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7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06年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4 1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丽水
接上集http://www.erji.net/read.php?tid=730572

四、关于国产
可能这一部分更像历史的沉渣泛起吧,对于历史还有多少人会去关心呢?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2005年中,达音科技 DUNU S01


当年号称正面对撼ATH-CM7的产物
虽然未能竟功,但起码给了我们希望
就个人试听的结论,这样一条耳塞卖到200元没有什么大问题


2006年初,达音科技 DUNU EX01

工程版是丰碑,老版是里程碑,新版是耻辱柱
这几乎是一条配得上“传奇”二字的耳塞了,工程版与老版之强大不是普通千元以下耳塞可以比肩,那种精细又流畅,动静皆具的声音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合起来也仅仅50多条。正式上市不久后因为良品率问题,达音科似乎改进了工艺,但从此EX01泯然众人,空留略微发混的低频和磕磕绊绊的衔接,并且产生了不少舆论纠纷。对此只能一声叹息。
也是因为这条耳塞的失败,大家坛开始产生越来越多对达音科不信任的情绪,达音科技在辉煌过后,有一点点消沉了。

2006年初,紫音电子 YUIN PK1

在耳机耳塞发烧的领域内,这是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国产耳塞,没有之一,真真切切的没有之一
这一句就够了。
从06年面世以来,它的“存在价值”“购买意义”“随身不能”就一直是反复被抨击的话题
但,又怎么样呢?
许多朋友不喜欢它的声音,更多的人至今仍是不屑一顾
这又怎么样呢?


2006年中,威索尼可 VSONIC R02

十分成功的低端耳塞,当时的大家坛高端正在越来越多,这却印证了R02的奇迹
也许以今天的目光看起来它的声音并不如何出色,有些薄和亮了,但要知道,它只是一条200元的耳塞。

2006年中,贝恩科技 TESSM TM90


2006年底,达音科技 iTube 3c

第一条国产动铁,评价并不太高,但确实有不一般的意义
只是营销操作上面有一点失误,加上EX01事件余威仍在,它的口碑并不上佳。
声音硬朗直白解析高,比较明显的低端动铁声

2007年中,Sunrise Sunrise2

向yuin呛声的初啼,SR2并不如何动听,但SR1与SRpro还算值得一听
只是很遗憾的说,市场影响力没有办法达到PK1那种程度

2007年底,达音科技 iTube 10pro

07年改模已经开始流行,但当时的改模技术还是显得较为生硬和粗糙,在这种情形下达音科敢推出这样一个产品,绝对是大胆的创举。
达音科给定制系列描绘了相当理想的产品线,从1单元到4单元均有,亦轩的mingo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可惜……此耳塞无疾而终,从此DUNU这个品牌在大家坛开始了长期蛰伏。
问题还是出在EX01所造成的全面不信任上,令人扼腕。

2008年初,STORM Cyclone PR1

又一个低端红火的特例,在定制都开始逐渐蔓延的08年显得相当特别
这条耳塞也和R02一样,影响力开始辐射一些周边论坛,很多朋友不一定烧耳机,但玩家们总归希望有一条合用的耳塞。声音有激情但不冲动,僵尸风格初现端倪。

2008年中,紫音电子 YUIN OK1

PK1的后续作品,在国内影响不大,虽然国外又是鸡飞狗跳
难道将主要注意力转向境外市场是国产的必然?iBasso也是,Little Dot也是,三石,声美,云钟,欧博,以及一部分改模工作室
我期待它们衣锦还乡

2008年底,STORM Cyclone PR2

中端产品,又一条被个人盛赞的耳塞
但它地位稍显尴尬,在高端论坛和周边论坛的关注度都没有那么高

2009年中,各类代工和低端厂商群起建设品牌高端形象

国产自有品牌建设被重视的时代终于到来

中国生产耳机和耳塞的厂家作坊多不胜数,只是很多都在做一些代工,间或流出一些工包润润嗓子,不至于没有余粮过冬。做自有品牌的也主要瞄准低端(<¥100)市场。不想招惹市场大鳄。虽然其实高端比低端更加好做,单体盈利更加丰厚。但似乎没有多少人感兴趣。
现在的国产随身耳塞产品,仍然徘徊中低端为主,即使是一些发烧圈子知名的,也没到达目前大家坛讨论主流的程度——它们的定位仍然比较低。而像SoundMagic这样的,目光瞄向大陆以外的地方,倒也不错。OVC这样的厂子,已经完成原始积累,但似乎还没有找准国内这个圈子要的是什么。种种现象,只表示我们才刚上路呢。
毕竟,才只有五六年时间啊。
放开国产,我们继续看高端。

五、关于IE8
一条不错的耳塞,但是它被严重的神化妖魔化
森海塞尔的小型动圈单体一直很有造诣,这从话筒上就可以看出一点端倪,IE8仅仅9mm的单元直径,所达到的高度实在令人讶异(千元以上的动圈耳塞,EX700 16mm;CM7 16mm;ATRIO 10mm;Ear Monitors 13mm)。从IE系列看来,SENNHEISER也确实有从FUTURESONICS获取些什么。
IE8所专长的,是古典乐的表现,尤其是较大编制的协奏曲和交响乐,它的声底扎实,声音有一种流动性,显得鲜活和流畅。弦乐略微使人不够过瘾,因它泛音丰富但略显暗淡。


论IE8就必须要提到HD650,从HD600到HD800,森海一直在尝试一些新的东西,HD650是个奇特的产物。许多鉴赏者和前端设备设计者拿着650的目标就是把它推成600,这可以从侧面说明HD650如何令人愕然。
650的风格是一种尝试,一种模拟音乐厅现场的尝试,IE8则试图在随身领域做达到650同样的目的。量大的低频,厚重的风格,黯淡的小提琴,注重整体的乐感表现,声部级的定位风格,等等等等。这样的风格很容易让听惯了动铁型低频(高速度,低残响,强凝聚)的朋友非常不习惯,甚至觉得轰头。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有聆听各种桌面系统和音箱经验的朋友可能更加容易接受IE8。
低频的质量判断起来并不难,高频的质量有时却很难界定。我们最常见到的一种说法是:高音“高”的就是高频表现好,问题是,如何的高频算是“高”的?量大?延展性强?泛音细节丰富?在这一块,我们有着相当大的认识误区。
IE8的高频量不大,显得偏暗,这是一种高频差的表现么?不是,IE8的高频泛音相当丰富,延展性不错,与整体衔接和谐。相比之下,Westone3的高频部分,虽然量有一定水平,但泛音就有点不足,显得有一点点硬。好的高频并非仅仅是[strike]大量的,刺激的[/strike]。从乐器的音色到中高的衔接,都是需要考量的点——尤其是乐器的音色,我们知道10khz以上已经完全属于泛音范畴,这一频段的表现几乎全部通过乐器泛音和音色进行,真正好的高频,应当是泛音丰富的高频。在这一块上,IE8做得其实是不错的。
把IE8当作一条偏低频的流行塞是不恰当的,IE8虽然低频量不少,但并非一般流行音乐的良伴,因它的低频有模仿音乐厅混响的味道,层次感相当丰富,在回放配器水平和录制水平比较一般的音乐时容易给人信息量过少,不舒服的听感。而人声的暖色和厚度也让一些纤细甜美型的女声黯然神伤。它也不是只有低频,音乐表现的整体性相当强。对流行乐要求高而较少听乐器的,我建议考虑IE7、IE6之类,尤其IE7,窃以为与IE8并不存在档次的差别。


Ⅰ.煲机问题
我听过的几条IE8,声音都有微小的差别,从20小时到2000小时
包括低频的量和发散,人声的远或近,能量感的涨落
存在各种无规律的不同
可以说它的稳定期很不稳定,可能这是研发者也没有想到的问题
我感觉要勉强划分一个稳定期的话,300小时以上基本就可以了,低频能收住,高频抬升,声音毛刺感也少了
由于没有跟踪任意一条IE8的煲机过程,我无法判断是不是品控存在瑕疵。
但是起码,生产方的纪律控制显然是很有问题的


Ⅱ.厂货问题
在更换代工厂那阵子,我听过IE7和IE8的厂货
后来又听过四五条正式上市后出现的厂货
早期的那一批,声音非常有问题,极其浑浊和刺耳
后来的那一些,有好有坏,有的低频没有层次,声底奔着H260去,有的调音螺丝扭不动或者没什么效果。也听过一条和正品差不多的,我只能说是差不多。
对厂货我一直持否定态度,买厂货就是扔钱,偏偏不少新手认为自己很牛逼很有眼光,抱着残缺喊完美。对厂货工包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最常有的评价是“值这个价”,看到这个词我觉得挺好笑,如果说和正品一样,凭什么是仅仅“值这个价”?这只是一种心虚的自我安慰和暗示而已。
实在没钱,IE8的水货也就两千不到,买什么厂货?

Ⅲ.搭配问题
IE8的个性是相当强烈的,辨识度很高,对于它的搭配确实有必要考虑。
首先它的敏感性并不非常高,一些普通的音源也不会难听。其次对于不搭配的音源,倒也不会太过分。
与B9、D9的搭配是我极其不推荐的,声底过润过厚,有违和感。相比之下,新SONY的淡雅风格倒是比较合拍。D50较干较刺的PO声音也能被IE8所修饰。比较特异的是,iAUDIO的部分机型搭配IE8能有效解决中频问题,不是那么难听。飞碟配合IE8也十分不错。
耳放和信号线的选择也应当以此为原则,尽量平和中正——窃以为IE8并不那么需要耳放来调色,它和PK1有不同之处。虽然阻抗和灵敏度的指标对于低推力前端比较恐怖,但实际上并不难出好声。包括Sennheiser的MX90、OMX90也是如此:几乎不存在恶声,只存在好声与更好声。这是相当少有的特征。

Ⅳ.隔音问题
调高低频可以提高隔音性能,这和IE8的低频调节原理有关,IE8用一个调节阀变化前腔气孔的大小,控制低频能量的强弱——简单的说就是漏掉低频,越往大了调,气孔越小,低频越多。而也因为漏音少了,隔音程度会加强。IE8的导管并不太细,因此获得良好的舒适度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于Ear Monitors
最近论坛第二批EM团购基本到货,也有国内商家开始仿制动圈定制——也是选用了13mm的单元,在各种方面都竭力趋近EM的设计。我期待这一动圈定制能有点道行
EM这条塞子可以说和IE8很像,但是它比IE8走的更远。IE8接近一种艺术化的音乐厅模式,而EM更加力求接近现场——无论是音乐厅,还是演唱会


IE8和EM区别在何处?就我个人的听感而言,在2000小时以后,它们都是趋向于平衡型的,低频量收紧了之后,仍然有着不小的调音差异。
动圈的单元直径和动铁的单元数量,都具备一种边界效应,而就目前的境况,它们都已经靠近临界值了。大过16mm的动圈基本一只脚迈进耳挂行列了,而6单元动铁的体积几乎不存在非定制化的可能。
饶是如此,在较远离临界值的部分这个指标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IE8的低频层次感和冲击力比起EM较为逊色,而且量略大一些,凝聚力也稍低,显得有点肉。在极低频的下探上,IE8也力有不逮。同样是有向现场方向的渲染,EM显得更加开阔和大气,IE8就有些拘谨。
譬如Jackson的布加勒斯特演唱会,EM能够表达出视界的开阔感,可以感觉低频声波仿佛在一个大尺度上来回震荡,而IE8给人的印象是这场演唱会放在了一个大剧院进行,低频的回响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啊,你说SE530吗?它基本难以给出一个空间结像,许多非定制都只能给出声源的结像而模拟不出环境结像。IE8已属上乘,只是比起EM的处理还是欠大气了一些。
人声部分仍有相当的不同,EM的人声有一种刻意的鼻音处理,而IE8则带出一定的修饰。高频的表现程度差异,是相当明显的一点,同样相当暗柔的高频,相比之下EM的泛音较为完整,而IE8有少少波动,音色稍显失色。
高频泛音段是技术难度很高的部分,基本所有耳塞都有起伏波动。至今饶是ue11也没有办法把频响做直,这也造成了许多不同风格的乐器表现。EM衰减了高频的量感,但是在其他各方面取得了较稳定的表现。IE8同样有这种观点的表达,而它的高频暗的更早些,泛音也稍微不丰富一些。两条塞子的能量分布上,IE8更加趋近低频一些,EM显得较为平衡。
总结:EM像是IE8的全面扩展和延伸,更加成熟和举重若轻。同时比起IE8的古典专精,它具有更大的适用面。

尾声

欢迎光临水电站shui.erji.hk,记得套好安全带
水区观光团,围观无极限!


Louse 2009.08.04[s: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2-24 08: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