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推力过大
推力和搭配,是避免耳机声音刺的关键。
一般大推力的机器,推阻抗大的耳机,撑得住电流,就会觉得声音饱满。比如rkv之类的台机推hd650。
推阻抗低和灵敏度高,比较好推的耳塞。推得过了,往往全频段都会觉得声线变粗,声音可能变得刺和粗犷。比如hm603搭配k3003。改成推力小些的hm602就好一些。
(2)推力不足
比如各种手机和平板,砖、电脑等推k701,就会觉得声音发飘,发刺亮。因为只推出了一点点声音,甚至没有层次。声音较为单薄。其实hd650,dt880等也一样。只是hd650本身声音厚,不易发现问题。
(3)搭配问题
薄声+薄声,容易产生薄亮刺的感觉。比如c4,搭配k3003。因为高频都比较纤细,突出线状的解析。所以容易薄亮。建议薄声搭配厚声。
中性的台机,可以搭配厚声,中性声音的耳机。比如谷津qm,qv,ipad等。可搭配hd650,dt880。
当然,701还是推不好,因为它是低阻的。而多数耳放是针对高阻耳机的,平板也只能让701出个声。
厚声台机,可以搭配中性声音的耳机。比如rkvmk2,各种胆机,纯甲类台机,搭配k701等。
较厚声的播放器,可以搭配薄声的耳塞。比如索尼的金砖,hifiman的红太子,以及乐彼lp5199,搭配k3003。
(4)芯片问题、机器调音问题
cs4398,这片芯片做出的机器,比如七彩虹c4,艾利和以前的ak系列,乐彼的一些机器等,高频是其优点,乐器极为动听。搭配时,建议是拜亚或森海的耳塞。搭配akg一些同样高频突出的耳塞,如k3003,就会觉得不耐听。
而es9018,es9018k2m,wm8740等,声音则偏中性或柔。比如hifiman的901,802,谷津qm等。
当然,暖而柔,有韵味,是pcm1704,pcm1702。这不仅仅是调音的问题。比如红太子和hifiman的601le比较,调音相似,但红太子人声更柔,601le则差了味道。
以上也不绝对。只是简单的经验之谈。
(5)耳机本身的问题
akg的耳机和拜亚的耳机,突出的是一个解析力和细节。相对来说,hd650更加的耐听一些。当然,也少了一耳朵的惊艳。这是个取舍问题。
(6)歌曲本身的问题
许多流行歌曲,本身录音一般,用高解析力的机器,就会放大其粗糙感。建议用解析力不那么高的耳机和播放器。
另外,建议还是cd碟片好一些。cd是最原始的文件,能够保证录音质量。
(7)jitter、usb和歌曲格式的问题
一些机器,解码时会产生jitter。建议把flac、ape格式换为wav。
pc HiFi,建议usb线要合格,然后是供电。然后最关键的是,电脑不能开太多的软件。建议歌曲也是wav格式。
(8)耳塞的问题
一般建议大耳、便携头戴耳机,可以听古典民乐。、
但耳塞,听流行人声即可。
因为耳塞的声场是个问题。耳塞的单元小, 声场不能做的很大。往往许多耳塞,播放乐器,是集中在一起的。
耳塞不能有效的展开、排列开乐器。
其实大耳也一样。组合的音响能实现这一点,但音响不便携。
所以用耳塞,播放器乐等,容易产生集中感,过于集中在一团的器乐,易造成刺耳和疲惫感。
如k3003相对于k374,前者声场大点,相对能听现场,后者播放现场的器乐,就集中成一团了。
(9)人耳和心理问题
长期听歌时,建议选择声音缓和,高频少,速度感偏慢的耳机。
精力充沛时和疲惫时,或者早晨和晚上,不同心情,听歌时,听感是不同的。有时想听中性的声音,有时想听暖厚的声音。
觉得烦躁时,就停下来干点别的。
长期听耳机时,易造成疲惫感。换成音响,手机扬声器放歌,就不觉得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