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9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 2014 (2K以内)主流圈铁旗舰角力Show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30 1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深圳
前言:
   自美国UE公司在十多年前推出了双单元定制耳塞UE-Hybrid之后,开启了圈铁耳塞的新一页。而在数年之后,大概是2005年的夏天,UE再次发力,推出他们的民用双单元系列。UE5 EB,这款传奇圈铁,虽然声音被很多烧友吐槽过,但不得不承认,它是非定制圈铁耳塞里的先行者,是全球首款以动圈和动铁单元结合的非定制产品。这款以动圈单元负责低频和中频,以独立动铁单元负责高频的圈铁耳塞,当年(2005年6月)售价为199美金,加上税金及运费,到中国大概就2399 RMB,是当年比较奢侈的玩物了。当然,十多年后的今天,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技术的革新,让这个本来“陌生”的单元结构,成为了新一代多单元耳塞新组合。K3003的出现,更让圈铁耳塞进入了高速的发展和白热化的竞争的阶段。

   而在我们伟大的天朝。自然也冒起了一系列的圈铁旗舰和洋品牌抗衡。当然,在价格上,我们天朝的产品还是相当有优势的。国产圈铁里面,要数这三大角色最为亮眼,为了表示我对出场的“佳丽”没有任何私心,偏袒。下面的排名不分先后:A83(飞朵耳机),DN2000(达音科技),AX60(阿思翠)。当然了,严格上来说,还有国产圈铁的首位“佳丽”DN1000(达音科技),不过,因为第二代的旗舰---DN2000已推出,所以DN1000也就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了。

   在这些天朝“佳丽”里面,不难发现,她们都是诞生在我们伟大天朝的南方。为啥?因为,很多国产品牌的耳塞加工厂,都落户广东。而在我看来。只要是好耳塞,不管它是天朝的还是外国的,不管工厂是在南方,还是北方,其实都没所谓。没有外国月亮特别圆的理论,至少在我心中是这样认为的......当然,外国的品牌,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工业设计,比如品质控制,比如生产管控,还有售后服务等等。

================================================

正文:

   这次分享的耳塞,上面提及的三款国产高端圈铁里面,有两款会出现在下文当中,另外会加入一款日系圈铁产品一起进行一场简单而直接的角力show。

而这场角力show的几位主角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XBA-H3 (SONY)
A83 (飞朵耳机)
DN2000 (达音科技)

播放器:DX90 (ibasso) (分享章节:Part I & II )

耳放:P5 (测试版搭载OPA2604AQ+BUF634P) (ibasso) (分享章节:Part II)

===========================================================
主要角色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XBA-H3:
   SONY在2013年推出的XBA系列当中,圈铁耳塞的成员,配置也是该系列中最高的,采用了一只16mm的动圈单元,以及两颗SONY自主研发的动铁单元。听过SONY的动铁系列的朋友大概会了解,SONY的动铁耳塞 ,和一般其他品牌的动铁耳塞,声音表现方面略有不同。SONY的动铁,在中频方面会比较细腻,柔润,声音风格更趋向于动圈耳塞,而不是传统动铁那般硬朗,干涩,冷峻。XBA-H3算是第三代的XBA系列的产品,采用了新研发的红黑锯齿面条线,外观更醒目,佩戴方式又恢复了过去MDR-EX1000那种反戴式,但因为所采用的动圈太大了,所以佩戴之后,从外表看来,比较张扬,佩戴效果与MDR-EX1000类似。但隔音较MDR-EX1000略有进步。




A83:
   飞朵耳机的新一代旗舰,外观和佩戴舒适性较前代旗舰A81都有了长足的提升。线材和腔体都同步升级了。虽然没有再采用之前的钛合金振膜,但A83所采用的新动圈单元,同样能够提供强劲,清晰且深坠的低频。外壳腔体改为了透明红 + 透明蓝,更易于区分左右佩戴。动铁单元,也是飞朵根据产品定位去特别调校的,声音透明度较佳,细节丰富。包装方面,对比前代旗舰,A83的盒子虽然变得更为简洁,但提供的收纳盒却十分实用,这只防水防潮的盒子,便于携带,耐磨性极佳。产品的声音方面,作为当家旗舰,A83更注重音乐的细节表现,而且提升了产品的音乐味,较之前旗舰A81,A83对流行音乐的适应性更强。




DN2000:
   达音科技的当家花旦,素质和乐感都比前旗舰DN1000有明显的进步。DN2000采用了和DN1000类似的线材,半雾面设计,但手感十分细滑,柔软而不易打结。全金属的腔体,高档,稳固,抗震性强。配件相当丰富。DN2000沿用了前旗舰的个别特色配件,比如耳套调节环,备有三款不同宽度的铝合金套环,能照顾到喜欢不同场感远近需求的用户。调节环备有银,蓝,红三种不同的尺寸,方便选择。另外配备了两种尺寸的耳廓定位胶,让用户佩戴的时候更舒适,更方便固定耳塞的位置。贴心的达音科技还配备了一大包不同规格,不同尺寸的套套,适合不同需要的插入,接下来你们懂的,这里不多说了。而镀金插头这次也下足了血本,镀金厚度更高。最后是独立的机身编号。以上这些,足见厂家对DN2000的定位。声音方面,DN2000属于声场比例均衡,三频平衡感良好的一款产品,对音乐的适应性不错。

   产品简单概述之后,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产品外观及包装配件。请看下面图片。









XBA-H3:
   XBA-H3采用了ABS外壳,表面电镀了铬黑色,增加其外观的金属感,据资料介绍,XBA-H3的外壳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有效地减轻使用过程中外界产生的震荡力。线材则首次采用了红黑面条线。由于动圈喇叭是采用了16mm直径的单元,所以XBA-H3的外壳比较健硕,加上其佩戴方式是反戴,佩戴后依然继承了MDR-EX1000的反人类佩戴效果。SONY的包装算是体积最小最简单,但里面的盒子还是很结实。但如此的包装结构,绝对很难让我幻想,这是一款单系列的旗舰耳塞。即使SONY在上面贴上Hi-Res是标签。哪又怎样?打开包装,说明书,耳塞套,便携包,四极带麦克风耳机线等,都在包装纸盒内。好省体积的包装。佩服SONY的设计。洋品牌,也许真的不会把包装做得很夸张。据闻此前IE800的包装配件也是很简单。但凡事总有例外,AKG K3003就很有范,让土豪露个笑脸,太高大上了。










A83:
   如果和第一代旗舰A81相比,A83的外形,佩戴舒适性,用料,都有了明显的进步,A81那个佩戴,简直就是让人忘记了它是一款旗舰。但在包装上,A83则变得更为简约。比起A81那厚重的耳塞盒,A83所赠送的耳塞收纳盒更为实用。透明硬胶质防水收纳盒,坚固耐用,防潮性极强。唯一需要吐槽的是,卡扣有点紧,需要一点巧妙去打开。用习惯了就好。A83的附件不算夸张,同样是胶套和海绵套,虽然数量不及达音科技那么多,但也绝对够用。少了飞机插头,但是3.5-6.3mm插头是少不了的。佩戴方面,A83是三款产品佩戴舒适性最佳的一款。而且是绕耳式佩戴,对防止听诊器效应有较明显的效果。唯一不习惯的,是A83在分线上,没有束线滑块进行束缚左右分线,这个和市场上一些以反戴设计的耳塞有所不同。隔音方面,A83介乎DN2000与XBA-H3之间。A83还人性化地采用了双色外壳,蓝色为左边,红色为右边,便于区分。








DN2000:
   达音科技的这款新旗舰,包装当然要符合其身份,旗舰级的包装,国产耳塞里面,达音科技算是比较老的品牌了。产品设计上也有一定的积淀,包装设计上比不上国外品牌那么简洁自然,但也谈不上差。附件方面,达音科技是相当有诚意的。金属质感的耳机收纳盒,一大堆耳套,固定胶,定位环,飞机插头,3.5-6.3mm插头一应俱全。而独立的机身编号更显尊贵。我手上这条是No.#285。特别留意了一下DN2000的插头,镀金层略较普通耳塞的插针厚,更耐用。选用了柔软而耐磨的耳机线,手感极佳。耳机的颜色,腔体采用了铝合金氧化浅铜棕色,腔体底部则采用了浅香槟金色。金属质感不错。值得一提的是,DN2000配备的固定胶有两种,大号的佩戴舒适性更好,但外形略显夸张,隔音方面,DN2000更是三款产品中,隔音性最好的一款。在DN2000的外壳上扫了一圈,找不到气流交换孔(调音孔),估计只能以线材尾柄SR漏气来进行动圈单元对外的气流交换。XBA-H3和A83在腔体外壳上均能找到调音孔。

   外观及包装简单介绍完毕,接下来接单介绍一下以上三位主角的产品参数:

SONY XBA-H3
产品类型:圈铁耳塞(1动圈 + 2动铁)
佩戴方式:入耳式耳塞
单元直径:16mm(动圈喇叭)
频响范围:3-40kHz
产品阻抗:40欧姆(1kHz)
灵敏度:107dB
总谐波失真:------
最大功率:100mW
耳机插头:3.5mm镀金插头
耳机线长:1.2米(OFC导线)

达音科技 DN2000
产品类型:圈铁耳塞(1动圈 + 2动铁)
佩戴方式:入耳式耳塞
单元直径:10mm(动圈喇叭)
频响范围:10-30kHz
产品阻抗:16欧姆(1kHz)
灵敏度:102dB
总谐波失真:------
最大功率:------
耳机插头:3.5mm插头(镀金)
耳机线长:1.2米


飞朵 A83
产品类型:圈铁耳塞(1动圈 + 2动铁)
佩戴方式:入耳式耳塞  
单元直径:10mm(动圈喇叭)
频响范围:9-31kHz
产品阻抗:11欧姆(1kHz)
灵敏度:104dB
总谐波失真:<1%
最大功率:30mW
耳机插头:3.5mm插头(镀金)
耳机线长:1.2米

以上为三款圈铁的基本参数。

-----------------------------------------------------------------------------------

   俗话说,“红花虽好总得有绿叶扶持”,红花介绍完了,当然少不了充当幕后的绿叶啦。接下来,介绍一下这次角力show的“绿叶”。

播放器部分:

DX90:
   这次听感分享的唯一播放器,选了DX90,这台ibasso的中端主力,也是我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播放器,采用双ESS9018K2M芯片,铝合金+ABS的机身,触屏式的设计,配备同轴输出,线性输出和耳机输出以及可提供USB解码功能。DX90可算得上是一款兼顾了音质和便携的播放器,另一个亮点是,延续了DX50的可更换电池设计,用户可以自行更换电池,大大提升了使用的便捷。声音风格上,继承了ibasso的一贯产品风格,中性,平衡,低音染。是一款对音乐和器材搭配适应性相当不错的前端。也因为输出端比较齐全,所以可玩性比较高。可以当便携数播,可以作为LO输出的前端外接耳放,可以使用同轴做数字音源输出外接便携解码或台式解码。当然,DX90最可贵之处,莫过于它的便携性和音质。

P5(测试版):
   ibasso即将推出的一款P系列的耳放。玩过ibasso耳放的朋友应该了解,P系列属于可自由搭配运放的系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配搭不同的运放,调整声音达到所需。这次,文章的第二部分,采用耳放驱动的环节,选了P5作为这次听感分享的唯一使用耳放。P5采用了双9V电池供电,推力良好,可以驱动8欧姆-600欧的耳塞/耳机,附设高,中,低三档增益以供选择。这次听感分享,选用了OPA2604AU作为唯一的运放搭配。P5的声音,秉承了ibasso的一贯风格,注重硬素质,三频均衡,染色少,高解析,高分离度,声场宽松,透明,干净,有着极佳的硬素质。是一台值得期待的便携耳放。

【PART I】耳塞AB对比
   文章第一部分是三款动铁耳塞循环试听并AB对比。以下对比测试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音源直接驱动三款耳塞AB对比,第二个环节,以第一个环节的音源为基础,加耳放驱动三款耳塞,进行AB对比。音乐方面,两个部分各选择两首音乐进行聆赏分享。

(环节一)AB对比所选音乐:
<相识非偶然> 《谭咏麟精选》谭咏麟 1985宝丽金
<约定>    《玩具》王菲 1996新艺宝
音源:DX90(ibasso)









音乐唱片简介:
   选听的这两首音乐,都属于香港的流行音乐。也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曲目了。尤其是校长那首,算是从小听到老的一首歌。

<相识非偶然> 《谭咏麟精选》谭咏麟
   这首音乐所属专辑是校长1980年推出的广东话大碟《爱到你发狂》里面。是宝丽金在1980年推出的一张黑胶唱片,但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CD唱片,所以这张专辑,一直到1989年,才在宝丽金白金唱片系列里面推出CD版本。而这首<相识非偶然>第一次出现在CD唱片里,是在1984年推出的这张《谭咏麟精选》里面。虽然唱片上写着是P+C 1985,但其实,这才是谭校长推出的第一张真正CD唱片。不难发现,CD里面的音乐,都是在1983年以前(含1983年),没有1984年的音乐入选在里面。其实,这张唱片推出的日期,还比1984年《雾之恋》更早一点。而这张唱片,也集合了校长1979-1983年推出的唱片当中,最好听的主打曲目。也是我自己收藏的流行唱片里面,最喜欢的唱片(没有之一)。

<约定> 《玩具》王菲
   这首属于王菲1997年的作品,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王菲离开宝丽金唱片,转投EMI百代之前,在新艺宝推出的最后一张作品。这个时期,王菲正在生娃呢。高中开始我就成了菲迷,喜欢她有气无力般的慵懒演绎,喜欢那干净而苍白的声线。但有点不习惯她那妖妖艳艳的造型。实话说,到现在我也无法接受<浮躁>这样的作品。但我还是喜欢那个年代的王菲,更喜欢93年的王靖雯。<约定>这首歌是陈小霞老师的一首经典作品,陈老师的歌,我一直都喜欢,旋律优雅,感人,但有些作品则略带伤感,比如无印良品的<朋友>,陈奕迅的<好久不见>等。这首<约定>其实也有一点伤感元素在上面,听着让你眼眶湿润的那种。记得大学歌唱表演的时候,就有表演的同学唱哭了。《玩具》这张EP,里面收录的音乐都是好歌,这里就不一一推荐了。但要数经典,莫过于这首<约定>。作为专辑里面的第二主打歌,能比同名主打歌还火热,是不多见的。

第一首分享曲目 <相识非偶然>


A83:
   A83是三条耳塞中高频相对明亮的一条,线条感清晰,细致,人声有密度,也有比较明显的润饰,听流行曲,第一耳朵,很容易被吸引住。这首歌,校长的声音很有味道,录音中,人声本来略带干涩,质朴的感觉,但经过A83回放之后,居然把这些问题改善了。人声细腻,甜雅,甜到有点像一口咬在蛋糕表面厚厚的cream上的感觉。真的有点不适应,尤其是很久没听之后,再次听回,需要找时间适应。低频方面,A83采用了10mm的动圈单元,圈铁的低频,一般都会比纯动铁三单元耳塞下潜及韧性要更有优势。A83这颗10mm的单元,量感是足够的,下潜深度不过不失。低频力度感稍逊于XBA-H3和DN2000。但低频尚算干净。至少这首音乐,指套搭配之下,给我的感觉如此。AAD录音的低频,本来就比较温暖饱满,这首音乐原本的低频不算量大力沉的类型。A83的低频也不会出现量过了头的问题。应付这些老港台流行,还是没什么考验。高频部分,这首音乐就只有副歌当中小提琴的伴奏部分,A83的高频,细节感还是不错,有较佳的清晰度和透明度,明亮而通透。但中高频与高频衔接的地方,略感到不够平顺。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首音乐所反映出来的高频,刺激感不算强。声场方面,横向不错,纵深感不算太强,但也有一定实力。整首音乐的乐感,其实我是不太适应。还是那句,声音有点修饰过头。人声感觉有点变调了。喜欢润饰较多的朋友,应该会喜欢这种声音。

XBA-H3:
   换上XBA-H3,你会觉得声音宽松多了。三频的自然度有所提升。听感会比较平和舒服。坊间曾经有不少烧友批驳XBA-H3声音不好。但这首流行音乐听下来,两个字可以形容:舒服。舒服得让你忘记了去纠结素质,忘记了去对比器材。但话说回来,XBA-H3素质并不比A83,DN2000弱。这首音乐当中,该有的乐器伴奏细节,丝毫不会被磨掉。声音的线条感清晰,细致,但不夸张。三频算是比较平衡,平衡中稍稍缩后,略偏暖的感觉。低频,收放自如,宽松,但量感不算重,说的是这首音乐,这台器材搭配,所以大家扣帽子的时候请看清楚了。16mm的动圈单元,声音的宽松感更好一些。量感HOLD得住,不肥,不累赘。人声部分,是三款耳塞里面我较为喜欢的,录音中略带干涩,且稍微有些许质朴而微小的颗粒感可以感觉得到。人声的形体感稍稍偏薄,轮廓清晰,不含糊。和声和主音的分离很清楚。有比较明显的堂音。虽声音密度感略逊于其余两款国产圈铁,但综合而言,中频部分的听感会略胜于A83。高频,属于比较柔顺,不刺激的类型。圈铁中,我听过锐度最高的应该是K3003,其他几款,A83锐度不错,但高频在某些音乐里会呈现出略显尖锐的感觉,刺激性会稍稍过强。XBA-H3高频相对平顺,而且亮度不算太过。加上这首AAD的录音高频本来就不算明亮,XBA-H3在这首歌中,高频算是比较顺滑而耐听。声场方面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比刚才的A83更宽松,更自然,横宽高的比例相对A83会均衡些,而不仅仅局限于横向声场。

DN2000:
   DN2000声音同样走所谓平衡路线,煲开之后的DN2000,低频瘦身了。力度感,下潜都不错。低频质量兼备。不同的是,DN2000不会像A83那般高音尖锐有穿透力。也不会像XBA-H3那般高频朴实柔和。DN2000高频不刺激,但有良好的通透度和细节感。低频方面,DN2000采用了10mm的动圈单元,有质感,有下潜,力度感也不错。低频细节方面不会逊色于上面两者。比起自家的前一代旗舰,DN2000在低频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这首音乐而言,DN2000所表现出来的低频,有良好的下潜,适度的量感,声音不闷,不糊,乐感良好。人声方面,DN2000并不算毒,DN2000的人声,有着不错的密度,质感。不像SONY动铁那般有感情,但也不会让你感到干,冷,硬。距离感适中,DN2000的中频,属于有密度,有细节,厚度适中的风格。和SONY XBA-H3的中频稍有不同,声音修饰会更少一点。对比A83,DN2000少了一分华美和惊艳,但耐听度会更好,声音的还原会更加准确。高频方面,这首音乐配乐中的部分弦乐,细致,细节感良好,有较佳的通透度和高频延伸,声音亮度介乎于XBA-H3和A83之间,同样,声音还原相对另外两款耳塞更为准确,中性而平衡的风格。另外,DN2000提供了三款尺寸的金属耳套环,用以调整声音场感,空间感的宽度和深度。这次听感分享所使用的金属环为红色金属环。声场方面,DN2000的横向声场不算太突出,但左右拉伸还是能感觉得到,纵向声场相当不错,空间感良好,尤其是场感的拉伸高度。整体上,DN2000给人三频平衡,声音细致,解析力良好的感觉。虽然听流行音乐渲染没有A83多,声音没有XBA-H3那般温暖,但却赢得不错的平衡性。

第二首分享曲目 <约定>


A83:
   这首歌的前奏部分我很喜欢,滂沱的雨,远处传来黄昏的钟声,一种昏黄且略带低沉的忧郁,充斥着一种莫名的淡淡忧伤感。可惜A83未能很传神地表现出来。A83的声音细节感不错,依旧保持着清晰的线条感和良好的解析力。人声的穿透性不错,声音厚度感把握得不错。低频有足够的量感,有一定下潜和力度感。人声方面,王菲的声妖娆了,修饰有点过了,喜欢人声甜雅温腻的,或许会对这种修饰会比较讨好。当然,如果喜欢直白自然的中频风格,A83或许不是你的菜。细节表现力不错,但同样音染也比较明显。DX90的优势在A83上,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第一段高潮副歌过后,是一段以弦乐为主调的过渡,A83基本能呈现出清晰,通透的声音,但高频稍薄,略硬,延伸尚可,空间感稍欠。第二段音乐,贝斯和鼓的加入,低频方面得到了补足,这三条耳塞低频都不弱,量感都是足够,A83低频还是足够应对这类音乐,温厚,浓重的声音氛围感还是能够表现出来。最后说说高频部分,这首流行音乐中,也只有伴奏的小提琴是出高频的,A83对小提琴的声音还原,同样带着较为明显的染色,但声音却略偏硬。最后说说声场部分,A83在这首音乐中,同样把DX90声场上的一方面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个优势,是横向声场的宽广度。可惜A83的纵向声场不算太出彩,纵深感不算太强。感觉乐器之间的距离感不太明显。空间感方面,同样不算太强,尤其是声音的空间高度的拉伸,仍略微不足。

XBA-H3:
   同样由那段前奏开始讲起,XBA-H3的纵向声场会比A83稍微好些,能基本清晰地辨别出雨声,钟声,以及后面出现的钢琴声的定位及距离感。声音的锐度相对A83会稍逊一点,但整体较为柔和。人声部分,XBA-H3秉承了SONY动铁耳塞的中频柔和细腻的特点,声音更贴近动圈耳塞的风格,但动铁耳塞的刚性依旧能隐然体现出来。人声的渲染略较A83少,形体感适中,人声的的分离度不错,距离感适中,人声不算贴面。煲开了的XBA-H3,不会因为低频的量感而影响中频。相比起A83,XBA-H3的中频的渲染并不算重了。第一段副歌后面的过渡段落,弦乐的表现比较纤细,不刺激,有良好的细节感,但声音稍微偏薄。通透性良好,而对比A83,XBA-H3的高频会相对薄一点,刺激性会相对少一点,但仍能保持一定的高频延伸,锐度和通透性较A83稍低一点。第二段低频的加强,XBA-H3的听感更明快,音乐感更强烈。贝斯和鼓的结合所营造出的低频效果是三款耳塞里面最强的,但我个人感觉低频稍稍有点重了。XBA-H3的低音,有下潜,有足够的量感和声音厚度。这首音乐中,低频量感稍稍多了,少收敛一点效果会更好些。声场方面,XBA-H3横纵比例相对均衡一点。而A83的横向声场不错,纵向声场略微逊色。流行录音的空间感,XBA-H3基本能还原出来,但声场空间的垂直高度拉伸,不及DN2000好。

DN2000:
   依旧留意了一下开端的那段雨声,钟声,DN2000构筑出来的空间感,我最喜欢,很有立体感。定位仍算基本准确。结像清晰度和分离度会略微较A83逊色,但这逊色,差距不算大。基本接受范围。A83也凭借这种清晰度,锐度使得声音的线条感比其余两款圈铁明亮。但我个人更喜欢DN2000的那种声音的平衡感。说说这片钟声和雨声,A83给你很清晰,很通透的感觉,细节交代清楚,线条刻画清晰明亮,但整个声音的纵向深度,空间高度都略有妥协,这样听起来,感觉声场被拉得有点平面化,横向有足够的宽度,感觉钟声很近,雨声仿佛就在背后不远的位置,少了一分层次感,XBA-H3,把中频略微后缩,只是“略微”而已,声音有了平面差距,能让你依稀感觉到钟声在远处,雨点落在不远的窗外,但空间高度同样不算太突出。DN2000,虽然横向声场没有A83的宽,比XBA-H3也没有宽得去哪里,但纵向的有足够的深度,更明显地体现到钟声在远处,雨点在较近的窗外这一空间定位。垂直方向的拉伸也有一定水平,这就是三宽耳塞在这段前奏中所表现出来不一样之处。听过多单元的耳塞,再听回一单元的耳塞,尤其是动铁耳塞,大家就能体会,纵向声场的重要性了。平面化的声场,没有空间高度感的声场,往往是很多便携耳塞的通病。

   专门废话了几百字写前奏的几点雨水和钟声,只是为了分享给大家一个信息,有时候,一些通俗流行乐的录音中,配乐里面的一些细微之处,也可以体现出耳塞间的差异化。当然,这里没有谁更好一说,有人喜欢横向宽的耳塞,有人喜欢中频微缩所营造的层次感的耳塞,有人喜欢纵向声场突出,空间立体感较佳的耳塞。取舍不同而已。DN2000的人声在这首音乐中,表现出来是厚度感适中,口型清晰,密度感良好,且有适度距离感的水平。阿菲的声线那种略带苍白无力的感觉勾画得很贴切。人声算是比较中正自然。有人和我说,DN2000有染色,我想说,如果这种是染色,我觉得,这是在我所能接受范围内的修饰。人声的细节感相当不错,王菲独特的那种苍白无力演绎方式,都能清晰完整地还原出来。人声是我觉得三款耳塞里面还原性最理想的一款。高频部分,同样留意了过渡段的弦乐部分,声音略微薄了一点,锐度和声音明亮度不及A83,纤细顺滑的感觉稍稍逊色于XBA-H3,XBA-H3采用了SONY自家研发的高频动铁单元,声音细节感良好,细致且柔顺,刺激感极低。这一点,DN2000稍稍逊色,但DN2000的高频延伸和声音细节感还是相当不错了。

   最后的声场部分,我就不再重复演说了。DN2000是三款耳塞中,在DX90作为前端播放这首音乐时,让我感觉声场表现力最理想的一款。整个声场,空间的三维比例最均衡。A83更突出横向声场,而XBA-H3,则是横向和纵向声场比较均衡,空间高度的拉伸不及DN2000。

小结:
   第一个AB对比的环节已经完成,简单总结一下这个环节试听得出的结果。三频方面,三款耳塞各有特点,A83,低频不算重,整体声音明亮通透,中高频线条感出色。XBA-H3低频充足,声音温厚饱满,中频略为后缩,高频纤细但不刺激。DN2000三频均衡,密度感出色,结像和定位都不错。声场方面,DN2000属三款耳塞里,声场最均衡,空间感最佳的一款。A83横向声场比较突出,纵向深度和垂直伸延都表现一般。XBA-H3横向声场不及A83好,但纵向声场有一定深度,空间高度感介乎于A83与DN2000之间,较A83好但又逊色于DN2000。


进入第二个环节,音源+耳放驱动。








   这次用来搭配对比的耳放,是来自ibasso即将推出的P系列新品,型号为P5。有玩过ibasso耳放的朋友应该知道,P系列,是属于可更换运放搭配的一个系列,可玩性不错。这次听感分享,使用了BB OPA2604AQ作为配搭的运放,缓冲部分采用了BUF634P。

(环节二)搭配耳放AB对比所选音乐
<情人> BEYOND 《乐与怒》
<Music of the Spheres Waltzes Op.235> 《EIN STRAUSSFEST II》

1.<情人>


   <情人>这首歌,可以算是这张专辑里面热度很高的一首音乐,在《乐与怒》这张唱片的音乐中,是除了<海阔天空>之外,另一首被多次传唱的音乐。记得张学友就曾经在他2004年举办的《活出生命-演唱会》里面翻唱过。在听过的BEYOND的作品里面,大多数都是一些励志的音乐,不少歌词都是鼓舞人心的,而关于爱情的题材,实在不多。而这首<情人>也是继<喜欢你>之后,另一首写得相当出色的情歌。不同的是,<喜欢你>这首音乐是BEYOND在新艺宝唱片公司时期推出的,而<情人>则是在华纳唱片时期推出的。我个人更喜欢后者。

XBA-H3:
   加入了耳放之后,XBA-H3的声音力度感和穿透性都有一定提升,由于这台P5耳放搭载的运放是OPA2604AQ,一颗中频很细腻的运放。人声部分,能感觉到细腻度有所提升,有密度,有质感。但XBA-H3中频稍微后缩的问题依旧。同样留意到前奏部分的一些配乐,敲击乐通透明亮,笛声细而薄,有一定穿透力,不刺激,柔顺度尚可。家驹的声线那种独有的沧桑且略带颗粒感和穿透性的特质,XBA-H3基本能反映出来了。歌曲的第二段,低音有所增强。XBA-H3的低频是三款耳塞里面最丰足的,量感足,厚度够,有一定的下潜,声音细节及良好的低频力度,一圈听下来,其实感觉量感稍微收敛一点,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高频方面,算是比较顺滑自然的,不刺激,毛躁感基本感觉不到。SONY自家研发的中,高音动铁单元,素质还是不错的,细节感良好,柔顺而不刺激。声场方面,加了耳放,声场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提升,空间感更明显了,而三款耳塞在第一个环节所暴露出来的声场特点,这里依旧存在。XBA-H3横向和纵向声场都比较均衡,但空间高度不及DN2000。

A83:
   和刚才直推相比,上了耳放之后,控制力有所加强。A83的横向声场优势同样得到加强。声场的广度相当不错,声场的深度方面,也有适度提升,但依然是属于横向声场比纵向声场更出色的情况。同样留意了乐曲前奏的一小段,A83声音整体上会较XBA-H3更具穿透性,锐度更高,笛声更清透嘹亮,线条感更强烈,敲击乐更明亮,结像清晰,乐器的定位距离会稍较XBA-H3近。人声部分,A83的渲染会较XBA-H3,DN2000都稍重,同样有穿透性,家驹的声音,那份略带沧桑的颗粒感已经有点淡薄了,似乎被轻轻抹上了一份脂粉的修饰。中频不厚,但有一定的修饰,加上用了OPA2604AQ这颗运放,中频的耐听度还是较之前直推有所提升,A83是一款解析力不错的耳塞,人声部分的一些细微之处,还是能清晰重现。但这种略带甜腻的修饰,反而适合一些纤细娇柔的女声作品,家驹的音乐,反而有点儿不太合适了。低频部分,我选了乐曲的第二段和大家分享,贝斯,鼓等力度其实都不错,下潜稍逊一点,量感控制会比XBA-H3稍稍收敛,低频相对收放速度会比XBA-H3快,使用随机配送的双色套低频下潜和力度感略逊SONY哥套。所以自那次比对之后,我的A83一直使用SONY的哥套。高频方面,A83的通透性是三款耳塞中最佳的,而且高频有相当不错的锐度及穿透力,只是,某些音乐中,会感觉A83高频略偏硬朗,刺激感稍重,声音略欠柔顺。这首音乐,这套搭配下,A83的高频虽然通透明亮,但声音的刺激感不算过重,但高频声音整体上略微偏薄,依旧略偏硬朗,细腻度稍逊。声场方面,A83在这套系统下,声场广度是不错的,能感觉到左右两端有一定的延伸不局促。声场的深度只能说比直推有所提升。但与另外两款耳塞比较,纵向没有优势。空间高度同样只能算比直推有所提升而已。

DN2000:
   最后出场的DN2000,其实是三款耳塞当中,我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副,所以在对比试听的时候,我会抽更多时间是比较前面两款耳塞,毕竟,相对而言,DN2000的声音,我相对熟悉一点。同样先来分享乐曲开端的前奏音乐。笛子的声音密度相当理想,结像清晰,形体感适中,穿透力介乎于XBA-H3和A83之间。中高频有细节,有密度,有质感,是素质出色,乐感均衡的表现。三角铁的细节丝毫不必其余两个对手弱。相反,DN2000凭着良好的纵向声场,让短笛,弦乐,三角铁等乐器的声音层次更立体。人声方面,家驹的声音同样不算厚,人声颗粒感很清晰,但颗粒感又不算粗,着细微的颗粒感,附带着黄家驹声线那种特有的沧桑唏嘘,且时而高亢并带穿透性的特质,DN2000的中频基本可以能够还原出来,人声的表达算是完整的。和XBA-H3的人声略为后缩,压抑,A83的人声稍为突出,有较为明显的渲染,等等相比较,DN2000的人声会相对自然平实,但又不乏素质。低频部分,同样选了第二段音乐去比较。鼓,贝斯的量感较XBA-H3少,和A83相当,下潜深度不错。低频会较XBA-H3结实,较A83下潜略深一点。高频,DN2000的高频不算华美,与A83,XBA-H3,相比,DN2000的高频算是比较朴实少染的一类。但通透明亮的程度度会略较XBA-H3稍高一点,与A83比较,则亮度,刺激性,穿透性均有所不及,但这种声音,却很容易搭配器材。而且更容易获得中性耐听度较佳的听感。解析力方面,其实我个人认为,DN2000不会比XBA-H3和A83差,乐曲中,乐器及人声的细节,结像,定位,均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出来。大家切勿走进了误区,觉得高频明亮,线条清晰就是解析力好,真正解析力的优劣,更多时候,是要以音乐细微部分的重现,暗部细节的还原等能力的高低去判定。DN2000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有一定水准的。声场方面,DN2000的横向声场其实不及A83那么拉伸得那么宽广,但纵向声场却表现不错,比起XBA-H3,A83两款耳塞,DN2000所表现出来的声场深度会更明显。

   听完BEYOND的这首经典,来一首古典音乐调剂一下。既然上了耳放,就来一首大编制的乐曲。这里特别选了红衫仔的续集《EIN STRAUSSFEST II》里面一首大编制音乐与大家分享。

2. <Music of the Spheres Waltzes Op.235>


   这首选自TELARC公司,1993年出版的《EIN STRAUSSFEST II》中的音乐,属于一首圆舞曲,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这首音乐,在我自己收藏的唱片当中,有三张唱片有收录此曲。三队乐队,三张不同的唱片,DG那两张,感觉乐曲里面没有宏壮的大鼓,低频主要是靠倍大提琴发出。而TELARC这张,音乐感最好,高潮一段,倍大提琴和大鼓共同构筑低频部分,氛围感最强烈。所以这里特别选了这个版本分享给大家。而最后不得不介绍一下,这张唱片的指挥,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的著名首席指挥:Erich Kunzel(埃里克-孔泽尔)指挥。是家喻户晓的发烧唱片《EIN STRAUSSFEST 》(红衫仔)的续集。录音水平不亚于第一集。具有极高的HIFI性和欣赏性。

XBA-H3:
   TELARC这个版本,相对于我手上另外两个DG唱片的版本,弦乐部分要相对暗淡一点,低频会相对重厚的一个版本。XBA-H3则是三款耳塞里面,相对偏重于低频的耳塞。在XBA-H3上,能听到相对震撼的大鼓所演奏出的低频,量感足,形体感丰满。弦乐部分,XBA-H3相对比较纤细,细节感不会逊色于其余两者。管乐部分,XBA-H3仍然定位略为后缩,尤其是铜管乐器,中频厚度感不强,乐器的空气感尚可,高频方面,弦乐的细节感良好,纤细,顺滑,不刺激,声音有一定的通透度。特别留意了一下5分50秒---6分28秒这段高潮部分。大鼓和倍大提琴所营造出来的低频氛围感,XBA-H3属三款耳塞中最强烈的,有气势,有力度,有下潜,残响足。量感稍微多了一点。个别乐器的细节被大鼓盖过了。 这个本来弦乐部分不算太明锐的版本,在XBA-H3的演绎下,感觉音乐稍偏向于中低频了。声场方面。使用了耳放驱动之后,声场及空间感有所提升,乐器的层次感拉得更开。P5对纵向声场提升还是蛮明显的,能保持清晰的结像力,定位感,却把声音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拉得更开阔,这就是P5所带来的提升。

A83:
   带上A83,最大的感觉是,声场被拉得很宽,纵深感较之前直推是有了提升,但依旧是横向比纵向明显要突出的那类。弦乐部分,A83当然能保持着清晰,通透,锐利的特点了,这个也是A83有别于另外两款耳塞之处。细节感良好,弱音的部分仍旧清晰。带上A83之后,你会有一种左右拉伸比较明显的感觉。当然,这个也是相对而言啦。低频部分,A83没有XBA-H3的量感那么足,和DN2000比较,两者各有特点。A83低频有一定下潜,但深度略逊于XBA-H3和DN2000,采用了动圈作为低频单元,大鼓的量感,残响还是足够的,低频的泛音也能清晰地分辨出来。中频部分其实集中了不少乐器,A83的中频有一点的修饰,而且距离感会略较XBA-H3,DN2000稍稍靠前,听感上会相对贴耳一点点,请注意,是相对。中频有良好的密度感,动铁单元出来的中频,声音纤细度方面算是不错的,声音的柔顺度不及XBA-H3,和DN2000比较,则呈现渲染稍多,声音距离感更近等差异。A83中频,高频的通透度都不错,而且有明亮清晰的线条感。高频弦乐部分,延伸尚可,有比较足够的亮度,高频锐度颇高,但有一点可以值得肯定,声音的稳定性还是不错,至少不会发飘。声音属于稍稍偏硬朗的一类,“柔”不及XBA-H3,“准”不及DN2000,但细节和透明度都不错。同样留意了先前说到的那段高潮部分。A83声音的氛围感和XBA-H3比较,是另一种特色。声场的广度相当宽,但深度略微欠缺,所以感觉乐器有一种往左右两端拉伸的感觉。但前后的距离感,层次感则逊色于两外两款耳塞。空间的高度感同样不算出彩。当然,整体声音的通透性良好的A83,空间感即使不算太强,但听感上不会让你感觉到过多的局促和压抑。这点可以肯定。

DN2000:
   由于使用时间相对最长,所以每次试听,对比,评价的时候,都把它放到最后。DN2000的声场表现算是这三条耳塞里面最规整的。入耳的感觉,让你感受到音乐的那份平静,自然。当然,不能说DN2000没有染色,只是这种声音,会让你安下心来去听音乐,而不会太过计较素质和乐感之间的比较。是一款可以让你静下来听音乐的耳塞。

   播放古典音乐,有朋友会诟病DN2000声场不够宽,其实这半年使用下来,给我的感觉,DN2000声场的广度还是可以了,当然,不可忽略的是,要按照不同朋友使用习惯去选择不同的金属环进行搭配。我喜欢乐器拉得更开一点,不喜欢声音太过贴面,选择了红色的金属环。

   简单分享一下三频,DN2000的三频算是三款耳塞里面相对平衡的一款,SONY XBA-H3低频比较突出,煲开之后,A83高频比较抢耳,当然,其实它的低频并不少,只是下潜略逊于其余两者而已。DN2000三频能量分布算是比较均衡的。加上对声音修饰方面其实较另外两条要相对自然一点。低频,倍大提琴和大鼓所奏出的低频,在DN2000上能表现出量感适中,有力度和下潜的水平。当然,力量感稍逊于XBA-H3了。煲开了的DN2000,低频还是收放控制得比较到位的,量不算重,质感良好。中频方面,DN2000没有A83那么明亮,穿透力略逊于A83,但密度感相当不错,而且声音比较中正,渲染少,听感较为自然。更难得的是,空间感把握得比较到位,不贴面,但又不太后缩,两个字“实在”。高频同样延续了前面的那两个字“实在”。弦乐的细节丝毫不输于两外两者,但不夸张,对比A83的“明亮”,XBA-H3的“纤柔”,DN2000则属于“朴实”这种朴实是有延伸,有细节,有解析,但却来得自然,能让你静下来听音乐的实在。高潮部分我就不过多细说了,整体上DN2000三频会拉得更平均,声音平稳而具有较佳的立体感。声场面,正如开头写到的,空间感,三维平衡感,横向,纵向,垂直三个方向都比较均衡。实力上是最平均的一款圈铁耳塞。


小结:
   这个环节加入了耳放之后,三款耳塞在声场,分离度,结像等方面都有适度的提升。当然,其实作为便携耳塞,用DX90这类音源直推已经足够应付大多数的通俗类录音了。如果希望聆听感受有一个更好的提升,而手上也有高阻耳塞,头戴便携耳机之类相对难驱动的输出设备,其实,备一台便携耳放也是值得考虑的。

   通过两首音乐的试听分享,给我的感觉是,上了耳放之后,对声场的提升还是比较容易感受出来。而其他硬素质的提升,更多地要看耳塞本身的潜力所在。

简单总结一下我的感受。
A83:
   属于声音线条感比较明亮,声音通透,清晰,注重解析力和细节感的耳塞,但声音有比较明显的染色,很适合听流行音乐,但前提是,你能接受它的音染和味道。适合女声,尤其是清丽通透的女声,蔡大姐的估计会有人嫌她声音薄了。男声不算太适合,声音会略偏薄,而且润色稍重。乐器同样不算是A83的强项,但如果你是图它的通透感以及略微明显的渲染氛围,那么也许可以考虑。

XBA-H3:
   到了现阶段,它真的是一条性价比不错的耳塞,当然,这个“价”是结合目前的售价而言。SONY的耳塞,每每降价之后,都成为可歌可泣的推荐产品,当然,有严重国货情节的兄弟可以无视前面那段话。XBA-H3是一条低频充沛,有量感,有力度的耳塞。采用了SONY自主研发的动铁单元,中,高频有良好的声音细腻度。声场方面,XBA-H3的横纵比例会相对A83好,声场的空间高度感略逊于DN2000。整体上,声音属于偏暖的类型。

DN2000:
   三款耳塞里面,声音相对最平衡的一款,拥有良好的声场三维比例。声音染色不算浓重,真正杂食类的耳塞,只要前端输出素质出色,DN2000绝对不会让你失望。也是2000元这个价位里面,实力最为均衡的圈铁耳塞。搭配P5之后,声场的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加上OPA2604这颗音色稍偏暖调的运放,让DN2000的听感更有质感,声音更饱满。尤其在第二首音乐中,那良好的声场比例让我感到相当满意。


后话:
   这篇圈铁耳塞对比到这里已经全部分享完毕,由于XBA-H3需要归还给SONY。所以原计划采用不同音源搭配比较的环节,只能腰斩。


   三款耳塞各有各自的特点,优点,如何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听音习惯去考虑。再次温馨提示,听感因人而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家在选择之前,请尽可能到实体店试听感受,根据自己实际试听的情况去决定购买与否。

   再次感谢各位坛友的支持,同时,大家如有不同的见解,欢迎上来跟帖讨论。谢谢大家!



                耳机大家坛 刘嘉明@三耳工作室
               

IMG_0471.JPG (34 KB, 下载次数: 61)

IMG_0471.JPG

IMG_0461.JPG (36 KB, 下载次数: 66)

IMG_0461.JPG

IMG_0470.JPG (38 KB, 下载次数: 49)

IMG_0470.JPG

IMG_0694.JPG (41 KB, 下载次数: 48)

IMG_0694.JPG

IMG_0695.JPG (33 KB, 下载次数: 55)

IMG_0695.JPG

IMG_0698.JPG (38 KB, 下载次数: 54)

IMG_0698.JPG

IMG_0722.JPG (57 KB, 下载次数: 56)

IMG_0722.JPG

IMG_9740.JPG (57 KB, 下载次数: 51)

IMG_9740.JPG

IMG_9742.JPG (52 KB, 下载次数: 60)

IMG_9742.JPG

DN2K.jpg (31 KB, 下载次数: 60)

DN2K.jpg

DN2K-0.jpg (49 KB, 下载次数: 67)

DN2K-0.jpg

DN2K-2.jpg (25 KB, 下载次数: 60)

DN2K-2.jpg

IMG_0447.JPG (48 KB, 下载次数: 78)

IMG_0447.JPG

IMG_0450.JPG (47 KB, 下载次数: 50)

IMG_0450.JPG

IMG_0451.JPG (50 KB, 下载次数: 62)

IMG_0451.JPG

IMG_0457.JPG (47 KB, 下载次数: 58)

IMG_0457.JPG

IMG_0460.JPG (67 KB, 下载次数: 45)

IMG_0460.JPG

IMG_0455.JPG (48 KB, 下载次数: 54)

IMG_0455.JPG

IMG_9743_副本.jpg (53 KB, 下载次数: 48)

IMG_9743_副本.jpg

IMG_9744_副本.jpg (52 KB, 下载次数: 53)

IMG_9744_副本.jpg

IMG_9746_副本.jpg (59 KB, 下载次数: 58)

IMG_9746_副本.jpg

IMG_9747_副本.jpg (65 KB, 下载次数: 52)

IMG_9747_副本.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2-24 01: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