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1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一年来使用QA361的一些心得体会,关于设置、搭配和其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12 11: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合肥
本帖最后由 sidewind 于 2019-11-12 13:49 编辑

春节前入的QA361,一转眼作为我唯一的随身器材(连手机都没有3.5口了,哪说理去)已经用了一年的时间,各种搭配、尝试和摸索,也颇有些心得。期间在逛论坛浏览帖子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截然相反的言论,很多时候都是踩了设置和搭配的坑,故发出来大家共同交流:





设置部分

设置集中在调音风格、声音模式、增益模式和耳放模式,每个2~6种选项,可以组合出几十种搭配,幸好选择最多的“声音模式”区别是最小的,要不然真的会折磨死人。

调音风格:分为清丽和醇厚,大多数时候按口味和耳机/耳塞风格搭配即可。清丽风格偏薄、干净,醇厚偏暖、更有血肉感,但是会稍微浑浊些。如果醇厚风格配上暖声浑浊的耳机耳塞,对于喜欢干净风格的人绝对是一场灾难。记得以前见过几次评论说“把浑浊当乐感”,应该就是踩了这个坑。根据我和台式一体机(包括以干净著称的QM)的对比来看,QA361素质有差距,但即使开到醇厚模式搭配大多数器材也并不至于浑浊。

声音模式:这个应该是滤波模式?大多数搭配下区别很小,高端器材听细腻人声能听出音色区别,我最后选择的是All to DSD,最顺滑。

增益模式/耳放模式:这两个设置其实是对搭配影响最大的,也是我踩过的最大的坑之一。最初的时候搭配K812、T5P等低阻大耳,心想这么大的耳机虽然低阻但也不是多好驱动,于是傻呵呵开了高增益+大电流甚至双高,声音散乱干瘪刺耳,很久无语(最无语的是一众魔改MX500平头,可以放心高增益+耳放高电压甚至双高,约大力越好听)。后来过了一阵子才逐渐尝试到,合理的搭配是低增益+标准,搭配薄声的耳机如K812耳放模式开大电流,T5P都尽量不要用大电流。大电流会导致结像变大略模糊,但也会带来声场的立体感好些,而高增益推低阻,绝大多数情况中高频会过硬、尖锐刺耳。对于大多数低阻高敏的塞子,要开到低增益,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标准/大电流




信息量、推力和搭配

在根据不同的耳机/耳塞针对性设置好之后,QA361主要的限制就在于设备本身的信息量和耳放部分的推力/控制力。

塞子:我塞子用的不多,试过IE800S、达音科DK3001PRO和17th,很够用,仅供参考;

低阻耳机:对于T5P二代这种类型的耳机我感觉刚好够用,搭配起来没有明显的短板,而且更好的前端虽然能带来信息量的提升但感觉并不是太明显;对于K812这样的耳机,虽然搭配好了之后架构也能出来,但是信息量明显的填不满。我记得最近看到评论讲“搭好了架构但是填不满”,恰好就是这个感觉。QA361搭配AKG原厂K1500后,驱动K812,框架还是那样,但是在信息量、结像和细节等方面有了天壤之别,可以算是初步驱动到了能良好的欣赏音乐的程度。故,不建议QA361直推K812或同档次/更高档次的低阻旗舰

高阻耳机:试过HD600、HD660S、250欧DT880(煲开的),觉得对于这几个耳机QA361算是够用,并未出现明显的短板(当然也很难说发挥潜力);对于HD800S、600欧DT990,则是明显的推不动;很遗憾没仔细试过HD650,一耳朵尝试,觉得虽然不难听,但应该是驱动的不太到位。





其他

单端/平衡:单端口表现很不错,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单端;平衡口听感并未明显下降,或者人为的加锐加大分离度等,这个必须好评;

TF卡:这个对比难度太大,并无确切感受,只是也乖乖的入了个SanDisk黑卡;

横向对比的话,我随身听用得少,实在没什么值得说的感触。




常年低烧的一家之言,若能有些许启发或参考作用则不胜荣幸;有谬误也请大家指出共勉。

2
发表于 2019-11-12 11: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玉溪
顶一下 高增益模式下信号没有作衰减 理论上会还原性好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27 06: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