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touchmor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我花1万买了根电源线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24-1-29 11: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llok 发表于 2024-1-29 11:31
如果你的系统是几十万的,那肯定要标配啊100与10000还是可以听出来的

系统素质和线材素质也要相适应,用比自己系统级别高的线材不一定就是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24-1-29 12: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
笑嘻嘻看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24-1-29 20: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现在整个hifi行业越来越难做了,也让线材厂家喝口汤吧,反正是愿打愿挨的买卖,拿自己的钱哄自己开心,没毛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24-1-29 22: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xinliu3 发表于 2024-1-29 20:02
现在整个hifi行业越来越难做了,也让线材厂家喝口汤吧,反正是愿打愿挨的买卖,拿自己的钱哄自己开心,没毛 ...

对你来说,精神胜利也很重要,没毛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24-1-30 09: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
baikal 发表于 2024-1-29 10:14
线材的效果不仅仅是调音。
数字线还涉及到减少干扰,让音乐更干净耐听。

这句是实话,好线材除了调音,确实有抗干扰作用,电这玩意是很调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24-1-30 11: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
有争议是非常正常的,这个问题在国外也一样有各种不同观点,并不是说只是在中国。(没必要什么争议的话题都往“卖线奸商和贩子”这些方向去上纲上线,从逻辑上,“奸商”在论坛里面如此费力码字讨骂还不如在自己的店铺里想想怎么组织自己产品的广告词),其实各种最贵的线材都是国外品牌,欧美人日本人也不傻啊,这种现象并不只存在于中国的HiFi圈,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这不过就是音响Hifi界的消费观问题),前边把这问题说明白了的几个烧友,都是在表达同一个核心的意思:1.器材都上去了,都几十上百万了,有这个实力那就玩玩线材调音完全没毛病,不能否认线材对器材的影响。2.如果自身器材档次还不够高,有那预算应该先投在设备大件上,不能本末倒置。
(PS:说说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目前的系统20w左右,所有线材加起来万元左右,都是千元级别的线材,我反正觉得足够了,没继续往贵的折腾。但就是这种千元一条级别的电源线,对于系统的声音影响都可谓巨大,系统刚刚成型时,厂家帮我配的几条电源线(台湾MPS),听起来那叫一个金属味之重,连邓丽君的声音都变得金属感十足,听迈克尔杰克逊倒是非常爽的。为了更多的适应性,我听取了有经验的烧友的建议,全部换成了瑞士高芬(Gotham)电源线。声音一下子就变得很柔和温润了。都是千元左右的线。器材一旦基本定型之后,线材带来的改变和反应就是这样的。喜欢就去尝试,嫌麻烦就少折腾,如此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24-1-30 12: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阿坝州
雷哥197597 发表于 2024-1-30 11:46
有争议是非常正常的,这个问题在国外也一样有各种不同观点,并不是说只是在中国。(没必要什么争议的话题都 ...

全套专业线是一个素质很高的搭配方法。可以尝试在前端换一根高素质的HIFI看看和高分有什么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24-1-30 12: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雷哥197597 发表于 2024-1-30 11:46
有争议是非常正常的,这个问题在国外也一样有各种不同观点,并不是说只是在中国。(没必要什么争议的话题都 ...

GOTHAM线早期监听线还可以,现在的不是纯监听了,,变HIFI了。。属于比较糊软的风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24-1-30 13: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正在用 GOTHAM 85015 85025 85055 電源線.. 配日本AET GR 插頭..

一點都不覺得軟糊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24-1-30 13: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阿坝州
freeonesboy 发表于 2024-1-30 12:35
GOTHAM线早期监听线还可以,现在的不是纯监听了,,变HIFI了。。属于比较糊软的风格了。。。

纯监听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录音棚广泛运用的ATC相对于真力来说就是软和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发表于 2024-1-30 13: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2054 发表于 2024-1-30 13:11
纯监听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录音棚广泛运用的ATC相对于真力来说就是软和糊。

没毛病,监听也是泛指概念。。其实监听和HIFI本应该殊途同归,可HIFI被伪发烧友无良奸商偷换了概念,致使监听和HIFI常年处在敌对状态。。。。同时监听品牌,雅马哈和真力就比较亮,纽曼就比较暗。。各个监听品牌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没有所谓真正的监听和所谓的正确的声音。。买个差不多声音取向没毛病的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24-1-30 14: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阿坝州
freeonesboy 发表于 2024-1-30 13:51
没毛病,监听也是泛指概念。。其实监听和HIFI本应该殊途同归,可HIFI被伪发烧友无良奸商偷换了概念,致使 ...

所以自己喜欢就是唯一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24-1-30 14: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西省
xinliu3 发表于 2024-1-29 20:02
现在整个hifi行业越来越难做了,也让线材厂家喝口汤吧,反正是愿打愿挨的买卖,拿自己的钱哄自己开心,没毛 ...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音响行业越来越难做?30多年前磁带卡座时代,那时候没有什么hifi线材的说法,正版磁带10块一盒谁都能买的起,音响器材和音像发行行业一片繁荣。
现在普通音质cd唱片70,hifi音质cd接近200,数字录音转录成模拟开盘带卖1800,音响展音箱动辄几十万起步,百万千万也常见,一根电源线敢卖上万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hifi行业与大多数消费者渐行渐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24-1-30 14: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阿坝州
重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24-1-30 14: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阿坝州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4-1-30 14:14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音响行业越来越难做?30多年前磁带卡座时代,那时候没有什么hifi线材的说法,正版磁 ...

见识决定认识。30年前也就是1994年,在成都这个小地方花几万元买音箱的人虽然不多,但真还有,当你只能玩10块钱一盒的磁带的时候。别人在玩火车头。30年前你没有见过1万元的电源线,是因为大部分人买不起,而不是因为没有。
30年前音响市场的繁荣,首先是因为卡拉OK。然后因为盗版电影。
30年前我家刚刚淘汰了爱华的小组合音响,换成了JBL LX500,湖山功放,松下LD,还有一台JVC三声道AV功放。
现在为什么玩音箱的少了呢?首先是因为听正版盗版音乐、看正版盗版电影不再依赖音响系统。一般消费者可以通过便宜的设备获取够用的效果。所以就没人玩了。
那现在玩音响是什么人呢?
一种是我这样对声音有高要求不妥协的人。
一种就是你这样自以为在玩音响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24-1-30 15: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
晶彩正品电源线  ,也是三码合一

8_edit_49439187355475.jpg (159.74 KB, 下载次数: 113)

8_edit_49439187355475.jpg

mmexport1688484894793_edit_49490145549218.jpg (157.87 KB, 下载次数: 116)

mmexport1688484894793_edit_4949014554921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024-1-30 15: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4-1-23 16:03
强插前面是楼宇内几块钱1米的电线,连接小区的配电箱,小区到片区变压器,又拉到电厂高压传输线,这些电 ...

   上面朋友这个比喻是不恰当的,电子反应不是说源头怎么样,前段后段怎么样,中间这一段换线换设备就肯定没作用。首先要明白电气“系统”的原理:每一个自成一体的系统和子系统,它都是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你把它理解成一个单独的回路也行。举个不太恰当但是思维逻辑相同的例子:我们那里湿度非常大,曾经为抽湿机是不是智商税,我跟几个哥们起过争议。哥们的见解是:整个地区大环境的空气湿度源头都是那么湿润(80-90多),你的房间又不是密闭的,抽湿又有什么用处呢?他的理解就是,除非把整个地区的湿度(源头)降下来,那么你的那个房间才可能真正的湿度会降下来,不然空气无孔不入,你所谓的抽湿就是智商税。他这个论点看似没有毛病,但是实际的效果就是,用了抽湿机的房间都是干爽的,而坚持不用的哥们房间每天都湿湿的还很快就到处长霉了。。。。。电和线材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你不管它前段如何,中段如何,后段又如何?在你自己的音响系统这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里面(包括你自己进行的一些室内专线,墙插等周边),线材必然要跟你的器材发生“电气关系作用”,而电子在你的线材和器材的搭配关系下,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物理反应,而最终的反应就是不一样的电子信号变成了听感不一样的声音信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2024-1-30 15: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freeonesboy 发表于 2024-1-30 13:51
没毛病,监听也是泛指概念。。其实监听和HIFI本应该殊途同归,可HIFI被伪发烧友无良奸商偷换了概念,致使 ...

监听和HIF的所谓敌对状态,我觉得一是一些针对耳机升级用户的品牌商有意无意的误导。在音响实体店十不存一的当下,年轻的耳机用户想要升级音箱是很难有对比选择的机会,那么盲狙监听器材总的来说不太容易翻船,因为监听的确品牌溢价低、品质过硬、整体素质高、有专业机构背书,并且参数好看符合年轻用户的口味和消费习惯。我要是针对年轻人卖音箱,我也肯定卖参数高的专业设备,不能现场对比的时候,跑分高很吸引人。

现在所谓的对立,二是传统器材商为了让自己有别与专业器材,故意讲故事。

传统的发烧友,没有HIFI与监听的对立概念,普遍认为两者都是HIFI,监听是HIFI的一种流派或者风格罢了。以前有人用P3,有人买监听20,有人买专业版监听20,有人玩民用单拿,有人用DM系列,还有人用真力,大家也会讨论EMI用BW做监听,指环王是用ATC混音,FM在顶级录音棚的使用等等,无论用不用监听(专业)器材,大家都认为自己在玩HiFi。去翻10年、20年前家电、168的帖子,大家已经在讨论MC2、皇冠这些专业功放的性价比,已经在尝试用三小强的专业解码器。
而且像我这类老派的发烧友在形容一个器材或者系统声音很“HIFI”时,往往是指声音素质高,音色更接近监听风格。
所以,现在的对立,一定有传统器材商,尤其是近年新入行的器材商为了有别于专业器材而故意讲故事差别化营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24-1-30 15: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泰山神龙 于 2024-1-30 20:09 编辑

原来群里一个烧友分享的插线板与电源线





原来群里一位烧友分享 音源解码设备拆开,发现里面是这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24-1-30 19: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4-1-23 09:46
当你把音源解码功放等设备拆开,发现1万买的电源线进入设备后,插座通往内置变压器或开关电源模块的电线仅 ...

如果接上单独的电处理设备就另当别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2 17: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