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什么是“小尾巴”? 以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小尾巴”是体积特别小巧的便携类解码耳放,其作用是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并放大后输出到耳机或音响的设备。解码常被大家称为DAC、耳放常被大家称为AMP。便携解码耳放则是这类产品中体积较小方便携带外出的产品总称,这类产品通常被用于提升外接耳机音质使用。 起因: 不久前的双十一活动时,笔者咬了咬牙买了一条隼ultra,心想:“这千元价位下的耳机该是和几百块钱的耳机有不小差距。”笔者抱着这种心理,在迫不及待拿到新买的耳机后也是抓紧用我自己的小尾巴“七彩虹m1”试听了一下。自己聆听后得到的结果确实和预想中一样——啊!还是千元塞好听。我这样想。但这时我考虑到一个问题:既然耳机都买到这个价位了,“小尾巴”不升级一下,是不是就发挥不出来这条耳机的全部潜能了?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在市场上寻找合适的产品——并且我确实找到了,甚至我厚脸皮的找官方借过来试听了。所以这次给大家分享的产品就是来自iFi 的GO bar。 产品: 作为一款小尾巴,售价达到2000确实略有些贵,以前的我是万万不会接受这种价格的产品的。但是,现在作为一名发烧温度42度的萌新发烧友,甚至觉得这样一款产品才配得上我的耳机(笑),毕业后有了自己的固定收入后,我不禁感叹到:真是所处环境不同,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不同啊。 似乎只看外观,GO bar的功能就显得一目了然了:除了两侧的type - c接口与3.5mm/4.4mm的信号输出输出,产品侧面的iEMatch开关、“音量控制增益”按键与“设置和数字滤波模式”按键使得GO bar的功能看上去浅显易懂,不过真正操作起来涉及到一些按键的搭配组合,有一定学习成本。 底部的各种指示灯一眼看过去多少是有点让人眼花缭乱:从44/48kHz的输出到DSD256格 式的输出采样反馈均用不同的指示灯表示,用户在聆听自己音源文件时就能很清楚地看到音源设备的src究竟有没有绕开,GO bar有没有以正确的码率识别、播放文件。 在采样率反馈下有MQA和数字滤波器LED指示灯,当播放PCM文件时,GO bar会通过不同的亮灯位置显示正在播放哪种采样率的文件,长按“设备和数字滤波”按键,MQA指示灯将以青、 白、红、黄的颜色告诉用户目前选用是那种数字滤波器。如果在播放DSD文件的时候调节,这个指示灯将呈关闭状态。 iFi家产品流传下来的XSpace与Xbass+指示灯被安置在最底部的区域,GO bar对于这两项优化听感的功能也没落下。XSpace可以在耳机回放歌曲时减轻头中效应,将设备本身播放音乐的音场向外推一圈的同时,不影响歌曲的正常播放;Xbass+的功能亦在弥补在混音时或重录音乐文件中“丢失”的低频,以及某些开放式头戴耳机因结构造成的低频缺失,考虑到欧美用户喜欢听一些舞曲或者电声摇滚,可能这样的声音会更适合他们一些。 GO bar小尾巴主要的规格参数如下: 输入:USB-C 支持格式:DSD256/11.3MHz PCM352.8/384kHZ MQA Full Decoder DAC:Bit-Perfect无损解码DSD、DXD,Cirrus Logic芯片组 耳机输出: 平衡4.4mm/非平衡3.5mm 输出功率: 平衡输出下GO bar可在32Ω阻抗下输出475mW的功率 非平衡输出下GO bar可在32Ω阻抗下输出300mW的功率 声音 终于到了聊声音的环节,正所谓所有正规产品都会贯彻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GO bar的价 格是对得起其用料与工艺的。GO bar的DAC部分,使用了16核的XMOS芯片来处理从USB输 入的音频信号。相比于大多数小尾巴使用的CT系列芯片作为主控,XMOS具有更快的处理速度 与更优秀的集成性、开发性。所以iFi通过对XMOS固件进行编程,以确保其能与GO bar使用 的32位Cirrus Logic DAC芯片完美合作。这样组合搭配出来的声音,具有高度一致性。 虽然GO bar的体积并不大,但是其模拟部分依旧采用了平衡电路设计,具有对称的双通道输出级。所以不论使用任何灵敏度高的耳塞,在iEMatch的加持下GO bar都能提供漆黑的声底与足够的驱动力。当然GO bar的单端部分也是采用了iFi的独有技术S-平衡输出,官方称,相比于常规的单端耳机输出设计,S-平衡技术可以将普通单端耳机的串扰和噪音减少50%。 说了这么半天,那么这条尾巴究竟是什么声音走向呢?还是让我来搭配隼ultra听听看吧。 由于GO bar的驱动力强劲,且隼Ultra是一条较为容易驱动的耳机,所以我们在连接了4.4 平衡插口后,还需要将iEMatch拨到4.4mm的位置才能保证在隼Ultra中听不到可闻底噪。用 来试音的曲目为Aimer的《六等星之夜》。 前奏响起的钢琴,表现出了我从未在隼Ultra上听过的金属音的涟漪,都说钢琴的声音是点 的集合,但想要将这一集合回放得从容优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搭配GO bar的隼Ultra 可谓是摸到了及格线。随之响起Aimer的歌声,让我突然大吃一惊,没想到在声音纤细、瞬态 响应良好的乐器声后,歌手的歌声并没有表现得纤细尖锐——聆听到的,依旧是Aimer暖厚的声音。随着歌词“无尽长夜里愿望只有一个而已,希望星光点亮这幽暗的星空”的衔接,低频的鼓声又将歌曲略带悲伤的情绪拉回慷慨激昂的进行时。鼓声凝聚,结像位置不偏下,大抵能到下颚处。谈不上是慷慨激、昂震慑人心的鼓声,隼Ultra在GO bar的驱动下营造出了优秀的三频分布,同时提升了其单元的瞬态响应。这套搭配下所回放的音乐,不能说有多么震撼人心,但感情的表达也已经到位。就像Aimer的声音一样,虽然声线并不像同类歌手那么宽广,但独特的嗓音以及歌曲中的能量表达已经证明了很多。 相比于手机直推下隼Ultra的声音,GO bar驱动下的隼Ultra不仅密度更加饱满,声音的收放也更加自然,瞬态响应好了不少。在这一切的基础上,隼Ultra本身的三频能量分布并没有明显变动,仅有的变化也是声底更加厚实,频段分离度更加优秀。所以,在我看来,如果将GO bar的音效全部打开,它会是是一款中低频走向的小尾巴,同时能对声场进行补充。而不开音效的时候,GO bar则是一款调音中性的小尾巴,能提升瞬态、动态响应,并能对声音密度进行补充,大抵可以说是搭配任何耳机都不会出错的那种吧。 后记 如果真的要购买这样一条售价2000+的小尾巴,我估计要考虑再三才会决定是否剁手——即使这条小尾巴不论在声音、做工还是适配性方面,都让我挑不出来任何毛病。 可能我目前玩的耳塞还是太便宜了,如果有朝一日,我购买的耳塞再贵一点,坐拥三五条5、6千的耳塞,此时的我再入手一条GO bar,想必一定会心满意足的“退烧”了吧。 害,Flag不能乱立。作为发烧友,天天把“退烧”这种事挂在嘴边的,一定是退不了烧的人。还是多努力工作,说不定,“坐拥三五条次旗舰耳塞,配着GO bar听歌”的梦想就成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