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im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精选有很多,但听上去风格多彩不一

[复制链接]
1341
 楼主| 发表于 2022-3-23 14: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君子何必言利这个话,愚者愚见浮于字面,智者同感跟同深受到背后的本质。意思并不是不图利,而是自有升维高度的关注,大利尽不在言中。君子的本意是周朝承担总理丞相责任的人。有了更大的责任就不会降低自己到市井小民度日糊口的境界。
古代的书生根本就不是君子,比如曲解君子远庖厨就是个例子,何必言利更高深。这个话的本意有存在的境界不能玩表面文字,本意应该是不降低自己的品味和境界,才可能把握大局。用马斯洛需求层级高低在理解上更直接。否则的话就是裁判不做裁判非要降格下场去踢球,这个例子谁都能明白。不挑担子不知重屁轻浮躁鼠目寸光吃相难看都是一路货。心境是自己决定的自己的命,不开悟也是进化环境给洗脑固化的。那些体育节混官场的最大特点就是光头打电话绝对不承担责任路线,不失败天理难容。
格调就是责任。一个人如果懂得对自己负责任的话,也不会降低和满足于低品味和低吃相,而是积极不浪费时间的提升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2
发表于 2022-3-23 15: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
Decca & Philips 大禾花系列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_xhvDp66D3dCeEfCYahsNw?pwd=1234 
提取码:1234

7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3
发表于 2022-3-23 15: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
jimguo 发表于 2022-3-23 13:20
好像有点印象。如果是DG的蓝色圆形图标,那就是DECCCA作发行商的时候做的一批。看原录音时间和指挥乐团等 ...

这个资源不懂全不全,分享给大家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发表于 2022-3-23 15: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
下面这个资源,看图片很像GROC系列,颜色不同,应该也是重量级的了,但是我孤陋寡闻,居然刚刚发现。

EMI_世纪伟大的艺术家 Great Artists of the Century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SrO8sSW2aUrMvPDyJOtAA?pwd=1234 
提取码:1234

7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5
 楼主| 发表于 2022-3-23 17: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3-23 17:46 编辑
mxj009 发表于 2022-3-23 15:07
这个资源不懂全不全,分享给大家吧。

好片源,尽管发。前面那些分析更适合于索尼。如果是不重复的那就是好的。直接看图很有感觉应该可以,有助于提升有效鉴赏力和认识基础。欧洲人相对还算有层次的,不是万年盈利第一面向底层小白的索尼。站位不同,观念很可能都是反的。大智若愚的愚公和急功近利吃相不好的智叟肯定互不认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6
发表于 2022-3-23 23: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好帖,常看常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7
 楼主| 发表于 2022-3-24 18: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3-25 00:40 编辑

新的空气和纯净空气常换常新可以持久。古典音乐相对更有持久欣赏价值

BBC - 50 Classical Mixtapes Set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209440&pid=34160148
BBC古典音乐和轻音乐的混合精选。每个声轨都是半小时的混合节目。
这个频道的风格,有古典音乐,加上很多高端流行的东西,有很多原生态的流行音乐。
BBC作为传统的分类广播电台,专业人员的功力在于围绕如何让听众听好而积累出来的专业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8
发表于 2022-3-24 22: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mxj009 发表于 2022-3-23 12:56
昨天突然发现,原来迪卡和飞利浦(联合)也出过他们的大禾花唱片,左上角的圆形图标都相似,唱片数量好像没 ...

这个系列推出的比较晚,实体CD已经式微了。质量可以保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9
发表于 2022-3-24 22: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leitong 发表于 2022-3-21 19:35
Hofmann 我个人一直比较喜欢 最早听的就是Marston制作的那套,虽然音质不算上乘 但是Hofmann清澈的琴音还 ...

当时世界上薪酬最高的钢琴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0
 楼主| 发表于 2022-3-25 01: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3-25 03:48 编辑




DG威斯敏斯特 西敏寺历史遗产珍藏版 -著名指挥家交响乐精选集
Westminster Legacy (DG) - Box Set




DG西敏寺交响乐全曲 大专辑:
Westminster Legacy Vol.1 – Orchestral Recordings (65CDs, 2012) 4.20GB
b53b3faa7a00c070e75b5bcf359cb847541f91d8
Westminster Legacy Vol.2 – Orchestral Recordings (65CDs, 2012) 4.48GB
c9735b05d6d5ad8cd05a088289b075993edd3f69
Westminster Legacy Vol.3 – Orchestral Recordings (65CDs, 2012) 4.56GB
f91bab29664cebdfd5f7e298d0e25f8bba8134b4


DG西敏寺 交响乐-精选 大专辑:
The Westminster Legacy - Collectors Edition Vol.1 - (20CDs, DG, 2014) [FLAC] 5.29GB
7800035218F3CE1210BB0E748029B834CD2421A5
The Westminster Legacy - Collectors Edition Vol.2 - (20CDs, DG, 2014) [FLAC] 5.30GB
45DB9028A8F0F4E7E0C85684447254D652E9A516
Westminster Legacy Collectors Edition (DG) – Box Set 40CDs [FLAC] 10.78GB
43a2049d90e1fc8d6808bbb6b2e68ebaaf254317
以前发长贴留下的txt记事本临时记录,挖出来补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1
 楼主| 发表于 2022-3-25 12: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3-29 16:35 编辑

很多事就事论事就是工匠,用现成的概念自己专攻表面化就能谋生。没有创造思维和升维洞察力。为什么很多人容易被表面化的东西所吸引进入庐山掉入深坑,主要就是急功近利思想有我思维作祟,直接源自直接吃奶和直接摄入这种原始本能。
音响器材这个市场比较狭窄小众,因此就缺乏竞争制约,很多能够给出数量化指标的分类特征也就不了了之浑水摸鱼了。这样更加剧辨别困难,更容易进入误导,进一步协助造坑的卖家给自己挖坑和添油加醋。什么色彩音色情怀这些东西都来了。
其实,最本质的回放器材的大类差异,主要是空气衰减问题。耳机为什么细节好,主要是发生器和耳膜之间的空气距离很小。音箱距离大,相对耳机不容易保证细节传达。还有室内空间能量压强因素,空间大了同样有效的箱子就推力疲软不行了。位置因素属于情怀和先天等价舞台位置,这个就不算比较因素了。
所以为什么大空间的音箱就要求有效功率大,扬声器多箱子变柜子,高频的推力要求就更大。细节确保方面不行了的话,就必须牺牲高频细节而把重点放到确保功率传达方面。反证大家同处竞争领域,我家产品不行的话别人也难做到。

同等回放设备条件下也有声音细节多寡的分别。比如更适合古典音乐细节揭示分辨率的都是最高等级的顶配设备条件,器材和耳机音箱都是如此。
次一级的是流行音乐器材,从演奏和录音角度本身看就是电音并没什么细节,也就不要求细节多,而是集中把重点放到能量输出上。同等声压和总体音质下的设备性能和成本要求就低于古典器材。
再次一等的是汽车音响,因为存在路噪不可能和居住的室内环境比噪音低。所以基本和流行器材类似多少要突出一点能量感。但更低的汽车音响比桌面流行器材还低,接近于AV器材能出点能量频率就算到位,音色不管。
最差的就是AV影院器材,纯粹突出能量输出不管音色,细节更不管。不然为什么能一千块就给你全套7到11件套。
各种压缩格式的风格,连DSD的sacd-r文件都算,各品牌的DSD声音都有区别。再往下码率的文件和格式同样。更细的就是分辨以前各大录音品牌的录音风格,比如EMI,DG,DECCA,RCA等。3千块的大耳机和播放笔记本就足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2
 楼主| 发表于 2022-3-25 17: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3-29 16:43 编辑

从指挥家的录音对比上可以听出来完全反映个人当时的艺术境界甚至细节,就可以看出发展到顶的时候,一切看个人自己喜好的情况是什么境界和造诣的体现角度。
如果一个人还处于入门学习临摹模仿阶段,那艺术效果肯定远远不如发展到顶有自己的想法。对结果的鉴别另有方式方法,这是一个独立的审视角度,尽管没有对细节的专业创造掌控能力,但在横向对比的审美角度可以有自己的一套评价方式。
如果在制造角度深挖下去,就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大仲马写小说成熟期的时候类似于好莱坞电影工业和一些动漫工作室比如迪斯尼和日后的吉卜力,自己把线索设想和章节概要大纲列出来把一些要求给出来,交给一些文秘写手去填充细节。然后整理组合起来再润色,类似于后期剪接。所以不管里面有多少人在做配套,艺术作品的发起掌控和完成都是由艺术家的思想在操作和把握方向。那么没有艺术家直接操控行不行呢,以前有欧美的乐团试验过,没有指挥完全混乱没有方向和配合度可言。指挥本身就不是仅限于演出时的节拍器,而是教练和导演。这就类似于某国男足谁都进来参一把同时不承担责任完了事就没人了。可以说明组织行为类似于一部机器,需要整体状态好并且有人来操控才能发挥到最好。如果放任自流那就没有竞争优势可言,类似于行车上路车况和操控好不好是一方面,但司机不够格发挥效果差的话那就很危险。

顶级指挥家主要是通过排练把整部交响乐微调到自己满意的程度,除了大面上的感觉对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每个细节上的演奏方式也会影响表达细节,也要要求调整排练到位。比如阿巴多在卢塞恩节日交响乐团排练马勒交响曲的时候,在演奏上对某个乐器的演奏细节都要求到位。比如一段音乐的小提琴演奏尾音不能有颤音。如果还不熟悉,就在指挥中给出示意提示。说明指挥家本身就是乐团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对一部交响曲演奏上的效果要求者。类似的有很多录音和视频都是指挥家排练现场,这类重要背景资料从什么角度去看都行。所以顶级指挥家的指挥效果基本都是全能型的音乐专家和艺术家的体现,很多指挥家也同时是歌剧指挥家,在对美声演唱角度也都有独到的艺术高度,所以很多顶级歌唱家也都特别喜欢和高级指挥家合作,争取到提高自己的机会。但也存在指挥家不是全能型能力者的情况,从录音上能听出乐团各个要素的配合上有各种问题。这就是驾驭能力和思想高度,决定了大规模群体合作的效果高度。指挥艺术体现在生产过程,而不是结果的舞台现场和录音的皮毛上。
再举个例子,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日系背景的指挥家指挥录音效果为什么都显得顺滑感较强,不论小泽征尔还是他的学生长野健都是如此。尽管这两位指挥家自幼都不是在日本出生和生活,没有日本本土指挥家那种木偶机械动作的声音效果,但他们还是在日本家庭长大的,对日式的顺滑感要求高就是一个特征。不管小泽征尔在伯恩斯坦影响下风格中的重要比例都像伯恩斯坦,其它地方也有自己的特点。可以看出艺术家的表现力也存在很多生活文化和专业文化角度的影响因素造成表现效果上的要素。全由自己最决定的时候,抄别人的反而麻烦和不顺心,但完全由自己对效果和细节做判断,那就是个人综合感觉上对宏观和细节上,个人凭感觉觉得对路的综合判断标准。体现的就是个人综合心智和习惯塑造的结果。这就是境界特点决定效果的特点。
由此类推到日系音响器材也有类似的倾向。比如经典耳机品牌Stax一开始直接用肥皂盒作为耳机壳,应该是有一种象征意义在其中。因为声音效果里面就有顺滑感在里面。反映了设计师在整体效果上的理解力,如果从效果上去看的话那就是在整体效果感受的细节满足。由此看来审美也有高度和细节的积累。从很多指挥家的录音上就能听出明显类似在某种等级的程度上。当然有一些评价标准和角度去对比,这方面就属于鉴赏角度的高度了。一些大学教科书撰写等级的大教授在教学上总是强调平时的积累,强调触类旁通推而广之的同构思维。完善自己的审美理解力等级,能提高到什么程度那就是什么程度。站在分类的高度上很容易对低等级的类别问题有较彻底的洞察力,这是事半功倍知有涯路线。杯品对比和搜索参考提高其实方法不难但理解上有较大难度,很多道理其实都很简单白给个天书秘籍其实没用,一切理解力和审美水平全看综合理解的高度和平时的积累。
所以,对一些器材的整体效果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无论是解码放大器还是耳机音箱,甚至是电源波形处理器都有思想高度,有些设计本身就是反而添乱的反效果。没可能只靠抄袭就能达到在较高端等级标准下的好声的。比如一些所谓的复刻器材总有一股土气,类似于一些服装染料或者香水仿品总有点晦暗涂漆和不到位类似。本身不行是装不出品味来的,品味是一种综合要素达到肌肉记忆角度的综合感受。有些人在制造上这样搞,而一些人在购买上也这样理解,那就都是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组合,愿打愿挨自愿组合。最后又是那个话,玩一种东西如果仅仅限于皮毛和表象甚至价格那就是事倍功半的吃亏效果。听个音乐非要过度强调器材表现就已经偏了,如果是为一些人的爱好只能这样去公开谈论那是另外的问题,只要不影响自己平时注重在音乐本质审美上的提高。如果真的完全这样去搞那就坏了,那就是把生命时间用来浪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3
 楼主| 发表于 2022-3-27 14: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3-29 16:32 编辑

读懂音乐和相关原理可以养成站位更高的学习探究习惯,超越表象才可能有覆盖性的认识。了解还音必然要探索录音,必然要了解演奏,以及作曲和音乐史社会发展史。区区器材这点事,结合参考用家体验和总结出一些规律,加上人的综合心智喜好因素,就能知道一个品牌的风格范围。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不断挖坑或者浮于表面随便躺那就没有认识深度一花钱就上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4
发表于 2022-3-27 20: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mxj009 发表于 2022-3-23 15:10
下面这个资源,看图片很像GROC系列,颜色不同,应该也是重量级的了,但是我孤陋寡闻,居然刚刚发现。

EM ...

感谢分享,下来听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5
发表于 2022-3-28 16: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jimguo 发表于 2022-3-25 01:00
DG威斯敏斯特 西敏寺历史遗产珍藏版 -著名指挥家交响乐精选集
Westminster Legacy (DG) - Box Set
...

Jim兄,西敏寺这些全集当初是不是没有每张独立的封面封底图?我在网上搜了一下似乎都只有音轨文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6
 楼主| 发表于 2022-3-28 17: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leitong 发表于 2022-3-28 16:19
Jim兄,西敏寺这些全集当初是不是没有每张独立的封面封底图?我在网上搜了一下似乎都只有音轨文件。

这个得自己想办法,网络情况变化多。亚马逊外网的可能有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7
 楼主| 发表于 2022-3-29 00: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3-29 16:30 编辑

1497楼
  楼主| 发表于 2022-3-24 18:53 |
BBC - 50 Classical Mixtapes Set

这个BBC音乐广播录音是很多种音乐混合编排的,古典音乐为主。节目组编导专家安排的曲目都有相似和互补性以及心情协调效果,是建立在高超音乐鉴赏高度的音乐编辑手法。

每个大专辑的声轨文件夹里,每个声轨都是7、8个曲目30多分钟时长。但没有播放目录文件cue。只是在文件夹里有相关一个大号的txt文件是曲目信息。

但txt文件内容是欧洲多文种内码的,win7中文之下换行符也不识别。

- 转换处理:
1. 在声轨文件夹下,用鼠标选中这个txt文件名。右键,选用word打开,
2. 系统自动提示合适的文字内码,按yes。
3. 这时,word里的符号西文字母都能出来,换行也有了。
4. 选择保存方式:选no,另存。选要保存的文件类别txt ,下拉条里找到txt栏。再改一点文件名,比如在后面添加-chi.txt。按保存。
5. 这时,在声轨文件夹里就有了带后缀的另外一个曲目文件名-chi.txt。原有的曲目文件保存原样备用。
6. 平时需要看曲目的时候,就看这个新的txt文件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8
 楼主| 发表于 2022-3-29 00: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3-30 02:53 编辑

一个很奇怪的音响发烧群体里的怪名词:人声。

这个词不大有格调。不管什么动物凡是用声带发出的声音频响都很近似在中频。以前老是觉得有很多怪名词干扰思维,不知道是设密码来源拿过来就用。还有什么直推台机这种便携耳塞党乱用的名词,本身的站位不够根本就没用过的情况下往高处去猜想皇上用金锄头刨地的想象力受限的效果,还有一些线材保险丝煲机热机电源之类的情况。后来发现,人声这个名词来源于中文对法语声乐的自动翻译,有些港台唱片网站就这样称呼古典录音。但这个名词现在用得多的反而都是流行歌爱好者。
看得多了能知道一些新名词和说法的新内涵,同时也能知道喜欢用这类名词的具体的群体是什么情况。名词都可自由使用,但使用者和意义有特定范围。

重申概念:从录音角度看问题,只有现场录音和录音室线路合成流行录音两种。从唱片就是这个大分类。到了器材和耳机环节一样是这样。
主要是现场录音:强调环境声的细节,尽可能的记录现场环境声的分辨率解析为第一核心价值。而电子合成流行音乐录音:主要强调冲击力和能量感,分辨率的解析不强调。根本不分是否属于歌唱,古典歌剧也算现场录音,流行音乐会现场也算现场录音。
古典音乐器材都在现场录音范畴,实现起来比较有难度。流行音乐器材只要能响应能量脉冲那就能出可听的好声,但不一定能兼容演绎古典录音,但古典录音器材一般能兼容演绎比较劲爆的流行音乐。
也有一些分辨率只适应歌曲的老式音箱难以表现更多的细节,这种里面也分老歌器材比如英国声音箱,和流行歌曲电声音箱两类。
忠实古典音乐版本和意识表现效果的听法,可以使人越来越客观和有辨别能力,不容易钻进器材烧的境地。现在对所谓老式英国声的理解,是一些老式音箱平时用来简单听听古典和一般老派的流行歌,是不是类似650那种声音的效果。如果细听古典流行的话还是用耳机。所以音箱体系以爱不能没必要一定把家里搞得像听音室影院那么累,有点能听英国声作为休闲背景声也是一种搞法。很多专业音乐工作者反而都不那样去搞工作室。都比较实际,该用什么就用什么适可而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9
发表于 2022-3-29 09: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攀枝花市
逐页学习中,谢谢J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0
 楼主| 发表于 2022-3-30 12: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这两年,各处都不建议发客观链接,主观也没必要发。不是源头被咔嚓就是自己的网盘被清零。单纯找东西已经有了提示词。只要不随便发出链接,监管责任就不会覆盖出来。

单纯聊一下SACD。990用了6年,声音越来越有感觉,听sacd-r也不大觉得刺了。但一般还是不太自然,单纯用小音箱听听大概去了刺激火气效果反倒很不错。
最近硬盘箱容量足够,开始把很多sacd-r资源收入囊中。有个最大号的SACD-r包子2个TB,450个专辑500多张碟。内容超级丰富,把古代音乐代表作基本都收入到位。最经典的EMI,DG的碟基本都有,Decca等的也不少。Channal,BIS,DHM,莫斯科大剧院等的也有。
甚至有些少见专辑也介绍到位,比如富田熏电子合成器的专辑有三张之多。除了最经典的行星组曲专辑之外,还有两张其它曲目。比如这张-双碟的源氏物语,内有京都雅言旁白:
SACD-G0267 The Tale of Genji, Symphonic Fantasy Ultimate Edition --Isao Tomita -富田熏-源氏物语  (2disc)另外,
-EMI的古典作曲家精选集 22Disc
Composers in Person [EMI Classics]
-早期古典女歌唱家录音
Aria Anderson-Aria & Lieder 1928-1937 EM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31 20: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