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佳排名:022
唱片曲目:布里顿《战争安魂曲》
演奏家/指挥:希考克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表演者:Martyn Hill / Richard Hickox
唱片编号:Chandos Chan 8983-4
录音年代:1991年2月28日,伦敦
录音师:Ralph Couzens
制作人:Brian Couzens
点评:(我没听过这部作品,评论来自网上)
《战争安魂曲》(War Requiem),作品66号,是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创作的一部规模宏大、献祭仪式的安魂曲。作品大部分的内容在1961年间写成,最终完成于1962年1月。这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型作品,为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中音独唱,一个合唱团,一个童声合唱团,管风琴和二个管弦乐团(一个完整编制的管弦乐团和一个室内乐团)而作,以传统的拉丁语追思弥撒歌词和英国年轻士兵、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一战期间撰写的诗作为脚本,穿插演唱。其中室内乐团为男声独唱的英国诗歌部分伴奏;女高音、合唱团以及管弦乐团演绎拉丁语的诗歌部分。在乐曲结束时,两大部分结合在了一起,整部作品的演唱时间大约为90分钟。
作曲动机
1962年5月30日,受托完成的《战争安魂曲》在新建的考文垂大教堂里作为献祭仪式首演,原十四世纪结构的教堂已在二战期间毁于炮火轰炸。此次献祭仪式也是举办艺术节的一个契机,和布里顿共同主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几十年音乐创作舞台的英国作曲家迈克尔·蒂皮特也为此创作了歌剧《普里阿摩斯国王》。
布里顿,这位和平主义使者,被这份委托所激励。委托书里在作品的具体内容方面给了他完全的自主权,布里顿选择了将传统的追忆逝者拉丁弥撒和威尔弗雷德·欧文关于战争的九首诗歌交织在一起,谱成此曲。出生于1893年的欧文,为英国步枪中队的指挥官,他在1918年11月4日穿越法国境内桑布尔瓦兹运河的一次行动中被击毙,距离签订停战协议仅一个星期。虽然在去世的时候几乎无人知晓,但后来欧文被认为是伟大的战争诗人之一。
菲利普·里德在《剑桥音乐手册》上讨论了布里顿《战争安魂曲》的作曲过程,布里顿自己也承认在写作过程中受到了其他作曲家如朱塞佩·威尔第的安魂曲在体裁上对自己的影响。
布里顿将这部作品敬献给了英国皇家海军志愿后备少尉罗杰·伯尼、英国皇家海军上校皮尔斯·邓克利、英国皇家海军水兵大卫·吉尔以及新西兰皇家海军志愿后备少尉迈克尔·哈利迪。伯尼和在战争中阵亡的哈利迪,分别是英国男高音歌唱家彼得·皮尔斯和布里顿的朋友。根据布里顿-皮尔斯基金会战争安魂曲网站的披露,邓克利是布里顿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参加过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和其他的受敬者不同,邓克利没有牺牲在战场,但却在1959年6月自己婚礼的两周前自杀身亡。
乐队规模
乐队构成共分为三组,在整部作品中自始至终交替互动,直到最后一个乐章结束时才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女高音独唱和合唱由管弦乐团伴奏;男中音和男高音独唱由室内乐团伴奏;童声合唱则由一架小管风琴伴奏(这最后一组被很理想地安排在远离乐团的舞台区域)。童声合唱组制造出了一种非常奇特的遥远的声音效果。女高音独唱、合唱团以及童声合唱团唱咏传统的拉丁弥撒;男高音和男中音独唱则演唱欧文的诗篇,二者始终在穿插展开。
管弦乐队的乐器为:三支长笛(第三支为一短笛)、三根双簧管、英国小号、三根单簧管(第三根为倍高音单簧管和低音单簧管)、两根低音管和倍低音管、六把圆号、四把C大调小号、三支长号、大号、定音鼓、由四位乐手演奏的打击乐器(包括两面古钹/ C & F#、钟琴、锣、铃/ C & F#、电颤琴、饶钹、三角铁、响板、木鱼、鞭子、低音鼓、双面鼓、铃鼓以及高音鼓)、钢琴、便携式管风琴或小风琴(宏伟的管风琴只出现在最后一个乐章“解放我”中)以及若干弦乐器。
室内乐队的乐器包括:长笛(短笛)、双簧管(一对英国管)、单簧管(降B大调和A大调)、巴松管、号、打击乐器(定音鼓、锣、钹、低音鼓以及小鼓)、竖琴、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以及低音提琴。
链接: /s/1nKrruvfKlcusOgIhTX_V7Q 提取码: m99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