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4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BT是我的专利吗?是吗?不是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27 1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市西城区
原机和原帖: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28457

对原来的机器进行了升级,计划改进如下:

1,大幅度提升低阻负载状况下电流驱动能力
2,改进原20KHZ下方波前沿响应不良的问题
3,改进机箱布局,使其更加合理
4,取消对音质有影响的电子音量控制
5,针对原平衡输入2.2K输入阻抗较低的问题,增加缓冲

实际改进:

1,原500VA E变改为1000VA+环变
2,原每声道6000uF RIFA169主滤波改为180000uF ELNA Cerafine LOA
3,功率级机内线更换为8平方多芯线,提高电流输出能力
3,为提高信噪比,控制部分再增加1个独立变压器
4,取消PGA2310音量选择,添加基于BUF03的平衡输入缓冲
5,部分退耦电容换为参数更理想的nichicon MUSE KZ系列
6,为了降低工作温度,降低静态偏置

改进后的后的机器指标如下

输出功率:(以下功率为20-20KHZ下持续的有效值正弦输出且保证THD+N <1%)

8欧:110W(20W甲类)
4欧:200W
2欧:320W
1欧:500W

频响范围:
1HZ-400KHZ(-3DB)

信噪比:
105DB(单端)
99DB(平衡)

静态功耗:
110W
45W(休眠)


内部图:



电容阵&变压器


功率输出板,全部换用MUSE KZ


输入缓冲,BUF03这个东西实在太热了,必须加个挺夸张的散热片,才能保证温度低于60摄氏度




改进后RIFA电容低频收得太快的问题彻底搞定,平衡输入相比单端输入,解析力更好,动态更大,低频更有弹性质感更好。但是因为经过了一个IC类元件,高频没有单端输入表现自然,如果换用AD797,OPA111等OP类元件,效果更差,因此不得不采用BUF03进行缓冲,虽然有很大改善,仍然不如不加的效果好,同时还牺牲了6DB的信噪比 [s: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2 00: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