F
Maestro's Choice - Best of Indians Masters
SAAZ - A Timeless Celebration Of Indian Classical Music (2009)

前面这两个包是印度音乐。

Vivaldi [PHILIPS] I Musici - Edizione Vivaldi on (49 LPs, wav) 45.1
https://pan.baidu.com/s/1miprsHa#list/path=%2F
The Vivaldi Edition (Naive) 维瓦尔第世界名模版 (88CDs, flac) 26.2
https://pan.baidu.com/s/1hytuVAMxN52MGShEGDD6NA#list/path=%2F
3个大包:
https://pan.baidu.com/s/1i3KimWl#list/path=%2F
Vivaldi Masterworks -Decca,Universel (40cds, wav)  23.38
Tchaikovsky Edition(柴可夫斯基作品集)_Brilliant Classics_60CD
Brilliant Classics 百衲珍藏版 《莫扎特全集 》170CD
Mozart - The Collector's Edition (170 CDs)

Vivaldi Masterworks -Decca,Universel - 附赠sacd, cd图 (40cds, wav)  23.38
https://pan.baidu.com/s/15G9oqqdTFOdVWvdgeTmvkQ#list/path=%2F

下完了记得把总文件夹名改一点,否则以后一旦关了客户端,系统Bug可能把个别已下好的文件改到没下完状态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5
发表于 2022-2-27 08: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jimguo 发表于 2022-2-27 01:20
各种古典录音名盘
https://pan.baidu.com/s/1dEQskox#list/path=%2F
Maestro's Choice - Best of Indians ...

有需要解压缩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6
发表于 2022-2-27 09: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gho 发表于 2022-2-27 08:53
有需要解压缩码的

www.zasv.com-联动印象

Vivaldi 40CD的密码如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楼主| 发表于 2022-2-27 20: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听音摘编……



法国钢琴家、指挥家
Alfred Cortot - 科尔托  1877-1962





1905年,钢琴家科尔托 Alfred Cortot 与小提琴家雅克·蒂奥 Jacques Thibaud 和大提琴家巴勃罗·卡萨尔斯 Pablo Casals 组成了当时最有名望的“卡萨尔斯三重奏”钢琴三重奏组,一出世便风靡欧洲,被称为20世纪上半叶独一无二的“黄金三重奏”。并巡游世界,使大提琴祖师卡萨尔斯研究改进的新的现代大提琴演奏法得到大面积普及。
科尔托演奏肖邦作品享有盛誉。虽是以性格和智慧取胜,而不是以准确见长。他的演奏追求高贵的气质、抒情性与迷人的音色的结合。他演奏的舒曼与肖邦的作品,突出了其亮丽和细腻,强调了他们丰富的表情。科尔托曾编注许多钢琴作品,在教学上讲述钢琴技巧和表现颇多卓见。

科尔托1877年出生,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时的第一位老师是肖邦的学生埃米尔·德孔布 émile Descombes,科尔托是肖邦直系传人,拉威尔 Maurice Ravel 也是同窗弟子。1896年科尔托连获学院钢琴比赛一等奖、“唯一优等生奖”两项桂冠。毕业后活跃在钢琴舞台,同时他醉心于当时颇为盛行的瓦格纳音乐,燃起了他对指挥艺术的向往。1898-1901年间转为指挥家,担任拜罗伊特音乐节合唱指挥与助理指挥,并潜心研究瓦格纳的作品。以后他回到巴黎创办了歌剧节协会,不遗余力地向法国听众介绍瓦格纳的作品。1902年他在法国指挥了瓦格纳的众神黄昏的巴黎首演。以后,科尔托组织了一个音乐会社团演出著名的声乐作品,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帕西法尔、贝多芬的庄严弥撒、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和一些法国作曲家的新作品。,成为法国音乐界公认的指挥家。
1907年-1923年,科尔托在巴黎音乐学院任教。学生包括克拉拉·哈斯姬尔、李帕蒂、弗朗索瓦、佩勒姆特,甚至法国音乐剧指挥家玛格丽特·蒙诺 Marguerite Monnot。1919年他创办了巴黎师范音乐学院。作为教师的科尔托受到广泛的赞誉。1962年他在瑞士洛桑 Lausanne 去世。


科尔托纪念专辑: EMI录音,华纳2012年发行 9GB
[Alfred Cortot] - Anniversary Edition 1919-1959 (40CD) [EMI] (2012) (FLAC)
5d5cae3c1406895b1bf5de53fc12bd6b03362f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8
 楼主| 发表于 2022-2-27 20: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Alfred Cortot] - Anniversary Edition 1919-1959 (40CD) EMI

Review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on 20 November 2012.
Any serious student of the piano should own this box. I'm not serious, but I'll keep it anyway.
It doesn't claim absolute completeness, but comes pretty close. For 65 quid* (blimey!) you get 40 CDs + an 80 page booklet.
-2012年 11月 20日在英国发行。
任何认真的钢琴学生都应该拥有这个盒子。
它没有声称绝对的完整性,但非常接近。您将获得 40张 CD + 一本 80页的小册子。

Alfred Cortot had an unbalanced recorded repertoire.
He was a Chopin specialist: Half his solo piano recordings are of music by Chopin.
His only rival was Arthur Rubinstein, but their repertoire was different:
Rubinstein left us with 3 complete sets each of the Mazurkas, Nocturnes, Polonaises and Scherzi.
He avoided the Preludes (aside from once in 1946), and Etudes.
Cortot left us with 4 complete sets of the Preludes, and 2 sets of Etudes (all in this box).
He avoided the Mazurkas, Nocturnes, Polonaises and Scherzi (aside from a few pieces).
-艾弗雷德科尔托是肖邦专家:他的钢琴独奏录音中有一半是肖邦的音乐。
他唯一的竞争对手是亚瑟鲁宾斯坦,但他们的曲目不同:
-鲁宾斯坦给我们留下了 3 套完整的玛祖卡、夜曲、波兰舞曲和谢尔齐。
他避开了前奏曲(除了 1946 年的一次)和练习曲。
-Cortot 给我们留下了 4 套完整的前奏曲和 2 套练习曲(都在这个盒子里)。
他避开了玛祖卡、夜曲、波兰舞曲和谢尔兹(除了几首曲子)。

This box also includes 2 sets of Ballades, 2 sets of Waltzes, 1 set of Impromptus, 4 recordings of Sonata 2, and 2 recordings of Sonata 3.
-此礼盒还包括 2 套民谣、2 套华尔兹、1 套即兴曲、4 首奏鸣曲 2 录音和 2 首奏鸣曲 3 录音。

CDs 1-28 are arranged in chronological order by recording date. CDs 29-40 are arranged by genre.
-CD 1-28 按录制日期按时间顺序排列。 CD 29-40 按流派排列。
--------------------------------------------------------

CDs 1-3: Acoustic recordings, 1916-1925. Most of these are American Victors.
-CD 1-3:模拟录音,1916-1925。其中大部分是美国胜利唱片的录音。

CDs 4-28: Electrical recordings, 1926-1957.
It begins with the 1926 recording of Chopin's Preludes. It ends with a 1957 recording of the same (previously unpublished).
You also get the 1933 and 1942 recordings. Amazing.
-CD 4-28:电子录音,1926-1957。
它始于 1926年录制肖邦前奏曲。以 1957年的相同录音结束(以前未出版)。
您还可以获得 1933年和 1942年的录音。惊人的。

CDs 29-34: Chamber Music with Thibaud (Franck Sonata twice), Casals, and some lesser-known colleagues + Brahms Double Concerto.
-CD 29-34:室内乐:合作者蒂博(两次弗兰克奏鸣曲)、卡萨尔斯和一些鲜为人知的同事 + 勃拉姆斯双协奏曲。

CDs 35-36: Cortot Conducts - primarily Bach's Brandenburg Concerti.
-CD 35-36:科尔托指挥——主要是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

CD 37: Songs with Charles Panzera (Schumann) and Maggie Teyte (Debussy). No texts or translations (sigh).
-CD 37:声乐:与 Charles Panzera(舒曼)和 Maggie Teyte(德彪西)合作。没有文字或翻译。

CDs 38-40: Master Class in Beethoven Sonatas, recorded 1958-1959 at L'Ecole Normale de Musique. In French (no translation) with musical examples.
-CD 38-40:贝多芬奏鸣曲大师班,1958-1959 年在 L'Ecole Normale de Musique 录制。法语(无翻译)和音乐示例。

The booklet includes a 4 page article about Cortot in French and English + 21 pages of photographs + a listing of CD contents.
-这本小册子包括 4 页关于 Cortot 的法语和英语文章 + 21 页照片 + CD 内容列表。

RECORDING QUALITY: Remastering by "Studio Art et Son, Paris, 2012".
All 40 CDs are mono, even CDs 28 and 38-40 which were recorded 1957-1960, well into the stereo era.
The electrical recordings are pretty good. I was shocked by the sound of the acoustic recordings, 1919-1925, on CDs 1-3.
-录音质量:由“Studio Art et Son,巴黎,2012 年”重新制作。
所有 40 张 CD 都是单声道的,即使是 1957 年至 1960 年录制的 CD 28 和 38-40,也进入了立体声时代。
电子录音很不错。被 CD 1-3上 1919-1925年录音的声音震惊了。

There is no index to the music in this collection.
A jumble of composers spread over 40 CDs. Too much information. No context.
The CDs come in plain paper sleeves. No hint as to the contents.
All CD labels read: "Alfred Cortot: Anniversary Edition".
-此合集中的音乐没有索引。
杂乱无章的作曲家传播了 40 多张 CD。太多的信息。没有上下文。
CD 采用普通纸套包装。内容没有任何提示。
所有 CD 标签上写着:“Alfred Cortot:周年纪念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9
 楼主| 发表于 2022-2-27 20: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李斯特改编钢琴版贝多芬九大交响曲,Alpers演奏录音:

Beethoven-Liszt - Symhonies (Piano Transcriptions) (Hinrich Alpers) 24-48.rar
https://bbs.musicool.cn/thread-671101-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0
 楼主| 发表于 2022-2-27 20: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听音摘编……



法国小提琴家
Jacques Thibaud - 蒂博  1880-1953





Jacques Thibaud 1880年9月27日生于波尔多。幼年从父学小提琴,189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1896年毕业并获一等奖。作为科洛纳音乐会的独奏家演出54场,随后到欧美各国旅行演出,声誉与日俱增。1905年与钢琴家科尔托、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组成的三重奏团是当时最优秀的室内乐演奏小组之一 。
他的演奏精致典雅,风格清新,音色温暖,富有诗意。1943年与钢琴家M.隆创办国际钢琴、小提琴比赛,以鼓励后学者,他还培养了 一批杰出的小提琴家。他演奏圣-桑的《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引子与回旋随想曲》、E.拉洛的《西班牙交响曲》、弗朗克的《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等,意境深远,韵味无穷,被后人视为演奏的典范。
他在教学上也有显著成绩,杰出的小提琴家弗朗塞斯卡蒂、安泰尔、安德拉达、吉特里斯等都是他的学生。1943年,他与钢琴家M.隆在巴黎创办了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小提琴比赛。每两年举行1次,对后学者鼓励很大。
他曾多次周游世界,1936年曾到中国上海演出。1953年在赴远东演出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历史录音(1929,1937),著名的卡萨尔斯弦乐三重奏组:
(Pablo Casals, Jacques Thibaud, Alfred Cortot -
Orchestra of Barcelona, George Szell - 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

Johannes Brahms - Double Concerto, Antonin Dvorak - Cello Concerto -  Naxos,2001 (1929,1937), FLAC
938d183f04bc935e0c335bf19db8c1bb940471b3

Jacques Thibaud - 蒂博三重奏组:
Jacques Thibaud String Trio -
Milhaud & Martinů - Complete Works For String Trio - 2017 [TR24][OF]
69eefa348cd11653735a9312f050ff7d3608e48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8 18: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