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篇文章中,Louis测评了iFi悦尔法的ZEN Blue 3——一款价格亲民的第三代蓝牙桌面音频传输设备,它支持5.4,且支持aptX Lossless无损音频传输,售价为299美元(人民币2280元)。
iFi悦尔法ZEN Blue 3测评
总结
iFi悦尔法ZEN Blue 3专为“希望在现有音响系统中巧妙融入最新蓝牙技术”的玩家而设计。就音质表现而言,这款产品堪称当今最为出色的蓝牙音频解决方案之一,同时也最具未来使用方面的兼容性。
音质表现 8.5分
外观设计 8.6分
功能特性 8.7分
系统搭配 8.7分
综合得分 8.2分
优势:
卓越的蓝牙连接性能与音质保真程度
配备丰富接口,可当作核心音频枢纽
牢固耐用的机身结构
不足:
DAC模块属于入门级配置
未附带3.5mm光纤/同轴转换接头(销售版已附赠此配件)
综合评分 8.6分
常言道,好事成三(Good things come in threes)。而本次评测恰巧是我们对iFi悦尔法ZEN系列第三代产品的第三次评测,难道这仅仅是巧合吗?目前iFi悦尔法的ZEN系列第三代产品共包含四款机型:ZEN DAC 3、ZEN CAN 3、ZEN Phono 3,以及我们今天的主角——ZEN Blue 3。
近期我们已经评测过这四款机型中的两款。每一款产品都超乎我们的预期,表现优于前代产品,并且,每个型号都提供了前代产品所不具备的新特征。
今天我们要评测的是ZEN Blue 3。在我看来,这款产品更接近ZEN ONE Signature,而非ZEN Blue系列的任何前代机型。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款蓝牙接收器,没有那么简单。
这款产品延续了ZEN ONE Signature的诸多特性,特别是在接口配置和前面板功能选项方面。
它还沿用了ZEN Blue和ZEN Blue 2两款产品的诸多技术,但相较前代产品,iFi悦尔法还对其进行了多项升级,并新增若干功能特性,使其达到当前最新的技术水平。
iFi悦尔法ZEN Blue 3最突出的新功能,是支持高通aptX Lossless无损编解码技术。虽然这是项优秀的编码技术,但目前支持该技术的移动设备数量有限,且增长缓慢。 对这一功能的支持来自内置的高通旗舰级QCC5181蓝牙5.4芯片,这是目前最新的、能够支持至1200kbps码率的芯片方案。值得一提的是,iFi悦尔法ZEN Blue 3的蓝牙功能采用双向设计,既可接收也能发射蓝牙信号。 另一项新增功能是音量控制系统。这一音量控制功能仅在TX(发射)模式下有效,操作方法为:长按输入键提高音量,短按后接长按降低音量。 ZEN Blue 3的核心卖点在于其出色的音频中枢能力——相比前代ZEN Blue们,它配备了更丰富的输入/输出接口,以及多样化的接入方式。但这款产品最大的亮点仍在于其蓝牙功能与传输质量。
iFi悦尔法ZEN Blue 3同样采用了ZEN系列第三代产品标志性的双色调外观设计,与我们评测过的其他ZEN系列第三代设备一脉相承,且延续了全金属的机身架构。 从结构设计来看,这款设备延续了ZEN系列产品一贯的牢固品质。我敢打赌,就算把它垫在轮胎下来防止溜车,都能毫发无损——更绝的是,我敢说它还能正常运作!
原本,其余蓝色调外观的iFi悦尔法产品在与其他设备搭配时更具普适性,但这次ZEN Blue 3的全新设计语言显然更加精致考究——是时候拥抱这种全新的美学进化了。
输入/输出
ZEN Blue 3还有个与众不同的设计亮点——它的背板布局比其他ZEN Blue系列产品更加紧凑且功能丰富。别看它体积小巧,却同时支持模拟、数字和OTA三种接入方式,堪称“小身材大能量”。
这一代产品做出了突破性改变:取消了独立的光纤接口和带模拟/数字切换开关的SPDIF端口。取而代之的是,iFi悦尔法创新性地配置了两个3.5mm接口,且为每个接口都明确了专属的输入或输出功能定位。 如此一来,用户便可实现同步输入/输出操作。这两个3.5mm接口兼容SPDIF信号传输(支持光纤或同轴),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玩家需自行准备3.5mm转SPDIF或光纤的转换接头——可惜iFi悦尔法并未随箱附赠这类配件(编者注:销售版已附赠此配件)。 接口设计方面:一组RCA接口用于信号输入,另一组用于模拟输出,设备还配备了一个4.4mm平衡接口。除TX(发射)模式外,所有输出均为固定电平输出。 在输出规格方面,RCA单端接口可提供2V输出电压,而通过4.4mm平衡输出则能将输出电压提升至4.1V RMS。这一电压增益得益于内置的MAX97220线路驱动芯片。数模转换阶段则由Comtrue CT5302桥接器进行专业处理。 综合这些卓越特性,ZEN Blue 3堪称家庭音响系统的“核心枢纽”,能够完美融入任何现有家庭音响系统。
在操控布局方面,iFi悦尔法ZEN Blue 3更接近ZEN One Signature的设计理念,与以往所有ZEN Blue系列的产品截然不同。其前面板布局之丰富,堪称整个ZEN Blue系列产品之最。
从左至右依次为:电源开关、DAC/RX(接收)/TX(发射)模式选择按钮(位于电源开关旁)、四路输入选择按钮。右侧设有TX(发射)低延迟模式开关,以及兼具蓝牙配对功能的LED亮度调节按钮。 这更让我确信,这款产品本应归属于ZEN ONE系列而非ZEN Blue系列——因为ZEN Blue 3不仅配备了独立的纯DAC模块和输入选择按钮,甚至采用了与ZEN One Signature如出一辙的前置电源按钮设计,而这些功能在之前几代的ZEN Blue产品中都未曾出现过。 现在我们来聊聊中间这个指示灯——我愿称之为“iFi灯光秀”,它能根据当前使用的蓝牙编解码器或播放的数字音乐格式,呈现出多达八种不同色彩。不过熟悉iFi悦尔法产品的玩家都知道,不同固件版本之间的指示灯颜色可能会存在差异。
包装&配件
iFi悦尔法ZEN Blue 3随附的配件并不算多:一条4英尺长的USB-A至USB-C线材、一条2英尺长的iFi RCA线、电源适配器、加强型天线、快速指南和保修手册(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版本为二维码卡)。还会附赠一张iFi贴纸。(编者注:配件相比先前有增加,请以实际销售页面为准。)
包装采用iFi悦尔法标志性的白色礼盒,产品摆放在纸浆模塑托架中,所有配件则单独收纳于一个小型白色配件盒内。经典的“笑脸”标识依然醒目。
截至目前,iFi 悦尔法品牌打造的蓝牙设备堪称业界音质标杆。ZEN Blue 3采用的现代蓝牙技术方案表现卓越——其稳定的传输性能和出色的音质表现,甚至动摇了我对有线音频连接的固有认知。
采用LDAC编码时,其音质表现与采用aptX Lossless及内置DAC模块有线连接时的差异微乎其微——也许在aptX Lossless模式下,高频延伸与解析大概有5%的提升空间。 这款蓝牙解决方案所呈现的音频播放效果,几乎完整保留了设备的动态范围和频率响应特性,其全频段声音表现——无论是整体音色还是均衡度——都已无限接近有线连接的水准。
显然,iFi悦尔法成功地在ZEN Blue 3输出端还原了品牌标志性的类模拟调音特质——这种对经典声音风格的精准复现,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声场&动态
这款产品在家用音响系统中的表现最为出众——搭配大型音响时,其音质呈现明显优于桌面设备与高解析度、高敏耳机的组合。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ZEN Blue 3虽然能呈现出色的声场深度,但高度表现仅略高于水平视线——这种声场特性更接近成对的、前置音箱的听感。此外,其声场的集中度也有一点不足。 若将ZEN Blue 3与多数iFi悦尔法产品进行动态对比,您会发现约10dB的差距。但必须强调的是——这毕竟是基于蓝牙传输条件下的表现。
设备
蓝牙配对
ZEN Blue 3具备双向蓝牙传输功能:在RX(接收)模式下可接收蓝牙音源设备的信号,在TX(发射)模式下则能向蓝牙接收设备传输音频信号。
此功能完美契合以下使用场景:玩家可通过ZEN Blue 3为喜爱的真无线耳机提供音乐传输,实现全屋音频覆盖——但需注意保持设备间能进行直线传输,确保信号稳定。
在实际测评中,我遇到了一个小插曲:当尝试将ZEN Blue 3与Creative Aurvana Ace 2配对时,设备仅能建立LDAC连接,而无法强制启用aptX Lossless编解码器。
这或许是Creative耳机的限制,在此不应归咎于iFi产品——但需要说明的是,ZEN Blue 3确实无法强制指定接收设备采用某一编解码器进行工作。
在实际测评中,我成功配对并存储了多台设备(据官方规格应可记忆8台)。持续添加新设备时,配对与重连过程都十分顺畅,直至我能够测评的设备用完。因此,我也无法提供更多超出范围的体验反馈。
值得注意的是,iFi悦尔法ZEN ONE Signature与ZEN Blue 3的相似度,反而高于其他两款ZEN Blue系列产品。这两款设备不仅有近似的输入/输出接口配置,更共同具备直接有线连接内部DAC模块的功能。
不过,ZEN ONE Signature本质上是一款为发烧友设计的蓝牙Hi-Fi设备,而在我看来,ZEN Blue 3恰恰相反——它首要追求的是蓝牙传输音质、功能完备性与传输稳定性,其他方面则有所妥协。
ZEN ONE Signature搭载了iFi悦尔法定制的Burr-Brown DAC芯片,配合自主开发的软件系统——玩家甚至可刷写不同风格的数字滤波固件。而ZEN Blue 3的固件则仅针对蓝牙模块功能进行优化,二者在可玩性方面存在本质差异。 毫无疑问,就蓝牙传输品质而言,ZEN Blue 3凭借诸多ZEN ONE Signature所不具备的功能优势,稳占上风。
诸如音量控制功能、RX/TX接收、反射双模自由切换,以及aptX Lossless无损传输支持等特征,都在为玩家的投资提供面向未来的保障。
设计
这两款产品均设计有圆形的背光iFi徽标,指示灯会根据当前播放的数字音频格式,切换相应的色彩指示。
就个人审美而言,这两款产品都颇具优雅气质,但ZEN ONE Signature的外观设计能更好地融入iFi的其他产品之中,相较之下ZEN Blue 3的设计风格则更为独立。
就功能丰富性而言,ZEN Blue 3显然更胜一筹。两款产品均采用iFi标志性的圆角梯形金属机身设计,厚重的金属材质赋予其牢固耐用的特质。
既然探讨到外观细节,我不得不吹毛求疵地指出:若是将机身蓝牙天线由白色改为黑色,其视觉效果将更为低调隐蔽。
必须承认,就音质表现而言——特别是当两款产品都采用纯有线DAC模式时——我个人更偏爱ZEN ONE Signature的调音特质。
这两款DAC都偏向中性调音,但ZEN ONE Signature听起来更温暖、更具音乐性,从技术指标来看也是两者中更出色的一款。
以声场表现为例,ZEN ONE Signature会比ZEN Blue 3呈现出更宽广的声场、更精准的定位以及更优异的结像精确度。
这实质上是采用定制固件的Burr-Brown DAC芯片与ES9023之间的较量——而Burr-Brown显然以压倒性优势胜出。
人声表现更为饱满丰润,凭借更高的信噪比和动态范围指标,ZEN ONE Signature的整体音色呈现出更出色的动态特征表现——它同时也是两者中声音通透度更高的。
由于ZEN ONE Signature未支持aptX Lossless编解码器,两款设备的蓝牙性能仅能通过LDAC格式进行客观比较。 缺少aptX Lossless支持或许会让部分玩家却步,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作为更先进的编解码格式,aptX Lossless目前仅为ZEN Blue 3独家配备——这也使它成为两款设备中更具未来适应性的选项。
若您仅需为现有音响系统添加蓝牙功能,不妨尝试ZEN Air Blue——尤其是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这款产品无疑是更经济的选择。
当然,ZEN Air Blue并未使用ZEN Blue 3上的高端配置——例如平衡电路架构、丰富的输入/输出接口以及双向蓝牙传输功能。但它提供了音频行业通用的固定电平RCA模拟输出端口,确保基础兼容性。
假设您拥有一个配备音响系统的小型听音室,希望传输LDAC品质的音频至系统,或是与其他玩家分享美妙的音乐——ZEN Air Blue确实能完美满足这些基础需求,但别期待更多附加功能。
经过技术推测(基于设备标明支持蓝牙5.1规范的线索),我判断ZEN Air Blue采用的是高通QCC5125蓝牙芯片方案(编者注:官方资料未详细说明)。
设计
iFi悦尔法ZEN Air Blue采用高品质元器件,甚至搭载了与高端型号相同的ESS ES9023 DAC芯片。不过在这款产品中,DAC模块无法通过物理输入/输出接口直接使用——从技术实现来看,它仅能通过蓝牙连接进行连接。
这款产品的做工质量是合格的,但远不及全金属机身的ZEN Blue 3那般卓越。
ZEN Air Blue确实沿袭了ZEN Blue 3的部分设计语言,包括前面板上的iFi背光标识——标识会根据当前使用的编解码器切换不同指示色彩。
前面板仅设计有一个蓝牙配对按钮,而后背板配置更是简约至极——仅包含一组固定电平RCA模拟输出端口,和一个5V DC电源插孔。“极简”二字都不足以形容这种设计理念。
性能
若是通过RCA模拟输出端口对比这两款设备,我可以断言——在LDAC编码格式下,您几乎听不出二者之间的音质差异。 这两款设备呈现出相同的自然音色基调,且编解码支持能力相近(除aptX Lossless外),技术参数也基本持平。但ZEN Air Blue仅支持蓝牙信号接收功能,这它的主要局限性就在这里。
虽然您将错过更精湛的做工、丰富的功能、TX(发射)模式,以及aptX Lossless无损传输——但若仅就LDAC蓝牙传输层面的音质而言,两款产品的实际听感差距其实微乎其微。
我的最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