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字长文,手机拍摄HiFi器材(静物)的一点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1 10: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兴趣爱好广泛的我,一直以来最喜欢的就是摄影和HiFi,有时这个投入多一点,有时那个拾起来继续玩,不亦乐乎,不分彼此。从前年开始重新踏入HiFi圈陆陆续续写文以来,一直在学习当中。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写HiFi器材的KOL配图数量多,质量高,所以也就花了一些心思努力提高自己文章的配图质量。在不断摸索中,小有成就,多有乐趣,在此与大家分享。

简历.背景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关于摄影的一些背景资料。

我是从80年代末开始接触摄影的,第一台相机是海鸥DF1。先从黑白照片开始,那个时候拍照都是自己装胶卷、手动对焦、人工估算曝光、自己取胶卷去冲印,所以像拍虚了、过曝、欠曝、胶卷没装好(白忙)、胶卷没卷到底等等这些麻烦都遇到过。最囧的一次是秋游,给班花拍照,一紧张没注意人在树荫下,手按快门重了,结果冲出来又黑又虚,惨不忍睹,只能找地洞一钻了。由于当时胶卷+冲印还是有点小贵,拍废一张也是蛮肉痛的,所以学的就很用心,到后来基本上看一眼就知道大概的曝光量(光圈+快门组合)。经过那个年代的人都能体会,可能也是有这段经历,所以工作以后对于数码摄影比较敏感。我可能是国内第一批使用民用消费级数码相机的人吧。那个时候市场上真正媲美传统相机又能买得起的数码相机,我记得就两款:佳能A60(200万像素)和A70(320万像素),用的也是体积很大的CF卡。价格好像是三千左右吧,我买好A70后写了篇评测文放到网上去,结果被佳能公司看中,拿了征文比赛的一等奖(奖品就是一台A70)。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玩过SONY F717/F828、松下FZ1/FZ2/FZ10、美能达F200、佳能S60/IXUS 310 HS;尼康D80/D90单反;索尼F3微单等等,最囧的一次是去和平公园拍美国回来的模特,结果太兴奋,电池忘记带了 (─.─||| 最棒的体验是200万像素12倍变焦的FZ1,用长焦虚化背景+PS润饰,基本玩出了花。






也是在那段时期,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摄影的后期制作。一方面资金投入较低,不像升级机身买镜头那么麻烦;一方面是动动鼠标就可以解决问题,符合我懒症发作的需求。那时用的最多的软件是Photoshop,练得最多的是磨皮+调色,以前混PCHOME的色友对当初的热闹应该还记忆犹新吧。P多了,发现很多时候处理照片的步骤都差不多,那么能不能自动化呢?忽然发现Photoshop上居然还有一个叫“动作”的东东,于是做了国内大概第一个动作合集:PAA数码照片后期处理动作合集,从20030813开始,更新到20081001国庆版。最大的成绩就是这个动作合集被收录进一本PS实体书中。




随后,托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福,我自己出版了第一本也可能是此生唯一一本实体书,内容就是关于数码照片后期润饰的。虽然稿费不多,不过能把兴趣爱好做到这步也算是有了在孩子面前吹嘘一下的资本了 (^o^)

再后来,手机摄影兴起。在试用了很多APP后,忽然发现手机PS其实比电脑更方便,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饱和通透的色彩+海报般的设计感。尤其当人手一个手机的时候,对于那句老话:摄影最重要的是镜头后面那个头,反而体会更深了。一段时期,上Instagram晒照片,看国外大咖的作品,成了自己生活的规律,也是脑洞特别容易大开的时期,很多时候按下快门的时候会比较清楚后期会如何处理,最终可能呈现出怎样的一副画面。

   
拍摄.思考

刚开始拍HiFi器材,我的照片基本也是随大流的,主要是室内拍摄。但慢慢我发现几个问题:
(1)一些KOL的照片动用了专业影棚+专业器材+大光圈来拍摄,大投入带来出色的成片效果。小烧直接出片比较吃亏,而且很容易“撞衫”。
(2)和商品本身的海报高度雷同,造成很多读者会认为你用了官方照片,比较偷懒,甚至进而以为你恰饭。
(3)在不使用影棚或者静物灯的情况下,室内光线天然不足,不利于手机发挥,也不利于后期PS。

鉴于以上考虑,加之基本用华为手机Mate20Pro(UD)拍摄,慢慢将拍摄的场景放到室外。好处是:
(1)几乎没有经济上的额外支出。公园、绿地、商场等,都是很好的外景地,很考验自己的眼力,也很有乐趣。
(2)由于一边工作,一边写作,所以平时下班后的空闲时间有限,中午休息时间反而是比较充裕的拍摄时间。而在公园等室外场景中,一方面光照充足,不容易曝光不足;一方面也容易找到像树荫这样有散射和漫射环境的拍摄地点,比较理想。比如夏天太阳直射的情况下,本来是很不利于风景拍摄的,但是如果到树荫下,找个公园怪石作为背景,无需化很多精力就能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唯一缺点就是晒得比较厉害,大汗淋漓 (─.─|||
(3)效果独特别致。这样拍摄(后期)的照片,减少了与KOL或者海报撞车的情形。而且在室外拍摄的时候,HiFi器材与背景的反差,人与自然的交融,有利于激发灵感。到目前为止,我只看到过一个KOL和我一样采用室外取景拍摄HiFi器材的 (^o^)


室外拍摄的自由度是比较大的,主要是找一个好的背景,最好有质感有纹理有色彩,方便后期。这就需要大家善于发现。比如我经常用的有草地、怪石、塑胶路、大理石凳子、木椅子、鹅软石路面等等。

找好场地后观察一下拍摄现场的光照环境。尽量减少太阳的直射(硬)光,要多利用树荫等造成的漫射、散射(柔)光。必要的时候,可以在一侧用白色铝箔纸或者其他可反光的物体作为反光板,对HiFi器材进行一定的补光。其次,因为在室外拍摄,HiFi器材很容易沾染灰尘,在拍摄前注意对器材进行简单的清理,也能减轻后期工作量。

正式拍摄的时候,手机最好开启九宫格的参考线,有利于观察镜头中器材是否横平竖直,并在与器材呈90度直角的方向进行拍摄。特别注意一点,除非拍细节否则不要靠的太近,要离开一点距离。因为微距拍摄的时候手机镜头容易出现畸变,后期在手机上要矫正很花费时间,而且拍的太大,也不利于后期的裁剪。

华为Mate20Pro拍摄时,由于现在手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所以我一般是开启AI模式,让相机自动判别场景,出片成功率高还省心省力。偶尔遇到对焦困难或者白平衡不稳的情形,可关闭AI,开启手动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手机拍摄时对焦一般很快,但依然存在微小的机率出现对焦失败的情形,所以每次拍的时候,最好手指点一下想要的对焦点,确保拍摄的成功率,尤其拍摄微距的时候,防止后面还要补拍。

2
 楼主| 发表于 2021-5-1 10: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netsurfe 于 2021-5-1 10:37 编辑

APP.后期

拍好以后,我一般会用到这几个手机APP:(1)Snapseed(2)照片编辑器(3)Pixlr。电脑上则只用Photoshop 2020。


如果是批量处理照片,一般流程是:Snapseed-->照片编辑器
如果是做文章的头图,一般流程是:Snapseed-->照片编辑器-->Pixlr
最后到电脑上用Photoshop调整并添加水印。
根据文章内容,给图片顺序编号,便于管理。

Snapseed】这个软件可谓是手机上的Photoshop,对照片进行后期非常方便,功能非常实用。我主要是用来调整照片的曝光和色彩。一旦确定后,可以通过套用样式对拍摄的照片进行批量处理,效率非常高。由于在今日头条、B站有很多关于Snapseed的教程,所以一些具体步骤我就不再展开了,大家多多搜索即可。


Snapseed处理的一般流程是:
(1)如拍摄的时候没端平,或者广角带来一些畸变,点工具——旋转或者视角按钮,对拍摄的照片进行矫正。
(2)点工具——裁剪。Mate20Pro(UD)拍照获得的相片是4:3的,一般我会根据照片内容先初步裁剪成16:9或正方形。
(3)点工具——HDR景观,看是否要为照片添加HDR效果。这步的作用是提亮暗部,压暗高光。由于手机摄像头的宽容度比相机小,所以一般需要人为提高照片整体的宽容度,也会让照片更加通透。我一般会尝试人物模式,22~50强度。有的相机会自动启用HDR效果,那么这步可以省略。
【注】对于纯色(比如很多产品外包装是大面积的白色),HDR使用后会带上灰色,这个时候要用到撤销里面的蒙版功能,对白色部分进行涂抹,让HDR只作用在涂抹区域之外的地方。
(4)点工具——调整图片。上下滑动,先对“氛围”进行调整,加减都可以,强度在-50~+50之间。这里没有定式,看你喜欢那种效果,是要强烈一些,还是要通透明快一些。然后调整“高光”和“阴影”,下方的直方图可作为参考。原则上要保持良好的宽容度,既不要过曝,也不要欠曝,尤其是产品反光部分往往出现高光过曝的情形,尽量予以润饰。最后,通常可以加一点对比度和饱和度,让照片色彩对比强烈。


(5)这个时候,照片的效果基本出来了。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再加用一次HDR,或者点工具——突出细节,增加一些锐度。
(6)点工具——复古。这步主要是为照片添加暗角,让读者的焦点凝聚在照片中间的HiFi器材上。同时为照片添加一份特殊的质感和润度,有时也会让照片变得更有“德味”。
(7)如果图片中部分区域不适用某个处理步骤,Snapseed提供了类似PS中蒙版工具的功能,非常方便。先点右上角的查看修改内容,然后点你需要添加蒙版的那一步朝左方向小箭头,会打开一个横幅菜单,点中间那个画板一样的图标,然后点最左面的眼睛,就能为整个照片附上一层红色蒙版。将数值降为0,涂抹你不需要该步骤起作用的区域(比如耳塞)会看到你之前所有的历史记录。万一涂抹区域出错,可将数值改为100,再涂红即可。


(8)最后,看一下图片的明暗和色彩,一般可用曲线工具或者锐化工具进行一次微调。
(9)导出,将图片保存到手机相册。同时将之前的主要操作步骤保存成样式。
(10)之后的照片在完成旋转和裁剪后,可以直接套用“样式”,这样能保证文章中所有图片的风格和色彩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Snapseed也自带了一些常用样式,平时可直接套用。



照片编辑器】这个软件是全中文的,界面不像Snapseed那么友好,偏工具化,某些功能非常强悍。


(1)自定义裁剪。很多APP缺少这个功能。由于什么值得买网站发文的头图从16:9变为了宽银幕电影常用的2.35:1,所以我现在习惯将之前Snapseed处理后的照片裁剪成宽幅,让器材在照片中更具冲击力。目前,在其他介绍HiFi器材的文章里较少看到这一格式,不容易撞车。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这一比例,前期拍摄的时候要注意腾出足够的空间。
(2)自定义大小。很多APP缺少这个功能,有些虽然有这个功能,但在缩小尺寸时会引起画质劣化。我一般将裁剪后照片直接缩小成网站头图的实际尺寸1484x628px,既能保证很好的清晰度,又节约了再到电脑上操作的时间。存盘时可自定义图片质量,我一般选81%;还可以直接在保存对话框里面创建新目录,将处理后的照片集中保存。




Pixlr

Pixlr现在提到的人很少,因为基本停滞更新了。但它的润饰功能很强,内置了很多艺术家创作的素材图,可以叠加在导入的照片上,为照片添加各种酷炫的效果。而且用户能自由控制和调节这个叠加效果,既可以通过最下方的滑条来全部增强或者减弱选中的效果,也可以直接点左上角的橡皮檫按钮,启用蒙版工具,只对特定区域使用选中的效果。

素材多+功能强,所以这个APP就非常适合脑洞大开 (^o^) 对于我来说,通过Pixlr制作头图就是一个非常享受、充满乐趣的“头脑风暴”。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方向,随着一次次试验,加上一点点运气,最后当看到一幅心仪的效果完成时,真的开心!




Photoshop

这步不是必须的,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在电脑上做最后的处理。WIN10操作系统,Adobe Photoshlp 2020 v21.1.0
(1)阴影/高光。有时需要压暗高光部分。
(2)自然饱和度。照片在手机上显示往往偏艳丽,电脑上做一些修正,防止出现伪色和溢出。
(3)USM锐化,突出器材的细节。
(4)添加水印或者文字。利用Snapseed或者Pixlr的二次曝光也可以在手机上完成。

为了加强效果,我在朋友圈发图时,一般用连续三张实现横幅效果。具体操作:
(1)先将照片裁剪成3:1比例,保证后期三划分后每张照片都是正方形。
(2)选切片工具,右键菜单选划分切片,勾选垂直划分为,填写数字3,点“确定”
(3)当前照片被划分为三个区域,然后点菜单“文件——导出——存储为Web所用格式”
(4)为三张照片选定JPEG格式,压缩率为81%,点“存储……”按钮输出
(5)得到三张划分后的照片,在朋友圈顺序上传,最后就能得到一副由三张照片拼成的横幅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23 19: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