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之前,我就已经在考虑要不把当年玩耳机之初,关于该怎么选Westone、Shure和UE的过程写成一个故事。但后来觉得,UE已经在当年“UE299”的事件之后被发烧友淡忘,而Shure相当“沉稳”的更新产品速度也完全不如现在的Westone那么“任性”。如果这样的话,那还不如好好地说这次试玩的主角——Westone UM Pro 30(插句题外话,虽然包装换了,但没有New的字样,沿用以往的名字)。
手上的这条Westone UM Pro 30是该系列中的三单元产品,透明外壳和MMCX插针这些都与旧款一样,但通过网媒的图片和官网说明,其实新旧款之间并非“旧瓶换新酒”那么简单。首先单从外形来讲,同样是透明外壳,新版本要比以往更容易看到单元内部,而且亦增添了颜色标志,不同的颜色就代表不同的单元数量。
至于从细节来看,采用Westone True-Fit专利技术带来更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所以新的Westone UM Pro 30的腔体配合合适的耳套,是能够带来不亚于定制耳机的舒适度。而这里就需要注意了,导管和插针位置是很影响佩戴的,通过对比其实是发现新款的导管角度不同了,入耳变得更深;插针位也做了小小变化,使佩戴时线材更容易绕耳朵。
那么,外形的不同讲完了,那么内在的声音表现又有何不同?整体来讲,新的Westone UM Pro 30的中高频延伸、低频的下潜速度以及解析力有了变化。通过押尾光太郎的《Tussie mussie II ~loves cinema~》,在依然还原精准、结像清晰的吉他乐音之中,能听出在弹奏音调较高的音时没有被削去的感觉,而且那种声音也听着也很自然,没有刻意的渲染。在听山本刚三重奏《What a wonderful world》同名歌曲中的大提琴Solo,难以控制的中低音变得爽快不少,同时得益于解析力的提升,两张专辑中的一些弹奏时的巧妙细节,听起来更容易,更让人感叹这些演奏家的好技艺。
不足之处,Westone UM Pro 30纵使怎么更新,它也只是一条三单元的耳机,虽然我不是一位“唯单元数量论”的信徒,但在分频处理得当的前提下,多单元所表现的信息量始终是有优势;所以对于有更高要求的用家,同系列中还有更高一级的UM Pro 50可以选择。至于声音之中的瑕疵,那么无疑是通透度这里了,虽然新的Westone UM Pro 30所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比较圆润、明朗且密度适中的声音,但稍微的通透度不足依然会让某些用家在听ACG类曲目时,觉得不够“萌”。但若然与我一样喜欢听港台流行的话,反倒是不成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