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00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糊和清晰度,音乐味和素质,是这样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22 12: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
本帖最后由 tfk17 于 2017-12-22 17:39 编辑

这些是我实践过程的感受,是自然规律,信不信由你
(这里有各种系统录音试听,现代古董都有,"shan"是我的: https://pan.baidu.com/s/1i5gWGZj )


首先直接说答案:在一个好系统上、在进步的过程中,清晰或糊蒙,是不固定的!进步时,清或蒙,是轮流来的!
用视频比喻,FC/PS1/SS游戏机+S视频线,是很清晰的,当信号解像度达到640x480,
S线的图像边缘就开始糊了,因为有些细微的信息,无法被S线还原,边缘就以一种朦胧雾气的状态出现
这时用VGA线,640x480就不糊了,可是上到1920x1080,VGA线图像边缘又糊,需要DVI,然后HDMI、然后DP等

在耳机上的情况也是,不管多低档的耳机而塞,比如跟机塞,都有可能有“高素质”的干净的声音,
但是你又觉得里面没听到东西,因为信息量少,就像PS1/FC,没几个像素
然后到了中低端的k240m:中频糊,到了540/540g,中频干净,到了老580中频又糊,
然后老lambda sig=糊(原耳罩),lambda sig+507耳罩=清,然后到了大奥,又糊,

但是你这时拿大奥的糊和k240m的糊对比下,声音不是一个级别的,虽然大奥糊,但是比k240m清晰很多,信息、声音里面东西多了很多
大奥如果继续进步,下一步就会清晰,然后又有点糊。
在这一会糊一会清晰的过程中,只要你没做错,整体声音是在慢慢进步的!
(可惜95%以上人都做错,因为好声的路只有一条,其他都是错误选项,没找到诀窍,就像一个没读好书的人,去考试肯定不行啊)

所以是不能单纯的用糊或清晰来定义声音的真实水平!是否在进步,需要整体的观察:
是否越来越有感情,音色是否越来越漂亮,音场是否越来越大,宽松度安定感是否越来越好,整体是否越来越好!

所以很多你觉得素质高的东西,其实素质超low,就像FC+S信号线,信息量贫瘠,边缘过度生硬
而一些有点糊的东西,比如大奥,其实素质不低(大奥也没有想象中好,大奥里面有不少营销噱头的,大奥2更是如此,在我看来,2代那声音几乎就是垃圾级)

在音源里面,如果你有机会听听TDA1541 CD机,是有点糊的,听听做的比较好的1540CD机(比如CD300 CD303)
又变得清晰了,而且乐感更好,这就是因为1540整体比1541更好,就是因为这是声音的进化规律(一会清一会蒙)

所以再啰嗦提醒一次,声音好不好,不能看它是糊还是清晰,清晰度只是其中一个参考而已,
要各方面整体去看,其实声音说来说去就一个问题:失真度的高或低
这个失真不是单指什么THD啊,是指信息的粒子失真度,要从各方面观察,比如泛音品质、比如感情表达力,比如细腻度自然度流畅度,当然也包括清晰度)。

很多人可能没有那个失真度高低、好坏的分辨能力,还有个更简单的方法,就是长期的听一件器材,如果觉得好听舒服耐听,很可能就是不错的器材。
如果不想多听,那它“素质“再高有什么用呢?很可能那是信息量缺失的假素质而已
如果一个器材清晰度明显不行,或乐感明显不行,或宽松度安定感有问题,人都会抗拒的,人对失真高是本能的抗拒
好不好,和器材相处一段时间,问你的心,喜不喜欢,是否能长期带给你愉悦快乐,就可以了
(现代95%以上"素质型"器材都是开发者胡闹的假素质,越听越没趣,这是你的心告诉你的,请相信它!
大奥没什么胡闹的地方,不假素质,真正素质不错,但大奥素质也不是很高,不如70年代一些大厂旗舰的钴磁耳机,那个又清晰,又有比大奥更好的感情和音色)


规律说出来了,信不信由你了
50-70年代古董里的低端-》中端-》高端-》专业级
声音变化过程,也是声音的进化规律体现之一,想要达到全面的终极的声,只有一条路,没有其他路!

2
发表于 2017-12-22 12: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膜拜大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2 23: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