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悦动冰城 于 2020-7-1 22:06 编辑
动笔之前,仍心存忐忑,又把T1 90周年拿起来戴上,闭目半仰,详细地听了几首不同类型的曲目,确信应该是没错的,好吧,开始写一篇其实自己都不知道想写什么的“故事”……
这台GAX EVO是今年一月初的时候,杨师傅大概是预感到了后面的半年会发生什么,其实是镜面实在做不出来了,对我说:“先寄给你一台EVO你先听着吧”。我犹豫了一会儿:“直接寄到我老家吧,过几天寒假了要回老家。您寄给我EVO,我就随身带台解码和大耳回去”。当时觉得相当折腾,但没料到这是一段非常明智的对话,一套设备能陪我度过居家办公的3个月枯燥时光。杨师傅为什么寄给我EVO,是找我写枪文吗?NO,这是一个幽怨的故事。话说2017年的时候,购买了一台GAX,用了大概一个多月,发现单端口有破音(就是后来的热噪声吧),记得很清楚9月13号寄回返修,从此就被杨师傅忽悠着等换新版等到了2020年,一个两年四个月的返修周期,所以我在群里看着烧友们在焦急地催单都觉得特云淡风轻。是的,这个返修的Long Long Story还没结束,杨师傅寄给我的是一台备用机,GAX一代老外壳升级的、带着灰尘和指纹的旧机器,看着这台机器…,可以这么说,本文应该是没有外观引起的脑放效应了。
随身带回老家的是蓝宝石3解码和HE1000se耳机,这只耳机也是为了搭配GAX一手升级换购的,从它到手的那天起,我就没有了GAX,曾在两年后无奈地笑对杨师傅说:“我为了GAX买了全新的HEKse都两年了,它的二手价格都已经降到1w内了,我还没等到机器”。杨师傅咕咕两声,依旧我我。是的,这是篇吐槽贴。前端只有笔记本电脑了,一套接好后,说实话,没有得到我期待的声音,尽管还不错。不是很好说原因,感觉有点儿燥,猜测可能是PC hifi的锅,又感觉声底有些薄,总之并不很适合我这个流行口水党。在没有GAX的时间,我也并没闲着,像个怨妇一样去傻等遥不可期的广州快速。陆续折腾了很多器材,人也慢慢理性,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器材基本定型为Lumin mini数播,兰波琥珀2胆解码平衡版,Ear HP4耳放,D9200耳机,这一套是胆胆组合,烧友可能觉得会过于暖糊,实则不然,不仅不糊,兰波的胆解码声音还非常灵动,HP4耳放中高频华丽,相当不错。正是基于此,对于GAX+HEKse的声音,并没觉得很满意。随着时间的推移,陆续给EVO喂了歌德GH3、K701奥产、还包括新购入的大乌,都没让我惊喜。
这里说说大乌,非常挑耳放,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和HP4耳放非常搭。戴着厚(沉)重的大乌,半躺在椅子上,慢慢品味,声音妩媚。我对大乌声音的理解是这样的,像一位欧美超模,我这个年龄段最深刻的就是辛迪克劳馥了吧,每一处细节都完美,每一处细节都清晰,声音的整体也美,但会让人觉得有点儿紧绷,不太松弛,只宜远观。
有一次我和杨师傅说,我辜负了EVO,因为我手里没有适合她的耳机。我每天坚持开机热机,实际上使用并不多。T1 90周年这只耳机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我说的是二手价格,我一度认为这不符合市场规律。由于群内一位大佬说过,EVO搭配T1非常好听,且在偶然翻看咸鱼时,看到了一只价格比较好的90周年,我想不要再辜负EVO了,再这么对不起她就只能把她送回娘家了,赶紧拍下来试一试。尽管我有了HP4和大乌,实际上理性告诉我不要去拍他。
不巧的是,T1 90周年寄过来的时候,又要回老家了,所以把蓝宝石3、EVO、还没开箱收货的90周年一股脑装上车带走。到家后怕影响卖家心情,赶紧都连上开机验货。90周年这只耳机的耳机线是羸弱的,细细的总怕坏掉,同样的也开不起脑放。然而这套设备一开声,就是本帖的结论了:好听 。
怎么个好听呢,这个声音不是欧美超模了,而是一个健康的、丰盈的、美丽的家人,没有完美的身段和极致的曲线,但满满的内涵让人放松。声音密度是足够且刚刚好的,声音整体是松弛的(并不是宽松慵懒),声音的高频是收敛柔和耐听的,声音的低频是扎实且有形体感的;声场依然是T1的声场,规整并不很大,纵深很好;声音的空气感,特别是低频的空气感让人迷醉。到此时,我并不仅仅是体会了90周年耳机,也同时体会到了杨师傅向我宣扬而我前期并没有认同的EVO的设计理念。好听的声音是归功于耳机还是耳放,我分不清……
再说点儿吧,也是一段自我总结:
(1)听音乐是很主观、很私人的事情,玩的时间越久,就会越发现烧友之间的感觉差异很大。同一套器材,不同的人实际听到的声音感受是不同的,或确切说评价是不同的,我反而认为这是客观的,并不是有的人是商家的托,有的人是初烧不懂等等。所以,我也就对于分享器材这件事变得慵懒,最近也不写帖子了,自己听着开心就好。
(2)高登家的GAX EVO的设计是更进一步的,杨师傅也开始摆脱四平八稳、不失不过的方式了,逐渐彰显设计师的理解,这是成熟的表现;EVO的三频整体分布是金字塔型,略暖的调音(也可能是低频好烘托的,我不确定)等都在试图与高登家前期的耳放类声音有所区别。
(3)即使是旗舰耳放,也不要要求适配多数耳机,有的朋友希望他搞KK、HE6,有的希望他擅长低阻高敏,真的难为人。如果能推好某小类耳机,就很称职了。例如HP4,就是对低阻高敏好,而且设计师极其所能地突出中高频的华丽,即使是低频较弱,也并不妨碍获得认可。假设一个耳放只能推好大乌,我认为也是很不错值得出手的了。当然,说这些,并不是说EVO不适合其他耳机,我猜测推800或800S也还是他的强项吧,因为这是杨师傅的强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