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ood333 于 2018-4-28 12:53 编辑
首先声明的是,我写评论并非为了7折的购塞福利,纯粹是因为有感而发,所以个人主观色彩比较重,请大家见谅。 对于平头塞,从90年代SONY的E741开始,到瑞弦D2+,玩得是比较多了,但给我印象比较深的莫过于B&O的A8和宇音的PK1,分别代表了欧美风格的贵气和中国特色的大气,一个流行和女声好听,一个小编古典和男声不错,都是我听的耳塞中的佼佼者。后来市面上的耳塞渐渐多了,入耳得到迅猛发展,平头的发展逐渐式微,新出的几款平头在外观上和素质上都差强人意,而且本着换线就是升级的理念下,价格一路飙升,甚至白明这样的公模塞价格到了4000,相比之下,森韵的大白大黑价格还算是比较平的,但其定位还是直推型,在古典方面有所不逮,层次感跟我自己用的大耳HD800,T1有比较大的区别,作为出门塞是可以的。 上个星期,逛塞区时看到这个瑞弦D2+试听活动,于是就申请了试听,拿到塞子,第一感觉是外观不好看,塑料外壳,一点都不高档,不过外壳涂层还算比较精细,手感还可以,线材说是6N无氧铜,在现在单晶铜漫天飞的情况下,比较罕见,线材比较柔软,没有什么听诊器效应,需要吐槽一下的是插头尾部的金属弹簧,应该是保护线材接口的,但外观上非常影响B格,很LOW,不如搞成透明软胶套还好看些。
佩戴方面,个人觉得瑞弦D2+比MX500系列公模耳塞要好点,原因是面盖浅一点,容易挂在耳朵上,MX500公模壳很多人反应小耳洞烧友戴上容易掉。厂家推荐使用中空海绵套,随机附带的没有中空的,估计是忘记放了,不过我家里多的是PK1用的骚红中空海绵套,拿了一个给瑞弦D2+戴上。 我现在用台机比较多,我就将瑞弦D2+插在钰龙DA9的单端口上,厂家不是宣传说要上台放效果好嘛。音源我接的是AUNE S5A数播,一开声,感觉十分不错,声场大且密度高,颇有拜亚DT1990的感觉,这种感觉比较强烈,我确认不是被厂家洗脑了,因为那大的声场不是本人的大脑能支撑的,声场大致呈椭圆形,左右声场比前后略大,纵深感突出,一般的平头,A8,PK1这些,左右声场比较突出,而纵深感总是感觉不是那么明显,瑞弦D2+一上来就拿出了干货,而不是宣传煲机200小时有惊喜这样的,问了下厂家,煲机48小时就够了,声音会更顺滑些,这么短的煲机时间,很有趣。 瑞弦D2+的三频是十分均衡而优秀的,中高频相对更突出,高频顺滑,中频贴耳,有一丝甜味,低频量比较多,比PK1还多,比大白大黑也多,且下潜深一些,还有低频的重量感(老烧应该知道我说的什么),声音十分宽松好听,在好听之外能够体现出相当水平的素质,当然比起大耳HD800,T1还是差几条街,这在平头塞里则是很罕见的,我估计这个跟瑞弦D2+用的是15.8MM直径的单元,而A8,PK1,大白大黑都是14.8MM,而且瑞弦D2+的单元振膜是自家研发的三层复合振膜,虽然阻抗16欧,但是很吃推力,在普通手机上就是100-200元的耳塞水准,上了台式耳放就是打了鸡血的冷锋兄弟。 以上就是我在台式系统下的瑞弦D2+的表现,就此情况,瑞弦D2+很适合做为台式系统推大耳的副耳机,就像一支狙击小组除了配备一支高精度狙击步枪还有另配一只精确步枪做副武器一样,在不方便使用大耳机的情景下,比如说不好开空调听歌的夏天,半开放式的办公室,不是特别嘈杂的路上,尤其是夏天,戴HD800,T1除了捂痱子装B或治疗颈椎,基本没啥优点。外出时,瑞弦D2+可以接上高品质的播放器如MR1这样的带平衡口的国砖,作为一套缩小型的移动式听音系统,绝对比那些捆绑党更能维护世界和平。 不足之处,高频的华丽感还不够好,低频的下潜比不过T1这样的真正的大耳,还有就是虽然价格快2000了,外观在我看来还是太低调,同事们绝对会认为我是脑袋抽筋才会被人骗买这样一个小耳塞,当然好处也有就是不容易被小偷盯上,家里老婆问起价格来,我藏好皮套,拿一个3元钱买的耳机包包上,说瑞弦D2+是15元钱在天桥上买的她不能不信,这样发烧也能不影响家庭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