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OPPO Enco X3、索尼WF-1000XM4、苹果AirPods3这三个玩意碰头,三个都算“古董”器件,但是都相对比较经典。 索尼XM4是一脉相承,到了5代换了方向,4做到了前序脉络的极致,极小的尺寸,黑色内敛暗含贵气。 AirPods4出了后,3就被遮掩,尤其4的花样多,但是3的声音三频均衡,因为设计换型的原因,比1-2代下盘要稳实一些,白开水变的更没有毛病可以挑。 OPPO这个Enco算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一般的高调奢华设计,放弃了憋尺寸,它具备的其实既有长把耳机的使用便利,又有“大头”耳机的全频均衡性能,当然,它就变成长把+大头+硅胶塞,三合一,带着降噪、空间声,等等一股脑,哎,我忽然发现,光就耳机本身的设置,都有好几个页面,以前什么索尼、苹果,就是会响,最多还就是开关降噪等基础功能。 那么3个家伙碰头,什么情况,结论是,碰完头后,AirPods3给人了,索尼让我刮目相看了,Enco X3变成实用的工具了。我吃饱了撑着之后,准备了3台手机,一台iPhone15,一台Bigme的Hibreak pro墨水屏,一台OPPO Find X8s,用来做测试,每个无线耳机,过3台手机听同样音乐内容,对比差异,这么完成一个矩阵式的对比,比的我真是精疲力竭。 Enco X3确实做到了丹拿效果,说到丹拿,被山东潍坊歌尔声学收购了,说到歌尔声学,本来有一点缘,几千天以前,可惜仅有一点。 话题转回来,OPPO的这个耳机,丹拿声音的特质,我觉得是装魂了,没有装错,我陆续听了各种丹拿音箱的云视听,对比试听,同品对比,竞品对比,是的,Enco是那个味。 但是,有几个地方,要讲一下,首先,蓝牙和有线,我毫无疑问的选择有线,尤其,鼠标,你不论再怎么厉害的收发器,比你接上一根线,那个效果,只可意会,若要硬用语言表述,那就是滑动绵密顺畅,不掉帧。 但是感觉的事,不是语音能够准确形象描述到位的,还得有个机会给你,让你有一个可以蓝牙、2.4G收发器、USB C线3模式都可以的鼠标,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你才能焕然发现,原来有线是这么厉害,虽然2.4G比蓝牙已经进步了,你再换上(iPhone原配USB C充电线,比较细软)线连,马上就找到感觉,但是又说不出口,换来换去对比,光靠手、眼,一时还比不出来那种隐隐的爽究竟哪里不一样了,但是,确实不同了,大不同。 那这种不同用什么用?有什么受用?哦,就是,呵呵,不累,很简单,移动的顺滑、绵密,你操控可以自如,跟从性一级棒,心想手动事成,能够人机一体,心物合拍,不会莫名的累,不会莫名的晃,稳的一塌糊涂,就是这个受用。 那么讲这些和蓝牙耳机有何干?朋友问,这个耳机素质能不能超越某某有线耳机,额,我直接说,我没有那个考虑,两类东西,蓝牙你要硬逼它素质,细节,解析,容易玩“翻”,也就是好比粉擦多了,可是出汗了,然后反而就糊掉了更难看了。 大器材不说,我那个文杰的蓝牙解码器,原售价近万,那么一个专业设备,研发调整那么多年,你说它的素质,什么密度、信息量等,可以挑战一下有线设备?哦,是的,可以,还算够力,但是,仔仔细细的琢磨,你会发现,它的表现,那也是一种取巧,当然,能够造境类似就行,不用在乎怎么做到,不过,确实高妙。 所以,蓝牙耳机,就没有奢求那么多,总体来说,是要糊一些,没有那么质感,有的是什么?就是一个风味,一个整体感,这样来看这么一个东西,它有丹拿的轮廓,有了魂魄,但是躯干不是完整体。 我有好几个类似的器材,他们属性不尽相同,比如宝碟、芬达的小尾巴,这些东西,都是品牌产物,莫拿他去比素质,他要的是它的那种风味,调性,有了就够了,恋人未满,莫做多求,要求关键还是求它得其魂,品牌调音的魂,足矣。 所以,OPPO的Enco X3也是这样,和一众“小”、“便携”/“无线”设备一样,追求一个整体调性,框架,大纲,OK了,那它是可以交卷的,不会让你觉得完成度上面的问题,也不会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细节的瑕疵上,浑然一体,够了,成功达到丹拿特调的目的了已然。 但是,但是,呵呵,哎,吃饱了撑的,就是事多,Enco如果用OPPO Find X8s,那么是最丹拿的组合,原汤化原食,丹拿,国人热捧,一定有其道理,虽然反面声音很多,就像SOLO耳放,这种东西最好玩,最勾魂,矛盾体,最有本事的不是成名曲,而是什么呢?矛盾体,那个重心安排的很好,毁誉参半,高的不能再高的手法,要的就是能够建立也能推倒,即空即有,非真非幻,呵呵,寿命最长,因为不死也不活。 丹拿的声音,干净、分离、中正(不偏阴、阳,不凸显质朴也不标榜华丽)、清爽、有韧性、有嚼劲、有密度、扎实、有冲击感、筋肉男。 有的人说白开水,我觉得应该是某种泉水,白开水那种不修边幅的还是留给苹果的淡然,丹拿的声音,明显存在重点强调,明显有能量堆积,能量堆积就像放糖、放盐、放辣椒一样,堆对了位置,堆对了组合,很难不让人心动,只要能对上眼,那么马上就爱上,不要说甘于平淡,除非经历过华丽与精彩的考验,否则妄谈。 因为如此,丹拿的声音,我的感觉,是一个观察者角色(听音感觉空间感没有布满声音信息,有一定留白),不是一个参与者角色(结项边缘不具体,口型偏大,似乎声音扩散到听音空间的边际),它的清,是来源于无杂、纯净、聚焦,而不是那种化散、呈现微细,信息量起飞,的清晰,用辞很是容易误解,解释也容易更迷糊,没办法有时只有索性摆下书本,凭直觉去体悟。 那么这种声音特质,本来就适合蓝牙表达,因为它塑造的轮廓声,本来就不惧蓝牙的短板,可以恰好达成,通过换维度,避开了产生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挺好,选点、踩点都很准。 OPPO的手机,也是比较年轻(各维度显示出年轻人的那股朝气,张力,激情)的那种调性,操作系统的艳丽、哈苏相机的味道,所有一切,都围绕着存在感,冲击力,不含蓄、不保留,所以合作丹拿这个牌子,呵呵,挺搭调。 那么,换iPhone 15呢?完了,丹拿,就好比甜筒,夏天,融化了,这是最有意思的地方,如果换了索尼WF-1000XM4,我会大力点赞,因为XM4在iPhone 下表现在我这3手机里面超神,对我来说,既化开,也够细腻、辉煌,索尼的大法之声得以发扬。 话说,索尼手机是彻底退出了似乎,前两年的直板机,今年怎么了无声息,上网一看,似乎绝了,没有听过索尼手机下的索尼无线耳机,没有西装完整的遗憾,只能拿着iPhone喜乐。 所以,苹果,还是那个苹果,不做能量聚集,摊大饼,不仅耳机如此,手机也一样,只要是苹果,不论屏幕、摄像头、操作系统,什么都一样,果味蔓延到一切处,什么是果味?大锅饭,白开水,平淡质朴归真。 因为这个梗,所以iPhone本身会带有“化散”特效,丹拿的那种凝聚、提纯、萃取,那种筋肉感,就像憋了的气球,不能拢在一起了,口型、结项变大了,变成一个四不像了,索尼XM4人家本来走的就是参与者路线调音,所以搭配iPhone如鱼得水,而Enco X3就变成对冲,泯灭了它的本真特性。 那么Bigme的Hibreak pro墨水屏手机,也是安卓,不过是代表了一台性能弱的安卓,哎,现在想找当代机器,还要性能够弱,也是很难,都飙性能,要弱的反到稀有起来。 这个机器,不得不夸两句,之前也提过好几次,但是上市这么长时间以来,团队还在孜孜不倦的做OTA,前两天又来一版本,确实每次都有进步,虽然也承认本身较主流彩屏确实有一众BUG,但是坚持不懈的OTA迭代,越来越好,常用基本离开短板困扰。 那么这个机器,哎,我又想起我的那个执念,猜想,就是算力越高,声音越数码,越脱离模拟,电脑如此,但是,手机上面,我感受的趋势也是这样,其实安卓机很多,我拿来测试的仅3台,换个维度看,也就是一个操作系统大类差别,一个性能大类差别,和品牌没有必然关联。 因为后面,我用iPhone 15 和vivo的X300对比了一下,X300和OPPO Find X8s声音风格不同,但是声音素质感类似,都比Bigme的Hibreak pro墨水屏手机强。 那么,可以理解,iPhone是一个派系(果味派),站在另一面的是安卓。 安卓机,按照算力,决定它是不是在安卓体系的那种强调凝聚的声底的基础上,有一点糊,有那么一点和稀泥的意思,还是比较素质“在线”,凝聚、清晰但是缺一点柔和,少一点惬意的宽容。 所以,虽然Hibreak pro墨水屏手机不够丹拿,不够冲击、刺激、地道、抓耳、正点,但是,耐听,不是那么丹拿,却还有那么几分像,不像iPhone,搞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那么AirPods3情况如何,手机间差别讲了,丹拿的故事也叨了很多,这个白开水就很简单了,铺垫已经充足,厚积薄发,白开水耳塞在iPhone上面,尤其白开水,在安卓机上面,就是被不同程度的捏和,突出主干。 就让我想起绿联的信号线,有的版本,似乎在中频范围段有一段明显的能量堆积,让你觉得凸显的明显,那么,AirPods3,或苹果的这些一众蓝牙耳机,如果你要果味,就不要用安卓机去糟蹋它,如果用于普通用途,那么它狠好,适配性很强(在蓝牙耳机中算佼佼者),链接异常稳定,识别迅速,这些方面,干活方面,不得不感叹苹果的功底。 但是,AirPods3链接iPhone,够真,但还不够索尼WF-1000XM4的美,都是满画幅操作,索尼做的更精工,收尾、收边更细致,虽然有造作痕迹,但是多少显得不那么待加工,所以,我留下了索尼,拽了AirPods。 大手机品牌厂家,对应的蓝牙耳机,忽然思路一关联,想到了华为,华为最早的时候是法国的帝瓦雷合作,当时它的声音,就让我留下了一个印象,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帝瓦雷的合作已经不存在了,厂家自己做它自己的品牌调音,最新他也上了一款蓝牙无线旗舰耳机FreeBuds Pro 5 悦彰耳机。 一个偶然的机会,忽然想去听一听,对比一下oppo的丹拿调音,非常巧的是当我到专卖店的时候,销售顾问告诉我这款机器是上午才到店的,我居然能够在第1天就听到最新的机器,感觉缘分非常的殊胜。 机器的整体设计,耳机的把柄是比较短的,比oppo的这个Enco X3要短.其实这个把柄长一点的话,真正在佩戴和去触碰的时候,接触面积比较大,个人觉得会相对方便一点,就是视觉效果上,小巧度上面会打一些折扣,不过整个收纳盒也可以做得更加小巧,这些都是一些取舍。 很有意思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华为还是能够保持当初华为的那个声音,真的是秉性难移,不管他是不是跟别人合作,但是这种调音我对比我的印象,我并不觉得他有明显的改变,并没有所谓的改头换面。 那么它这种声音是什么样的一种形态呢?怎么样去给它下一个定义,或者是做一个结论?是的,很无聊,是一家之言,也是妄念。 简单说一下吧,就是这个声音比较清爽,比较轻快,是属于那种死气沉沉的反面,该有的高中低频段,合理的表现力,它都能做到。 但是它并没有构成一种很明显特殊的气质,也就是说它整体的组合并没有让它形成一个比较有个性的派系,而是更倾向于科学机一样的声音特点,高素质、少个性、不偏不倚,却又有所打磨,中正的修饰,精致的梳理,只是没有通常意义上,科学机那么教科书、那么教条,这是很容易有试听机会的产品,自己去听就知道是什么了。 所以这个最新的旗舰你要说它做的好吗?他是做的好,但是你要说他有个性有气质嘛,确实谈不上。 他不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它能给你留下不错的印象,毕竟它的各项功能做工,还有表现力都不差,性能飞起,但是你会总觉得他好像缺点什么,缺点什么独特的东西,就是这么一个感觉。 再去看广告宣传那些关于性能的ppt,好像眼睛都已经看出茧了,各种各样的产品基本上都是这样做宣传的,大家的模式都一样,把各种各样的产品力,以图片的形式,文字的形式,数字的形式,诉求最清晰的可视化,呈现给客户,然后就开始卖东西了,都是这样的,因为太多的厂家都用这种方法。这种感知的接受度已经饱和了。 那么很有意思的是,oppo的蓝牙耳机用的是双dac芯片,然后它的动圈单元是双单元,那华为的新旗舰,也是完全一样的配置,乃至耳塞的硅胶套的形状,看起来都没什么区别。先不说用料的内容如何,首先数量上就必须要一样,量大管饱。现在这种市场竞争,这种内卷,这种趋同,确实已经到了,一个极致的地步了。 听了华为的耳机,和上次我对比手头上的三副耳塞,形成了记忆的叠加,让我对oppo这个丹拿调音又有了多一些的牢骚。 这个丹拿调音,他的个性确实非常的明显,换句话来说,他为了照顾这种个性,他宁愿做一些舍弃。 它是时常,或者说是常态化、稳健的输出一种干净的,高密度,像藕粉一般,不过稠却不黏、有密度,但是又不是一个一个点阵,而是连成一片,紧密结合的这样的一种声底。 再换一个说法,他让你始终有震颤、晃动、冲击力的感觉,韧性、张力的感觉,你要说它的低频特别强吧,并不是,它的低频,主要是不散,不轰头,保持整体的不混乱、干净。你要说它的低频非常有规模感嘛,也不是,那你怎么去描述它这种特性的声音基础呢?不好有直接词汇来表示,围猎的措辞始终不准,不精确 丹拿作为音箱,一个很常见的话题是,怎么把它推好?一旦一个声音换能器,大家都纠结怎么把它推好的时候,其实背地里的命题就是,怎么样把它推成熟悉的面孔,期望的面孔,而不是现在的面孔,要扭转它,而不是顺着他,不仅仅是参数的问题了,要把这种所谓难推好的东西推好,多半是搭配的问题。 丹拿这个特性,我个人的猜测是他在某一个频段有一种特殊的能量输出,所以才能给人这么样的一个听觉感官,一个很有调性的声音特点。 最终,一切归于平静,听了半天,不想听音乐,跟着感觉走,蓝牙耳机,还是拿来开开线上会,接接电话,隔隔噪音比较日常,Enco X3终归去了它的归宿岗位,也算是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因为它的操作、佩戴便捷,和不错的降噪效果,作为工具,为了必须的动作,接下来代替AirPods,可以对换索尼XM4,同时,对丹拿的痴迷就这样,几个小时兴奋,劳累的了账,褪去。 再说一下手机,近段时间连续玩了三个手机,也就是帖子里写的,玩的都想吐了。 各种操作系统都刷了好几遍,各种app的图标都左思右想,怎么样才能够按使用频率,摆在在最顺手的地方,不断的去排列组合去调整去布置折腾来折腾去,俄罗斯方块一样,都打了无数局。 选择手机,选择大小尺寸,屏幕、品牌、性能、操作系统,等各个方面的无尽折腾。说白了就是对一切一切的变量,一切一切的参数条件,做各种各样的琢磨。 忽然,静下心来,发现实际上手机的重量,一百七十几克又怎么样?一百九十几克又怎么样?当你真正不关注他的时候,你拿在手上,你没有这个感觉,有没有对重量评价的这一念心,那他多重多轻都无所谓,因为你心不在焉,屏幕尺寸,也是同样道理,不在乎,不归在当下一念,就没有对下一念的牵动,不会不爽,绝缘! 再者,苹果手机或者是安卓手机,孰优孰劣?实际上呢,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呢,感受就比较深刻了。苹果确实是要纯粹一些,安卓确实杂念是多一些,安卓的信息推送,信息调整的灵活度要多一些。苹果执着于自我调性的稳健,似乎不为市场风向所动的缓动。 可能实现一个功能,安卓有5种操作方法,苹果只有4种,这是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其实苹果完全没有问题,安卓呢,作为一个工作机,可能更方便一些。 但是呢,你用苹果也完全没问题,用安卓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一开始认为它的ai功能怎么样?电话录音、智能摘要,这些怎么样。 但是后来发现,功能虽然强大。但实际上自己使用的时候,使用场景确实不多,不会对这个手机的功能形成依赖,只是在你测试他的时候,你觉得他很棒,但是真的日常使用的时候,你又不去想用这个东西了。 最后我总结出来,安卓,最核心的是电池耐用,续航时间,这一点苹果确实比不了。只有这一点是最受用的,其他的都可以推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的鼠标可以语音输入,文字识别率也很高,这样的话,确实不用敲键盘是肯定方便的,也是绝对比敲键盘更有优势的一种输入信息的形式。 但有的时候,你却偏偏的不想用这种方式,不想张嘴,而偏偏的想用手去敲键盘,选择一种又笨又耗时间的方式,但是却又是当下的意愿。 所以说对于一个功能,诉求它的极致,不断的去做这样的事情,看上去是有意义的,但实际上因为心经常会变化,所以说它是不稳定的,这种绝对意义的追寻是没有意义的,发烧,也是如此,所谓的最好听,也会不想听。 又比如说护眼墨水屏确实护眼,但是它也是个伪命题,因为墨水屏也会有反光的时候,墨水屏也不是在所有光线条件下都能够更省视力,而且不是墨水屏,也不见得伤眼睛,因为你可能只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微信,你没有长时间盯着看,或者是你长时间盯着看,而它的各种光线又比较合适,也不一定让眼睛受损伤。 所以没有一个绝对的结论,只有你概念当中那种,没有道理的执着。其实想想自己就好笑,搞这么多手机,一个就够了,换来换去,两台机器一起用,微信用墨水屏,其他用彩色屏,都是一种瓜到家的执着与古怪,都是自我的造作。 App胡乱排列又怎么样?熟悉几遍不就也习惯成自然了吗?真正排列排来排去排好了以后又能怎么样?大部分程序不是从来也都用不上吗?那放在合适的位置有什么意义呢? 也没有什么意义,就是折腾为了折腾而折腾,为了假想为了假设而去做了一些,看上去有意义的事情。 还是,没有厌离心,不充沛,有贪爱,爱手机? 不是,爱它对六根的浸染,爱一种塑造、打造惯性,打造惯性的外部支撑境,不愿活在变量里,喜欢打造舒适圈的懈怠与不够专注。 但是,也有一点变化,以前贪爱刷国际新闻,上瘾一样刷不停,俗称了解天下大事,安卓机还有各种推送,的确便利,好像可以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但是渐渐的对这些信息的获取也没有兴趣了,所以把安卓机的这些设置都给它关掉了,让它变得和我原来那苹果一样,彻底封闭的一个系统。两耳不闻窗外事,手机变成文曲星一样的东西。 任天堂3DS,被破解后,各种带有特异功能的卡,但是虽然省钱、便利,却有让人不安心的一面,除了游戏运行稳定性外,最核心的,它们对比原版卡,原版卡里面的存档你能确保心安。 烧录卡,你说游戏咋的了,重新下一个,下一次,恢复一下能玩也没啥,毕竟免费,不过存档丢了,或者不能平移,总之,只要不稳,不论怎样的不稳,都立刻坏菜。 游戏这个东西,我虽然痴迷过相当的时间,但是作为局外人,在浸染不够深厚的情况下,我依旧没有什么资格去评价一部作品,不过,我可以拍着胸脯的对我那做游戏的朋友说,游戏的根基,是那个所谓的“存档”,不论什么形式、什么逻辑、什么算法,如果“存档”不稳固,其他一切免谈,也没有人去玩了,因为充满不确定性不是人们所喜。 存档、记忆,就是念头延续的根基,这个东西非常讨厌的一点,就是他会像手机一样,同步开启了太多的程序,虽然当下面前似乎只有一个在运行,但是后台还有好几个在那里消耗资源,如果没有“杀”光后台程序,就总会莫名的不静心,总是把展开的程序,铺开来,一并作为念头的根基,战线拉的太长,CPU很容易过热。 确保清凉,就得用心如镜,聚焦当下,之前的要卷铺盖塞回到“本体”里面去,之后的不要去开封让潘多拉跑出来,担水不想劈柴,劈柴不想吃饭。 不过,消前灭后,这两个理念、动作,煞是难熬,那破烂的习气,总是千万般阻碍,惯性犯错,屡次坠坑,堕落红尘,让你缕缕情思,挡住“杀”掉后台的企图,我执依旧邦邦硬,是什么、不够好、不应该这3座审思大山,恒定不动,外境怎么变,我终归如是起念,是故总是烦烦恼恼。 我们还是太迷恋存档,太以为真实,所以那么在乎它,不愿意清空归零,没有它不得劲,必须绕着他不停地转,转个不停,层层叠叠,都还只是相同的不同,却以为有新意,达成了又顿回无聊,都是言语、概念的局。 意识体系里,念头形成机制下,自我存档、调档机制的根本改变,调档前的抉择,杀后台的合理操作,不是用力可以得来,但也离不开用力得到的基土,核心根本还是知见的改变,质变形成的力量,远远比笨拙的拼苦力效用更在线,少一点定义,少一点坍缩,坍缩到一亩三分地里面的困窘,困窘什么?困窘自己明明想出去,步子却又迈进来的矛盾,使之困窘。 丹拿特调之音,你又给我上一课,又让我还一债,如是如是,还是心动,心随境转,忘了不动,忘了无生,以为有我,褪念离场,曲终人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