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我曾发帖讨论过小不点当年的旗舰300b耳放ld_y1,时隔两年,小不点作者杨宇全老师,又在y1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推动电路,并升级了一些重要部件,推出了y1的改良款ld_y2。由于当年在购入y1后,我便转投音响系统,忽略了杨老师近几年的动态,所以直到今年我才知道y2的存在。于是,心中开始长草,最终以y1换购的形式,把y2搬了回家。所以才有了今天这篇y1与y2对比的分享讨论贴。
首先说说y1。当年将原系统里的垃圾解码升级成音乐之旅ECD-2后,我深深体会到万元器材给与的立体感和画面感,实践证明了HIFI产品,万元起为一个分水岭的道理。因此,又有了把耳放升级的想法。当时考虑过的耳放有几款,RKV的mk2、mk3、金波的GA09、Woo Audio的WA22、WA5等等。
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让我注意到了小不点杨老师的300B新品——LD_Y1。其实对杨老师的产品我一直也有关注,比如当年获奖的mk8,以及之前收过的入门机we408a豪华版ld1+,听感还是很满意的。介于对WA5同样的分体结构,同样是300B胆管,杨老师的y1无论在定价还是用料方面都优越于WA5。所以,从性价比出发,在未试听的情况下向杨老师订购了一台y1,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y1到手后,其实一开声并未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原因在我之前的帖子(我也来说说小不点的新旗舰-300b胆机Ld_Y1 [url=]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12624[/url])里也提到过,当时的解码音乐之旅ECD-2本身就是一台声底厚的暖声机,再加上胆机的胆味,声音整体偏慢,中频暖,在搭配拜亚这类声音偏薄的耳机,声音不错。但是搭配类似天龙这类封闭式耳机,整体声音包围感太强,显得闷了。即便如此,我仍然能感到这台耳放的强大之处,就是在面对高阻耳机的强大推动力和控制力,即便是600欧的T1、DT990在y1下也是被整的服服帖帖,更何况是只有300欧的HD800S,不仅可以推出厚度,还可以填补声场上的空洞,提升中频的密度。
后来,我转入了音响行列,系统也做出了调整。将音乐之旅ECD-2也升级到了1up,相比ECD-2的暖厚,1up则均衡了许多,搭配y1声音也通透宽松了许多,虽然都不是素质流,但是很有模拟味。再后来我又中了和弦的毒,先后入了2qute和QBD76HDSD解码,分别用在耳机及音响系统里,线材也升级成NBS电源线以及银彩的信号线。可以说在和弦以及银彩的加成下,y1更为灵动,高频更为贵气。所以,前级出味,后级出力;前端解码出素质,后端耳放、功放出功力,慢慢的也摸索出来一些系统搭配的技巧。
总结一下小不点的y1,强大的驱动力和控制力是y1最基本的特性,规整的声场和胆机特有的厚度和密度是其特有的优势,建议搭配素质型的前端以及声场开阔冷声的耳机,尤其能发挥其优势。当然,缺点也很明显,相比4芯平衡口,6.35耳机口的声音略为臃肿,动态略显平淡,真正能发挥y1优势的还要用4芯平衡口。
啰嗦了这么多,下面就要说说今天的主角y2了。先说说y2相对y1的升级,官方宣称,y2将y1的alps 27型电位器升级成步进式电位器;将y1的国产输入牛换成了瑞典lundahl(伦达)牛;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引起我注意的一点,就是修改了原y1单三极管推300b的电路设计,换成双RCA古董五级管推300b。第一,RCA的电子管我是多少了解的,当年我也给y1换过前级管,换的就是RCA的5691。换管后的y1相比原管天梭6sl7解析力和动态提升了一大截,可是负面的影响就是味道少了,整体厚度少了,变淡了,所以换过一段时间后,我还是换回原管了。这次杨老师宣称y2原配管采用RCA的古董管,相信也是为了解决y1在解析力和厚度的同时,对味道与素质上找到一个平衡。第二,就是将单三极管推300b换成双五级管推300b。其实翻翻百度一些DIYer的帖子,三极管推300b、牛推300b、五级管推300B等等都有经典的电路。虽然我不是学电子出身,也不太懂这里的原理,但是通过大家的回复我基本可以肯定,五级推300B要比三级推动的声场开阳,声音更为鲜活。结合y1的听感,和自己一些实用心得,我相信这次y2的改变会是十分全面的,也正是我所想要的。
接下来,我就要说说这台y2的听感了。y2一开声我已经能感触到对于y1的提升,这种提升不仅仅是素质上的提升,更多是味道上的变化和适应性的提升。虽然没有同台比较,但是插上相同的耳机、听着相同的音乐,y2的变化还是明显的,首先,y2确实要比y1的解析力高、层次清晰,细节、整体器乐的布局,清晰明了的许多。其次,y2要比y1的声场开阳,其实这点我早就猜到了,之前我也提到了,这应该就是五级与三级管推300B的区别。再次,最令我满意的就是y2的低频,这也是跟y1最大的不同,就是弹性,相较下,y1的低频更多是“duang、duang”的声音,虽然砸的也很劲,但是整体由于线条更丰满,更有边界感,所以回弹的速度显得慢了,整体感觉四平八稳,少了y2那种灵性。
再从整体上说说y2,相比y1给我的感觉就是更全面,这个全面的定义不仅是对音乐的适应性而言,也是对耳机的适应性。y2的声场上更宽广,听感更为宽松,整体感觉更大气不局促,此外低频的弹性以及高频的点缀使得声音更为鲜活,虽然中频相比y1降低了些厚度(只是与y1比较,实际上y2的中频也是密度非常高,非常突出的。所以y2下的人声也是很抓耳的),但是使得其能适应更多的音乐类型,而不是一味的只能听些人声老歌,这所谓的是音乐的适应性更全面。此外,我特别去试了低增益下的6.35的耳机口,在驱动天龙D600这类低阻耳机时,也不再像y1那样臃肿,虽然电子管胆机推封闭式耳机会有的暖、闷情况,但在y2这里已经被优化的很好。也就是说y2具备晶体管的速度,并具备电子管的染色。换下天龙后,我又随手试了下4芯平衡口下的平衡版DT880,虽然比y1下的880的厚度有所收揽,但y2下880的声音线条感更为细腻、中正,动态更为凌厉,人声无论是分离度、还是清晰度的都有所提升。可见无论是低阻还是高阻,y2都能轻松驾驭。这又所谓是耳机的适应性上更全面。
当然,y2也并非没有缺点。接下来把它接上我的书架箱卓丽的小珍宝,在y2的驱动下,小珍宝明显没有被推饱,当然,用300B黄金8w的功率来对付那些JBL、天朗、斯大林这类高灵敏度纸盆喇叭的古董箱一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付现代这些采用复合盆的低灵敏度喇叭,功率就明显不够了。所以,对于我这种不玩古董箱的人来说,y2的喇叭口基本就很鸡肋了,其实更建议y2能舍去喇叭口而做成前级输出口,这样作为前级功放,无论是推有源音箱还是接后级功放,可玩性更高。此外,就是y2的声音还是有些硬朗,细节上还是有些毛刺的。当然胆机要预热,况且我的也是新机,估计Run一段时间后,声音会更稳定。
整体而言,这次y2的升级,我是满意的。只是中间还有些小插曲,在我收到货后,发现我这台y2的输入牛并非像杨老师官方宣称的那样使用了瑞典的lundahl(伦达)牛,相对的是一对儿Made in China的国产牛。在咨询过杨老师后得知,因为疫情影响,国外的进货渠道受到了影响,不得已只能先用国产牛来代替,虽然从指标上这款国产牛和伦达牛基本一致,但杨老师本人还是答应当进到货后将召回替换。我与杨老师本人也在电话里交流了许久,期间也询问了一些y3的进展,杨老师也提供了许多技术上的帮助。这次交流是轻松愉快的,也让我十分肯定了杨老师的为人,作为一名发烧友,杨老师对好声音的追求是苛刻而不妥协的;作为一名商家,杨老师的态度是不会规避责任认真负责的;而作为一名研发者,杨老师是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而不会止步不前的。这对于所有小不点的消费者、小不点的粉丝无疑都是好事情。