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8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器材声音特性之五行方式梳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4-30 17: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云南昆明
音响调音特性之五行方式梳理 此文乃音响器材调音五行分析大论,大者大概也,大概者或许也,此文前身有2个帖子做铺垫,分别是:

宫商角徵羽~声的五行属性》、《借刘汉盛的五行图,谈器材的声音五行》,这里不再罗嗦,直入主题:

儒家经典《尚书·洪范》文中,武王灭商,问治国大法于商三贤之箕子,记录整理为尚书之洪范篇。

原文: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指味道),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这里借用洪范中对五行的描述,开启下文:

2
 楼主| 发表于 2019-4-30 17: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第一个元素:火!


《尚书∙洪范》:火曰炎上。由此而引申为火有温热、光明、变化、活动、升腾等特性。凡具有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类属于火。


变化、活动,是火的重要属性,与之相关的发烧词汇,动态(含微动态)、瞬态、动感(摇头晃脑的那种感觉)都与之有关。


这里提一点,就是有的器材,声音形态有规则,什么规则,就像你画好管路图,然后放水进去,水就顺着管路运作,给人感觉规律性很强。


那么在此基础上,有的规律性,就让你觉得有激情,美式器材偏多,让人禁不住摇头晃脑,但是换一个音乐内容,可能又觉得不合时宜。


有的则反过来,一脸死板,让人庄严肃穆,正襟危坐,德式器材偏多,让人觉得一切周密安排,准确无误,一板一拍。


但是,这两者,虽然似乎相反,不过,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比较固定,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有这股味的器材,因为觉得缺一些灵气,多一些束缚。


古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热极生风;阳化气,阴成形;这些内容提到了火与气的关联,当然,这里我不能找到直接关联的支点,但是我想到关于器材“气”性质的两个方面:


一是器材的演绎,我更倾向于音乐内容的气的自然表达,本源形态的展现,不喜欢器材的人为梳理,器材本身的那种动,如果反客为主,就有点狗拿耗子


二来,有的器材表现的音乐形态气盛,昂首挺胸,这里其实有点阳盛阴衰,虚多实少,有点打肿脸充胖子,但是,有气势,虎虎生风。如果引用一句欠妥的关联,并精出入者谓之魄,气魄也。有的气虚,阴盛阳衰,实多虚少,太高密度的结相,给人以很老实、闷钝、憨厚之感。这两种类型,在低频上的表现尤为明显。


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地方,水里的火,古人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龙火,外面是水,里面包着火,这个自然界中有存在,在器材声音方面,动态与润泽度始终并存。


不过我想说的是有的器材,看上去极其润泽、流动、畅顺,但是内里却有一股劲,有激情内含,典型的就是lavry da10解码器,似乎怎么折腾,都少点“素质感”,但是不缺激情相对于DA2002来说,更像年轻人,让我想起水中火。


另外,提到动态,微小的动态,其实也不能忽视。引用一下关于之前在时钟方面的一些学习和琢磨经验:


时钟精准了,不那么“抖”了,听的更清了,更实在了,更安定了(更冷静,没那么火了)
但是我认为,这个可以通过扩大范围来达到异曲同工,也就是越精确越“抖”。

小到分子都有热运动,但是大至卫兵看上去可以相对立定,如果稍微扩大一点,比如结项大到一定程度,他的稳态就上来了,加多点水润,也就很稳了。

当然,这或许是个偷巧的方法,毕竟通过稍微糊而达到,或许,这种稍微的糊,感官上也不能或者难以辨识,不过艺术不是技术,更在乎平衡性与感官效果,而非不执著于具体有限维度的规则。


借用一下老烧结合仪器与听感的结论:
PS:这里顺便分享一个用耳朵判断器材抖动大小的方法,数字源抖动越低的话:
1、低频会更扎实、紧致,声音线条感会越明显,整个声场的张力会随着抖动的降低而非常紧绷、鼓胀(就好像一个充气很足的皮球),力量感会很强烈,冲击力会很足,同时整个音场的形体感会浮凸出来,非常的立体。
2、两端的延伸会更加好,高频穿透力会明显上升(但不会刺耳)。
3、泛音不会少,声音也不会冷。但是抖动大的数字线材,都是偏暖会。


但是有些本来就以虚化、宽松为表现手法的器材,整的太紧,太拘束会不会萎掉,倒是比较金石一类的,纯净一类的器材,用这个会不会更助力其表现,我想说的就是,会不会有辩证论治用时钟或者类似功效的周边的说法,而非一味强化系统的技术属性就更加


热浊,清寒,天清、地浊,也就说明了要想清的两个要素,一个是要冷,一个是要高,高冷,高频要给多一点露脸的机会,光天化日之下看的一清二楚,再来谈解析、通透度、透明度,高频都暗、闷、钝,头如裹,何来高解析、通透度、透明度。


而火有向上的属性,所以解析、通透度、透明度有其一份功劳,现代声的器材,这方面来说,火气越来越大了,听觉刺激越来越大了,我以为不仅仅用耳机、耳塞,大音量等方面,有损听力及身、心,过多高频取向的声音,也不见得是好事,何况耳塞里面大音量飙起高频走。


另一个,不燥,不烦,要冷静,也就是安定感。这个感受,一方面来自脚踏实地,根基稳,土实,一方面来自沉淀,少一些翻渣渣,天清地浊。


这里我更倾向于前者带来的安定感,那是LP的实力之所在,数字声这个稳,怎么也憋不像。那么后者呢?就好办了,不过那种安定的感觉,更多的来源于纯净、纯粹与背景黑,这个是很多周边都可以做到的。

这里虽然可能有五行中金属性收敛的意思存在,并不一定是水润、打磨、降燥的效果,不过有一点很有可能发生,就是系统的生活味,那种鲜活气息,那股人味,或许就少了很多。


火还有一个特写,快速,急,和热不同,火更具体,更集中,更深入。古人说: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这里就顺着说一下器材的速度感,速度感是瞬态感的基础,我似乎没有听过慢吞吞的器材有很好的瞬态。


但是速度感可以表现为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是一急,虽然提气,但是容易燥,可能有些刺激,怎么办?器材中,也有瞬态很好,但是也很从容表达的一类。但是有人好急,有人好从容,却不可又急又从容,这是很有意思的地方,值得细细揣摩。


似乎较少部分人要慢与舒缓,这里就需要少点火,寒则收缩,凝聚,变慢。一般寒水联合,所以还有一些水的特性,比较润,少毛刺,其实这部分人不少,不过实际听友不代表市场方向发声而已,而这些素质,胆机尤其是装备了古董胆的一部分胆机,可以相对比较容易做到。


我之前玩胆机,有这个体会,换上慢拍子胆,开始不适应,后来觉得挺美,再后来又觉得有点拖沓,毕竟偏慢、偏快,比适中更难有广泛的音乐素材适应面,所以对于此类属性的机器,我听的杂,会比较谨慎。


火的焰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音色,音色偏白则冷,偏黄则暖,一般来说暖的接地气一些,生活味一些,音色比较黄的则更怀旧一点,像老照片。冷的要清净一些,要理智一些,没有那么燥,显得更纯一点,沉淀少残渣,更素淡。


这里我就想讲一下瑞士的那几个玩意,一个weiss,一个FM,一个CH,其中个人感觉FM是生活感最强烈的,听久我感觉有点腻味,有点中暑,想清爽一下,想跳出来不那么累,但是初听觉的好爽好拟真好接地气也不缺贵气。


这三个品牌都是色调偏暖,FM更从容淡定,CH更筋骨线条,weiss更质感泛音,他们都很生活感,其中最胜者莫过FM,但是如果音色调冷,这种生活感就不那么生活了。


当然,这种感受,还要配上前面所述的发散性的动态,就愈加明显,如果光露露的一更棒一样,没有任何空气感,水润的一塌糊涂,光滑的泥鳅一般,线条紧致的鱼线一样,那么也就难有此感了。


当然火焰还有其他颜色的存在,声音也有正不正的感觉,其中一部分,我觉得或与音色有关联性,有些调音比较妖的器材,那个音色,值得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8 22: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