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流氓才子 于 2019-3-11 14:19 编辑
闲话不多说,直接开声,直接播放第11首,巴赫G弦咏叹调改编版,管风琴可以说是所有乐器中最为宏大和难播的,没有之一,Artist 5的表现可以用“见骨不见肉”来形容,我可以听到磅礴低频中丝丝入扣的层次感,换句话说,Artist 5可以把管风琴中低频里面的旋律线表现得很清晰,低频快而不混,同时能量感在不影响声音线条的前提下尽其所能地释放出来——虽然,释放的很勉强,并没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哪怕音量开得再大,也是清晰度大于能量感的路子。整体而言,Artist 5更像是一个擅长素描的画师,对于弦乐、人声和大部分管乐都可以做到有血有肉,但是对于低频见长的管风琴、钢琴或者BASS,会显现出量感上妥协的一面。不过,如果你是巴洛克乐迷,那么Artist 5应该是非常合适的伙伴,因为它在展现比方说赋格这种多条旋律线同时齐头并进的乐曲时,优秀的空间刻画能力和音乐本身就极度契合了。
谈完了声音特质,我想补充说说Artist 5对于前端和周边的搭配,关于电源线在前面已经提及过了,AB类内置放大器对线材更换还是很敏感的。在音源搭配上,Artist 5是一个吃风格大于吃信息量的箱子,因为Artist 5本身的特质是速度快,解析力高,音色直白,所以只要细节不是特别差劲的音源,Artist 5都能把给予的信息量播放出来,不会中途有什么额外的损失,但是音箱本身直白的个性,会导致如果碰见过于硬朗乃至不耐听的音源,Artist 5忠实还原之后只会放大这种焦躁的听感。因此选择稍微温润一点的音源是挺重要的,我看到以前有人评测时候使用了香榭丽舍,这台机器我也有,搭配Artist 5以后是一种很顺畅和舒服的走向,但是比起身价数倍的iFi Pro iDSD,乐器质感的表达上还是差了一点,所以这次果断选择了后者作为主力音源。当然,如果选择Sagra Dac这样的解码,音乐味会更加浓郁,但是个人觉得没必要了,搭配上木桶效应还是要讲究的。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对于这样一个5寸的箱子,有没有必要上脚架?首先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听感,皆是上了脚架之后的,我在这个过程中尝试过把箱子放在桌面上,箱子和桌面之间垫几本书外加一张鼠标垫,结果是,小音量下区别不大,但是大动态一来临,哪怕桌子不产生明显共振,中低频也会模糊不少,这样的好处是,会给人量感很多的错觉,重听前面那张管风琴的时候,前几秒钟会觉得这种轰隆隆会比明晰的低频要热闹,但是这种误判是经不起推敲的,所以个人的使用建议还是3寸音箱可以随便垫一下;对于5-7寸的音箱,尽量上脚架,哪怕桌面脚架都是可以的;7寸以上的(例如我曾经用过的双8寸百里登studio40)必须上脚架。
行至文末,总还是想和耳机神马的扯上点关系,如果找一个类似于Artist 5音色和特征的耳机,我考虑可能是拜亚DT880和DT801的混合体吧,更接近DT880,但是高频没有DT880那么锋芒毕露。所以,如果是拜亚党考虑增加一对有源作为听音的补充,Artist5应该会是一个选项,如果想在监听的方向上更进一步,ADAM旗下定位小型录音棚和个人工作室的A7X,有可能会是你的菜。同时也希望自己今后能有机会听到和分享纽曼、EVE等其他专业品牌民用产品的表现。
照例,文末放出两张资源:您有新的发烧碟,请注意查收!
辛德勒名单原声,MCA德胶圈首版无ifpi(辛德勒名单资源被百度秒和谐,刚补档,需要的尽快下,不知道后续会不会被和谐)
LivingStereo系列《VirgilFox Encores》,RCA德首版半银 提取码:6qh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