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完颜阿骨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烧~毁~了

[复制链接]
1081
 楼主| 发表于 2025-7-31 15: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审核延迟,发重复了两层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2
 楼主| 发表于 2025-8-1 17: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嫁接之声】
O1海外版,这个机器的数字敏感性,说两点。
第一点呢,它你给它什么数字源,它就反馈出什么样的声音,就像在一间黑屋子里,你点什么样的灯就是什么样的光。
你点白灯、彩灯,它都会有不同的光,它能够真实的反馈确实,而且呢,反馈的也很充分。
说白了,就是提供了一个足够大的舞台,因这样,才能完整的,完整的体现出来,具体的,把数字源的这个特点,给反馈出来,这个是第一点。
它能够做到,能够提供,这么一个舞台,提供这么一个花盆,这么一个效果。
第二点呢,和第一点有关联!
就是说,这个机器,它这个前级或者是耳放,本身,带有自己的一点音染,所以说,无论你接什么数字源,出来的声音,还是带有一点老欧的特性的。
而正是因为,带有这个特性,才能够让数字源完整的反馈,反馈数字源它自身本来的这个特性。
O1海外版,它不怎么删除信息量,所以说才允许信息量,有一个足够宽广舞台来呈现。而且的话,在这个舞台的边缘,你还能够听到,老欧他那种不是特别注重质感、棱角的,那种“水性”淡雅的审美方式。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白了,他这张纸给的比较大,小孩子画画嘛,纸给的比较大,周围总是留白的,就不容易把它全部都画满,是这么一个意思,那纸比较大。
这个比较隐藏,藏的深的本地秉性,是这样的一个东西,作为背景,作为声底的。
老欧的调音特点,就是因为他这个特点,所以,才能够让数字源变化的反馈,说白了就是个舞台,然后呢,你中间数字源,只是像一个歌手,怎么唱都能“观”的狠清楚。
因为这个舞台够大,空空旷旷的,你在里面跳吧,反正你那些伎俩也好,名堂也好,手段也罢,都能看的很清楚,感受充分、完整、到位,所以很很有意思。
O1海外版,它和别的,那类什么敏感的机器不一样,有些是很直接,就是你换数字源,他似乎整个声音会变掉。
但O1海外版,他这个不是就是说全变,是会变,但是只是中间核心的一部分变了,边缘、本底没有变。
周围的那个,最外缘的那个,框框还是老欧的框框啊,说白了,像一个透明的玻璃瓶,你在里面跳舞吧,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很有意思。
是以纪念weiss int 204嫁接O1海外版的输出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3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20: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也说说器材间声音差别的感知大小】
①除了会响,要不是非常异样,差别都不会大,尤其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内卷严重,差别会更小,或者变成几个山头,几类选项,几大派系的归类。

不以盈利为目的,或者不担心搞砸了,敢于尝试,胆大“妄为”,类似鲁迪MD系列耳机这样的。
乃至稍微没有那么夸张,但是也比较出挑的,比如SOLO耳放这类,毁誉参半却有广泛被讨论的,毕竟稀少。
而且人家品牌口碑的前期积淀够深厚,加之作者调音确实有实力,敢玩一点花哨的项目,一点不一样的味道,感觉相对独有的境界。

②不要执着于花了很多钱,但是买来一点点变化,而这个结论是建立在乍听之下。
这种想法有一个根本的悖论,器材是靠时间维度、内容维度的展开,来堆积感官刺激的,就好比手风琴拉开,又好比孔雀开屏。

虽然是预制菜,但是只有足够的时间堆累,其境界塑造效果,才能有比较稳定的结论,或者观察者经验非常丰富,非常用心对比,则也可以缩短判定时间长度。
另外一方面,就如同预制菜一般,作者在内容上的调音铺设,涉及到多个点位,需要不同的一系列的曲目内容来“跑分”,才能呈现出预制菜的全貌。

不充分的比对,犹如没有撑开的新伞,妄加评论其整体的花纹、花色;
反过来,如果已经充分对比,发现确实差别小,应该要高兴才对。
在整体把稳的基础上,一点理解的不同,难能可贵,可贵在微调不易。
既然微调也就意味着有保留,有改变,求同存异,不是全盘推翻,而是查缺补漏,那才是改善而不是革命,稳中向“优”。

③所以,综上,得到2点结论:
第一,随着时长、内容变化,器材之间的真正差异,差距,不同及彼此优势,才能尽现,而不是盲人摸象一般,在非全括的情况下就给一个判定;
第二,鉴于第一的结论,乍听觉得小的差距,在时间、内容扩增后,得到的结论,可能是并不小的差异,当然,都是会响,这个角度是不二。

④再者,细微的,才是高手!
如果一个作者,不同型号机器,略有差别,但是价格大不同,用家对比,乍听差异不大,嘲笑定价策略,再细细品,发现其中奥妙,方才感叹作者高明。
并不是愣头青一样,简单的素质改变,而是妙不可言的完成度,理解度上面的所谓实力展现,那么,方才说明作者的功夫。
可以做到细致入微的精准把控,对声音的审美,的理解和用器材表达出来的那种技术的纯熟,微小才是巨大

此刻,妄念完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4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22: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完颜阿骨打 发表于 2025-8-1 17:32
【嫁接之声】O1海外版,这个机器的数字敏感性,说两点。第一点呢,它你给它什么数字源,它就反馈出什么样的 ...

换HYDRA这个数字界面,接驳老欧O1海外版,情况就同WEISS int204大相径庭。
O1海外版特有老欧那种『水』性声底,被干燥化,准确一点说,不会觉得干、也并不燥,只是没有之前的『水』感,那么,回头对比之前,就也可以说是干燥了,比量而言,老欧的特色调音本底被hydra界面挥手就给掩去了,变化、反差之大,颇有意思。

器材搭配组合,还真是看谁更有『权术』,赢家通吃,整个声音走向都得听命于它,哪怕是一根线、一颗保险丝、乃至一颗螺丝钉,莫小看微细。


那么hydra如此,可是它只是一个环节,趋向如此,如果它家的整套组合,不止一个环节,会不会叠加效果?呵呵,推断嘛,但是,也要考虑参量变化,有没有对冲属性的设计加入进来,挽回局面,扳回一城,还是,推断嘛,也不止,包含了实践,实践验证推断,即可形成闭环认知。

特定的缘分集合才有惊为人天的音乐表现,但是如果思维被现境所困,那么改变的局限性,确实很大。具体来说,想在现有系统基础上,设想仅通过调整某些环节,而且,还是自己意愿中的方式,去凑出一个新的缘聚组合,让声音变得圆满,光观察这个思路的梳理,就是一路障碍,一路条件,一路困境丛生。

倘若丢掉挂碍,那缘聚,就好像魔术师手中的水晶球,无拘无束,想要什么都能呈现。

或许放弃了六位数的主系统,却能在百十来块的耳塞上面找到了真爱,不要不信、不屑,不顾,缘就是这样,无有定法。

只有呆板僵硬的心,无法灵巧、方便的破局,贯穿,融通,被物理世界的质碍,及其关联的执念所困,一定要在一个什么条件、基础上,怎么样,才能,哈哈,唉,哎

舍,得,如是,如实,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5
 楼主| 发表于 2025-8-11 21: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发烧别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6
 楼主| 发表于 2025-8-11 21: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完颜阿骨打 于 2025-8-11 21:53 编辑

发烧究竟是不持久的,当一个器材有了声音特点,其实很多器材它本身的特点都只是那么一点点,但是你能识别出来,有了一个辨识度,让你喜欢,让你欢喜,那么时间久了以后你会发现,让你不再喜欢,不再欢喜的也是这一点,色中一点,牌打一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发烧其实是一段缘,在这个过程当中经历的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所有的物,都是缘的汇聚。
都是相关的人、物、事,在特定的时、空,奇妙的关联与聚合,产生种种境界、种种相,引发种种念。
当时似乎确然一切实实在在,乃至后续也坚持如是,又层层叠叠各种念头,围绕发烧不断心心念念,把这个梦,这个美丽的泡泡,越吹越大、长期维系、不另其破、哪怕明明破了,又接着吹起来~
退烧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听过了各种各样的器材,把所有的名堂和花样都摸过一遍,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你无法去穷尽这些事情,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并不认为这些差别存在意义,或者换个说法,在意其差别。
也就是说,变得平等的看待这些差别,那么既然差别平等,虽然东西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但是对于自己的意义却是一样的。
没有办法运用演绎的方法,而是一种归纳的方法,用归纳的方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那么归到一个点上,就是会响就行了,能听就行了。
然后进一步,希望最好不要有异常的声音,普普通通是最好的,有花样反而不好了,不耐久听了。
再接着就是希望能够耳根清净,不受扰乱,这么一步一步的就渐渐退烧了。
退去的真正的是什么呢?是好奇,不是其他的。
如果没有了好奇,就没有了造作,那自然就退烧了。
但凡有了好奇,你就不可能退烧,说是抱着一套器材或怎么样退烧,那是不可能的。既然有爱、有情,一旦遇到下一个能够促成“起心动念”器材,又开始重新复燃发烧的念头。
关键是念头的褪去,启动这个念头根源的那个动力的失去,而不是说念头(体验)的饱和,饱和不了各种境界,你没有办法穷尽,当然,不可否认,不断趋向饱和,是兴趣褪色的一个核心原因。
其实就是一念,不管多少念,不管摸过多少器材,和多少人交流过,这些都是概念所打造出来的框框条条。
把这个思维扩展了,让这个念头不断的去攀缘,认为这里有那样,那里有这样,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有各种各样的布局,有各种各样的名堂。
认为这是一个沙盘,这是一座城,这是海市蜃楼,实际上就是一念,时间也是一念,空间也是一念。
一旦坍缩,一念放下,什么也没有,梦醒时分。可一念提起,什么都来了,如同手风琴拉开,各种元素齐备,一个个故事浮现,栩栩如生~
我们描述器材经常会有一些“通感”,我们听到的很多境界,描述起来像是舌头尝到的,也像是眼睛看到的,也像是身体感触到的,也像是鼻子所闻到的。
也就是说,每一个感官,有相通之处,而他们之间的不同、的界限,是一种奇妙的分化,最终回归到那个根上,发现一切的本来。
写帖子本来就是妄念,妄念着有人会看帖子。妄念着若有人看了帖子以后会怎么想?然后这些又反过来,引导自己怎么去把帖子给写出来,怎么安排这些语言和文字?
所以说这只是一层一层穷穷无尽的嵌套而已,你想找到嵌套的源头那是找不到的,因为一起心动念源头就悄然存在于无始当中了。
发烧是很难得到自在的,如果自在的话也就不会发烧了。
如果能够自在的发烧,那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那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发烧了。
不管是对任何东西的不满意,都会引发对任何东西改善的念头,或者是抛弃的念头,那么有这些念头才叫发烧。
如果自在的话,没有这些念头,自由自在,安然而住,那怎么去发烧?
金钱是抽象的,它不具体,本身不具备属性,所以具备共通性、普适性。
它就像一个模拟造物主,可以由抽象变成种种具体,这个事物的设计,本来就巧夺天工,乃至于能够让鬼推起磨来。
所以,价格是一个器材最引人注意的属性,获得大家普遍认可,最深层的认可,以及建立于其基础上的一切念,而且往往是最大的执念。
其他的属性,做工、设计、用料、口碑等等,则各有各的喜好,各人有各人的偏重。
因此,就会有分化,各个不同,不易成为众矢之的,反而往往成为大家理解和接受的个人癖好,不但不争执,而且还理解。
想要骗自己,是不容易的,如果一部iPhone的自带喇叭,播放QQ音乐的低码率,就能轻易撩起你美妙的重重境界,当你发现,iPhone的喇叭,虽然仅能勉强支撑一种意象,而非实感,但是已经可以完全达成使命,而不需费力的去求那些复杂搭配的器材来达到类同的催化效果。
一个发烧友,会淡然、甘于接受这个事实,并且安心的用手机外放来自娱自乐,而将器材念想抛之九霄云外么?显然是不忍的。
诉求的美妙境界,只要稍微一煽风点火,就能马上产生,当然就不会去苦苦追求,也不会觉得某种境界非常可贵。
发烧,尤其是烧到后期,就是境界炼丹炉,希望通过各类提升,催生完美演绎境界,似乎很难获得的境界,必须借由器材的强化来实现。
哎,其实,乃至不费吹灰之力,但可是你为什么不容易得到他呢?
只因为不舍现前的境界,现前的坚固执着,所以没有办法得到各种各样的其他境界,否则,则层出不穷,如是而已,也就那么一回事。
发烧,是如何让我们的心变小的?
一层一层的变小,实际上如果不听音乐,你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境界。
然后你要听音乐才有。
进一步,听音乐,同时还要用器材听,才有。
再进一步,还要在指定的环境之下,然后用指定的器材,然后放指定的音乐,才有。
这就是新一层一层变小,聚焦、固化、浓缩,从有兴趣到有好感,从有好感到喜欢,从喜欢到热爱,从热爱到痴恋,从痴恋到沉迷,从沉迷到魔疯……
发烧的欲念,很粗,你不断的在想,一个个念头一阵阵冒出来,很大的波动性、很大的晃动性、很强的冲击性。
很粗的念头容易引起CPU的过载,所以称做发烧,代表高温高热,这个词用的很贴切,很上头,很容易上头,如是如是
究竟是哪一个项目让你执着于这个器材呢?
是因为它的品牌,口碑,价格,定位,做工,设计,还是哪一个神秘的要素呢?
不论是哪一个,它都是一场戏剧,一场精心排演的戏,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引导,让你把整个心念聚焦聚集在一个点上。
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技术,一种不一般的本领,当然要本人愿意配合为必要条件。
如果一个作者本事大,他的器材可以魔倒成山成海一般的烧友,乃至能魔倒古今中外的烧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7
发表于 2025-8-11 22: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赞,学习了。
楼主不是发烧,这是在发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8
 楼主| 发表于 2025-8-15 14: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金华
本帖最后由 完颜阿骨打 于 2025-8-15 15:29 编辑


器材,如何,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9
 楼主| 发表于 2025-8-15 17: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完颜阿骨打 于 2025-8-15 17:49 编辑

虽然这本来就应该是预期之内的事情,小商品市场就应该是这样,这一个要稍微大一些,其他地方也见过,没什么特别的。

但是当实际站在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里边的时候感受却有所不同。

这里可以说是产业非常集中的一个地方,乃至于全球的这类工业产品,这里是核心发源地和发动机。

虽然可能不如曾经那么辉煌,但如今还是具备了非常震撼的规模,第六期工程数字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今年10月完工,崭新的建筑,庞大的规模,与时俱进的规划……

那么感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呢?就是这一类行业并不适合我,这种不适合的感觉是种潜意识的感觉,是一种很细腻隐藏的思维,接近于直觉,这个非常有意思。

你现在做的行,当现在的营生有可能你会抱怨,或者是吐槽,但是打打闹闹终归还是坚持做,天天说放弃,年年在坚持,我忘了哪里找到了这句话,但是确实挺形象。
虽然可能比较跌宕起伏,持续汹涌澎湃,但是虽然这种比较粗的思想存在,可是他的适配性还是很高。

而站在一个不同的行当面前,一霎那间,你就能明白这个产业的种种作业方式,然后,再忽然回转回来,你那种潜意识的排斥,也就是快到乃至于你还没有开始粗的想,就纯粹细的思的境界,你就深深的知道他并不合适,并不适合,并不愿意。

这里也没有什么好坏之别,只是对于个人会有这样一个独特的感受,挺有意思,那么反过来看是怎么去说呢?

反过来看,也就是说现在所做的事情是一个既定的解,先不要说有大的变动,哪怕只是小的变动,都不是既定解中应该出现的那一种。
不是应该的,也可能会远超过,所谓的逃离舒适圈,虽然平时我们可能会抱怨一些变动,但是那一类的变动比起这一类的变动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我们被因缘焊死在了某一个点上,他是那么的确切,以至于我们如今就沿着这个轨迹在运作,偶尔幻想一下其他的轨迹,但是若要真的抽身换过去,那可能是100都不愿意,哪怕另外的轨迹,别人看起来会更好。

在这个市场里面有乌央乌央的产品,且绝大部分是不做零售的,只是展示样品而为了批发,你看到这些以后会立刻对这一类的物质免疫,免疫什么呢?不是好坏,而是好奇和欲求。

因为他没有一个烘托,没有一个聚光灯,没有一个刻意,他没有那种在竞争当中战胜对手的那么一个过程,或者是那么一个意境,说白了是平等平等的,或者某种意义上是等无差别的。

这就让我想起了发烧的器材,这类的物件一定不能像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产品一样,否则他没有办法形成那种强大而有独特的吸引力。

记得有人说过音响器材是电子类商品的明珠,这就像汽车是工业商品的明珠,像电子产品是科技商品的明珠一样。

既然是明珠,它就是一个不断萃取和浓缩的过程,他战胜了一系列不是明珠的东西,他站在山的顶峰,使得他的价格可以非常的夸张,乃至于给人一种感觉,制造不是明珠类的产品,性价比确实太低了。

当然不讨论规模效应和普遍适用性,仅仅从这种物件的效用来说,他就会吸引人们,去把这种东西给开发出来,这种强大的吸引力是挡不住的,因为它所裂变的价值实在是比普通产品多太多太多太多了。

但是这一类的产品需要一些很独特的气质他既不能左也不能右,所以说很矛盾,乃至于非常的矛盾。

如果你能够非常好的把握这些矛盾点,并且都能踩在平衡点之上,那你就能成为大师中的大师,制造那些令人津津乐道的发烧神器。

比如,如果你让器材,太具备了那种工业的味道,那么他就可能会变成一个数码产品,而不是一个发烧器件,所以他可能不能那么锋利,要相对朴拙一点,但是这个点怎么把握非常微妙。

做工有瑕疵,可能会让人觉得花了这么多钱不值当,做工太完美,又会让人觉得没有那种独特的神韵,简直是非常的麻烦。

不仅外观如此,电路板也是一样的,电路板的视觉布局除了为性能而服务以外,它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用什么颜色的零部件,什么大小的零部件,怎么样去排兵布阵,才能有那种神奇的吸引力?是否手工装配看上去比机器打板更有味道?

再比如说如果这个东西指标太硬,各种数据报表,各种仪器测量指标截图清晰明朗,那么可能会让人觉得这个东西虽然很科学,但是不一定有魅力,反过来,一张环保纸张的简陋说明书,只有定性没有定量的说明,可能会让你神魂颠倒。

如果这个东西独一味儿,每一台声音都不一样,又有可能把发烧友都吓跑,认为没有一个准头。

如果现代化的设计和工艺当中,稍微有一些古朴的气息,又打上一个烙印,说是创作者自己亲自把关,或者是每一台都是由创作者自己亲自调试完成的,那么这个东西就像是明星签名版一样,具备了独有的意义。

那我们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我们愿意为之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我们愿意为此神魂颠倒。

这个东西确实充满了矛盾,而且必须很独特,同时也必须稀有,必须在聚光灯下,必须被一系列概念所支撑着,乃至于持续支撑着,强化支撑着,动态支撑着,在口碑当中存在着。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矛盾呢?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要求呢?
为什么必须在具备这些条件之下才能成为你的心头所爱呢?

哎,忽然间也就明白了,就是那么一回事嘛,首先这个只是属于自己的妄念,纵使别人也同意这个观点,别人也是自己一念当中的一部分,别人也同意这个假设也是自己一念当中的一部分。

其次,这个只是属于自己的因缘,所以说它看起来是如此的独特,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是却又这也可以,那也可以,怎么样才能够弯弯绕绕到了这个犄角旮旯里面,谁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这个东西撞见了你。

最后发烧还是物质的,对于物质一种偏恋的癖好,
真正只听音乐的人,不多会来物质的,器材的地方做什么讨论,
他们更多的是在精神世界当中遨游。

他们的精神世界里面的需求,或许,和我们在物质世界里面的需求一样,在”明珠”系列的内容当中,充满了种种奇怪、矛盾的形态。

就像别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你抱着一个器材流口水一样,你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别人抱着一本小说或者是一部电视剧神魂颠倒。

故事回到开头,一切都是录像带中的一个部分,如果不慎放错了录像带,你也可以选择继续走下去,那才是真正的转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0
 楼主| 发表于 2025-8-15 23: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模型错了,所以理解总是错误的。
是什么样的理解错误了呢?是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错误了吗?

不一定,他有可能会被隐蔽起来,对于当下的问题,他得出的这个结论可能让你不觉得他是错误的。
但是如果用在不同的方面,传统模型不一定能够100%普遍适用,这就是模型问题的根源之所在。

怎么知道模型错了呢?
没有办法肯定知道,除非愿意换一个模型,去按照那个模型的方式,如果能行得通,就可以推断正确。

或者对一个你笼统认为他是正确,但是逻辑上又分析不对,无法亲自证明的道理,那么一定回转过来看看,是不是还是那个问题,那个老问题,那个落下的病根,就是模型选择错误了,又用了错误的模型,又回到了老路上。

对一个器材的评价,通常的模型是,一千个读者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换一句话来说,也就是从无数的,现成的,固有的,常态的,要素中,每个人所取样的维度不同,切入的点不同,所以得到的思想也不同,结论亦不同。

也就是意味着,不同人的角度,源于不同的取样,换句话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做了完整的取样,都是断章取义。

把这个问题再翻一个面来讲。也就是默认这些要素是实际存在的。在剧情当中的每个人都会碰到全部的这些要素。而他们又会从这些不同的要素当中去抓取一部分,特定的一部分。进而形成每个人不同的观点。

对于这样的信息处理,老和尚给出不同的模型:
境即是心,心即是境。
色外有心,心外有色,是错误的。
心跟外面一切境界相是一个,不是两个。
色就是心,心也就是色,色就指这一切外面所有的六尘境界相。

那也就是说不存在所谓的信息抓取,每时每刻所有信息构成一念,一念当中就是我,我就是一念,我就存在于一念中,一念的变化也就是我的变化,是心的变化,不是风动,也不是帆动,而是心动。

换言之,没有信息被漏掉。
只不过有些信息感觉起来比较明显,有些信息虽然有感觉,但是比较隐蔽,但是他们都没有被漏掉,都被利用了起来。

心生的原理为聚集,心好聚集,集而成念,缘起性空,凑拢来,兜拢了,就是这些东西,也就得到这些观点。
这里,如果用因缘和合来讲,又比较容易明白了,但是换一个说法,又迷糊了,那就说明,理还是不够透,不够熟,烧的不够深入。

那么哪来的其他人?哪来的其他的观点?哪里来的那么多不同的哈姆雷特呢?
哎,还是自己太傻,自以为是的认为,认为什么呢?

认为有一些东西是固定的,除了这些东西以外的东西才是变动的才是变量。
这样一来,靠着分别心,划出了种种界限,搭出了种种框架,立下了种种纲要,设定了种种角色。就把这个故事给编写了出来,过家家就开始了。

是的,有那么一个锚定点。因为心有所着,着相了,执着了。
所以围绕着这一个点,其实也不是一个具体的点,比如说,探讨哈姆雷特,本身就是一个概念,而这个概念,也只是有那么一个模糊边际的概念而已,你说它具体是什么吧?
你没有办法说,它没有固定的,没有那么绝对的一个定义。

在这一堆或者是那一堆,这一片或者是那一片,的各种因缘当中,产生了不同的心的变化。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我们的心还是太迟钝,也太僵硬,还太粗糙。
比如,当一切早已悄然重组的时候,我们迟钝不觉,还在翻着旧账本打着就算盘,按照老一套的方式来处理信息,失去了良好的契机。

再比如,总喜欢,习惯于,时时刻刻,带着一个观点,但是却全然忘记了,既然在这里,就不可能同时在那里,既然有一个知见,就失去了其他所有的知见,一切可能就此坍缩到唯一,唯一的坐井观天。

还比如把没有的当成是有,把有的又当成是没有。
明摆眼前是饭菜,可是心里想入非非,还在各种发烧的念头不断。
明摆调音有取有舍,可是心里贪恋不已,固执的认为这一台,升级了,一定好过上一台。

如是种种,不胜枚举。理论太残酷。宁愿忽略它,坚持错误,也没有关系,不要太认真了,玩嘛,要么玩啥,要么有啥好玩的?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还记得小时候的科幻电影,如果你能超越光速,就能扭转乾坤。

当然乾坤是扭转不了了,因果也厉然,但是下手快,可以止息妄念,这个武功能够战胜孙悟空,而战胜孙悟空的,也就是孙悟空。

刚想去拿金箍棒,紧箍咒已然念起,久而久之对金箍棒也就没有了兴趣,紧箍圈也拿去卖废金属,无需再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6 21: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