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STAX New SR-3
这款耳机是发售于1971年,SR-3的改进型,名字也很随意,在SR-3前面加了一个New。发售价格是7600日币,低于同时代(1970年)发售的SR-X,后者售价是18000日币。据某些消息称New SR-3在1974年涨了一次价,涨价后是9500日币。大概1975年停产,被后续机型取代。这个耳机号称使用了6微米的振膜,振膜材料据说和X是相同的不过厚度远小于X,后者是3.8微米,同时基板材料也和X有所区分,New SR-3是金属冲孔,X是网状电极。网状电极基本就是X9000那个,据说Omega也用的这种技术,而金属冲孔就是STAX其他静电耳机最为常见的,包含009,007在内的一众耳机。可以看到现在的STAX,网状电极旗舰,冲孔电极次旗舰的格局这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四舍五入,SR-X是20世纪80年代的X9000,New SR-3是009S。
讲完历史就来说说做工把。怎么说呢,这玩意还是很有年代感,一看就知道这个时代不可能有的东西,简要来说,就,非常的昭和。这耳机拿到手上并不沉,虽然大量使用的了金属,佩戴上也蛮舒服的。这时候的STAX还是合掌的设计,耳罩也不是胶水粘合,而是套上上去的。皮耳罩经过了40多年依旧很新,内部的棉花也还算饱满。耳罩是压耳的,不算特别舒服。不得不说做工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内部单元并不大,做工看上去也不错。最外层应该是防尘网,这么多年竟然也没破洞,还是挺震惊的,我另外一个Lambda Pro的防尘网已经有破洞了。单元背后就是厚厚的棉花,STAX早期似乎很喜欢填棉花进去做阻尼调音,一直到Lambda Signature之后才取消了这种填棉花的操作(除了Sigma Pro)。虽然很武断,但是可能早期STAX对于单元的研究理解不是很深刻,需要搞点棉花调调音,后期,逐渐对振膜,单元,基板的研究深入,可以不依靠这些阻尼材料调音了。可能可以作为STAX调音成熟的标志?
STAX最早的标志是New SR-3这样的斜体的STAX,至今我仍不知道,何时开始STAX开始全面使用现在的竖体的STAX。我个人觉得斜体的更好看一些。
最后来说说声音,我在SRM-313和SRM-1 MK2上试过这款耳机,整体上区别不大,我就以SRM-1 MK2上的声音为主了。我手头这个耳机已经随着年代流逝,振膜表面的涂层已经不行了,R单元需要20 min左右的充电,音量才能勉强和L单元相似,但是同等音量下,听到的音量也是小于X MK2的,基本可以说马上就要寿终正寝了。所以音质这方面的讨论可能意义不大了。
总体而言,这个耳机和现在的STAX区别非常大,现在听到的包含L系列,00系列,X系列在任何耳放上的对所谓静电耳机上的认识,在则个耳机上都没有一丝的影子。和L300做对比的话,这个耳机的三频是钝角三角形,中低频量比高频多;素质远不如L300,特别是高频,无论从量感还是素质缺失比较严重;低频量感足够,有很强的冲击力,完全不糊,完全不软,但是缺乏解析;声音整体完全没有现在静电的那种细腻,丝丝入扣的感觉。但是和现在的STAX正好相反,整体声音非常有冲击力,特别是低频,如果听比较需要气势的曲子,比如听Two Step From Hell的Victory的时候,New SR-3可以依靠极具冲击力的低频和厚实的中频把L300摁在地上摩擦。虽然,New SR-3的高频有一些缺失,但是依靠恰到好处泛音也可以很好的诠释小提琴曲。总的来看,这时候的STAX还是素质不够调音来凑。不过可能这个素质在197x年也属于是鹤立鸡群了,毕竟那时候很多流行的唱片还是单声道,立体声还没完全迎来自己的辉煌。
离开古典音乐,New SR-3在人声的诠释上和老的铁三角有异曲同工之妙,做了一种淡化配乐,凸显人声的调音。和老铁比起来虽然没有那么多音染,但是对人声的凸显则是更甚。歌手的声线,喘气都得到了很好的还原,配合足量的低频,听很多流行口水歌还挺适合的。非要比较,我感觉我在听L3000。L3000出挺久的了,不是同台ab,素质层面不太好说,但是三频分布,人声的感觉,都非常像。不过L3000低频没有New SR-3那么有冲击力。
时间调回到1971年,这时候的STAX产线上的静电耳放还只有SRD-7和SRA-7S这种不是正规耳放的机器,那时候的日本人花了15000日币买了一套SRD-7和New SR-3回去接功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那时候,应该还都是黑胶,有空一定要搞一套黑胶--功放--SRD-7---New SR-3,感受下上世纪的STAX,体会下昭和光音(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