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楼
楼主 |
发表于 2022-10-17 09: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本帖最后由 llbird2021 于 2022-10-17 10:44 编辑
1947年格里格协奏曲的对比。Profil,APR,ICON,EMI 24BIt,老参考。比较结果 EMI24bit > Profil 约等于 ICON > 老参考 > APR
Profil、ICON、老参考,从频谱上看,音源几乎一致,12k以上都做过一次降噪低通滤波,三者没有本质的区别,Profil和ICON均出现黑胶特征的几乎不可闻的高频噪声,而老参考似乎把这个滤掉了。这个录音,乐音泛音最高冲到18k以上,而老参考只保留到15k,从这个角度,Profil和ICON略胜一筹。Profil电平略低一些,
EMI 24bit这个版本比较纠结。整体上来讲,音源像是早期的母带,然而,可能是因为保存缘故,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中间有一段大约1分钟的剪辑痕迹,5khz以上被完全削掉的那种,听起来像是突然空间感变小了一分钟。第三乐章是完美而自然的。老参考开始没用这个音源,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母带保存出了问题,所以没用这个更本真的音源。
APR比这更早一点的黑胶,相比以上三者,明显没有12khz那次的低通滤波。早期黑胶,相比profil和icon的音源,高频保留的略少点。而且电平太高,有点响度战争了。OPUS kura,从78转唱片转的,一个乐章是分三段拼起来的。底噪特别大,其他没毛病。频谱跟APR一样是相当自然的。bnf的音源素质与APR很接近,大约是50年代的黑胶。作为这个录音的早期参考。
从此推测,Profil和ICON可能是更晚一点出的黑胶,当时原始音源还没损坏,而黑胶材质的进步,可以保留更细的信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